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的视网膜下注射治疗Bietti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的视网膜下注射(SRI)治疗Bietti结晶样视网膜营养不良(BCD)的安全性。方法:探索性临床研究。2023年2~ 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SRI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基因药物治疗的BCD患者6例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例2只眼,女性4例4只眼;年龄34 ~60岁。患眼均行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SRI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基因药物治疗。25G玻璃体切割管件做2个巩膜切口,分别用于置入光纤和38G SRI针。进入玻璃体前,先行前房穿刺引流房水降低眼压。硅油注入模式下,38G注射套管穿透视网膜到达视网膜下腔,玻璃体切割机脚踏控制注射速度,缓慢注入基因治疗药物,形成视网膜下泡状脱离区。注射完毕时手指触诊进行眼压评估,若偏高通过按压角膜切口行房水引流直至眼压正常。SRI后随访时间9~ 12个月。随访时采用SRI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结果:6例患者6只眼眼底均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萎缩,伴或不伴视网膜黄白色细小颗粒样结晶沉积;临床分期均为Ⅲ期。SRI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长9~ 14 min。手术中未见玻璃体脱出、视网膜出血或视网膜裂孔。套管针头无阻塞,拔出时无玻璃体脱出。SRI后24 h,所有患眼视网膜隆起泡完全吸收,视网膜复位;SRI后9个月时,患眼均无角膜后沉着,未见前房、玻璃体细胞等炎症反应,无高眼压、白内障、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两切口无玻璃体切除SRI治疗BCD安全,且可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UiBot软件实现治疗计划系统CT定位影像及轮廓自动导入功能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实现CT定位影像和轮廓自动导入Eclipse和Monaco两套治疗计划系统(TPS)。方法:基于Eclipse和Monaco的TPS,利用流程自动化可编程程序UiBot,根据Eclipse和Monaco各自CT定位影像和轮廓导入流程,使用UiBot提供的窗口元素等功能开发出CT定位影像和轮廓自动导入的自动化脚本程序。结果:通过比较手动导入和自动导入的导入时间,自动化脚本程序不仅实现了从CT定位影像和轮廓到Eclipse和Monaco的TPS准确自动导入,而且也具有与手动导入相同的效率。大部分患者影像层数在130~180之间,且手动导入时间与自动导入时间在此区间的平均时间为76 s和75 s。结论:通过利用脚本开发程序UiBot的自动化功能,结合放疗工作的实际问题和重复的工作流程可以开发出自动化的脚本,极大提高了放疗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为放疗流程自动化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道膀胱准备下前列腺癌精准放疗膀胱直肠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肠道膀胱准备下,前列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临床可接受且具有良好可重复性的膀胱、直肠体积,为放疗前后肠道膀胱的准备提供定量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肠道膀胱准备且完成全程根治性放疗的275例前列腺癌患者。患者每次治疗前进行锥形线束CT(CBCT)扫描,记录临床可接受情况下的摆位误差。简单随机抽样选取66例患者,使用MIM软件勾画患者CBCT上膀胱、直肠,分析每日膀胱或直肠体积与计划膀胱或直肠体积的比值(体积相对值)及其与摆位误差之间的关系。定量资料以 xˉ±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配对 t检验,否则使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 结果:275例患者计划CT膀胱、直肠体积分别为(370.87±110.04)、(59.94±25.07)ml。66例患者共获得1611套CBCT影像,计划CT膀胱、直肠体积分别为(357.51±107.38)、(65.28±35.37)ml,治疗过程中患者每日CBCT膀胱、直肠体积分别为(258.96±120.23)、(59.95±30.40)ml。治疗过程中,膀胱体积平均每天减少3.59 ml,直肠体积平均每天减少0.37 ml。根据计划膀胱体积将患者分为<250 ml、250~450 ml、>450 ml三组,其中250~450 ml组在放疗过程中膀胱体积相对值范围最小,头脚、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8±0.24)、(0.19±0.17)cm,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值均≤0.027)。根据计划直肠体积将患者分为<50 ml、50~<80 ml、80~120 ml、>120 ml四组,其中<50 ml组在放疗过程中直肠体积相对值范围最小,头脚、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6±0.22)、(0.24±0.22)cm,均明显小于其他三组( P值均≤0.003)。入组66例患者头脚、左右、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30±0.25)、(0.20±0.18)、(0.28±0.27)cm。其中,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在<0.3 cm组的膀胱体积相对值(0.73±0.37)与0.3~0.5 cm、>0.5 cm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肠道膀胱准备下扫描计划CT前,膀胱、直肠体积分别控制在250~450 ml和<50 ml范围内,能获得较好的可重复性和较小的摆位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综合评估状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状态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45例≥70岁拟行放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GA。