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基于区域平台自动交换的传染病报告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为了解四川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于区域平台自动交换的传染病报告现状,为下一步完善传染病信息报告自动交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系统查看计算交换成功率、粗交换成功率,现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系统使用情况.R软件用于统计分析.结果 2023年7-12月68家医疗机构交换成功率为92.67%,粗交换成功率达到95.87%.市级与其他级别医疗机构比较,交换成功率、粗交换成功率较高,实现自动交换时间间隔较长.交换成功率与实现自动交换时间间隔(r=0.44,P<0.001)、粗交换成功率(r=0.51,P<0.001)均呈正相关.90%以上的机构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77.94%的机构能自动生成传报卡,80%以上具有传报卡管理和信息统计查询功能.73.53%实现了传染病报告卡(传报卡)的自动预警,预警后强制报卡的机构占比25%.自动交换后感觉工作量减轻的占比88.24%.结论 医疗机构交换成功率及粗交换成功率整体较高,市级高于其他级别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基本信息系统建设率较高,但自动交换相关基础功能还不完善.自动交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告的效率,但仍不能完全替代手工报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的未成年人胸部CT检查体型特异性剂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RDSR)及关键影像的自动收集,比较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在胸部CT检查中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的差别。方法:应用Teamplay软件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自动抓取了404例年龄在0~18岁的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并通过CT断面影像计算出水等效直径(WED)及SSDE。应用方差分析比较SSDE等剂量参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SDE与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的关系。 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SSDE平均值为(4.70±3.29)mGy,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11, P<0.01)。SSDE与CTDI vol在1岁至18岁年龄段呈高度线性相关(| r|≥0.92, P<0.01)。 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应用SSDE进行扫描质量控制,部分年龄段的SSDE水平可以用CTDI vol线性转换而成,转换因子随年龄段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SSDE与CTDI vol差别逐渐减小,因此SSDE比较适合评估未成年人CT检查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案自动归档无纸化管理建设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某院进行了病案自动归档无纸化管理的建设实践:梳理并明确业务系统改造范围,构建集各业务系统、集成平台、数据中心、归档系统、电子服务认证体系于一体的体系架构,打造病案首次归档、晚归归档、修改归档三大自动归档流程,对归档病案的审查与追踪进行精细化管理。实施病案自动归档无纸化管理后,病历文书的归档率达95.95%,检验结果达96.47%,医嘱单达99.58%;实现了对病案收集、归档、审查、利用的全流程、全周期信息化闭环管理,切实提升了医院信息化程度及病案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放疗计划归档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设计并实现放疗计划归档系统(plan data archiving system, PDAS),提高计划归档工作的效能,防止计划丢失。方法:读取并解析计划系统(TPS)中的原始计划文件,访问记录验证(R&V)系统数据库并获取患者的治疗记录。对计划归档相关的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并以结构化数据存入本地数据库。PDAS包括两大模块:计划归档模块和计划丢失检测模块,其中前者可分为4个部分:数据整理、数据压缩、归档核对和计划恢复。分别制定相应的逻辑规则,编写程序实现各功能模块。比对人工归档的计划数据,评估PDAS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开发并实现了PDAS各功能模块。在2年7个月的临床应用中,系统运行稳定,完成了17 614个治疗计划的归档。与人工归档相比,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放疗计划年丢失率由0.4%左右降至0。结论:PDAS可有效地提高计划归档效率,确保计划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流水线自动质控在临床生化免疫检验中的评估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全自动流水线自动检测室内质控(自动质控)的适用性。方法:利用自动质控实施方法评估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于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18个生化项目、5个免疫比浊项目、11个化学发光项目的自动质控稳定性、检测效率和实施成本。具体方法:将生化、免疫比浊以及化学发光项目的质控品存储在流水线冰箱中,由中间体软件控制流水线,按设置时间自动调取质控品上机测定并归档保存。生化项目的质控设置为每日和每周更换质控品2种模式,共同运行3个月,通过比较2种模式质控结果的变异系数( CV)评估质控品在线存储稳定性。分析自动质控和手动质控结果变异、质控失控率、质控品消耗量、员工工作量、首个样本检测时间和自动质控故障率6个指标,评估自动质控应用效果。 结果:(1)质控品在线存储稳定性:每周更换生化在线质控品模式下,总二氧化碳(TCO 2)高低两水平质控的 CV分别为20.24%和21.82%,大于实验室设定的允许变异;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其他16个项目变异均小于允许变异。(2)自动和手动质控模式下质控结果变异:每日更换生化在线质控品、每周更换免疫比浊和化学发光在线质控品的模式下,硫酸脱氢表雄酮、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 12和睾酮 8个化学发光项目,补体3、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 3个免疫比浊项目和碱性磷酸酶、葡萄糖、钙、氯、钾、乳酸脱氢酶、钠、尿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腺苷脱氨酶 10个生化项目的低、高水平质控自动质控检测结果的 CV均低于手动质控结果的 CV。2种质控模式的生化、免疫比浊和化学发光项目的失控率均符合临床常规工作需求。(3)质控品消耗量比较:自动质控与手动质控比较,化学发光质控品每周使用量减少37.5%(由8 ml减至5 ml);免疫比浊质控品每周使用量减少33.3%(由3 ml减至2 ml)。(4)员工工作量和首个样本进样时间比较:自动质控与手动质控比较,员工每周减少手工操作步骤约156步,每日首个样本检测时间平均提前15 min。自动质控开始运行的前期故障率为54.5%(37/64),后期降至10.2%(13/128)。 