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病案,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及IBM SPSS Statistics 26.0的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用用药及方剂规则进行归纳.结果:中药频次分析的前10位中药为鳖甲、丹参、柴胡、甘草、川芎、当归、三棱、莪术、陈皮、生地.气滞血瘀痰凝型的核心药对为莪术、三棱,莪术、鳖甲;肝郁脾虚型的核心药对为柴胡、甘草,柴胡、党参;肝郁气滞型的核心药对为柴胡、香附,香附、陈皮;湿热中阻型的核心药对为茵陈、大黄,金钱草、大黄;气虚血亏型的核心药对为黄芪、当归,谷芽、麦芽.气滞血瘀痰凝型代表性处方为血府逐瘀汤类方;肝郁脾虚型代表性处方为柴芍六君汤类方和保和丸类方;肝郁气滞型代表性处方为柴胡疏肝散类方;湿热中阻型代表性处方为茵陈蒿汤类方;气虚血亏型代表性处方为当归补血汤类方、归脾汤类方和四君子汤类方.结论:江一平教授重视化瘀软坚散结、健脾养肝、清利湿热、扶正祛邪的治法治则,善用活血化瘀类、软坚散结类、清热类、补虚类、疏肝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结合G1-熵权法优化黄芪六一汤黄酮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黄芪六一汤(Huangqi Liuyi Decoction,HLD,黄芪-甘草 6∶1 组成)黄酮组分的提取和聚酰胺树脂富集纯化工艺.方法 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芒柄花苷、甘草素、毛蕊异黄酮、异甘草素、芒柄花素 9 个成分为评价指标,以G1-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进行综合评分;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对HLD黄酮组分提取的关键影响因素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上样药液pH值、上样药液质量浓度、上样药液体积流量、上样量、水洗脱用量、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体积流量、洗脱剂用量等因素对黄酮组分聚酰胺富集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 design,PBD)结合BBD-RSM筛选显著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工艺优化,比较聚酰胺树脂纯化前后各指标的含量.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为 69%乙醇回流提取 2 次,每次 10 倍量乙醇提取 65 min;最优纯化工艺为pH值4.8、质量浓度 0.20 g/mL的上样药液以 0.8 mL/min体积流量按树脂-生药 1∶1 的质量比上样,4 个柱体积(BV)纯水以 1.5 mL/min的体积流量洗脱除杂,8 BV体积分数69%乙醇以 1.5 mL/min体积流量洗脱,所得黄酮组分提取物中 9个指标成分含量约是纯化前的 14倍.结论 优选的HLD黄酮组分的提取和富集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进一步成药性研究和组分中药研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芪六一汤抗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组分筛选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对黄芪六一汤中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及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分别进行提取、分离,并筛选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的药效组分.方法 单因素法筛选树脂型号、上样浓度和体积、洗脱溶剂及用量建立大孔吸附树脂法对黄芪总皂苷、总黄酮进行富集分离;运用碱液萃取法对甘草酸、甘草总黄酮进行分离,采用水提醇沉法对黄芪多糖、甘草多糖进行纯化.12周龄雄性db/m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六一汤和各组分的高、低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4、1倍)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血生化指标以盐酸罗格列酮片(RSG)为阳性对照;尿白蛋白(U-Alb)水平以缬沙坦分散片(API)为阳性对照,每组8只.各组小鼠分别在ig给药12周前、后,称质量.禁食12 h,自由饮水,收集24 h尿液,马斯亮蓝法检测24 h U-Alb浓度;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FBG);摘取眼球取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对照组、模型组及黄芪六一汤高、低剂量组小鼠肾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Masson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制得的黄芪总黄酮、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甘草酸、甘草总黄酮、甘草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0.58±2.16)%、(72.97±1.06)%、(67.12±2.60)%、(81.02± 1.04)%、(53.56±1.63)%、(64.62±1.27)%.