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反馈训练对膝部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训练在膝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膝关节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视觉反馈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视觉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第3~8周加用视觉反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对2组患者进行站立位平衡功能及步态评定,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定膝关节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的Lysholm评分、Tinetti量表评分均增高( P<0.05),视觉反馈组治疗4周及8周的足底重心压力移动距离、移动轨迹面积减小(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视觉反馈组治疗4周的足底重心压力移动距离[(338.25±14.11)mm]、移动轨迹面积[(580.62±17.26)mm 2]较小( P<0.05),视觉反馈组治疗4周及8周的Lysholm评分、Tinetti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 P<0.05),足底重心压力移动距离、移动轨迹面积较小( P<0.05)。 结论:视觉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膝部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平衡及步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4例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17例;年龄26~60岁,平均43.6岁;左18例,右1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空心钉组16例(采用髓内钉联合空心钉治疗),钢板组18例(采用髓内钉联合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胫骨平台塌陷程度、耗材费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Rasmussen放射学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得12~28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胫骨平台愈合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空心钉组术中出血量[(89.4±14.5) mL]、耗材费用[(2.0±0.2)万元]均少于钢板组[(120.8±22.1) mL、(2.6±0.4)万元],皮肤切口长度[(4.1±0.8) cm]短于钢板组[(7.1±0.9) cm],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8±4.5)分]低于钢板组[(93.0±4.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胫骨平台复位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钢板组术后胫骨平台塌陷程度[0.5(0,2) mm]小于空心钉组的[1.0(0,2)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空心钉组1例胫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2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钢板组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膝部不适,内固定物取出后缓解。 结论: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采用钢板联合髓内钉治疗虽然创伤大、费用高,但有利于提高胫骨平台的复位质量及术后膝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术后近期并发症及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医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一科接受MOWHTO治疗的131例膝关节O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女性56例,年龄(62.8±5.1)岁(范围:48~70岁)。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出现并发症患者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年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的差异。手术前后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组间测量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χ 2检验。 结果:随访时间(18.5±3.4)个月(范围:13~22个月)。131例患者中,共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6.8%),其中血肿8例(6.1%),神经感觉异常5例(3.8%),肌间静脉血栓4例(3.1%),深静脉血栓2例(1.5%),其中1例行血管外科手术治疗(0.8%),矫正角度丢失3例(2.3%),浅表感染3例(2.3%),深部感染2例(1.5%),其中1例取出内固定(0.8%),骨折延迟愈合2例(1.5%),术后僵硬1例(0.8%),铰链点皮质骨折1例(0.8%)。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术后1年随访时的MPTA[(86.5±2.0)°比(86.7±2.1)°, t=-0.41, P=0.68]、IKDC评分[(86.4±4.8)分比(85.5±6.9)分, t=0.74, P=0.50]、WOMAC骨关节炎指数[(87.7±6.5)分比(86.1±5.8)分, t=1.16, P=0.25]均无差异;并发症组患者KOOS中的疼痛、运动休闲评分低于非并发症组[(79.4±4.4)分比(87.2±5.9)分, t=-5.90, P<0.01;(83.2±3.0)分比(88.0±4.7)分, t=-6.14, P<0.01],其他项目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MOWHTO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血肿,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可以妥善处理MOWHTO术后早期并发症,不会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术室系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降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降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中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85例颈椎或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8例,女127例;年龄38~59岁[(47.8±8.5)岁]。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8例实施手术室系统化护理,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系统化评估和管理(观察组);147例实施常规术中护理,仅进行术中的压疮预防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当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后3 d损伤程度及损伤部位、术后当天和3 d损伤面积,其中损伤程度根据美国国家压疮顾问组(NPUAP)发布的新的压力性损伤分期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5.1%(7/138)]低于对照组[12.2%(18/147)]( P<0.05)。术后3 d损伤程度Ⅰ期、Ⅱ期、Ⅲ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9%(4/138)、2.2%(3/138)、0.0%]也均低于对照组[8.2%(12/147)、3.4%(5/147)、0.6%(1/147)]( P<0.05)。术后3 d两组膝部、胸部、面部和髂前上棘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观察组面部和髂前上棘压力性损伤的总占比为71%(5/7),对照组的总占比为83%(15/18)( P>0.05)。观察组的损伤面积在术后当天和术后3 d分别为(3.2±1.2)cm 2和(3.2±1.1)cm 2,均小于对照组[(5.1±1.5)cm 2、(5.1±1.4)cm 2]( P<0.01)。 结论:相比于常规术中护理方法,手术室系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或减少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损伤程度和损伤面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状况.