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水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 Kimura&Migo)水提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萃取组分进行定性表征的方法.方法 提取铁皮石斛水提物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旋蒸浓缩后,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样品经UPLC-Q-Orbitrap-MS分析,根据元素组成、分子量、质荷比、离子碎片等确定化合物信息并推导裂解规律,通过与文献、MzCloud、MzVault、PudChem、本地数据库比对确定鉴定结果.结果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化合物62种,包括黄酮类成分20种,联苄类成分6种,羧酸及其衍生物6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6种,酚类成分4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种,糖类成分2种,生物碱类、苯丙素、蒽醌、萜类化合物各1种,其他类成分3种,还检测到8种含量较高、质谱信号较强的未知成分.其中水提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7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36种,正丁醇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48种.通过与文献比对,62种化合物中有7种化合物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提取得到.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分析铁皮石斛中多种化学成分,可为铁皮石斛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聚乙烯亚胺修饰磁性纳米粒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非甾体抗炎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环境水样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扰乱生态系统环境,而且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采用溶剂热法首先制备了氨基功能化Fe3O4 纳米粒子(Fe3O4-NH2).随后,通过室温下水溶液中的席夫碱反应,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具有支链结构的聚乙烯亚胺(PEI)成功地接枝到Fe3O4 纳米粒子上,合成了一种可回收的PEI接枝磁性纳米吸附剂(Fe3O4@PEI)并将其应用于环境水中NSAIDs的检测.通过各种表征手段研究了Fe3O4@PEI的组成特性,并对影响NSAIDs萃取效果的参数进行了优化.Fe3O4@PEI对 4种NSAIDs具有高吸附性,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可对环境水样中的酮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和托芬那酸 4种NSAIDs进行定量分析,在 1~500μg/mL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在 3种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 85.6%~107.8%,日内精密度均小于 7.8%(n=6),日间精密度均小于9.5%(n=3).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高效,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非甾体抗炎药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皮质醇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血清中皮质醇浓度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方法学建立。将样本与皮质醇内标混匀后加入碳酸钠溶液碱化处理,正己烷/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流动相采用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ESI +)及多反应监测(MRM)分析方法,标准溶液及内标的配制、样本与内标的混合均采用重量法进行控制,括号法计算皮质醇浓度。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62-A、C50-A及国内专家共识文件《液相色谱-质谱临床应用建议》《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临床检测方法的开发与验证》等对方法正确度、精密度、特异性、线性、检测限和定量下限等性能进行系统评价。数据经Excel2019进行处理,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方法准确精密,测定有证标准物质ERM-DA192、ERM-DA193以及2021—2023年RELA样本的相对偏倚均<2%,加标回收率98.2%~101.1%,批内及批间不精密度均<2%,检测结果不受其他结构类似物干扰,在25~1 600 nmol/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线性,方法检测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5和1.0 nmol/L。经溯源后的皮质醇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该候选参考方法同时测定46例临床血清样本的相关性良好。结论:建立了一种灵敏、准确且操作简便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测定候选参考方法,可为临床常规测定方法的量值溯源及正确度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SPD-HPLC法分析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Ⅲ和紫杉醇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建立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Ⅲ)和紫杉醇(Taxol)的分析方法,该研究采用基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MSPD-HPLC)对云南红豆杉中的 10-DAB Ⅲ及Taxol进行定量分析,探究硅胶、佛罗里硅土、酸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碱性氧化铝、C18、C18-ME、C18-G1、C18-HC、Diol、Xamide、Xion共12 种样品预处理分散剂及各种分散剂的质量、洗脱剂的种类、洗脱剂的浓度、洗脱剂体积对两种成分分析的影响,并对优化后的条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与超声提取、热回流提取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12 种固相分散剂中,碱性氧化铝具有良好的目标化合物萃取物检出量,并且当碱性氧化铝与样品的质量比为 3∶1、6mL甲醇为洗脱剂洗脱时,10-DAB Ⅲ和Taxol的萃取检出量较高.(2)建立的云南红豆杉枝叶中 10-DAB Ⅲ和 Taxol 的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10-DAB Ⅲ和Taxol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介于 0.023 9~0.030 1 μg·mL-1和 0.142~0.178 μg·mL-1之间;各目标分析物平均加样回收率在 93.6%~109.0%之间.(3)比较分析显示,3 种方法对 2 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萃取检出量基本无差别,但MSPD法溶剂消耗少、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净化效率高,可应用于云南红豆杉原料的快速分析.该研究以碱性氧化铝为分散剂应用于云南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萃取,建立了快速、高效的云南红豆杉中10-DABⅢ和紫杉醇的分析方法,为云南红豆杉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半枝莲抗肝癌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前期研究发现,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全草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经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其 70%乙醇洗脱部位具有较好的抗肝癌活性.