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口服配合中药面膜、阿达帕林凝胶外敷治疗寻常性痤疮湿热蕴结证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口服配合中药面膜、阿达帕林凝胶外敷治疗寻常性痤疮(acne vulgaris,AV)湿热蕴结证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AV湿热蕴结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酮胶囊口服+中药面膜+阿达帕林凝聚外用,观察组采用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口服+中药面膜+阿达帕林凝胶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口臭、尿黄、颜面油腻、皮疹脓疱的评分分别为(2.12±0.61)分、(1.34±0.36)分、(1.32±0.28)分、(1.56±0.41)分,低于对照组的(2.87±0.54)分、(1.95±0.51)分、(2.09±0.53)分、(2.17±0.69)分(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IL-17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水平分别为(53.16±7.25)pg/mL、(20.41±3.15)pg/mL、(15.31±2.43)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2.45±7.18)pg/mL、(30.54±3.26)pg/mL、(21.58±2.95)pg/mL(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2/30)、3.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口服配合中药面膜、阿达帕林凝胶外敷治疗AV湿热蕴结证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土茯苓总黄酮改善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和心脏炎症的预防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土茯苓总黄酮(Smilax glabra flavonoids,SGF)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和心脏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C57/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ISO模型组(1.25 mg/(kg·d))、SGF低剂量组(50 mg/(kg·d))、SGF高剂量组(100 mg/(kg·d)).SGF低剂量组和SGF高剂量组均在造模前预防给药7 d,之后各组进行ISO皮下注射,连续注射7 d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收集心肌标本,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二氢乙锭(dihydroethidium,DHE)染色法检测心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检测心脏相关肥大基因mRNA水平变化以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半胱天冬酶-1/白介素18(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interleukin-18,NLRP3/Caspase-1/IL-18)炎症级联通路上关键因子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SGF预防给药可降低超声心动图中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inter 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d)、左室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s)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IDs)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降低血中 IL-1β、IL-6、TNF-α 和 NT-proBNP 含量,抑制心脏相关肥大基因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β-肌球蛋白重链(beta-myosin heavy chain,β-MHC)mRNA表达水平上调,抑制心肌ROS水平增加,下调NLRP3/Caspase-1/IL-18炎症级联通路上关键因子NLRP3、Caspase-1(p20)和IL-18的蛋白表达,改善心肌细胞肥大和排列紊乱的情况,减少心肌纤维外的成纤维细胞增多,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和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结论 SGF可改善ISO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大和心脏炎症,可能通过NLRP3/Caspase-1/IL-18炎症级联通路起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痰湿阻肺证方药规律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平台探讨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方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自建库起至2022年2月期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文献,采用Excel软件提取纳入文献信息,运用R语言对中药频次、频率、中药剂量、关联度、聚类等进行挖掘分析,并结合方药频次、频率,分析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到文献1 357篇,最终纳入文献37篇.共纳入中药37味,累计频次196次,其中频次>5的中药共5味,累计频次142次,占比72.45%,依次为茯苓(30,15.31%)、橘红(30,15.31%)、陈皮(29,14.80%)、厚朴(28,14.29%)、姜半夏(25,12.76%).37味中药可分为13类,前5类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理气药(64,32.65%)、化痰止咳平喘药(40,20.41%)、化湿药(33,16.84%)、利水渗湿药(32,16.33%)、补益药(13,6.63%).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以温化寒痰药(34,17.35%)、止咳平喘药(4,2.04%)为主;补益药以补气药(11,5.61%)为主.药性偏温、平、微寒,药味偏辛、苦、甘;主归肺、脾、胃经.共涉及方剂6首,累计频次38次,其中频率最高的方剂为燥湿化痰方(30,78.95%),其次为二陈汤(4,10.53%).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形成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基础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核心药物组方,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益气健脾和中、宽胸散结的中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未来可进一步规范COPD合并R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加以辨证为前提精准施治的相关研究,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用药规律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epithelial metaplasia)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治疗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及其证候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借助SPSS Statistics 23.0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Lantern 5.0软件进行隐结构分析.结果:研究录入相关文献165篇,处方214首,药物229味,用药总频次2 642次,核心中药47味(使用频次>15),以甘草、白术、白芍、半夏、茯苓等应用较广.并根据最大剂量、常用剂量和最小剂量,对47味高频中药进行药物剂量统计.性味以甘温为最,归经以肝经为首.提取出病位证素6个,脾、胃、肝位居前列;病性证素12个,气虚、血瘀、气滞频次较高.以置信度>85%,支持度>10%,提升度>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三联药对组合11对;并对高频药物、高频证型汇总进行关联分析,按照置信度>90%,支持度>2%,提升度>1,按证型分类,自高至低筛选前5位关联组合,共得到关联组合40对.隐结构分析得出47个隐变量、7个隐类,总结得出5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CAG伴IM多见虚实夹杂证,脾胃亏虚、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关键所在.临床治疗以"健脾益胃、扶正祛邪"为基础.虚则补益,健脾、益胃、补肾、滋肺以扶正;实则泻之,利湿、清热、散寒、化瘀、解毒以祛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荧光淬灭光谱探究金匮肾气丸"阴中求阳"理论的科学内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采用荧光淬灭光谱法研究金匮肾气丸及其拆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规律.