方法 分析2016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13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研究对象分为AKI组(术后发生AKI,36例)和非AKI组(术后未发生AKI,57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下肢骨折术后发生AKI患者的预后.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KI组患者的年龄、髋部及大腿骨折比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大于非AKI组,膝部及小腿骨折比例、足踝骨折比例、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eGFR)、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1.0岁、术中出血量≥60.0 ml、住院时间≥12.0 d、术前血肌酐≥79.0 μmol/L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本研究中,发生术后AKI的下肢骨折患者36例,发生率为5.87%.AKI组有3例患者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其中2例患者摆脱透析,顺利出院,但术后随访1年发现其肾功能并未恢复至术前基线水平;另外1例高龄(78岁)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其余33例患者均未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术后2~3周,肾功能恢复至术前基线水平.结论 高龄、术中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术前血肌酐水平高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不同入路行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的疗效比较及术后膝部疼痛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比较髌上与髌下两种入路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探讨不同入路对胫骨骨折治疗的效果差异,分析术后膝前疼痛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门市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髓内针治疗的胫骨干骨折共143例.髌上入路(A组)74例,其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34~55岁,平均(41.56±3.24)岁.髌下入路(B组)69例,其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30~56岁,平均(40.56±5.54)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 h隐性失血量、住院天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0个月,平均(8.31±1.21)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除3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深部组织感染、内固定失效、皮肤坏死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随访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HSS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Lysholm评分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3个月运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入路行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均安全、可靠,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髌上入路更具优势.术中减少医源性损伤、适度的尾帽突出、术后持续的功能锻炼能降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3D打印胫骨导向器辅助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通过评估患者预后判断 3D打印胫骨导向器辅助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纳入 2017 年 9 月—2023 年 9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初次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 6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D打印导向器组)及对照组(后交叉韧带导向器组).记录 2 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并在术后 1、6 个月比较患者膝关节 Lysholm 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膝部评估表评分.结果 2 组手术操作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 1、6个月 Lysholm 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胫骨导向器辅助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较常规后交叉韧带导向器辅助手术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持续性护理对骨折术后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 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骨折术后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持续性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骨科护理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骨折患者128例,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的主动抬腿、主动屈膝达90°时间等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的身体、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骨折术后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持续性护理可显著增强肢体功能,有利于生存质量的提升,应广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offa骨折合并髌骨脱位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报道69岁女性患者,2017年1月因车祸后伤感右膝部疼痛,膝关节不能伸直1h入院,于我院行X线片提示右股骨外髁骨折伴右髌骨向后方脱位(见图1),门诊拟"右Hoffa骨折伴髌骨脱位"收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精神好,心肺腹部无异常,右膝关节肿胀、畸形,弹性固定于屈曲70°位,右小腿皮肤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入院后急诊在腰麻下行右髌骨脱位复位术,术中用点式复位钳夹住髌骨中段,向远端、前方牵拉并伸直膝关节使髌骨复位,遂进行右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及内外翻试验检查,检查结果为阴性.术后X线片提示髌骨已复位(见图2).CT检查提示右股骨外髁冠状面骨折(见图3).MRI提示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外侧半月板撕裂.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7年1月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股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持续被动运动结合优质护理干预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结合优质护理干预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64例膝部骨折病人分为观察组(n=82例)和对照组(n=82例),观察组病人施以持续被动运动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分别采用膝关节ROM及VAS评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2组病人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膝关节ROM、VAS评分比较,均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膝关节ROM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膝部骨折病人中施以持续被动运动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愈合,并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