为明确其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TLC、半制备液相色谱等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单体化合物结构,并利用CCK-8 法评价了所有单体化合物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同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考察了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与肝癌靶标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1)从该活性部位共分离得到 14 个化合物,包括 12 个新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和 2 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cutefolide C(1)、6-乙酰氧基-7-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碱G(2)、scutestrigillosin D(3)、scutehenanine D(4)、半枝莲碱 A(5)、半枝莲碱 B(6)、7-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碱H(7)、半枝莲碱N(8)、半枝莲碱Y(9)、barbatin A(10)、barbatin B(11)、barbatin D(12)、5,7,6′-三羟基-2′-甲氧基黄酮醇(13)和 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14).其中,化合物 1-3、13、14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 4、7、10-12 表现出较弱的HepG2 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化合物 6 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和阳性对照(顺铂)活性接近,而化合物 5 表现出比顺铂更强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 5 和化合物 6 与肝癌靶蛋白VEGF-2 均具有良好的结合力.该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半枝莲的化学物质类群,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活性化合物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蒙药藜芦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蒙药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为阐明蒙药藜芦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对蒙药藜芦的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1D、2D-NMR、HRMS)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3种癌细胞系,包括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人肺癌细胞系(A549)、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系(HCT-15)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藜芦的三氯甲烷及乙酸乙酯萃取层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分别为:藜芦定(1)、1α,3β-dihydroxy-5α-jervanin-12-en-11-one(2)、贝母素甲(3)、贝母素乙(4)、西贝碱(5)、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6)、异东莨菪素(7).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HCT-15细胞系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4对MCF-7细胞系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结论 化合物1首次从内蒙古产藜芦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为藜芦属内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化合物7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对MCF-7、HCT-15两种细胞系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马钱子总碱成分分析及治疗家兔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马钱子总碱的有效成分,观察马钱子总碱治疗家兔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醇提取-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马钱子总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马钱子总碱的有效成分.从36 只家兔中随机选取6 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家兔建立膝关节软骨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马钱子总碱高剂量组(24 mg·kg-1)、中剂量组(12 mg·kg-1)、低剂量组(6mg·kg-1)及氟比洛芬组(37.5 mg·kg-1),每组 6只,每天给药1 次,连续2 周.采用高频X射线机观察膝关节形态,根据家兔运动情况进行疼痛评分.HE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的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关节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结果:马钱子总碱的有效成分包括马钱子碱、士的宁、伪马钱子碱、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士的宁氮氧化物、依卡精及番木鳖次碱等.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家兔的膝关节X线K-L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马钱子总碱低剂量、高剂量组及氟比洛芬组家兔的膝关节X线K-L评分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家兔的疼痛评分、膝关节软骨Pelletier评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马钱子总碱各个剂量组家兔的疼痛评分、膝关节软骨Pelletier评分降低(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细胞增生,软骨层破坏.马钱子总碱各个剂量组和氟比洛芬组家兔膝关节软骨组织未见明显滑膜或软骨下骨病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家兔关节冲洗液中TNF-α、PGE2、IL-6 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马钱子总碱高剂量组家兔关节冲洗液中TNF-α、PGE2 含量降低(P<0.05).结论:马钱子总碱可能通过马钱子碱、士的宁等有效成分,调控膝关节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发挥改善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芪六一汤抗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组分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对黄芪六一汤中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及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分别进行提取、分离,并筛选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的药效组分.方法 单因素法筛选树脂型号、上样浓度和体积、洗脱溶剂及用量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法对黄芪总皂苷、总黄酮进行富集分离;运用碱液萃取法对甘草酸、甘草总黄酮进行分离,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黄芪多糖、甘草多糖进行纯化.12周龄雄性db/m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六一汤和各组分的高、低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4、1倍)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血生化指标以盐酸罗格列酮片(RSG)为阳性对照;尿白蛋白(U-Alb)水平以缬沙坦分散片(API)为阳性对照,每组8只.各组小鼠分别在ig给药12周前、后,称质量.