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血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建立与验证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多中心凝血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规则,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减轻人工审核及复检工作负荷,缩短周转时间(TAT)时间。方法:收集来自14家医院检验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期间凝血标本共14 394份:规则建立组11 230份(含Delta check 1 182份),规则验证组3 164份(含Delta check 487份);临床试应用77 269份。应用Sysmex CS系列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时将临床信息、仪器参数、检测结果、临床诊断、抗凝药物使用和HCT、TG、TBIL、DBIL等相关信息汇总;根据历史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累积第2.5和97.5百分位数,根据临床建议、危急值、特殊用药史和相关指南确定自动审核拦截条件及限值;进行一期和二期验证,分别计算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假阴性、假阳性、自动审核通过率、通过正确率(与人工审核一致率)和TAT时间。结果:(1)自动审核规则33条,涉及TT、PT/INR、APTT、FBG、DD、FDP、Delta check、反应曲线及性状异常;(2)规则建立组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8.42% (7 684/11 230),假阴性为0(0/11 230),与人工审核一致率为98.51%(11 063/11 230),其中阳性符合率为30.09%(3 379/11 230),阴性符合率为68.42%(7 684/11 230);规则验证组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0.37%(1 910/3 164),假阴性为0(0/11 230),与人工审核一致率为97.79%(3 094/3 164),其中阳性符合率为37.42%(1 184/3 164),阴性符合率为60.37%(1 910/3 164);(3)自动审核规则试应用,77 269份凝血检测标本,检验结果报告平均TAT缩短分别为8.5~83.1 min。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凝血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33条,验证显示能够在保证检验准确性的同时缩短TAT,提高凝血检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全自动数字图像分析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性能评价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全自动数字图像分析(DIA)系统用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的性能。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常规检验外周血涂片379份,疟原虫感染外周血涂片18份,经瑞氏-姬姆萨染色,通过DIA系统完成白细胞(WBC)预分类(DIA直接分类)、再分类(DIA分类后人工审核),以及人工直接显微镜分类。分别计算DIA系统的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 CV)进行重复性验证;以人工分类结果为金标准,计算DIA系统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并对其外周血原始细胞形态学计数、血小板(PLT)形态学计数及疟原虫形态学检查能力进行验证。 结果:除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外,DIA系统对正常样本WBC分类的 CV均<10%,异常样本WBC分类的 CV随所占百分比减低而增大;DIA系统进行WBC预分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90.5%、99.2%和98.2%。触发原始细胞报警的血涂片经DIA系统预分类、再分类后,其结果均与人工分类结果具有相关性( r=0.812、0.983,均 P<0.01)。DIA系统血小板形态学计数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具有相关性( r=0.946, P<0.01);两种方法计数血小板偏差绝对值<15%;血小板聚集及巨大血小板增多样本偏差绝对值均>15%。经DIA系统采集图像的18份疟原虫阳性外周血涂片,其中17份检出疟原虫滋养体,且图像清晰。 结论:DIA系统进行外周血分类计数的重复性较好,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较高;其预分类、再分类结果与人工分类结果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建立与验证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并对其进行验证,在保证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检验效率。方法:收集来自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航天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山西省人民医院5家医院检验科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期间的尿液标本共5 359份,其中建立表观健康人群参考区间组355份,规则建立组3 449份和规则验证组1 555份。以显微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应用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建立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各实验室均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规则建立阶段计算正常人群参考范围和自动审核规则结果(包括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自动审核通过率),规则验证阶段计算自动审核规则的性能指标包括(有效拦截率、无效拦截率、有效审核率、无效审核率、自动审核通过率、自动审核通过正确率)。结果:以显微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初步建立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其自动审核通过率为52.51%(1 811/3 449),显微镜检查率为2.58%(89/3 449),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和真阳性率分别为2.26%(78/3 449)、11.86%(409/3 449)、47.00%(1 621/3 449)和38.88%(1 341/3 449)。