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rzepatide:一种新型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为了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分子改造制剂,希望通过几种胃肠激素之间的机制互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Tirzepatide作为一种新型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双受体激动剂,已被多项研究证实能够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并在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其疗效及安全性优于GLP-1受体激动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年终盘点:2023年《NEJM》发表麻醉学领域相关研究亮点精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3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出版52期,共发表研究型论著208篇。今年主编推荐的"NEJM最佳论文"重点关注了各种疾病的新疗法,如"通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对肿瘤的治疗、新的抗肿瘤靶点、新的肾脏疾病治疗靶点等,还有药物的新应用,如度普利尤单抗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司美格鲁肽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肥胖患者,三重激素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治疗肥胖,氯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等。针对围术期领域,本年度相关论文主要集中于血液管理、心搏骤停的救治、评估与监测、重症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新的治疗场景等领域。本文精选以上5个主题的17篇相关亮点研究,以飨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或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受损甚至失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作为新型降糖药物目前普遍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但GLP-1RA使用期间带来血糖的快速变化可能存在短期潜在DR发生增加的风险。其对于DR的潜在影响和机制包括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视网膜神经变性和其他细胞因子。GLP-1RA是否导致DR风险增加的争议仍较大。未来仍需要更多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GLP-1RA与DR风险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监测对临床转归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SIRT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监测对临床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IRT3、GLP-1和ANGPTL4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析血清SIRT3、GLP-1和ANGPTL4水平与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转归AIS患者治疗前后SIRT3、GLP-1、ANGPTL4水平及差值,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AIS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GLP-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328.55 ± 95.41)nmol/L比(874.33 ± 175.69)nmol/L],SIRT3和ANGPT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50.37 ± 5.69)ng/L比(34.89 ± 4.26)ng/L、(15.07 ± 3.12)μg/L比(11.15 ± 2.6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RT3和ANGPTL4水平与AIS患者神NIHSS评分呈正相关( r = 0.631、0.776, P<0.05),GLP-1水平与AIS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 r = - 0.693, P<0.05)。80例AIS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转归良好患者66例,转归良好率为82.50%。临床转归不良患者治疗后SIRT3、ANGPTL4水平高于临床转归良好患者[(41.33 ± 4.74)ng/L比(37.82 ± 4.05)ng/L、(12.98 ± 2.17)μg/L比(11.69 ± 2.06)μg/L],GLP-1水平低于临床转归良好患者[(592.33 ± 98.44)nmol/L比(709.41 ± 125.31)nmol/L],且临床转归不良患者SIRT3、GLP-1和ANGPTL4治疗前后差值均低于临床转归良好患者[(10.22 ± 2.05)ng/L比(12.31 ± 2.94)ng/L、(268.21 ± 70.12)nmol/L比(379.92 ± 85.33)nmol/L、(2.18 ± 0.65)μg/L比(3.36 ± 0.9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RT3、GLP-1和ANGPTL4治疗前后差值均为AIS患者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RT3、GLP-1和ANGPTL4治疗前后差值评估AIS患者临床转归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1、0.758和0.844,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各指标联合评估曲线下面积最大(0.912)。 结论:AIS患者SIRT3和ANGPTL4水平升高,GLP-1水平下降,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临床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对AIS患者临床转归进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抗病毒指标及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APRI)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唐山市传染病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5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抗病毒指标及对APRI的变化。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程、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前各项指标基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门静脉内径(diameter of portal vein,Dpv)、脾静脉内径(diameter of splenic vein,Dsv)、内皮素1、一氧化氮、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A)、APRI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ALT(51.60±15.97)U/L、AST(62.65±26.28)U/L、尿素氮(10.25±1.65)mmol/L、肌酐(78.54±14.09)μmol/L、Dpv(10.20±1.10)mm、Dsv(8.08±0.68)mm、内皮素1(31.93±6.35)ng/L、一氧化氮(41.38±8.06)μg/L、GLA(69.54±12.14)mg/L、APRI 3.14±1.35明显低于对照组[(97.49±30.87)U/L、(96.03±25.63)U/L、(17.49±2.55)mmol/L、(116.43±22.77)μmol/L、(13.42±1.26)mm、(10.44±0.83)mm、(44.34±11.88)ng/L、(63.47±15.50)μg/L、(107.11±25.29)mg/L、5.91±1.