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达拉奉注射液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54岁男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受甲钴胺、艾地苯醌、辅酶Q10等治疗,治疗1周后因患者双上肢无力,胸闷、憋气等无明显改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及维生素E胶丸。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第10天,患者出现头颈部出汗增多,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7×10 9/L,中性粒细胞0.25,中性粒细胞计数0.4×10 9/L,考虑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与依达拉奉有关。停用该药,其他药物继续应用,同时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0 μg皮下注射1次。2 d后复查,白细胞计数9.6×10 9/L,中性粒细胞0.72,中性粒细胞计数6.9×10 9/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颅脑外伤后严重视乳头水肿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7岁,因"颅脑外伤3个月伴右眼内斜1.5个月"于2022年5月5日第1次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患儿3个月前曾因颅脑外伤后出现头痛伴喷射性呕吐,随后出现右眼内斜视、嗅觉丧失(症状出现时间不详)就诊外院。外院CT扫描示双侧鼻骨骨折,顶部皮下血肿;MRI未见异常。经该院住院治疗后,头痛呕吐减轻。2022年4月29日家属发现患儿走路不稳,经该院眼科会诊发现患儿双眼视力差伴视乳头水肿,遂转入本院。本院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0.03,左眼UCVA 0.15;双眼矫正无助;右眼眼压11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4 mmHg;右眼内斜20°,外转受限,左眼各方向运动正常(图1);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底彩照示:双眼眼底视盘充血水肿、边界不清,周围出血渗出累及黄斑区,周边视网膜红润在位(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视盘向内隆起反射增强,其后声影遮挡,正常生理凹陷不见,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层间可见高反射颗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双眼视盘区毛细血管扩张,晚期荧光渗漏融合成片(图3),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晚期管壁荧光渗漏,出血遮蔽荧光。视野检查示:双眼中心区视野缺损,右眼较左眼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示:右眼波幅平坦,左眼波幅降低,双眼潜伏期延长。闪光视网膜电图示:双眼混合反应中度降低,余方向重度降低。眼眶CT示:眼眶未见明显骨折。诊断:双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双眼视乳头水肿、右眼外展神经麻痹、双侧鼻骨骨折、嗅觉丧失、脑外伤恢复期。治疗上给予甲强龙2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减轻视乳头水肿;联合静滴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25 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维生素B1片和甲钴胺片各1片口服,每日1次营养神经治疗。经多学科会诊讨论怀疑颅内高压,次日加20%甘露醇6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甲强龙减为8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3 d后查颅脑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未见异常,建议转上级医院完善腰椎穿刺检查(因疫情延期),停用甲强龙,改为甲泼尼龙片20 mg口服,每日早晨1次。入院第8天,查右眼UCVA 0.25,左眼UCVA 0.4 -1;眼位同前。眼底彩照示:眼底视盘前出血较前增多。停用甲泼尼龙片,余治疗同前。住院治疗11 d后出院,并于2022年5月18日转诊至上级医院神经内科,行腰椎穿刺测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压力为40 cmH 2O,CSF常规及特殊蛋白、生化均正常,确诊颅内高压症。予甘露醇75 mL,静脉滴注3次/d,5 d后减为50 mL,3次/d,6 d后停甘露醇改为甘油果糖140 mL,静脉滴注2次/d,以脱水降颅压治疗。10 d后查右眼UCVA 0.2,左眼UCVA 0.5,眼位、眼底改善不明显,加用乙酰唑胺片0.25 g口服,每日2次,辅助降低CSF压力。20 d后复行腰椎穿刺测CSF压力无变化,视力右眼0.3,左眼0.5。停甘油果糖静脉滴注,乙酰唑胺片改为0.25 g口服,每日3次,辅助降颅压治疗,加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 mL,左右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以营养神经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35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改善循环。入院第30天复查颅脑MRV仍未见确切异常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卵圆孔未闭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15岁,因"左眼突发视物不见1 d"于2023年11月6日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患者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史,未规律治疗,现已停药2年,双眼近视戴镜矫正,无其他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UCVA)0.15,左眼UCVA手动/20 cm;右眼矫正视力1.0,左眼矫正视力不提高;右眼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5 mmHg。眼前节检查示右眼瞳孔直径3 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瞳孔直径5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眼底彩照示右眼眼底基本正常(图1A);左眼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黄斑区樱桃红斑样改变(图1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右眼视网膜血管充盈正常,黄斑中心凹形态正常(图2A);左眼视网膜血管无灌注,黄斑区神经上皮层水肿,层间囊样改变,伴内界膜牵拉(图2B)。患者手指及足趾关节可见类风湿结节。诊断: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类风湿性关节炎。本院门诊予眼球按摩,左眼球后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收入院后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降眼压;间断低流量吸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胞磷胆碱钠胶囊及甲钴胺片扩血管营养神经。心脏超声检查示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卵圆孔未闭、小房缺可能(图3)。补充诊断:卵圆孔未闭。转心外科病区并于2023年11月10日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病情平稳出院,出院检查示左眼视力指数/20 cm。2周后眼科门诊复诊示左眼视力指数/20 cm,黄斑区可见萎缩斑(图4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萎缩变薄,层间结构紊乱(图4B);2个月后眼科门诊复诊示左眼视力指数/20 cm,黄斑区萎缩,眼底血管白线样改变,眼部症状未见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肌标志物联合动脉血气指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中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8/24
目的 探讨心肌标志物联合动脉血气指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 年1 月至2024 年3 月收治的80 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颅内降压、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以及高压氧治疗、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将治疗后死亡或发生迟发性脑病的35 例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另外预后良好的45 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肌标志物和动脉血气指标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肌标志物联合动脉血气指标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中毒分级、昏迷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血碳氧血红蛋白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心肌标志物联合、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血红蛋白、血碳氧血红蛋白、动脉血气指标联合、心肌标志物联合动脉血气指标评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28、0.752、0.841、0.907、0.832、0.681、0.775、0.759、0.935、0.968(P<0.05).结论 心肌标志物联合动脉血气指标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24
