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折麦布预防缺血性卒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血脂异常是卒中高危因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esterol, LDL-C)水平可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均可有效降低LDL-C水平,但有些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而PCSK9抑制剂则价格昂贵。动物实验显示,依折麦布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增加自噬,从而保护神经组织。临床研究表明,依折麦布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但是,对于年龄≥75岁、LDL-C升高且没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依折麦布则不能降低卒中发生率。目前,依折麦布用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相关研究较少,其作用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选择性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能可逆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和随后的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导致的血栓形成在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对替罗非班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过评价。尽管最佳剂量、使用条件和目标患者尚未完全明确,但替罗非班的良好耐受性以及在改善血管再通和长期功能转归方面的疗效已得到验证。文章对替罗非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的翻译后修饰是机体调节蛋白质水平与功能的重要机制,在调控细胞稳态和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过程中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尤为重要,缺血易损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UPS)结构及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迟发性神经元凋亡。深入探究CI/RI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有助于开发治疗新策略、研发新药物。文章就UPS在CI/RI模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和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简要总结,同时探讨蛋白酶体调节剂的脑保护作用,有望为深入探究CI/RI后泛素化蛋白质修饰调节机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多糖预适应通过减轻血脑屏障破坏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PS小剂量组(0.05 mg/kg)、LPS中等剂量组(0.15 mg/kg)和LPS大剂量组(0.45 mg/kg)。通过腹腔注射LPS进行预适应,1次/d,连续7 d,最后一次注射后24 h采用线栓法构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1.5 h后再灌注。在再灌注后24 h时,通过神经行为学评价神经功能缺损,通过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缺血脑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2和MMP-9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血清IL-1β、IL-6和TNF-α上调,缺血脑组织TLR4、MMP-2和MMP-9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各LPS干预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减轻,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血脑屏障通透性显著下降,血清IL-1β、IL-6和TNF-α下调,缺血脑组织TLR4、MMP-2和MMP-9蛋白表达下调,以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更为明显。结论:LPS预适应能够诱导机体形成缺血耐受,抑制TLR4-MMP-2/MMP-9信号通路激活,减轻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和炎症,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乳腺癌患者使用阿贝西利不良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的乳腺癌患者使用阿贝西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为乳腺癌患者合理使用阿贝西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FAERS 2017年10月1日至 2023年9月30日乳腺癌患者使用阿贝西利相关的ADE,按《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SOC)和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PT)进行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贝叶斯置信区间神经传播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interval neural propagation network method,BCPNN)和多重伽马-泊松收缩估计法(multi-item gamma poisson shrinker,MGPS)挖掘并分析可疑风险信号.结果 排除重复后,检索时段中使用阿贝西利的ADE共5 579 份,通过筛选分析,共计得到46个有效信号,主要涉及16个SOC.发生频次前3位ADE分别为腹泻、药物无效和脱水;信号强度前3位ADE分别为治疗反应丧失、乳品不耐受和皮下气肿.此外,还发现说明书未提及的肾小管坏死、肾损伤、睡眠障碍(失眠型)、纵隔积气、多形性红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19个可疑信号需给予关注.结论 在使用该药时,除密切观察患者可能出现说明书提及的ADE外,还应针对可能会出现的肾小管坏死、肾损伤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 ADE进行重点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时空特点"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钠钙交换体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永久性脑缺血大鼠不同时相、不同缺血区域钠钙交换体1(NCX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0、1、2和24 h亚组,每亚组各7只.电针刺激大鼠"百会"、双侧"内关"和"三阴交",疏密波,频率2/15 Hz,强度1 mA,每次20 min,连续5d.于末次电针后2 h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电针预处理对不同时相(0、1、2和24 h)、不同缺血区域(缺血区、非缺血区)皮层NCX1阳性细胞数及蛋白表达的调控模式.结果:缺血区,3组间0h时相NCX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CX1蛋白表达于1、2和24 h均低于同时相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NCX1蛋白表达于1 h、2 h显著高于同时相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24 h降至最低,与同时相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缺血区,3组间0 h时相NCX1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CX1蛋白表达于2 h、24 h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可上调2 h、24 h时NCX1蛋白表达,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缺血区、非缺血区皮层NCX1蛋白表达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电针预处理可以上调缺血区1 h、2 h NCX1蛋白及非缺血区2 h、24 h NCX1蛋白表达,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途径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毛冬青总皂苷提高血瘀大鼠脑缺血耐受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毛冬青总皂苷提高血瘀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毛冬青的新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鼠连续注射地塞米松复制血瘀模型.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灌服7d,于第7天给药后lh,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10min,恢复灌注72h后,颈内动脉线栓法致左大脑中动脉栓塞2h,再灌注24h.复制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取血测全血黏度;断头取左脑,测定ATP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HE染色观察海马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Bax阳性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耐受组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全血黏度明显升高、ATPase及T-SOD活力显著下降(P<0.0l)、Bax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大鼠血瘀合并脑缺血耐受模型复制成功.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缺血耐受组动物全血流变值升高,T-SOD及ATPase活力增强,动物脑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缺血耐受组比较,各剂量毛冬青总皂苷能显著或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增强ATPase、T-SOD活力及Bcl-2阳性细胞的表达,降低Bax阳性表达,对脑神经细胞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毛冬青总皂苷能从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能量代谢、诱导内源性抗氧化物活性增强、增强抗凋亡效应、减轻神经细胞损伤等方面实现提高脑缺血耐受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红蛋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红蛋白是血红素蛋白家族的新成员,与氧具有高度亲和力,主要表达于代谢活跃、耗氧剧烈的脊椎动物神经细胞.在缺血缺氧、氧化应激、毒物损伤等广泛的病理状态下,脑红蛋白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协助氧的转运、清除自由基、抑制凋亡、与细胞色素C等蛋白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增强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伤的耐受,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是一种备受期待的神经元损伤修复介质,为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远隔缺血预适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由Murry 等[1]于1986 年首先提出,指预先给予一个器官短暂非致死性的轻度缺血处理后,器官组织会对以后致死性的缺血产生耐受?1993 年,Przyklenk 等[2]提出了远隔器官IPC,即一个器官的短暂缺血会诱导另一个器官产生缺血适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调节性T细胞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缺血后,外周淋巴细胞经受损的血脑屏障浸润至脑实质,与小胶质细胞等协同作用,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并形成持续放大的炎症级联反应,加重神经损伤.调节性T 细胞能负向调节免疫功能,通过抑制多种炎症细胞活化和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来维持自身免疫稳态和免疫耐受.文章对调节性T细胞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