方法 根据304 K、307 K和313K三个温度下金匮肾气丸及其拆方对BSA的荧光淬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和双对数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金匮肾气丸及其拆方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淬灭类型和结合常数.结果 随着金匮肾气丸及其拆方中定量指标成分浓度增加,BSA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小;同一温度下,金匮肾气丸阴阳双补组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a值大于含相同定量指标成分的补阳组或补阴组,含"三泻"药物(茯苓、泽泻、牡丹皮)的组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a值大于不含"三泻"药物的组.结论 金匮肾气丸及其拆方均能与BSA结合,使得BSA的荧光淬灭,其淬灭类型均以静态淬灭为主;金匮肾气丸阴阳双补组与BSA的相互作用强于含相同定量指标成分的补阳组或补阴组,"三泻"药物的加入使得这种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用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用药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以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为载体,采集梁晓春教授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门诊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信息,构建数据库并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病案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总结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治则治法和用药规律.结果 共整理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验方301则,中药211味.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为桑白皮、菟丝子、鸭跖草、女贞子、鬼箭羽、倒扣草等.性味多甘寒,归经多属于肝、脾、肾经.用药关联分析得出最核心的药物组合为:菟丝子-女贞子、菟丝子-倒扣草、菟丝子-鸭跖草、菟丝子-桑白皮、女贞子-倒扣草、倒扣草-土茯苓、女贞子-桑白皮、女贞子-鸭跖草.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处方为:女贞子-菟丝子-桑白皮-鸭跖草-鬼箭羽-倒扣草、鸭跖草-桑白皮-葛根-丹参-菟丝子-女贞子、女贞子-鸭跖草-菟丝子-桑白皮-川芎-鸡血藤、桑白皮-菟丝子-荷叶-鸭跖草-女贞子-川芎.结论 梁晓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以活血化瘀、祛痰泄浊、补虚扶正为主要治疗原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医药治疗前庭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用药规律异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探析前庭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用药规律异同.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中药复方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及前庭中枢性眩晕的临床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高频药物及功效进行分析,运用Liquorice软件分析核心复方的配伍规律,获得组方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共纳入535篇文献,其中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纳入文献243篇,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纳入文献292篇.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排在前五位的高频药物,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为白术、半夏、茯苓、泽泻、甘草,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为川芎、天麻、半夏、葛根、白术;排在前五位的功效,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为补气、化痰、利水渗湿、平肝息风、温阳;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为活血祛瘀、补气、平肝息风、化痰、利水渗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3位药对组合,前庭周围性眩晕:"白术-半夏"、"白术-茯苓"、"白术-泽泻";前庭中枢性眩晕:"半夏-天麻"、"半夏-白术"、"葛根-川芎".置信度最高的前3位药对组合,前庭周围性眩晕:"陈皮-半夏"、"竹茹-半夏"、"桂枝-茯苓";前庭中枢性眩晕:"赤芍-川芎"、"桃仁-川芎"、"陈皮-半夏".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分别获得4个、3个处方,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各获得1个核心处方.结论:眩晕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共同临床表现,气虚、风、痰、瘀为共同的核心病机,痰、风更为关键,息风、化痰、益气、活血为主要治法.但前庭周围性眩晕侧重于水饮内盛,清阳不升,多配伍温阳化饮,升阳利水,和胃止呕的药物;前庭中枢性眩晕侧重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多辅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益肝肾,滋阴息风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藿香正气水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藿香正气水具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等症,处方药味包含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及紫苏叶油,化学成分复杂,药效物质基础是其发挥疗效的关键,而质量控制能够保证该制剂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结合CiteSpace文献分析,总结了藿香正气水处方药味及其成方制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梳理了该制剂的标准沿革,从鉴别、检查、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方面,归纳了近 15 年其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结果,为该方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 和SPSS 21.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428 篇,提取处方 442 首,涉及中药 225 味,高频药物24 味,其中党参、茯苓、陈皮、柴胡的使用频次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最为常见,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多归脾、肺、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 20 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 9 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 4 类.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最多,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 12 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 3 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 2 类.结论 中医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益气健脾、疏肝行气药为主,甘温补虚、辛开苦降,辨证配伍化湿、解表、清热等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现代文献挖掘中药外治寻常型银屑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23日,获取中药外治PV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并提取中药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探析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功效,中药频次、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结果:纳入方剂186首,涉及中药190味,多为苦寒药,主要归肝、心经,以清热类为主,活血化瘀类、补虚类中药次之;使用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苦参、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当归、丹参、土茯苓、生地黄、紫草;常用的3个药对是苦参-白鲜皮、苦参-蛇床子、苦参-地肤子;演化得到4个核心组合。结论:中药外治PV围绕“热毒”核心病机,以“从血论治”为主,治以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并重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