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纯化工艺、特征图谱及其对重金属铅解毒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优选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的纯化条件,建立其特征图谱,并评价其对重金属铅解毒作用,以期为土茯苓解铅毒作用方面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及参考.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并以此作为评价指标,考察6种不同色谱填料对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纯化性能,筛选最佳纯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纯化后总黄酮的特征图谱;并以重金属铅致小鼠慢性毒性为动物模型,以铅含量、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为指标,评价纯化后总黄酮解铅毒的活性.结果 土茯苓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最佳纯化工艺为选用微孔树脂(MCI)填料,25%乙醇水溶液为上样溶剂冲洗3倍柱体积(VB),60%乙醇水溶液为洗脱溶剂洗脱3 VB,总黄酮含量78.0%.建立了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指认了 5个特征共有峰.与模型组对比,总黄酮组小鼠采食量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趋于正常,小鼠血液、肝脏和肾脏铅含量显著降低;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总黄酮对于铅诱导的肝、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土茯苓总黄酮纯化工艺具有结果稳定、操作方便、含量较高特点.总黄酮特征图谱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纯化后的总黄酮对重金属铅具有显著解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土茯苓解铅毒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提供参考,并为研发解铅毒新药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吗啡及硫酸吗啡缓释片的有关物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建立硫酸吗啡及其制剂杂质谱分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法).方法:使用ACQUITY UPLC HSS C18(100 mm × 2.1 mm,1.8 μm)色谱柱,以 0.101%庚烷磺酸钠溶液(用 50%磷酸溶液调节pH至2.6)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 ℃,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本方法可实现磷酸可待因(杂质A)、伪吗啡(杂质B)、东罂粟碱(杂质C)、10-羟基吗啡(杂质D)、吗啡酮(杂质E)、吗啡氮氧化物(杂质F)和14-羟基吗啡酮(杂质G,基因毒性杂质)之间及其他相邻杂质之间的良好分离,UHPLC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分析时间和有机溶剂甲醇的消耗量,更为绿色环保.结论:该方法首次将硫酸吗啡各已知杂质和14-羟基吗啡酮在UHPLC条件下同时分离,专属性良好,并用校正因子法对原料药和制剂中的7个已知杂质进行准确定量,且可同时测定硫酸吗啡原料药及其制剂硫酸吗啡缓释片中的有关物质,为原料药的选择和制剂工艺的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芪六一汤抗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组分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对黄芪六一汤中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及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分别进行提取、分离,并筛选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的药效组分.方法 单因素法筛选树脂型号、上样浓度和体积、洗脱溶剂及用量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法对黄芪总皂苷、总黄酮进行富集分离;运用碱液萃取法对甘草酸、甘草总黄酮进行分离,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黄芪多糖、甘草多糖进行纯化.12周龄雄性db/m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六一汤和各组分的高、低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4、1倍)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血生化指标以盐酸罗格列酮片(RSG)为阳性对照;尿白蛋白(U-Alb)水平以缬沙坦分散片(API)为阳性对照,每组8只.各组小鼠分别在ig给药12周前、后,称质量.禁食12 h,自由饮水,收集24 h尿液,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 U-Alb浓度;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FBG);摘取眼球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六一汤高、低剂量组小鼠肾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Masson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制得的黄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0.58±2.16)%、(72.97±1.06)%、(67.12±2.60)%、(81.02± 1.04)%、(53.56±1.63)%、(64.62±1.27)%.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黄芪六一汤治疗后的各组小鼠肾纤维化程度较轻;与给药前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减轻(P<0.05),甘草总黄酮高、低剂量和甘草多糖低剂量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0.01),其他给药组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酸FBG、24hU-Alb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总皂苷、黄芪六一汤、黄芪总黄酮、甘草酸组Scr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多糖、甘草酸、黄芪总黄酮组BUN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甘草酸、黄芪多糖高剂量组TG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组TC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各组分确定的制备工艺稳定、科学、可行;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可能是黄芪六一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耐低温菌株Pseudomonas sp.W4筛选及其异养-好氧脱氮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的耐低温脱氮菌株W4,评估了该菌株在5、15和25℃下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W4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能够在4~42℃、盐度(NaCl)为0~30 g·L-1与pH 6~9条件下生长.在5 ℃条件下,菌株W4能够在72 h内将初始浓度为76.0 mg·L-1的NH4+-N去除74.3%,相应的脱氮平均速率达0.78 mg·L-1·h-1.好氧条件下菌株在5 ℃时可去除42.4%的NO3--N(86.3 mg·L-1)或38.2%的NO2--N(82.2 mg·L-1);在15、25℃条件下菌株脱氮能力进一步提高,对NH4+-N的去除率超过95%,对NO3--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超过66%和69%.