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1.43、7.87、20.64、12.26、16.62、18.99、7.98、10.96、11.60、10.23,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门静脉血流速度(portal vein velocity,Vpv)、脾静脉血流速度(velocity of splenic vein blood flow,Vsv)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对照组治疗前后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1, P=0.613);组间比较,观察组白蛋白(39.42±7.35)/L、Vpv(25.72±4.06)cm/s、Vsv(24.22±6.15)cm/s明显高于对照组[(34.66±7.95)g/L、(19.38±3.46)cm/s、(19.54±5.88)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81、10.28、4.76,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72/75)与86.67%(65/75), χ2=4.13, P=0.042]、HBV DNA转阴率[76.00%(57/75)与58.67%(44/75), χ2=5.12, P=0.024]、HBeAg转阴率[50.67%(38/75)与30.67%(23/75), χ2=6.22, P=0.013]、HBeAg/HBeAb血清转换[28.00%(21/75)与13.33%(10/75), χ2=4.92, P=0.027]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转阴率[8.00%(6/75)与5.33%(4/75), χ2=0.43, P=0.513]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改善肝肾功能、肝纤维化和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增加血管活性功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载量、HBV复制,降低APRI、TLR-4、TGF-β1水平,提高机体免疫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妊娠期高血糖孕妇血糖控制水平对胎盘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孕期高血糖孕妇胎盘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 protein,GLUT)1及4的表达变化以及孕妇血糖控制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妊娠孕妇,其中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孕妇16例为PGDM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16例为GDM组,无血糖异常的孕妇16例为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PGDM组和GDM组进一步根据孕期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良好分为PGDM-控制良好亚组( n=10)、PGDM-控制不良亚组( n=6)、GDM-控制良好亚组( n=10)和GDM-控制不良亚组( n=6)。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孕妇胎盘中GLUT1和GLUT4的表达水平。比较组间GLUT1和GLUT4的表达水平,分析GLUT1和GLUT4表达水平与孕前体重指数、分娩前体重、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 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PGDM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治疗比例高于GDM组及NGT组[27.0 kg/m 2(22.1~29.9 kg/m 2)与22.9 kg/m 2(20.5~25.7 kg/m 2)和21.7 kg/m 2(20.5~24.3 kg/m 2);13/16与1/16和0/16],PGDM组孕妇中孕期空腹血糖、中孕期和晚孕期平均糖化血红蛋白高于GDM组[(6.1±1.2)与(5.0±0.4)mmol/L;(5.9±0.5)%与(5.2±0.3)%], P值均<0.05。(2)GLUT1水平在PGDM组及GDM组高于NGT组(1.251±0.354、1.004±0.368与0.733±0.216),在PGDM组高于GDM组;在PGDM-控制良好亚组(1.270±0.417)及PGDM-控制不良亚组(1.218±0.245)、GDM-控制良好亚组(0.900±0.424)及GDM-控制不良亚组(1.177±0.158)也均高于NGT组(LSD检验, P值均<0.05)。GLUT4水平变化趋势与GLUT1一致。PGDM-控制不良亚组与PGDM-控制良好亚组比较,GDM-控制不良亚组与GDM-控制良好亚组比较,GLUT1和GLUT4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PGDM-控制良好亚组GLUT1、GLUT4及GDM-控制不良亚组的GLUT1与孕期增重正相关( r值分別为0.635、0.810和0.833, P值均<0.05)。 结论:不同类型孕期高血糖及孕期增重与胎盘GLUT1和GLUT4表达水平有关,但血糖控制水平对胎盘GLUT的表达水平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GLP-1RA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障碍,其特征是睡眠时上呼吸道间歇性变窄导致气道部分或完全关闭。肥胖是其发生和恶化的主要因素,患者可合并全身炎症、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该病的治疗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不仅可以使这类患者体重下降,还能改善其诸多并发症。本文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疗效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周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1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24 h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探究短期1.5 mg度拉糖肽周制剂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及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设计,共纳入149例T2DM患者,受试患者均接受度拉糖肽周制剂1.5 mg治疗2~4周,同时使用瞬感CGM设备监测患者动态血糖水平。研究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平均血糖(MDG)、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高血糖时间(TAR)及低血糖时间(TBR),次要指标包括合并药物剂量变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血压变化情况。使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效应模型(MEM)或配对Mann-Whitney秩和检验对治疗后每周的主要指标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1.5 mg度拉糖肽治疗4周后,受试患者的MDG水平和MAGE分别降低(0.76±0.31)和(0.50±0.13)mmol/L(均 P<0.05)。治疗2周后患者每日TIR由治疗后首周内的73.91%(IQR为25.20%)升高至77.49%(IQR为24.89%),中位差异为3.58%( P<0.01),TAR(>10.0 mmol/L)则由首周内的2.95%(IQR为10.76%)降低至1.94%(IQR为7.24%),中位差异为1.01%( P<0.001),而TB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后患者的收缩压较基线降低(5.2±1.5)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有14例患者报告了可能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低血糖事件。 结论:在T2DM患者人群中,使用1.5 mg度拉糖肽周制剂治疗2~4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波动、改善短期血糖控制指标并降低血压,同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与糖尿病共病现状十分严峻,而此类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却严重不足且缺乏规范。近几年,多项大规模、随机对照、心血管结局临床试验证实两类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在此背景下,欧美相继发布了糖尿病伴心血管病相关指南,对糖尿病伴心血管高风险或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进行了全面更新。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发起撰写该共识,旨在为我国心血管及内分泌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临床实践指导意见。该共识以降低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为宗旨、以综合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为核心内容、以最新国际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为核心依据,致力于推动血糖管理新模式在我国心血管代谢领域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应用、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综合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类型降糖药物对肺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人类癌症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可因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炎症等因素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另外,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事件、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风险,进而对肺癌预后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各类降糖药物对肺癌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文就不同种类的降糖药物与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