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腺性脂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腺性脂膜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合并胰腺疾病的脂肪坏死性炎症,好发于嗜酒男性,约占胰腺疾病的2%~3%。其相关的胰腺原发疾病多为无菌性或病毒、细菌感染相关的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胰腺假性囊肿及创伤性胰腺炎等。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为急、慢性胰腺炎,其次为胰腺肿瘤性疾病,在肿瘤性疾病中又以胰腺腺泡细胞癌关系最为密切。诊断胰腺性脂膜炎的金标准是皮肤活检病理检查。对胰腺原发疾病的诊治是识别和治疗本病的关键。本文报道了1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胰腺性脂膜炎患者,应用来迪派韦/索磷布韦抗丙型肝炎病毒,生长抑素、奥曲肽抑制胰腺分泌,甲基强的松龙针抗炎治疗,最终病情好转后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胆囊异位胰腺并发腺泡细胞癌伴扭转坏死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异位胰腺临床较罕见,最常见的部位是上消化道,以胃、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多见,发生于胆囊的异位胰腺相对少见。异位胰腺恶变率极低,且报道的恶变病例多为导管腺癌。本文报道了一例胆囊异位胰腺并发腺泡细胞癌伴扭转坏死的病例,其治疗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OX-11及TFE3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SRY相关的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1(SOX-11)及转录因子E3(TFE3)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科2012—2019年间38例SPTP,3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NET)和6例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患者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OX-11、TFE3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18例SPTP中TFE3基因重排情况。结果:38例SPTP患者中,女性29例,男性9例,平均年龄50岁;36例PanNET患者中,女性32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39岁;PACC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发病平均年龄60岁。38例SPTP均为β-catenin阳性,36例PanNET均为β-catenin阴性,5/6例PACC为β-catenin阴性;35/38(92.1%)SPTP为SOX-11阳性,36例PanNET及6例PACC均为SOX-11阴性;36/38(94.7%)SPTP为TFE3阳性,36例PanNET及6例PACC均为TFE3阴性。β-catenin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97.6%和100.0%,SOX-11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92.1%和100%,TFE3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分别为94.7%和100.0%。三种抗体在SPTP、PanNET、PAC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SOX-11、TFE3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SPTP中并未检出TFE3基因重排(0/18)。 结论:SOX-11和TFE3在SPTP中高表达,且二者在SPTP鉴别诊断中的特异度优于β-cateni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青少年胰腺腺泡细胞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青年女性患者,以黄疸入院。腹部CT提示:胰头占位伴低位胆道梗阻。CA125轻度升高。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术后病理示:高级别胰腺腺泡细胞癌。术后康复出院,予以化疗。随访1年余,未见肿瘤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腺泡细胞癌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性,72岁,因"上腹疼痛伴嗳气反酸半年"于2022年9月在南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敔山湾院区入院治疗。之前于当地医院行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考虑十二指肠降段恶性肿瘤。入院后进一步行腹部增强CT等检查,考虑十二指肠降段腺癌可能性大,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考虑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出院。目前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R4A3/NOR-1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NR4A3/NO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涎腺腺泡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2020年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涎腺肿瘤组织学标本142例,包括腺泡细胞癌24例、涎腺分泌性癌12例、导管癌14例、腺样囊性癌16例、基底细胞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13例、肌上皮癌7例、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瘤15例、肌上皮瘤8例、基底细胞腺瘤8例、嗜酸细胞瘤7例;另外收集28例涎腺正常组织及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做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这些组织学标本中NR4A3/NOR-1的表达情况,并且和DOG1进行对比。结果:(1)NR4A3/NOR-1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1.7%(22/24),DOG1阳性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95.8%(23/24),二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51),但是细胞定位不同;(2)NR4A3/NOR-1在涎腺正常组织及其他类型的肿瘤中不表达,而DOG1不仅表达在正常涎腺腺泡细胞的腔面,也可以在涎腺分泌性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肌上皮癌及基底细胞腺瘤中表达( P<0.01);(3)NR4A3/NOR-1在涎腺腺泡细胞癌诊断中的灵敏度(91.7%)和特异度(100.0%)均较高,联合使用NR4A3/NOR-1和DOG1可将涎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至100%;(4)NR4A3/NOR-1仅表达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未见表达( P=0.018)。 