菌株W4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A-ND)代谢活性,在硝化过程中不出现N02--N的积累,在中低温条件下去除无机氮污染具有较好潜力.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低温脱氮微生物资源并可为HA-ND脱氮工艺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茯苓皮总三萜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为提高茯苓皮的综合利用价值,建立一种简便的茯苓皮总三萜纯化方法,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其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 HPD-100 型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茯苓皮总三萜.基于单因素实验,以总三萜含量为指标,经正交试验优化茯苓皮总三萜纯化工艺.建立脂多糖诱导的 RAW 264.7 细胞炎症模型,考察茯苓皮总三萜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给药后RAW 264.7 细胞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纯化后样品总三萜含量增加至 70.36%,明显高于粗提总三萜含量(29.76%),纯化工艺为上柱 HPD-100 型树脂 20 g,上样浓度 15 mg/mL,35%乙醇洗脱杂质容积为 5 倍床体积(bed volume,BV),95%乙醇洗脱三萜容积为 4 BV,经实验验证该纯化工艺重复性良好.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茯苓皮总三萜在 50~250 μg/mL范围内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 RAW 264.7 细胞内 NO释放量和 TNF-α、IL-1β、IL-6 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HPD-100型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工艺能明显提高样品总三萜含量,茯苓皮总三萜具有减轻炎症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一株脱氮细菌鉴定及其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针对传统人工湿地治理污染河湖水工艺中存在的脱氮效率低、环境安全性差等问题,从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污泥中分离纯化获得菌株TY(CGMCC1.18865,该菌种已于2020年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入库),通过配水试验,验证菌株脱氮特性,并进一步以火山岩为填料,采用湿地模拟系统装置对比附配TY菌的湿地系统与传统湿地系统对污染水体的脱氮效果的差异;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获得的菌株TY,同时对其表现出的反硝化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TY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配水试验中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4.2%和93.6%.通过对模拟湿地系统出水氨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COD)监测,发现30 d平均去除率分别可提升至94.3%、88.0%和82.3%,较传统湿地分别提高27.9%、28.8%和7.3%.研究表明,TY菌脱氮过程中有少量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积累,可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脱氮反应连续进行,从而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具有进一步探究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高纯度头孢替坦二钠合成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高纯度头孢替坦二钠制备工艺.方法:以7β-氨基-7a-甲氧基-3-(1-甲基-1H-四唑-5-硫甲基)-8-氧代-5-硫-1-杂氮双环[4.2.0]辛-2-烯-2-甲酸二苯基甲酯(7-MAC)为起始原料,经酰化、水解、脱保护、缩合重排、氧化铝层析、结晶成酸再经溶解、成盐、脱色、无菌过滤、冻干得无菌头孢替坦二钠.结果:头孢替坦二钠纯度达到99.57%,质量水平远远高于JP16标准.结论:该工艺可行性强,摩尔收率达到61%,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异养硝化复合菌强化处理含氮废水脱氮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传统污水处理脱氮工艺过程中工艺流程复杂、处理高氨氮废水效率低等问题,利用三株不同种属的高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构建异养硝化复合菌YM,探讨其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及其生物强化脱氮效能研究,从而为异养硝化菌强化处理高氨氮废水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异养硝化复合菌YM的增殖速率、异养氨氧化、好氧反硝化能力均优于单一菌种,YM强化后的污泥系统氨氧化速率较未强化系统从7.04 mg/L/h提高到12.2 mg/L/h,并且生物强化作用可有效提高污泥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处理能力.研究表明异养硝化菌强化污水脱氮处理具有显著的应用潜能,尤其对于目前尚缺少经济高效处理技术的高污染物浓度废水处理而言,无疑是一条具有高潜在应用价值的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2/O和SBR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利用16sRNA高通量测序手段对A2/O脱氮除磷工艺和A/O-SBR除磷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脱氮、除磷微生物丰度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测序结果,共获得20个门、150个属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两个系统中主要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3个菌门,这3个门的细菌总数占微生物总数的80%左右.在属级水平上,A2/0工艺的优势微生物为脱氮单孢菌属(Dechloromonas),丰度为10.00%.在SBR工艺中,陶厄氏菌属(Thauera)为优势菌属,其丰度为7.90%.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是SBR好氧除磷系统中的主要除磷微生物,其相对丰度为2.80%.脱氮单孢菌属(Dechloromonas)、陶厄氏菌属(Thauera)为A2/O工艺中主要脱氮微生物,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为代表性的除磷微生物,其丰度分别为10.20%、3.70%和0.5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沙格列汀合成路线的改进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改进沙格列汀的合成路线.方法:以(S)-N-叔丁氧羰基-(3-羟基金刚烷-1-基)甘氨酸和2,2’-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为原料,在亚磷酸三乙酯的还原作用下生成(S)-N-叔丁氧羰基-(3-羟基金刚烷-1-基)甘氨酸苯并[d]噻唑-2-硫酯;该硫醇活性酯与(1S,3S,5S)-2-氮杂双环[3.1.0]己烷-3-甲腈对甲苯磺酸盐发生缩合反应,再经盐酸脱氨基保护基等步骤得到抗糖尿病药物沙格列汀.结果:所得目标产物总收率35.6%,产品纯度在99.9%以上.结论: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单,产率较高,产品纯度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