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四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of lung,CCAM)的临床、影像及组织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CCAM的4例患儿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1例自发性气胸;2例胸部X线见到囊性改变,2例胸部CT提示存在CCAM,1例提示肺脓肿,1例提示不除外肺隔离症;4例均手术切除病变肺叶,术后病理证实为CCAM,均预后良好。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者需注意该病可能,需结合临床表现、CT检查、病理结果共同诊断CCAM,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联合带蒂肌瓣填塞治疗慢性脓气胸合并复杂支气管胸膜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切除术后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病变复杂,治疗棘手,需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笔者团队采用彻底清创、气道内活瓣封堵、带蒂肌瓣填塞等多种方法联合,治疗了1例病史长达10年的慢性脓气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的青年男性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恢复了劳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细粒棘球蚴破裂与其临床症状及术后并发症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肺细粒棘球蚴病(以下简称肺包虫病)患儿肺细粒棘球蚴破裂与其临床症状及术后并发症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肺包虫病患儿资料,通过入院时是否发生肺包虫破裂分为肺包虫破裂组( n=26)及肺包虫完整组( n=37);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肺包虫所在肺叶、术后并发症以及不同肺叶的肺包虫大小。 结果:肺包虫破裂组与肺包虫完整组患儿年龄[(7.23±2.85)岁比(6.38±3.22)岁]、性别(男/女:16/10比24/13)、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其他:5/8/9/4比6/20/5/6)、包虫个数[(2.76±1.01)个比(3.15±1.57)个]、合并其他部位包虫(10/26比21/37)、术后并发症(5/26比9/37)、包虫大小[(6.50±2.37)cm比(7.86±4.32)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肺包虫破裂组与肺包虫完整组患儿出现相关症状的人数比例(25/26比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包虫破裂组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23/26,88%),其次为发热(18/26,69%)、咳痰(17/26,65%)。肺包虫破裂组与肺包虫完整组患儿出现胸痛(13/26比10/37)、咯血(4/26比1/37)、肺实变表现(3/26比9/37)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肺包虫直径≥10 cm与肺包虫直径<10 cm患儿胸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实变患儿的肺包虫直径为(9.33±5.23)cm,无肺实变患儿的肺包虫直径为(6.87±3.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右肺肺包虫感染发生率高于左肺,不同肺叶的肺包虫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肺包虫所在肺叶与肺包虫破裂无关( 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比9/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肺包虫病患儿发生肺包虫破裂后会出现咳嗽、发热、咳痰,部分患儿可以出现胸腔积液、气胸、化脓性胸膜炎及脓毒血症等并发症,上述表现对诊断肺包虫破裂有一定的价值。术后并发症可能与手术方式有关,但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意识吸入辣椒导致口炎消化链球菌感染脓气胸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告1例无意识吸入辣椒导致口炎消化链球菌感染的脓气胸病例。患者为27岁女性,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后肺不张及脓气胸加重,完善气管镜检查提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处有辣椒阻塞,异物取出同时行胸水宏基因二代测序提示为口炎消化链球菌感染。最终患者经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咽峡炎链球菌群致类肺炎性胸腔积液3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咽峡炎链球菌群致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胸部影像学表现、RAPID评分及治疗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39例咽峡炎链球菌群致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APID评分将患者进行风险分类。结果:39例患者中男31例(79.5%),女8例(20.5%),年龄46~89(65.31 ± 10.53)岁。发热27例(69.2%),胸痛19例(48.7%),呼吸困难18例(46.2%)。胸部CT主要表现为实变影30例(76.9%),包裹性胸腔积液21例(53.8%),磨玻璃影18例(46.2%),小结节12例(30.8%),肺不张8例(20.5%),气胸5例(12.8%)。胸腔积液属于复杂性类肺炎性胸腔积液23例(59.0%),脓胸16例(41.0%)。细菌培养结果为星座链球菌25例(64.1%),咽峡炎链球菌13例(33.3%),中间链球菌1例(2.6%)。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好转36例(92.3%),死亡3例(7.7%)。根据RAPID评分低风险13例(33.3%),中风险16例(41.0%),高风险10例(25.7%)。低、中和高风险患者RAPID评分分别为(1.85 ± 0.38)、(3.43 ± 0.51)和(5.30 ± 0.67)分,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24.88, P<0.05)。RAPID评分低、中和高风险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6.84 ± 5.57)、(16.56 ± 7.05)和(28.20 ± 17.97)d,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4.41, P<0.05),高风险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低风险患者和中风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风险患者与低风险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咽峡炎链球菌群作为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重要致病菌,其感染容易形成复杂性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甚至液气胸。