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兼脾肾不足证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TB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B、Ch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GLO、ALP、γ-G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GLO、ALP、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IN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FIB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PT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I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胁肋隐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面色不华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100%(40/40),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95.00%(38/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能有效改善CHB气虚兼脾肾不足证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为青海高原地区CHB的诊治提供了用药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健脾消渴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健脾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药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健脾消渴方组及盐酸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STZ+高脂饮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相应药物,持续4周.实验结束后取材,考察大鼠空腹血糖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O)、D-乳酸含量;考察血清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及回肠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回肠L细胞的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回肠L细胞的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黏蛋白2(Muc2)蛋白相对表达.结果 健脾消渴方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下调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上调IL-10含量,抑制DAO、D-乳酸含量;同时,显著性下调TG、TC、LDL-C含量,但在提高HDL-C含量方面上仅具有趋势性;此外,健脾消渴方可改善大鼠胰腺及回肠损伤,提高GLP-1阳性表达,并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结肠occludin、ZO-1、Muc2蛋白相对表达.结论 健脾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清炎症、调节血脂,减轻肠道功能损伤,改善肠道屏障通透性与保护肠道屏障生理结构等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儿先天性胰腺囊肿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年龄54 d,52 d前体检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胰头部可及范围约17.0 mm×9.0 mm囊实性包块,周界清,形态规则,可见多发囊腔,考虑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无黄疸、呕吐、哭闹、腹胀表现,入院后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胰头处可见一囊实性包块影,大小约17.5 mm×12.5 mm,边界欠清,内壁欠光整,轻度强化。CT诊断:考虑胰母细胞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图1),MRI检查提示:胰头部囊实性肿块影,实性部分呈稍短T2信号,大小约12.0 mm×13.0 mm×15.0 mm(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胆总管及胰管未见扩张(图2)。血淀粉酶为9 U/L,肿瘤标志物提示糖类抗原199为42.79 U/ml,甲胎蛋白为472.20 IU/ml,血胃泌素及胰岛素提示正常。考虑胰头占位为胰母细胞瘤或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遂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头背部表浅处(图3、4)。腔镜下沿肿物边界剥除胰头部肿物后行术中病理冰冻切片检查提示:纤维间质内增生的胰腺小叶,部分区域黏液变性,考虑为良性病变,遂行腹腔镜胰头部肿瘤剥除术。术中超声检查明确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CK7(+)、CK19(+)、CK-Pan(+)、CD56(-)、CgA(-)、Syn(-)、D2-40(-),诊断:胰腺先天性囊肿(图5、6),术后第2天,可见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胆汁样腹水,量约50 ml,考虑胆漏,患儿无发热及腹膜炎表现,感染指标正常,肝功能正常,血淀粉酶及血糖正常,继续给予禁食、静脉营养、抗感染、保肝治疗,胆汁样腹水量最多100 ml/d,行引流液生化检测,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正常,考虑胆总管胰腺段损伤,治疗第12天,胆漏停止,第14天复查肝功能提示: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为289.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为276.5 U/L、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为1 487.5 U/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为198 U/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为26.20 μmol/L,给予保肝、利胆治疗,效果可,术后第26天复查肝胆胰脾彩色多普勒超声示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较前明显好转后患儿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年半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玉屏风颗粒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B组、C组),各组均20例。对照组抗感染对症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脾氨肽口服冻干粉,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脾氨肽冻干粉,均实施为期3个月的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各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观察CD4 +、CD8 +、CD4 +/CD8 +、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变化情况,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1年调查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肺炎发作次数、单次发作时间、症状严重程度。 