-
图解胰头十二指肠结合部解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头十二指肠结合部为胆、胰、肠三者交汇的部位,此处解剖复杂,生理功能重要,涉及许多类型的手术,搞清其解剖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标本实体解剖的介绍,可了解胰头、十二指肠是如何连接的,胆总管、主胰管是怎样穿入十二指肠壁的,两者穿入十二指肠壁之后又是如何汇合等问题,从而获得对这些问题具体的、直观的认识,同时将具体的解剖与相关手术方式相结合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视胆胰管汇合部疾病的内镜诊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胆胰管汇合部是指胆总管末端、主胰管开口及十二指肠乳头之间的区域。该部位的疾病会引起胆胰流出道梗阻,出现胆汁、胰液淤积或胰胆反流,诱发胆结石、胆管炎、胰腺炎等疾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是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方式,需要根据Oddi括约肌的解剖来确定切开的部位及长度,在解除胆胰流出道梗阻及胰胆反流的同时,避免肠胆反流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诊治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胰腺分裂伴罕见解剖变异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指胰胆管汇合部位位于十二指肠壁外或汇合部形态和解剖发生先天性异常的一种情况。而胰腺分裂(pancreas divisum,PD)是胰腺最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由胚胎发育时期腹侧胰管与背侧胰管融合失败所致。本文报道1例3岁患儿在ERCP下证实同时存在3种胆胰管解剖异常,除PBM合并PD外,在背侧胰管与胆总管末端之间还存在罕见的交通支,内镜下成功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胆胰管汇合部良性疾病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胆胰管汇合部是胆管与胰管相结合的“枢纽”部位,控制着胆汁和胰液的流速与流向。胆胰管汇合部良性疾病不仅会导致胆汁及胰液流出不畅,形成胆管和胰管高压,进一步引起胆胰管扩张、胆汁胰液淤积和结石,还会改变胆汁和胰液的流向,出现胰胆反流、胆胰反流或肠胆反流,引起胆胰系统的急慢性炎症和肿瘤。由于胆胰管汇合部解剖位置特殊,其良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复杂且隐蔽,临床医生多关注常见的胆胰疾病,而忽视了胆胰管汇合部的原发性疾病,从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鉴于这种现状,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在肝胆胰外科和消化内镜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进而制定出胆胰管汇合部良性疾病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旨在推广和规范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图像测量的改良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用胆管引流管设计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图像的测量信息为设计制备改良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用胆管引流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描述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自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2 300例患者3.0 T上腹部MRI及MRCP的影像资料,筛选出肝门部胆管结构显示清晰,且为胰头癌、胆总管癌或壶腹部癌所致的胆管梗阻且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患者381例,对这些患者MRCP图像中的左右肝管、肝总管的长度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PTCD用胆管引流管进行改良设计。结果:测量出恶性肿瘤致胆管梗阻状态下左肝管自起始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距离为(15.9±3.8)mm,右肝管自起始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距离为(12.4±3.2)mm,自胆囊管汇入部至左右肝管汇合部中心点的长度为(34.0±8.1)mm,根据测量结果完成了PTCD用胆管引流管的引流侧孔分布位置及长度的改良设计,并完成实物化制作。结论:MRCP图像胆管测量是获取扩张状态下胆管长度数据的有效方法,根据胆管测量结果制备的改良用PTCD用胆管引流管贴合Bismuth Ⅱ、Ⅲ型高位胆管癌所致的胆管梗阻的引流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管高压导致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与其他病因的急性胰腺炎相比,重症率更高,预后更难预测,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清晰.目前已知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清游离脂肪酸升高有关,但降低血脂的治疗方案并未降低本病的发病率.近期,胰管高压是急性胰腺炎重要的发病机制被进一步证实,而最新研究进展表明高脂血症可通过引起胰管增生、形成胆胰管汇合部蛋白栓、损伤胰管的分泌功能来导致胰管堵塞,胰管堵塞又可引起胰管高压.本文综述了高脂血症在导致胰管堵塞方面的最新研究和进展,并强调胰管高压是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这将为研究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胆胰管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管低位及异位汇合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行MRCP检查96例.