禁食12 h,自由饮水,收集24 h尿液,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 U-Alb浓度;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FBG);摘取眼球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六一汤高、低剂量组小鼠肾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Masson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制得的黄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0.58±2.16)%、(72.97±1.06)%、(67.12±2.60)%、(81.02± 1.04)%、(53.56±1.63)%、(64.62±1.27)%.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黄芪六一汤治疗后的各组小鼠肾纤维化程度较轻;与给药前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减轻(P<0.05),甘草总黄酮高、低剂量和甘草多糖低剂量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0.01),其他给药组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酸FBG、24hU-Alb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总皂苷、黄芪六一汤、黄芪总黄酮、甘草酸组Scr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多糖、甘草酸、黄芪总黄酮组BUN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甘草酸、黄芪多糖高剂量组TG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组TC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各组分确定的制备工艺稳定、科学、可行;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可能是黄芪六一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钩吻总碱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以人肺腺癌细胞(A549、SPCA1)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钩吻总碱(TAG)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加热回流、萃取等方法提取TAG,利用薄层色谱法鉴定TAG的提取,通过Incucyte S3活细胞动态分析系统拟合不同浓度的TAG作用A549、SPCA1细胞的细胞融合度并观察A549、SPCA1细胞的形态,采用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258染色、Rhodamine123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碘化丙啶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指标蛋白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经薄层色谱法鉴定成功提取TAG.Incucyte S3活细胞动态分析系统拟合出TAG作用A549、SPCA1细胞的EC50值分别是99.2、82.0 μg/mL,由此确定TAG作用A549、SPCA1细胞的低、中、高浓度依次为50、100、150 μg/mL,且细胞拍照观察到随着药物浓度增加细胞融合度下降、细胞数目减少.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TAG抑制A549、SPCA1细胞增殖(P<0.05).Hoechst 33258细胞核染色实验发现给药组细胞出现核碎裂;流式细胞术检测Rhodamine123探针发现给药组出现荧光信号强度增加,检测细胞周期发现TAG使A549、SPCA1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G诱导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切割活化增加,通过细胞染色实验、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表明TAG促进A549、SPCA1细胞凋亡(P<0.05).结论 TAG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黄山市乡村中老年人群无症状钩虫感染对肠道菌群和代谢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揭示轻度无症状钩虫感染对中老年人群肠道菌群与代谢的影响,为蠕虫-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2年10月-11月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黄山区乡村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居民检出钩虫感染者(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钩虫虫卵阳性)为感染组,以钩虫虫卵阴性者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新鲜粪样,提取肠道菌群DNA,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序.计算基于丰度的覆盖估计值(ACE)、PD-wholetree、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等多样性指数,采用主坐标分析(PCoA)和不加权算术平均对方法(UPGMA)层次聚类分析的β多样性分析,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分布的差异,通过指示值分析筛选两组的指示性菌群.用甲醇-水萃取粪样中的代谢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双平台非靶向测序的代谢组学分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建立筛选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代谢物的模型,制作火山图.根据P值、变量权重值和差异倍数筛选差异代谢产物.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检索差异代谢物的相关代谢通路,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两个代谢物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共22人,其中感染组11人,对照组11人.感染组平均年龄72.2岁,均为轻度无症状带虫者;对照组平均年龄53.1岁.测序共获得1 755 649条16SrRNA序列,经序列质控和拼接后聚类为1 245条扩增序列变体.共鉴定出15个门22个纲58个目94个科191个属389个菌种.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肠道菌群多样性的ACE、PD-wholetree、Chao和 Shannon指数分别为 188.768、16.533、192.667 和 5.195,对照组分别为 167.829、15.294、157.371 和 4.89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66、0.952、1.266、0.962,均P>0.05).PcoA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的肠道菌群有不同程度的重叠,但仍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类群.UPGMA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对照组均先在本组中聚类,再与另一组聚类,两组间仅有1例重叠.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显示,感染组的优势菌群有7个,分别为普雷沃菌、普氏粪杆菌、变栖克雷伯菌、Parasutteralla、粪球菌、梭菌UCG-014和肠杆菌;对照组的优势菌仅1种,为普通拟杆菌.指示值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指示值居前的菌群依次是普雷沃菌、克雷伯菌、拟杆菌、小杆菌、肠杆菌、粪球菌、UCG-002、粪杆菌;对照组则依次为变形菌门的Clade_Ⅰ a和Clade_Ⅲ、布劳特菌、另枝菌、Lachnoclostridium、嗜胆菌和苏黎世杆菌.建立的OPLS-DA模型能有效区分感染组和对照组的粪样代谢物,共鉴定出400个有差异粪样代谢物,其中156个显著上升,244个显著下降.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粪样代谢物显著富集在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P=0.000)、中心碳代谢(P=0.000)、矿物质吸收(P=0.000)、氨酰基-tRNA合成(P=0.000)、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0.003)等代谢通路上.粪样代谢物中delta 2-三己胺与(22E)-3β-经基-5α-胆甾-7,22-二烯酸(r=0.935,P<0.01)等15对代谢物呈正相关关系,棕榈酰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与氨基戊酸甜菜碱(r=-0.500,P<0.05)等9对代谢物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安徽省黄山市乡村中老年人群无症状钩虫感染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有利于营造有益菌的共生和定植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