结论:NR4A3/NOR-1特异性抗体是涎腺腺泡细胞癌敏感和特异的生物学指标,NR4A3/NOR-1和DOG1是诊断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理想抗体组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胰腺癌诊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40~150nm的纳米级囊泡,含有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多种非编码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来源于外泌体的非编码RNA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在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指导胰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特殊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管内生长的胰腺腺泡细胞癌3例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确诊为胰管内生长的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6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例、胰尾部1例、全胰腺1例;肿瘤长径平均4.7 cm,均为实性肿块,边界清晰。3例CT平扫均呈等密度,增强后1例呈明显强化,2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MRI检查T 1加权成像呈稍低信号,T 2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3例主胰管扩张,内径平均2.7 cm。1例呈结节状,位于主胰管腔内;2例部分位于主胰管腔内。2例胰腺实质萎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LncRNA MEG3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PANC1自噬、凋亡及mTOR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PANC1)自噬、凋亡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pCMV-N-Flag-MEG3表达质粒并转染入PANC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HPDE6C7(正常胰腺细胞)组、PANC1(空白对照)组、Vector(PANC1细胞转染空载体)组和MEG3(PANC1细胞转染pCMV-N-Flag-MEG3重组质粒)组中LncRNA MEG3表达量;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流式细胞术和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法分别检测LncRNA MEG3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LncRNA MEG3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PANC1中抑凋亡因子(Bcl-2)、促凋亡因子(Bax)和自噬因子(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及mTOR通路中mTOR、核糖体p70S6激酶蛋白(SK61)和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与PANC1组和Vector组相比,MEG3组LncRNA MEG3表达水平(0.36±0.08 vs 0.35±0.11 vs 0.69±0.09)、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抑制率(3.35%±0.12% vs 3.23%±0.09% vs 36.77%±0.13%)、自噬率(29.32%±1.03% vs 26.73%±1.32% vs 57.76%±1.09%)、凋亡率(9.85%±1.58% vs 9.73%±1.12% vs 35.89%±1.05%)、Bax(0.26±0.08 vs 0.29±0.05 vs 0.83±0.08)和Beclin 1(0.15±0.06 vs 0.17±0.02 vs 0.61±0.0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 P < 0.05),Bcl-2表达水平(0.79±0.12 vs 0.81±0.09 vs 0.30±0.03)及mTOR通路中mTOR(1.08±0.05 vs 1.06±0.08 vs 0.37±0.10)、SK61(1.12±0.06 vs 1.11±0.09 vs 0.41±0.03)和4E-BP1(0.97±0.07 vs 0.95±0.03 vs 0.39±0.05)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均 P<0.05)。 结论:LncRNA MEG3过表达能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囊泡的形成,可能与阻滞mTOR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胰腺病变42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42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2例儿童胰腺病变患者年龄1 d至12岁,平均年龄4.25岁。男性23例,女性19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呕吐、持续性低血糖等。B超及CT检查示胰腺占位性病变31例,未见明显病变11例。病理学检查,42例儿童胰腺病变中肿瘤性病变22例(52.4%),上皮来源18例,9例胰母细胞瘤见上皮性肿瘤细胞呈粗梁状排列,其中见多少不等的鳞状小体。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镜下见出血坏死性囊腔以及单一形态的上皮样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或假乳头排列。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见肿瘤细胞条索状或巢团状分布,1例核分裂象约3/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5%,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G2;1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活跃,约25/10 HPF,Ki-67阳性指数约80%,符合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1例腺泡细胞癌见瘤细胞丰富,呈实性、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间质少,瘤细胞形态一致,可见单个明显核仁。间叶源性肿瘤4例,其中卡波西血管内皮瘤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例。非肿瘤性病变20例(47.6%),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11例,其中弥漫型7例,镜下胰腺腺泡之间胰岛散在分布,部分体积增大,并可见异常大胰岛细胞核;局灶型3例,镜下胰腺组织局灶可见胰岛明显增生,呈团巢状结节(0.6~1.5 cm);不典型型1例,胰腺组织内广泛胰岛增生,并可见增生的团巢样结节散在分布。另见假性囊肿7例,先天性囊肿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胰母细胞瘤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及细胞角蛋白(CK)8/18,β-catenin在鳞状小体胞核呈阳性,其余成分胞膜阳性。实性-假乳头状瘤表达CD10、cyclin D1、CD99、波形蛋白、CD56,β-catenin胞核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Kpan、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素A(CgA)、CD56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腺泡细胞癌CK8/18及胰蛋白酶阳性,β-catenin胞膜阳性表达。结论:儿童胰腺病变病理类型广泛,ATP敏感性钾通道型高胰岛素血症是新生儿胰腺外科病理最常见病变;儿童胰腺肿瘤罕见,多为恶性,明确病理诊断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