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慢性创面住院费用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调查慢性创面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75例慢性创面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创面信息、治疗信息、科室分布及卫生经济学信息.用SPSS 25.0行数据分析.结果 慢性创面病人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61~80岁病人最多,且常合并基础疾病.创面病原微生物监测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主要创面类型为糖尿病性创面、创伤性创面和静脉性创面.不同创面类型病人的治疗有效率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病人(68.6%)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治疗有效率(95.2%)、住院时间17(10,33)d、住院费用21764(12352,45437)元均高于非手术治疗[67.3%、9(5,17)d、8072(4875,11875)元](P<0.05).不同手术方式中轴型皮瓣的住院时间41(26,65)d、住院费用52902(36828,122521)元均高于随意型皮瓣[28(17,41)d、32605(17829,51835)元](P<0.05).病人多分布在烧伤整形科、普外科、骨科等科室,不同科室病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保病人自付费用5450(2781,9383)元低于非医保病人自付费用18391(8723,74627)元.医保病人的住院时间14(8,22)d、住院费用14177(9018,28396)元均低于非医保病人[16(8,46)d、18391(8723,74627)元](P<0.05).结论 慢性创面中创伤性创面住院费用较高.相比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住院费用高但治疗有效率高.医保病人自付费用较低,参加医保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因冠心病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治疗的371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12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12)、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371例PCI术后患者的SF-12得分为(90.11±11.64)分,处于较低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脑钠肽(BNP)水平,以及GAD-7与PHQ-9得分均对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P<0.05),累积可解释因变量23.9%的变异(F=11.563,P<0.001).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不容乐观,且不同特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医护人员应同时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并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湖州市实行门急诊费用就医后一次合并支付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院就诊反复多次排队付费,是"看病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和感受度,我们以群众看病的关键小事、烦事为改革的突破点,在原有智慧医疗的基础上,率先探索实施门急诊费用就医后一次合并支付(简称"医后付")项目,在湖州市各级公立医院门急诊看病过程中全程记账,无需付费可直接进行检查、化验、取药、治疗,全部诊疗完成后通过手机或自助机一次支付,将既往的门急诊多次付费改为一次付费甚至院内零次付费,获得群众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焦虑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焦虑的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进行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HAD评分及患者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对100例脑胶质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焦虑情况,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月收入、家人是否支持、营养状况、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对脑胶质瘤的认知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发现,年龄(≥80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家庭月收入(<2 000元)、家人不支持、营养状况差、对脑胶质瘤的认知程度较差、疾病非常严重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均是导致脑胶质瘤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针对脑胶质瘤患者围术期出现焦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因病致贫家庭患儿救助试点实施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因病致贫家庭患儿基本情况及救助实施状况。方法:于2019年3—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现场调查及核查的方式,收集"中国儿童健康扶贫计划"首批开展救助试点工作的6省17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患病儿童信息,对汇总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312份,患儿年龄中位数为8.54岁。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儿童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为主要导致家庭贫困的常见疾病,医疗费用支付困难是患儿看病的最主要问题。对251名患儿进行分级诊疗判断,其中193名(76.89%)患儿可在省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收治,43名患儿需要接受慢性病管理,有15名患儿需送往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进一步确诊。结论:针对贫困地区患病儿童家庭的帮扶,可在疾病预防宣教、健康扶贫政策相关知识普及、提升基层医疗队伍技术水平及医疗资源合理应用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市大型公立医院产妇住院分娩费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年龄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产妇住院分娩费用,为医疗机构及医疗保险管理相关部门制定住院分娩支付与补偿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市8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住院分娩产妇病案首页,对产妇的分娩方式、年龄、住院费用和费用结构,以及不同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的住院费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 χ2检验对组间水平与结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共纳入产妇23 320例,平均年龄32.3岁,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别为13 605例和9 715例。适龄组(<35岁)和高龄组(35~50岁)产妇的剖宫产率中位数分别36.73%和56.58%,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5 865元和7 042元;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4 452元和10 033元。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住院费用中占比最高的项目分别为治疗费(23.45%)和药品费(29.19%)。伴随≥2种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的住院费用中位数(6 736元)高于有1种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5 794元)。结论:剖宫产住院费用高于自然分娩费用,35岁及以上产妇剖宫产率及分娩住院费用均高于35岁以下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住院费用结构不同,合并症或并发症对住院费用影响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早期家庭功能对孕妇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基于自我效能感、心理一致感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孕妇孕早期健康促进行为的现状,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和健康促进行为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208名孕早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心理一致感问卷以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进行调查。结果:孕妇孕早期健康促进行为得分为(139.58 ± 17.27)分,处于良好水平。孕期锻炼习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不同的孕妇在孕早期健康促进行为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8、-3.55,均 P<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家庭功能影响健康促进行为中,总效应值为2.654,直接效应值为1.729,间接效应值为0.925。间接效应中自我效能感占比15.9%,心理一致感占比15.2%,自我效能感—心理一致感占比3.8%。 结论:孕早期孕妇家庭功能不仅可通过自我效能感、心理一致感分别对健康促进行为产生影响,也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心理一致感,从而影响健康促进行为。孕产妇相关保健工作人员可以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一致感角度出发构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维持和改善孕妇孕早期的健康促进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隐睾症患儿腹腔镜下手术时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隐睾症患儿腹腔镜下手术时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接诊的隐睾症患儿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全部接受手术患儿的年龄中位数作为截断值分为低年龄组( n=75)和高年龄组( n=75)。纳入调查患儿手术时机的选择情况。对隐睾症患儿腹腔镜下手术时机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并建立腹腔镜下手术时机的预测模型和预测效能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手术时机患儿的家庭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父母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属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2.37、21.70、9.28、9.52、7.73,均 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偏低、医疗费用支付形式为自费、患儿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居住地为农村的隐睾症患儿为腹腔镜下手术时机发生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31、0.21、0.08、0.05、0.12、0.13、0.14、0.21、0.42,均 P < 0.05)。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13。利用各独立影响因素、 P值预测概率对手术时机情况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22.67%、22.67%、25.33%、28.00%、22.67%、60.00%。 结论:接受隐睾症手术的患儿仍然会出现手术时机延后的情况,部分影响因素造成手术拖延,利用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表皮生长因子在鼓膜穿孔修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鼓膜穿孔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病程长短,可简单分为急性鼓膜穿孔和慢性鼓膜穿孔。因鼓膜具有较强的自愈能力,小的创伤性鼓膜穿孔大多能够自愈,然而大的鼓膜穿孔往往愈合较慢或者迁延不愈,可演变成为慢性鼓膜穿孔。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慢性鼓膜穿孔的主要方式,患者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手术风险,并支付较高的手术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个高效、微创、经济的替代疗法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材料与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其中表皮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鼓膜愈合的生物活性分子而备受关注。本文将对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鼓膜穿孔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日间手术单病种付费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日间手术单病种付费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实施效果,为日间手术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7—2019年的住院患者信息,将结直肠良性肿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017—2018年为政策实施前,2019年为政策实施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实施与否以及政策实施前后2次差分,分析政策实施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共纳入2 41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为92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研究组为1 492例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政策实施前688例,政策实施后804例)。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政策实施后,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的住院天数下降56.53%,住院费用下降26.51%,自付费用下降26.66%,治疗类费用增加11.96%,药品类费用下降50.29%,耗材类费用下降20.23%。结论:政策实施可降低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自付费用,优化住院费用结构,提高诊疗效率,有助于医院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