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应予以重视。RAPID评分高风险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滋病合并暴露型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危重型艾滋病合并暴露型结核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TB-IRIS)病例。患者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2个月后出现结核病相关临床表现,确诊肺结核及淋巴结核。在抗结核治疗取得疗效时(结核菌培养阴性),患者病情仍持续进展,呈现过度的炎症反应,出现全身广泛淋巴结脓肿、腰大肌脓肿、肺弥漫性病变(双侧反复气胸),以及脑实质病灶。经过强效抗结核治疗以及抗炎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恢复。该案例强调了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前筛查和治疗潜在结核感染的重要性,为危重型暴露TB-IRIS的处理提供了一定借鉴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肺炎链球菌脓胸单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链球菌脓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49例肺炎链球菌肺炎脓胸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49例患儿中男26例,女23例;中位数年龄2.63岁。49例均有咳嗽、发热,其中46例高热,2例中度发热,1例超高热;入院前病程为2~90 d,中位数为10 d。49例均有感染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体征;26例有呼吸困难;23例肺部闻及湿啰音,其中8例伴喘鸣音。11例存在严重肺外并发症,包括化脓性脑膜炎6例、化脓性心包炎1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溶血尿毒综合征各2例。全血细胞白细胞中位数26.97×10 9/L,平均C反应蛋白(CRP) 177.79 mg/L,胸腔积液白细胞中位数32×10 9/L,多核细胞百分比中位数为0.85。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不敏感率为68.89%,红霉素100.00%耐药。32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实变,31例并包裹性气胸。除抗感染治疗外,34例行胸腔闭式引流,7例行外科手术。49例中10例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例行心肺复苏。45例好转出院,3例未愈,1例死亡。 结论:儿童肺炎链球菌脓胸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一般状况差,多存在高热、咳嗽伴呼吸困难,外周血白细胞及CRP明显升高,影像学表现较重,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比例高。主要治疗为抗感染及胸腔闭式引流术,多数患儿预后较好,但仍有死亡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部手术围术期持续性肺漏气管理策略全国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胸外科手术正朝着微创化、日间化的方向迅猛发展,但胸部手术后的患者依然面临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其中术后持续性肺漏气仍然是胸外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持续性肺漏气的发生率高达10%~26% [1,2,3,4],时常困扰着患者和医护人员。持续性肺漏气是指较长时间的肺段支气管远端的肺实质(肺泡)与胸膜腔之间的病理性交通,临床表现为气胸。持续性肺漏气对患者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显著延长术后带管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甚至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大面积皮下气肿、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脓胸等,增加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康复以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5]。持续性肺漏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既往肺部疾病史、高龄、肺功能减退,胸膜粘连和手术等 [6,7]。通过科学的围术期管理策略,降低持续性肺漏气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加快康复进程以及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位选择结合自体血胸腔注入治疗术后持续漏气伴肺复张不全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前瞻性研究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因自发性气胸或巨型肺大疱就诊于日照市中医医院行内科胸腔镜介入治疗、术后经胸腔闭式引流3 d仍持续漏气且行胸部CT提示肺复张不全或术后持续漏气经体位选择结合凝血酶胸腔注入(简称“体位加1.0”)干预失败,应用体位选择联合自体血(100 ml)及凝血酶(5 000 U)胸腔注入(简称“体位加2.0”)治疗的17例患者资料。“体位加2.0”干预的成功率为16/17,复发率为3/17,4例患者出现发热,4例出现胸腔积液,1例发生脓胸,余无其他不良反应。本研究显示,对于内科胸腔镜治疗大疱性肺-胸膜疾病术后持续漏气并肺复张不全或“体位加1.0”干预失败者,“体位加2.0”干预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肝移植术后重症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儿童肝移植术后重症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监护室确诊为肝移植术后重症PCP病例,分析和比较住院28 d存活和死亡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纳入研究,存活组13例,死亡组2例,均未给予PCP预防。中位发病年龄12(7,26)个月,肝移植术后中位时间3.00(0.33,4.00)个月,发病聚集于11~12月份和6~8月份。所有患儿均使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中位时间为15.0(3.0,26.0)d,部分给予俯卧位通气(11例)、神经肌肉阻滞剂(13例)和高氧(吸入氧浓度>60%,9例)等治疗;14例合并其他感染,2例气胸和皮下/纵隔气肿;2例脓毒性休克表现,1例右心功能不全,1例右心衰竭(死亡),1例多脏器衰竭(死亡)。与存活组患儿相比,死亡组患儿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3.5(0.0,6.0)比8.5(5.0,12.0), Z=1.993, P=0.046]和乳酸脱氢酶[1 731.5(1 012.0,3 270.0)U/L比4 387.5(3 606.0,5 169.0)U/L, Z=2.148, P=0.032]增高。 结论:儿童肝移植受者PCP病情危重而复杂,28 d住院死亡患儿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和乳酸脱氢酶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