45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7岁,男28例,女17例。CGA状态良好组31例,不良组14例;俯卧位放疗35例,仰卧位放疗10例。放疗期间通过锥形束CT(CBCT)进行摆位校正,放疗第1周每天行1次,之后每周1次。将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骨配准融合,采集左右( x轴)、头脚( y轴)和腹背( 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共获得338套CBCT图像。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检验CGA状态和放疗体位对摆位误差的影响。 结果:全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4±0.19)、(0.33±0.25)和(0.19±0.15)cm,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明显大于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 Z=-4.86、-7.72, P<0.001),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明显大于腹背方向( Z=-2.79, P=0.005)。CGA状态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1±0.17)和(0.30±0.22)cm( Z=2.16, P=0.031)。CGA状态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在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俯卧位和仰卧位放疗患者在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7±0.13)和(0.27±0.19)cm( Z=2.85, P=0.004)。俯卧位和仰卧位患者在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的CGA状态对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有影响,临床可能需要调整计划靶区来外扩边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一体位单次锚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6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单一体位单次锚定的方法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1月至2019年1月连续收治并施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的62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和手术相关资料。男性35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70岁(范围:30~91岁)。肾盂癌37例,输尿管癌25例(上段12例、中段5例、下段8例)。术中患者侧卧躯干后倾60°~80°,头低脚高约15°,患侧上肢紧贴同侧躯干,机器人手术车从患者背侧垂直推入;采用“W”形套管布局;采用全层袖套状切除、膀胱双层连续缝合处理壁内段输尿管。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重新脱机锚定、更改体位,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71.6±54.7)min(范围:60~370 min),术中出血量50(50)ml(范围:20~400 ml),术中输血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2级)11例,其中出血3例,淋巴漏8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范围:17~55个月),发生局部复发3例,远处器官转移11例,其中肿瘤相关死亡5例。术后24个月总体生存率为75.4%(43/57)。结论:单一体位单次锚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可彻底切除肾输尿管全长,膀胱缝合可靠,淋巴结清扫方便,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总体安全性、有效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肝穿刺植入可回收金标在射波刀追踪治疗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一种肝脏金标植入新方法在兔肝脏内固定及取出的可行性,以期用于射波刀金标追踪治疗。方法:分为活体实验和离体实验。活体实验对10只家兔麻醉后,经皮肝穿刺植入3颗金标,10 d后植入设有外置套管和固定细线的第4颗金标,以射波刀分别对参照组(第1颗和第2颗)和套管组(第1颗和第4颗)配准后追踪,施照结束后,评估金标植入成功率、配准精度及取出的安全性。离体实验在离体的肝脏进行金标拉力测试,测量弹簧圈金标和无弹簧圈金标取出时所受阻力。结果:实验过程中金标没有出现远处转移的情况,植入与回收成功率均为100%。操作过程家兔未发生明显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所有金标均成功追踪,套管组的配准平移偏差在头脚方向和前后方向高于参照组( Z=-11.77、-4.57, P<0.05),而左右方向低于参照组( Z=-2.52, P<0.05)。金标拉力测试结果显示弹簧圈金标拉力为(2.23±0.85)N,无弹簧圈金标拉力为(0.81±0.1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1, P<0.05)。 