验证数据与规则建立数据一致并有一定提升,最终设定20条自动审核规则,其有效拦截率、无效拦截率、有效审核率、无效审核率、自动审核通过正确率分别为38.52%(599/1 555)、10.35%(161/1 555)、49.07%(763/1 555)、2.06%(32/1 555)和87.59%(1 362/1 555)。结论:应用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能够提高尿液检验的效率,节省人力,同时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胃癌数据库建立和管理的质量化控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胃癌高质量数据库的建设有助于提高胃癌规范化诊治的水平和疗效。笔者中心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单中心胃癌专病数据库,并通过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推动多中心数据库模式探索。本文通过总结不同层面数据库的建设经验,深入阐述胃癌数据库建设及管理的质量化控制。基于信息化病历系统和多学科会诊模式,我们对数据库进行了模块化、多节点设计。结构化数据的自动调取与手工录入相结合,严格的多学科查房制度与数据录入相辅相成,不同节点实时监督强化了实时质控的效果,并通过实时审核与多级审核制度相结合,强调数据安全性以及管理计划信息化等措施,高质量地维护了数据库建立及管理流程。进一步通过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平台的多中心数据库建设历程总结认为:应通过研究目标导向制定数据计划、充分考虑数据可及性和强调构建中心间数据共识等措施进行质量化控制。多中心数据库未来的建设应立足于稳定的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并定期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同时,加强多中心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促进各中心医疗水平同质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智慧化急诊流水线在提升急诊检验效能与质量中的应用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智慧化流水线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检验2019年6月24日至28日和2023年7月24日至28日两个时间段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智慧化流水线应用(启用气动传输装置)前后样本量的变化,和检验前周转时间(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 P90)分别进行比较;调取并分析启用智慧化流水线自动质控前后同一批号质控品的质控相关数据;分析比较智慧化流水线自动审核规则应用前后实验室内TAT中位数和 P90数;统计启用智慧化流水线基于患者样本的实时质量控制(PBRTQC)功能和基于质控品的室内质控方式对失控的检出效能。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智慧化急诊流水线气动传输装置运行后,急诊标本检验前TAT由27.1(18.0,47.7)min下降到24.3(15.2,3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9.173, P<0.001);自动质控实施前后项目钾(K)、钠(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葡萄糖(Glu)、总蛋白(TP)、尿素的室内质控测试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自动质控 CV值与手工质控 CV值均在允许范围内;干式生化质控品消耗由750 μl/次,减少为600 μl/次,使用量减少20%;质控操作时间由30 min/次降低到20 min/次,时间节省33.3%;质控人员数、人员走动距离均明显减少;PBRTQC功能的开发后质控失控检出率由0.82%提升到0.98%。启用智慧化流水线自动审核系统后实验室内TAT启用自动审核功能前的37.1(21.3,49.2)min下降到34.4(16.5,4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0.062, P<0.001);检验全程周转时间(ToTAT)和TAT分别由56.7(45.8,102.5)、37.4(21.5,49.6)min下降到53.3(42.1,98.3)、33.2(16.4,47.9)min,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7.176和-8.245,均 P<0.001);ToTAT和TAT的 P90数分别下降18.1%和17.0%,样本超时占比下降了65.5%和92.1%,而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则由82.5%上升到99.3%。 结论:应用智慧化急诊流水线后可以明显缩短检验样本周转时间,有效提升急诊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急诊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系统的建设与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探索一套适用于急诊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系统(TLA)的建设及优化体系,提升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首先通过对设备升级前,即2019年12月16—22日急诊组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当前短板并确定流水线配置(前后处理单元及分析仪器数量);而后确定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基于此原则进行方案设计,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数据模拟,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样本周转时间(TAT)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终方案;在方案实施后,对项目实施前后的TAT进行比对分析,评估方案实施效果。结果:通过在原场地进行系统升级实现了流水线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单机检测速度的提升。凝血样本实现了在线检测及存储;在线离心机由1套增加至2套,在线冰箱存储量由9 000份样本增加至15 000份样本;单机检测速度提升约1倍,生化由2 500个测试/h增加至5 400个测试/h,免疫由668个测试/h增加至1 320个测试/h。在工作量增长9%的情况下,生化免疫急诊样本 P95 TAT由96 min缩短至64 min(样本签收至结果审核),下降幅度达33%;且与数据模拟结果保持了高度一致(数据模拟得出的 P95 TAT为67 min)。 