结果:A、B、C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依次为70.00%、65.00%、95.00%,均高于对照组的25.00%( P<0.05),且C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A、B组( P<0.05)。A、B、C组治疗后CD4 +、CD8 +、CD4 +/CD8 +、IgM、IgG、IgA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且C组治疗后CD4 +、CD8 +、CD4 +/CD8 +、IgM、IgG、IgA水平改善均优于A、B组( P<0.05)。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20.00%、15.00%、30.00%,高于对照组的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组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肺炎发作次数、单次发作时间、症状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且C组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肺炎发作次数、单次发作时间、症状严重程度均低于A、B组( P<0.05)。 结论:使用玉屏风颗粒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且治疗不良反应较小,预后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酒精性肝硬化脾虚痰瘀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清肝化湿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酒精性肝硬化脾虚痰瘀证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肝化湿活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邻苯二甲醛对比显色法检测脯氨酸肽酶(PLD)、Ⅳ型胶原(Ⅳ-C)、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INP)水平,ELISA法检测五聚素3(PTX3)、Akt、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水平;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51/55)、对照组为76.36%(42/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64, P=0.018)。观察组治疗后肋痛胀满、痞块结坚、食欲不振、舌苔白腻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02、7.36、7.47、6.38、9.37, 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LD[(143.28±16.38)U/L比(160.69±18.35)U/L, t=5.25]、Ⅳ-C[(71.93±8.33)μg/L比(83.12±9.91)μg/L, t=6.41]、PINP[(32.36±5.32)ng/L比(39.02±5.61)ng/L, t=6.39]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PTX3[(36.82±4.96)ng/L比(42.14±5.83)ng/L, t=5.15]、Akt[(69.22±7.94)ng/L比(77.24±8.63)ng/L, t=5.07]、BAFF-R[(15.29±3.64)ng/L比(19.92±4.15)ng/L, t=6.2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7/55)、对照组为9.09%(5/5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37, P=0.541)。 结论:清肝化湿活血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酒精性肝硬化脾虚痰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肝纤维化损伤程度,抑制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PFIC2)先证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应 ABCBll基因突变。 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消化肝病门诊就诊的2例PFIC2先证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先证者及其父母DNA进行目标捕获高通量测序,全基因组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扫描检测及验证。结果:先证者起病年龄2~5个月,均有肝脾大,严重淤胆,皮肤瘙痒,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先证者1:51.8%~77.5%,先证者2:47.1%~66.5%)。有胆汁酸升高,转氨酶升高,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为主,但γ-谷氨酰转肽酶(GGT)持续正常。先证者1存在 ABCBl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单链整体缺失/c.3213+5G>A剪接突变,缺失突变为自发突变,共2.256 Mb缺失(chr2 2q24.3q31.1)。而剪接突变来自于父亲。先证者1同时存在Val444Ala(T1331C)及Ala1028Ala(A3084G)基因多态位点。先证者2存在 ABCB1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483A>G(p.R495G)/c.2594C>T(p.A865V),先证者的2父母均为杂合携带者。先证者1的单链杂合缺失及先证者2的2种突变均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 结论:临床工作中遇到胆汁淤积,胆汁酸升高,转氨酶升高,以AST升高为主,但GGT正常的患儿,应及早进行 PFIC基因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4型的临床型及基因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高对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4型(PFIC4)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10岁PFIC4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对其 TJP2基因突变进行分析。 结果:先证者,男,10岁,缓慢起病,以肝内胆汁淤积[γ-谷氨酰转肽酶(GGT)正常]、肝脾大、肝纤维化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汁酸升高;GGT持续正常。初始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肝脏生化指标明显好转,后有波动。腺苷脱氢酶,凝血常规及肝纤维化四项持续异常;肝脏剪切波速度平均值达正常值上限1.9倍。 TJP2基因发现复合杂合突变c.334G>A(p.A112T)/c.580_639delGACCGGAGCCGTGGCCGGAGCCTGGAGCGGGGCCTGGACCAAGACCATGCGCGCACCCGA(p.194_213del-DRSRGRSLERGLDQDHARTR),其中缺失突变为首次报道,父母各携带1个突变单链。 结论:对于肝内胆汁淤积伴正常范围的GGT患者应除外PFIC。 TJP2基因检测在PFIC4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TJP2突变可能是儿童早期发生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密切随访监测PFIC4患儿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保留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肿瘤合并中弓韧带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女性,48岁,因“持续上腹痛伴反酸3个月”于2018年9月17日就诊于我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餐后反酸,中上腹痛,数字疼痛评分5~6分,无背部放射痛,伴呕吐,呕吐后腹痛可稍缓解,无发热、皮肤巩膜黄染,排气排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病史;无传染病病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及输血史。