结论:螺旋线圈结构金标在穿刺针道内的固定效果好,细线限制了金标肝外远处移位,套管为金标回收建立通道,整体操作简单易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肠镜在儿童波伊茨-耶格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时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在儿童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JS)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9月确诊33例PJS患儿的年龄、性别、家族史、临床症状、小肠镜检查及治疗情况、息肉切除数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外科手术情况、复发及随访等临床资料,并应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纳入33例PJS患儿,均接受至少1次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9.00±3.13)岁。患儿主要表现为黑斑(33例)及消化道多发息肉(31例)。黑斑分布:口唇33例,同时伴随手指末端3例,脚趾末端2例,指趾末端6例。手术过程中共切除息肉391粒,以空肠息肉为主(37.08%,145/391粒)。11例PJS患儿发生肠套叠,其中小肠套叠占90.91%(10/11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0例(30.30%,10/33例),因急性难治性肠套叠接受外科手术占72.73%(8/11例)。术中出现肠穿孔1例,出血2例,予止血夹封闭及外科手术治疗均完全恢复。年龄>8岁患儿空回肠息肉和巨大息肉发生率均高于≤8岁患儿[92.55%(149/161粒)比7.45%(12/161粒),96.20%(76/79粒)比3.80%(3/79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854、8.711,均 P<0.05);不同年龄段内肠套叠的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3例PJS患儿中,57.58%(19/33例)术后1~3年复发,随访至今无癌变病例。 结论:PJS患儿小肠息肉常见,单气囊小肠镜在PJS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可靠,安全性高;8岁以上患儿易发生空回肠息肉及巨大息肉,建议对8岁以上PJS患儿至少完成1次小肠镜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前放疗胃充盈状态与肿瘤分次内动度和分次间动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术前放疗,胃充盈状态与肿瘤分次内动度和分次间动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2019年间行全新辅助治疗的10例局部晚期AEG患者,均于治疗前在胃镜下标记肿瘤上下界,共获20枚钛夹。全部患者均在定位及治疗期间行空腹和充盈两种状态下的4DCT扫描,每次扫描均由系统自动重建出0%~90%呼吸时相的10套图像,每个患者可获得100套图像。结果:胃充盈状态并不显著影响肿瘤近胸端的分次内动度与分次间动度,而在肿瘤远胸端,空腹状态下头脚方向的分次间动度较充盈状态下更大[(6.22±4.67) mm∶(4.13±3.68) mm, P=0.013]。为保证AEG的近胸端在放疗期间90%的CTV累积剂量接受95%处方剂量,口服300 ml半流质后胃充盈状态下建议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放9、8.5、12.1 mm。另纳入有近胸端钛夹的6例AEG术前放疗患者作为验证组,显示治疗期间93%的钛夹在外扩范围内。 结论:对于AEG的术前放疗,也可考虑定量充盈胃的方式完成放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gwasfilter:用于筛选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R脚本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开发一套能高效准确地从GWAS Catalog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R脚本。方法:参考既往研究制定GWAS的筛选原则。将人工在GWAS Catalog的筛选过程抽象为标准的算法,2名程序员共同撰写R脚本(gwasfilter.R)后,由他人多次对脚本进行测试。结果:采用gwasfilter.R筛选GWAS包含6个步骤。该脚本内置5个主要函数,可以同时根据“是否有验证人群”“样本量大小”和“研究人群种族”等条件对GWAS进行筛选。筛选单个性状时,程序用时不超过1秒。结论:gwasfilter.R操作简便,筛选过程高效而标准化,可灵活应用于GWAS筛选。脚本源代码网址: https://github.com/lab319/gwas_filte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光学表面成像系统SRS算法在非共面放疗中的技术性能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光学表面成像(OSI)系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算法在非共面放疗中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方法:在治疗床不同公转角度下使用三套OSI系统对模体重复测量,分析OSI对模体成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随机选取7例行单中心非共面放疗的多发脑转移瘤患者,分析OSI用于患者成像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稳定性定义为以0°锥形线束CT(CBCT)为“金标准”,治疗床从0°转到非零角度,再转回0°时,前后两次OSI测量的差值。精确性定义为OSI与CBCT(治疗床0°时)测量数据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ˉ±s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 M( Q)方式描述;前者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分析。 结果:对于非共面,模体和患者的平移精度分别为≤ 1.30 mm 和≤1.00 mm,旋转精度分别为≤0.50°和≤0.60°,平移误差均主要出现在左右和头脚方向。在稳定性方面,模体平移和旋转的最大标准差分别为0.06 mm和0.06°,患者平移和旋转的最大标准差分别为0.17 mm和0.19°。结论:新型SRS算法虽对非共面的精度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颅内多靶点单中心非共面放疗的精确要求,特别是在左右和头脚方向。对于非共面角度较大时,不建议将其用于图像引导,但其稳定性高可用于监测患者的分次内运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