结论:在方案设计阶段有效运用数据分析及数据模拟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评估,可有效降低项目实施失败的风险,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全自动流水线的应用与优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全自动凝血流水线的应用,极大地发展了血栓与止血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本实验室全自动凝血流水线硬件系统由西门子Aptio流水线系统和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组成,软件系统包括流水线数据管理系统、Centralink中间体软件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根据实验室实际工作情况和血栓与止血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实验室对LIS系统、流水线检测程序和纯水供应系统进行了多次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测质量,为未来血栓与止血筛查试验复检规则和自动审核规则的制定,智能化实验室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扇形束CT引导的在线自适应放疗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联合低剂量扇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FBCT)引导的在线适应性放疗(OART)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在联影uCT-ART平台予11名宫颈癌(10名术后辅助,1名根治性放疗)患者行高年资放疗医师主导触发的OART。分析AI辅助低剂量FBCT引导的OART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包括评估自动分割轮廓质量、自动放射治疗计划、OART在线剂量学分析、OART流程时长;以及11名宫颈癌患者的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分析。结果:在297个分次治疗中,经高年资放疗医师判断,共启动81次OART,人均启动OART 7.4次。OART流程平均总时长为18.97 min OART调整平均时长为15.87 min。11例患者在定位CT上经AI辅助勾画工具自动分割感兴趣区域(ROI),得到ROI auto经高年资放疗医师修改及审核后得到ROI edit,其中临床靶区(CTV)的Dice相似系数为0.85 ± 0.04,不劣于前期模型0.89 ± 0.02( P>0.05),95%豪斯多夫距离为(5.64 ± 1.60)mm,优于前期模型构建的(6.28 ± 2.31)mm( t=-2.34, P<0.05)。OART启动后轮廓勾画策略为优先采用CTV刚性拷贝/OAR自动分割+高年资放疗医师修改。OART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剂量分布更为紧凑,且剂量整体更接近处方剂量;OART计划中OAR剂量控制更贴近临床要求,OAR受照剂量显著低于影像引导放疗(IGRT)计划;适形指数CI与均匀性指数HI优于手动计划。在OART过程中,分次间靶区体积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5%的范围内,而OAR体积变化范围波动较大,且无明显规律。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发生急性不良反应均为PRO-CTCAE 1~2级,未见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本研究描述了基于uCT-ART的OART系统在宫颈癌放疗的成功实施,证实了OART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并评估其实施效果。方法:在引入智能药柜的基础上开发相关软件建立与智能药柜和医院信息系统对接的麻醉药品智能管控系统,构成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在管控系统中建立病区远程麻醉药品基数数据库(基数库),根据取用病区基数药品还是住院药房药品设计2条麻醉药品批号锁定闭环通路。基于智能药柜功能系统建立麻醉药品智能化管理流程,分别在处方开具、处方审核、药品调配和帐册登记等环节进行流程重塑。比较管控体系实施前、后流程重塑环节的工作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全院所有病区均部署了基数库,实现了全院级远程管理。2条批号锁定闭环通路有效管控了麻醉药品的先进先出,并解决了麻醉药品批号追溯难的问题,实现了麻醉药品从入库到患者应用全流程的批号闭环追踪和实时统计、准确查询的精细化管控。智能化管理流程的建立避免了医师处方开具环节和药品调配环节的手工操作程序,简化了药师处方审核程序,提高了处方开具、审核和药品调配的准确率。管控体系实施后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护士处理问题处方、药师审核处方、调配药品和药房盘点、专册登记等各项工作的耗时均明显少于管控体系实施前(均 P<0.001),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结论:通过构建医院病区麻醉药品智能管控体系,初步实现了全院麻醉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程闭环式可追溯管理,并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人工智能辅助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引起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变化的相关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的重要复检手段。人工显微镜下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被认为是标准方法,但存在的不足明显限制了其广泛开展和深入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检验效率高、重复性好、便于结果审核和确认等性能特点,但该技术方法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在应用时需要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检验流程和操作程序。为此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等3家学术团体组织专家结合文献学习和来自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的专家临床工作总结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共识包括术语和定义、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涂片染色、临床应用范围、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阅片方式和数据采集、结果分析和报告、数据保存共享和再利用、检验人员的能力要求、标准化共10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28条专家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