体检:体温36.2 ℃,脉搏64次/min,呼吸频率19次/min,血压125/76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腹软,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剑突下未及,Murphy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17×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 比66.3%,血红蛋白143 g/L;谷氨酰胺转肽酶11 U/L,白蛋白 42 g/L,总胆红素13.8 μmol/L;肿瘤标志物CA19-9 108 U/ml;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腹部增强CT、胰腺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胰头部囊性占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可能,大小约1.7 cm×1.8 cm;囊壁较厚伴强化,考虑恶变不除外,病变紧邻肠系膜上静脉根部,管腔略窄;病变周围多发迂曲动脉影,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起始处重度狭窄,考虑由中弓韧带压迫所致可能(图1)。PET-CT检查结果显示,胰头区囊性低密度影,大小约1.6 cm×1.4 cm,似与胰管相通,囊壁不均匀放射性摄取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为2.3,延迟显像后SUVmax为3.2;胰管扩张,未见其余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影。腹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腹腔干起始段血流明显变细、紊乱,内径约0.16 cm,收缩期峰期血流速度为249 cm/s,肝动脉、脾动脉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及扩张,血流方向正常。腹腔干起始处狭窄,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可能性大。电子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胰头囊性结构,大小约3.1 cm×1.8 cm,囊壁较厚不规则;胰管扩张,直径5~7 mm;穿刺囊性病变未成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77Lu-DOTA-TATE治疗晚期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瘤的辐射剂量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 177L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 177Lu-DOTA-TATE)治疗晚期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瘤(NETs)的辐射剂量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的6例晚期转移性NETs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0.2±9.6)岁。给予患者静脉注射 177Lu-DOTA-TATE,单次给药剂量为(7 400±740)MBq,最多给药4个周期,每个周期间隔(8±1)周。由于疫情影响导致 177LuCl 3原料供应困难,因此仅3例患者接受了完整的4个周期治疗,1例患者接受了3个周期治疗和2例患者接受了1个周期治疗后退出研究。分析 177Lu-DOTA-TATE在患者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计算辐射剂量学、药代动力学等相关参数,并进行安全性随访。接受辐射剂量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患者在首次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SPECT图像、血液样本以及尿液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3例NETs患者完成了辐射剂量学研究, 177Lu-DOTA-TATE的吸收剂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肿瘤病灶>肾脏>脾脏>肝脏。3例患者同时完成了药代动力学研究,达峰浓度(C max)均值为16.61 μg/L,从0时至最后1个可定量浓度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0-t)均值为57.11 μg/(L·h),从0时外推到无穷的血药浓度-时间(AUC 0-∞)均值为76.25 μg/(L·h),表观分布容积(V z)均值为222.55 L,清除率(CL)均值为3.44 L/h,分布相的半衰期(T 1/2α)均值为0.89 h,消除相的半衰期(T 1/2β)均值为48.94 h。 177Lu-DOTA-TATE主要经肾脏代谢,患者体内药物在给药后48 h内累积排泄率为61.05%。6例患者接受 177Lu-DOTA-TATE治疗后安全性随访期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尿常规等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37~1.378,均 P>0.05)。 结论:177Lu-DOTA-TATE主要经泌尿系统排泄,其体内清除速度快,肿瘤摄取高,在晚期转移性NETs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拟健脾活骨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自拟健脾活骨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NONFH)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5年4月-2018年5月龙口市中医医院92例NONF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活骨汤。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评估骨髓水肿情况,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髋关节局部疼痛情况,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 β-CTx)、N-端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 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 P1NP)水平,采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ESR。结果:研究组骨髓水肿有效率为80.0%(28/35)、对照组为30.3%(10/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526, P<0.001)。研究组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 t=9.229, P<0.001),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 t=7.483, P<0.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β-CTx[(587.83±51.39)ng/L比(720.21±93.37)ng/L, t=8.424]、N-MID[(37.91±6.55)μg/L比(48.20±9.64)μg/L, t=5.988]及P1NP[(30.33±6.43)μg/L比(42.27±8.15)μg/L, t=7.8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研究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704、8.831, P值均<0.01),ESR高于对照组( t=5.943, P<0.01)。 结论:自拟健脾活骨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缓解早期NONFH患者的骨髓水肿和临床症状,改善骨转换和微循环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