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皮疹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皮疹病变根据皮肤斑疹、瘾疹及皮疹等变化特点,可分湿热蕴毒、血热炽盛、脾虚湿困三型辨治,治以透邪解毒与疏风祛湿相结合,标本兼治。若皮疹突起色红或黯红、瘙痒,属疫毒蕴于皮肤不得泄,郁久化热,浸淫肌肤,从祛湿解毒论治,方用当归拈痛汤为主;如斑疹色红成片,不高出皮肤,属血热炽盛,燔灼气血,湿热之毒,侵营入血,从凉血解毒论治,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化裁;若皮疹散见、色黯,或皮色不变,瘙痒,属脾虚湿盛,从健脾祛湿论治,方用升阳益胃汤、荆防败毒散加减。临床辨证治疗效果满意,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核心证型、病机演变及中药配伍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有效数据,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缓解期核心证型,探索其病机演变规律,并挖掘中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8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江苏省中医院经中药口服干预的UC缓解期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强化FPGrowth算法构建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型,使用Xminer Operation Tool运算工具进行挖掘处理和逻辑分析,运用Medcase Chart对计量性趋势数据进行解构分析与图形表达,探索UC缓解期核心证型、病机演变规律及核心中草药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UC缓解期患者302例;以黏液血便、易腹泻、易疲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阵发性腹部隐痛、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为临床核心证候群;脾气亏虚证、脾虚湿困证、脾虚毒蕴证为核心证型;病机演化可分为3个环节:脾气亏虚为UC发病之基;湿热蕴结、气血痰瘀凝滞,为UC加剧之源;病程日久,湿热痰瘀分别形成湿毒、热毒、痰毒、瘀毒,导致内生癌毒,为UC恶化之本。药物配伍方面,脾气亏虚证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当归、白芍;脾虚湿困证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黄连、砂仁、防风;脾虚毒蕴证常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乌梅、槐花、黄连、防风。结论:UC缓解期以脾虚为本,健脾益气为治疗根本,佐以理气、和胃、活血、止血、祛湿、清热、解郁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消走泄法在小儿湿疹治疗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风、湿、热邪贯穿于小儿湿疹疾病始终,湿热体质亦是本病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可运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小儿湿疹,以清热利湿为基本治法,以代表方温胆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分消湿热邪气,纠正湿热偏颇体质,并辨证治以祛风解表、补脾益气,风湿袭表证用消风温胆汤,湿热浸淫证用薏竹温胆汤,脾虚湿蕴证用四君温胆汤,如此标本兼顾,常获佳效。湿疹患儿平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锻炼以改善体质,若湿热体质较为明显,症状缓解后可继服温胆汤加减巩固治疗及调理湿热偏颇体质,以达治病防病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刘绍武从“脾虚生风”分期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刘绍武教授秉《黄帝内经》“脾主四肢”之论,认为痛风性肾病以脾虚生风、反伐脾土为起病之因;湿浊壅塞三焦,化生湿热为传变之机;湿瘀互结、伤耗肾络为致病之本。临证强调分期论治,早期以调和肝脾为主,使肝随脾升而风邪自散,关节自和;中期以斡旋三焦,清利湿热为要,使湿浊去而蛋白消;晚期以培补肾元,化湿消瘀为贵,通肾络之不和,使邪去正安。刘老针对疾病早期,常以四逆散使气机和顺,邪无以生;中期常用调肾汤化裁,使三焦湿浊可化,湿热得清;晚期善用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使正气复而湿瘀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徐云生从脾虚湿热内外合治糖胖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胖病为肥胖介导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糖的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徐云生教授认为,糖胖病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热,其临床应用自拟健脾祛湿降糖方,药用黄芪、黄芩、黄连、生大黄、葛根、山药、党参、白术、苍术、茯苓、白扁豆、薏苡仁、佩兰、砂仁、桔梗、甘草、翻白草、荔枝核,以清热健脾、助运化湿为基本治法治疗本病,且综合运用中医内治法及针灸、脐疗等外治法,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两例疥疮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临床资料,回顾性学习疥疮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提高急诊科医生对疥疮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例因病久脾虚不摄、虫毒感染引起的疥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西医的皮肤活检诊断,中医根据临床经验辨证为湿热蕴肤、血虚风燥等证,分别以清热化湿解毒、养血润燥、祛风杀虫内治法,并以硫软膏外涂外治法,配合做好防护,防止院内感染。结果:经中医辨证施治及结合西医的诊断、治疗、防护方法,2例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并未造成院内感染,且中医内调效果明显,疗效满意。结论:急诊科医师面对诊断不明确的皮疹患者,可进行皮肤活检或皮肤镜检查,提高诊断率;并从中医角度,根据患者自身条件辨证施治,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范冠杰“动-定序贯八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理论探析及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范冠杰教授创立“动-定序贯八法”理论,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上,强调动态把握疾病演变内在规律,运用相对固定而又动态变化的中药药串,进行动定有序的治疗。此“八法”针对主证的辨证要点,运用疏肝、养心、运脾、润肺、补肾五法,再根据病情变化和兼夹演变,相应施以理血法(活血化瘀法、清热凉血法)、调气法和畅三焦法。该理论临床可用以指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范师提出,脾虚湿阻、湿热瘀结乃痛风急性期主要病机,应治以健脾利湿清热、活血化瘀止痛,辨证以“八法”药串加减,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仁汤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介绍《温病条辨》三仁汤加减治疗儿科咳嗽、厌食及过敏性紫癜验案三则,认为小儿常出现饮食过盛,致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失调,食积生热,脾虚聚湿,湿热交结中焦,故而发病,临证紧扣其湿热病机,以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方法多样,以辨证推拿、流派推拿、特殊手法推拿及综合疗法4种形式为主,均疗效确切,操作部位以大肠、脾经、腹、脐、龟尾、七节骨等较为常用,风寒泻多配推三关、揉外劳宫;湿热泻配清天河水、退六腑;伤食泻多加清胃经、揉板门及足三里;脾虚泻则配以气海、百会。但仍存在文献类研究较少、用穴作用机制不明确及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糖脂代谢探讨从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之一[1].近年来国内外NAFLD的患病率逐步上升,全球发病率高达 25%,已成为国内当前第一大肝病[2].NAFLD 患者常无特殊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若未积极治疗,后期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是当前 NAFLD 的最大危险因素[3],常表现为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全身性高血压等糖脂代谢紊乱疾病.NAFLD相关的糖脂代谢紊乱不仅可以加速慢性肝病向肝癌进展,同时可促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患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中医对 NAFLD 的认识由来已久,如《难经·五十六难》记载:"肝之积,名曰肥气".清代张温亦云:"饮食劳倦之伤,皆足以致痰凝气聚".现代医家根据NAFLD病因病机或临床症状多将其归属于"肝癖""肥气""痰证""胁痛"等范畴.基本病机为脾失健运,肝气不畅,痰湿热瘀,阻滞肝脉,治疗上重视健脾利湿化痰.中医治疗NAFLD有一定优势,且从脾论治临床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脾虚是导致糖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4].基于此,本文以"糖脂代谢"为切入点,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探讨脾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从脾论治NAFLD的科学内涵,以期为中医药防治NAFLD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