设备采用Centauri/mstar 4500永磁开放式磁共振成像仪或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先行上腹部T2WI横断位扫描,而后行MRCP检查.将所得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获得MRCP图像.按照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胰囊管低位及异位汇合相关标准进行诊断分析.结果:(1)本组96例中,诊断为胆胰管合流异常62例,包括胆-胰型43例,占69.4%;胰-胆型17例,占27.4%;复杂型2例,占3.2%.伴发胆系疾病50例,占80.6%,其中,急性胰腺炎23例,胆结石19例,急性胰腺炎和胆结石6例,胆胰癌2例;无伴发胆系疾病12例,占19.4%.(2)本组诊断为胆囊管低位及异位汇合34例,其中,胆囊管开口于右侧壁5例,占14.7%;左侧壁22例,占64.7%;前壁4例,占11.8%;后壁3例,占8.8%.伴胆囊炎、胆结石16例,占47.0%.结论:MRCP检查在显示胆胰管发育异常与胆囊管低位及异位开口方面,有效且便捷、安全,可为临床诊断胆道系统疾病及胰腺疾病提供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选择性插管困难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选择性插管困难的影响因素,为评估患者手术风险、较早设计出合理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2016年上海市浦东医院普外科首次行ERCP患者1 120例,按照是否出现选择性插管困难将其分为插管顺利组(918例)和插管困难组(202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术前结石嵌顿及壶腹部肿瘤发生情况、急诊ERCP、ERCP指征、憩室分布情况、胆胰管汇合方式、乳头形态、瘘管、疑似胆管狭窄及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OD)发生情况.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结石嵌顿[OR=11.420,95%CI(5.569,23.414)]、术前壶腹部肿瘤[OR=3.370,95%CI[2.023,5.609)]、乳头中心不对称憩室[OR=4.970,95%CI(2.862,8.623)]、憩室内乳头[OR=26.210,95%CI(8.126,84.533)]、隔壁型(V型)胆胰管[OR=6.990,95%CI(1.121,43.557)]、共同通道型(Y型)胆胰管[OR=16.670,95%CI(2.621,106.073)]、乳头轴向偏斜[OR=20.180,95%CI(11.748,34.655)]、乳头膨大[OR=16.710,95%CI(8.753,31.896)]、乳头狭窄[OR=13.640,95%CI(5.199,35.764)]、疑似胆管狭窄[OR=2.1 00,95%CI(1.067,4.129)]、SOD[OR=2.900,95%CI (1.516,5.564)]是ERCP选择性插管困难的影响因素(P<0.05).202例选择性插管困难患者中,行乳头切开者131例(64.8%),行长镜身技术者100例(49.5%),行双导丝者92例(45.5%),行更换导丝者90例(44.6%);单独使用1种辅助策略技术者50例(24.8%),2种技术联合使用者95例(47.0%),3种技术联合使用者57例(28.2%);行辅助策略后成功者151例(74.8%).插管顺利组患者与选择性插管困难成功亚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消化道出血及穿孔、胰腺炎、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关解剖因素和疾病特征对ERCP选择性插管困难具有预测作用,可根据患者具体指标选择针对性的辅助策略,从而减少选择性插管次数和操作时间,提高胆胰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确诊双胆总管畸形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41岁,因"持续性上腹痛12 h"收入我院外科.既往卵巢囊肿切除术史7年. 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7. 2℃,血压128/87 mmHg(1 mmHg=0. 133 kPa),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查体(-),腹软,上腹压痛,拒按,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墨菲征(-),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3次/min.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17. 5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 9%、血红蛋白 126 g/L、谷丙转氨酶 59. 2 U/L、谷草转氨酶 40. 7 U/L、血淀粉酶1051. 0 U/L、总胆红素22. 00μmol/L、直接胆红素 4. 32μmol/L、间接胆红素17. 7μmol/L. CT腹部平扫: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略扩张.MRCP(图1A):考虑胆总管下段、胆囊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炎可能;胆囊管低位、远端与胰管汇合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考虑变异可能,必要时进一步检查;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胆胰汇合部医源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胆胰汇合部是指胆管、胰管和十二指肠的汇合部位.因其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等特点,医源性胆胰汇合部损伤最为常见.由于肝胆结石发病率的增高、胆道和胰腺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胆道镜等新技术的推广,医源性胆胰汇合部损伤常有发生.胆胰汇合部损伤较为隐蔽,损伤后易发生延误诊断,并发症较为严重,病死率极高.因此需要深入认识胆胰汇合部医源性损伤的发生原因和诊疗策略.胆胰汇合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及有效预防,可显著降低胆胰汇合部医源性损伤的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