-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片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和血清MCP-1、Lp-PLA2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片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和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n=73,采用常规治疗和胞磷胆碱钠片治疗)和研究组(n=73,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银杏内酯注射液).对比两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MCP-1、Lp-PLA2和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的82.19%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的97.26%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BI评分、平均血流速度(Vm)、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较对照组更高,NIHSS评分、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清活性氧(ROS)、血清MCP-1、Lp-PLA2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片可减轻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减轻氧化应激,调节血清MCP-1、Lp-PLA2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QbD理念优化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生产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的理念,对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确保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方法 基于QbD理念,确定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的质量概况(QTPP)、关键质量属性(CQA),结合对处方工艺变量的风险评估,对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进行配液、灭菌工艺研究,筛选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通过控制配液投料前注射用水温度 40℃以下,调节pH值在6.2~8.0 之间,采用终端灭菌工艺121℃/12 min,控制灭菌升温时间小于 15 min,降温时间小于 10 min,制备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结论 优化后工艺参数,可实现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终端灭菌,提高产品无菌水平,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PCIV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 d.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红细胞比容(Hct)],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治疗后,2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V、HSV、LSV及H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PV、HSV、LSV及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PCI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利脑心片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利脑心片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1 月—2022 年1 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 2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10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200 mL中滴注,1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利脑心片,3 片/次,3 次/d.两组均用药 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社会活动功能量表(FAQ)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是 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9.0%(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晕、肢体活动障碍、肢体感觉异常、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AQ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FAQ评分、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7、HIF-1α、MMP-9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7、HIF-1α、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而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脑心片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并能降低脑神经损伤程度,减弱局部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9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所有患者均规律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平均听阈和听力改善情况以及纯音电测听力图分型的分布、治疗后有效耳数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58%、9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听阈值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平均听阈值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听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升型、平坦型、盆型患耳显著少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升型、下降型、平坦型、盆型以及总耳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明显疗效,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塞米松联合长春西汀和胞磷胆碱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和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海安县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注射液,0.5 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1次/d;且对照组缓慢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1次/d,3 d后剂量调整为5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1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听力指标,眩晕、耳鸣发生率和血液流变学.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9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纯音听阈、低频区听阈和高频区听阈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耳鸣和眩晕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和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