结论:通过流水线系统自动检测室内质控结果满足实验室质量指标要求,应用自动质控可提高质控水平,节约成本,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特征参数和云模型相似性的医学图像自动归档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针对医学图像由于特征对比度不高导致医学影像归档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参数和云模型相似性的医学影像图像自动归档方法.首先,通过提取医学图像特征参数并进行增强处理获取不同影像图像的特征参数;然后,利用特征图像生成云滴特征集合,构建能够反映医学影像特征的三元组图像云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云模型相似度并通过计算待归档影像图像对各病理特征图像的相似度大小,实现医学图像的自动识别和归档.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医学影像图像进行自动分类,为医学影像数据的自动分类归档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深度学习在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自动智能识别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在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自动识别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超声诊断中心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22 年 9-10 月行心脏超声检查儿童的 4035 张心脏超声图像,按照 6∶2∶2 的比例将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2421 张)、验证集(807 张)、测试集(807 张).通过改进密集连接网络(DenseNet)开发了一个轻量、高效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 15 个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的自动识别,并与DenseNet121、InceptionV3、MobileNetV33 种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比较.以人工手动标注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准确度、精确率、特异度、召回率和F1 指数评价深度学习模型的识别性能.使用参数量、模型大小和浮点运算数 3 个指标评估模型的识别效率.采用混淆矩阵展示模型的识别结果,并通过热力图反映模型对图像特征的关注度.结果 DenseNet121、InceptionV3、MobileNetV3 模型和所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识别 15 个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和非标准切面的平均F1 指数分别为 94.59%、95.13%、92.41%、94.73%,参数量分别为7.0×106、24.4×106、4.2×106、1.8×106,模型大小分别为13.941、48.777、8.445、3.588 MB,浮点运算数分别为11.16×109、12.89×109、0.86×109、3.05×109.从混淆矩阵和热力图可以看出,所提出的模型对 15 个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和非标准切面的识别率高于DenseNet121、InceptionV3、MobileNetV3 模型,且能够关注到超声切面中的关键特征区域.结论 所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可准确地识别儿童心脏超声标准切面,且模型的参数量较少,运行效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转移病灶CT检查PACS半自动病变管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中的半自动病变管理应用,对癌症患者的CT检查转移灶进行分析,评价其成功率、一致性和有效性.方法 两名研究者分别对患有转移癌的58例患者进行CT检查的随访,共97个目标转移灶(包括19个肺转移灶、6个肝转移灶和72个淋巴结转移灶).测量每个转移灶的长轴或淋巴结的短轴,并用手动和病变管理应用2种方法分别给出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检查回顾、RECIST计算和数据输入的时间分别进行记录.使用测量时间中位数来评价时间的差别,Bland-Altman分析法来评价这2种方法上研究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使用病变管理应用,肺和肝脏的病灶都可被半自动的进行分割.比较病变管理应用和手动2种方法发现,病变管理应用节省时间百分比,随访扫描研究者1为47%,研究者2为30%;初次扫描研究者1为29%,研究者2为15%.测量的差异性显示,使用病变管理应用平均差异百分比仅为7.6%,而手动测量为28.2%.结论 使用病变管理应用方法相比手动的测量方法,肺和肝脏的病灶都能被成功半自动分割,两名研究者的结果一致性更高,评价肿瘤的大小更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麻系统在手术室压疮防护与监管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信息化科学管理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为其防治与监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手麻系统平台,采用魏革等〔1〕自制的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表、集束化术中压疮防护措施等应用于信息系统,通过科学评估压疮风险、系统警示作用、有效告知归档、规范术中护理、严密的术后交接及发生压疮时系统自动上报等,从而科学管理与防护手术压疮.结果 信息化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快速、科学、准确,评估率达100.00%;压疮上报及时,发生率降低;同时便于检索与查询,为科研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结论 手术室压疮信息化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了护士的压疮防护风险意识、依从性及执行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XN 9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试管处理系统的性能评测分析及维修案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的设备之一,也是诊断的基础设备,能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分类计数,其同时可得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与血液有关的数据.血细胞分析仪提供各种异常报警信息,有效的帮助医生筛查异常样本,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XN 9000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性能优越设计人性化,在临床使用中占有率较高[1].其通过TS-10试管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分拣标本、标本归档、查找登记以及数据管理等功能.为此,针对XN 9000的TS-10试管处理系统所能实现功能、联网要求等性能进行测评解析,总结相应处理方案,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转[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