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黄芪六一汤治疗后的各组小鼠肾纤维化程度较轻;与给药前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减轻(P<0.05),甘草总黄酮高、低剂量和甘草多糖低剂量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0.01),其他给药组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酸FBG、24hU-Alb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总皂苷、黄芪六一汤、黄芪总黄酮、甘草酸组Scr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多糖、甘草酸、黄芪总黄酮组BUN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甘草酸、黄芪多糖高剂量组TG显著降低(P<0.05、0.01),黄芪六一汤、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组TC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各组分确定的制备工艺稳定、科学、可行;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可能是黄芪六一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唐蜀华教授辨治汗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汗证,总因阴阳失调而致汗液失司.唐蜀华教授对中医经典仔细研读并反复验之临床,总结出汗证辨证论治在阴阳“两纲”基础上,尤重“六要”之热与虚.热有虚热、实热之分,具体成因有因气、因湿、因痰、因瘀及阴虚之别;虚则以表虚为主.唐教授认为,汗证属湿热、阴虚、表虚者尤多,且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擅用黄连平胃散、当归六黄汤、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并强调辨治汗证需先明汗与气、血、阴、阳间的有机联系,多方兼顾,灵活加减.效欠佳时,亦可选用敛汗治标之品一二味.且汗与小便其实皆水,重用黄芪补气利尿,临证每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当代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证治方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当代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证治方药规律.方法 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 医学网数据库中近20年间发表的有关当代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文献,提取其中的证治方药信息,建立数据库.在统计软件中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探求相关证治方药规律.结果 ①中医证型由高频至低频依次为脾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风邪外袭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壅盛证等.②按照方剂功用进行分类汇总,其中补益剂出现频率最高,为252次;其次为祛湿剂,为128次;再次为逐瘀剂,为51次.③按照方剂应用频次进行统计,排名前5位的方剂为参苓白术散(30次)、六味地黄丸(29次)、参芪地黄汤(20次)、二至丸(18次)、金匮肾气丸(18次).④应用频次最多的中药为黄芪.⑤经中药数据聚类分析后,发现“茯苓、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黄芪、白术”“党参、菟丝子、陈皮、甘草、金樱子、芡实”“丹参、益母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5个新的药物组合.⑥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核心中药主要为补气健脾药(黄芪、白术、茯苓),以及补肾涩精药(山茱萸、山药、地黄、芡实).结论 ①当代中医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基本病机在于脾肾两虚,风邪、湿热、瘀血是其常见病理因素,临床上可以从脾肾两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风邪外袭、湿热壅盛、血瘀六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②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及参芪地黄汤是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方剂;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核心中药主要为补气健脾药(黄芪、白术、茯苓),以及补肾涩精药(山茱萸、山药、地黄、芡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当归六黄汤临床新用医案3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书中称其为“盗汗之圣药”,药物组成有当归、黄芪、黄芩、黄连、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指出该方“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芪,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1]笔者根据该方药物组成及多年应用体会,认为当归六黄汤证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火旺,壮火食气,卫外不固,使用指征为口干苦、喜凉饮、大便干、易上火、舌红、脉滑或滑数,常有阴虚之隐性病机,气虚症状并非必具之征.笔者在临床中除了将该方用于盗汗外,还用于不寐、闭经、鼻鼽等病症的治疗,兹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国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治方案综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梳理全国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中医药诊治方案,了解中医药诊治COVID-19的专家共识意见,为其临床诊治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发布最新COVID-19中医药诊治方案,对疾病分期、辨证、推荐处方、中成药等信息进行提取并汇总,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分析方法进行统计.结果 截止2月19日,共检索得到官方发布的COVID-19中医药诊疗方案33个,包括1个国家《方案》、32个地区《方案》.对其中26个诊治方案按照早期、进展期、危重期、恢复期四个阶段对COVID-19中医诊治的专家共识意见进行分析.①证分布情况,早期阶段以寒湿郁肺证(33.33%)、湿毒郁肺证(13.89%)为主,进展期多见热毒郁肺证(48.65%)、湿热蕴肺证(32.43%),危重期主要表现为内闭外脱证(60.53%)、热毒闭肺证(31.58%),恢复期则常见肺脾气虚证(51.61%)和气阴两虚证(38.71%).②方剂使用情况,早期阶段常用达原饮(16.67%)、藿朴夏苓汤(16.67%)、不换金正气散(12.50%);进展期主要用麻杏石甘汤(28.74%)、达原饮(14.94%)、宣白承气汤(12.64%);危重期主要推荐参附汤(28.81%)、宣白承气汤(13.56%)、黄连解毒汤(10.17%);恢复期则以黄芪六君子汤(22.73%)、沙参麦冬汤(13.64%)、竹叶石膏汤(11.36%)为主.③中成药使用情况,早期阶段常用藿香正气胶囊(17.65%)、连花清瘟胶囊(8.82%)、金花清感颗粒(5.88%);进展期主要用喜炎平注射液(12.66%)、血必净注射液(12.66%)、痰热清注射液(8.86%);危重期主要推荐中成药为安宫牛黄丸(18.70%)、参附注射液(13.82%)、血必净注射液(13.82%);恢复期则以生脉冲剂(34.78%)、参麦注射液(17.39%)、生脉注射液(13.04%)为主.④药物分布情况,早期阶段常用广藿香(67.57%)、厚朴(64.86%)、苦杏仁(59.46%);进展期主要用苦杏仁(89.19%)、石膏(78.38%)、麻黄(59.46%);危重期主要用人参(56.41%)、山萸肉(53.85%)、附子(35.90%);恢复期则以茯苓(67.74%)、陈皮(58.06%)、砂仁(48.39%)为主.⑤药物配伍情况,早期阶段常用药对为“厚朴-广藿香”“草豆蔻-厚朴”;进展期以“石膏-苦杏仁”“麻黄-苦杏仁”为主;危重期以“山萸肉-人参”“附子-人参”为主;恢复期以“陈皮-茯苓”“砂仁-茯苓”为主.结论 诊治方案综合分析结果提示,诸多方案认为COVID-19发病早期多属感受湿邪疫毒,治疗上以辟秽化浊、宣肺透邪为原则.进展期“湿郁化热,热毒损肺”,治疗上以宣肺通腑、清热解毒为大法,攻下泻热以助肺气宣降.危重期“热毒瘀阻,内闭外脱”,治以开闭固脱,解毒救逆.恢复期患者“邪去正虚”,治疗上以清解余邪,益气养阴健脾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芪汤及方中单味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黄芪汤(黄芪、甘草比例为六比一)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平补气血、益气生精,主治气虚血弱诸证.黄芪汤复方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主要涉及慢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黄芪和甘草中的活性成分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金庆江效方治验——补中愈淋汤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补中愈淋汤组? 成:炙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6?g,紫菀10?g,升麻10?g,柴胡6?g,桂枝10?g,茯苓10?g,浮萍10?g,鸭跖草30?g,车前子15?g (包),六一散30?g(包).功? 效:补中益气,利水通淋.主? 治:尿道综合征(气虚湿阻证).用? 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40?min左右,煎制的汤液量150~200?mL.每日2次,空腹温服.治疗14?d为1个疗程,连服2~4个疗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以通为补"思想结合疮疡理论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慢性胃炎是一种以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食欲减退、腹胀、反酸等.外感六淫或内生五邪致使脾胃运化失职,气机升降失衡,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积湿而不化浊,气郁而不布津,血不养经,胃体失于濡养,日久"毒邪"积聚,导致胃炎发生.主要病位在胃,与脾、肝、肾密切相关.秦国政教授认为,即使胃腑受邪,也不可过用"通"法,以免耗伤正气,应遵循"以通为补"思想,结合外科疮疡理论,确立本病治法为温中托毒、益气托毒、清热养阴托毒、清消托毒,四君子汤、平胃散、玉女煎、三仁汤等为其常用方剂,同时加入治疗"内痈"常用药蒲公英、白芷、黄芪等,随症加减变化,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