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药房夜间口服摆药时间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住院药房摆药机夜间口服摆药时间优化方法,提高夜间药学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消耗.方法:选择2015年9月-12月某院住院药房夜间口服摆药处方,通过对摆药医嘱开具时间点、药师发药时间点的数据统计,依据80/20法则提出集中摆药优化方案,并使用统计学验证手法.结果:摆药总共花费时间从2小时21分钟降低到1小时29分钟(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夜间集中摆药,能优化摆药流程,降低摆药耗材消耗成本,减少机械损耗.结论:药房信息化管理及统计学应用,发挥自动化设备最大效益,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术用于老年人股骨骨折椎管内麻醉前摆放体位及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术用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前摆放体位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老年单侧股骨骨折患者60例,年龄68~87岁,体质量49~70 kg,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A组,n=30)和静脉药物镇痛组(B组,n=30),A、B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A组于摆放体位15 min前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术.B组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术毕,A组连接全自动注液泵,持续输注0.2%罗派卡因0.1 mL·kg-1·h-1.B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术后给予负荷量地佐辛5 mg静脉滴注,用自动注射泵持续输注地佐辛0.01 mg·kg-1·h-1.分别对患者在入室时(T0)和刚摆放体位后(T1)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进行测量并记录,记录术后2、4、6、12、24和48 h时间点患者的VAS评分以及手术过程中哌替啶的使用量及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 A组T1时刻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较T0无明显增高(P>0.05).而B组T1时刻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较T0明显增高(t心b=5.302,t舒b=7.369,t收b=5.629,P<0.05),A组T1、T2、T4、T6、T12、T24、T48时间点疼痛VAS评分低于B组相应各个时间点(t1=66.401,t2=7.719,t4=25.260,t6=13.170,t12=3.837,t24=3.081,t48=6.202,均P<0.05),A组未发生穿刺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提供持续镇痛,安全有效,执行简便,为后期手术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及管控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提高医院住院药房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摆药准确率.方法:分析我院住院药房使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总结对应的管控方法.结果与结论:我院住院药房从备药、剥药、补药、医嘱审核等全自动片剂摆药机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有效的风险管控,同时,还加强了拆零药品的规范管理,规范了药盒标注,定期对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进行维护与保养,建立了相关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规范了人员培训及考核体系,从而大大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院口服药品单剂量摆药工作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如何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始终是医院药房工作的重点之一. 根据我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住院药房实行单剂量配发药品"的要求,我院自2014年起开始执行口服药品单剂量摆药制度[1]. 所谓"单剂量摆药"即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传递医嘱信息后,利用摆药机将患者一次所需口服的所有药品自动摆入同一药袋内[2].非整片药品摆药,摆药机电脑屏幕自动出现需加药品界面,此界面即为各药品清单列表,可显示各药品药名、数量及其所摆位置,调剂人员根据此界面提示向摆药药盒(MDU)托盘中加药[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HIS的住院摆药单优化与摆药差错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提高住院药房摆药工作效率、减少摆药差错.方法:介绍我院住院摆药单的优化及建立的摆药差错预警系统,通过设计试验对比5名药师使用优化前后的摆药单调配10张摆药单的调配时间、取药行走步数和差错率,以及预警系统上线前(2016年)、后(2017年)同期发生的预警拦截差错次数等,评价本系统的使用效果.结果:在原摆药单信息的基础上对其信息进行重新编排,添加对应的药位码、识别码等,并将摆药单上的药品顺序按本药房贮存位置顺序排列;根据本药房的药品包装规格,将取药数量由"n支"换算成"x盒y支"的形式.所建系统利用计算机编程和条形码技术采用扫码器在药师调配药品时自动扫描佩戴的手环条形码并与摆药单上信息绑定,实现实时预警摆药差错及摆药时对零散注射剂的核对;两种调配方式比较,使用优化后摆药单5名药师调配10张摆药单的时间缩短了27.9%(P<0.01),取药行走步数减少了28.6%(P<0.01),但两种方式差错率相似(P>0.05);预警系统2017年3月-12月共拦截差错1321次,摆药出现的品规差错与2016年度同期相比,从0.07%降低到0.001%,调剂人员从21人降低到18人.结论:摆药单的优化及预警系统的建立及应用,在提高摆药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因摆药差错引起的医疗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QC活动在缩短自动摆药机拆零药品周转期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缩短住院部药房自动口服摆药机中拆零药品的周转期,提升药品规范化拆零管理水平.方法 应用QC管理与活动,分析我院摆药机中拆零药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建立HIS自动生成拆零计划表,统计活动前、后口服摆药药袋中存在潜在隐患的药袋数.结果 活动前后,我院月口服摆药总药袋中潜在隐患药袋占比分别为8.15%(活动前)、0.59%、0.52%、0.45%、0.47%.结论 住院部药房通过开展QC活动,有效地解决了摆药机药品拆零管理中存在的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保证了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对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手术中对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系统(closed-loop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CL-TCI)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20~60岁,BMI 18~28 kg/m2,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 D组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内注射完毕;完毕后改为0.3 μg·kg-1 ·h-1持续注射,S组泵人等量生理盐水.诱导完成后均由CL-TCI泵注丙泊酚,具体给药剂量由靶控系统根据BIS值自动调节,BIS目标值为45.根据术中连续记录的BIS值计算总体分数(GS)、误差绝对中位数(MDAPE)、摆动度(Wobble).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药物用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次.结果 D组GS、MDAPE均明显高于S组(P<0.01),两组Wobbl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丙泊酚用量、麻黄碱使用次数明显少于S组(P<0.01),两组瑞芬太尼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BIS监测下CL-TCI能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但会降低该系统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版ISMP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中文版)(续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定义(用于2011 版ISMP 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风险行为(AT-RISK BEHAVIOR)指一种增加风险的行为,而该风险尚未被认知或被误认为合理.常见的风险行为包括:在录入医嘱时未经充分考虑便绕过重复治疗警报;技术变通(technology work-arounds);给药前从自动摆药机中取出一位以上患者的药物;书面医嘱或文档中含有易出错的缩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医嘱点评软件的设计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设计质子泵抑制剂(PPI)医嘱点评软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样本医院")住院患者PPI(以PPI注射剂为例)使用情况设计医嘱点评软件的点评流程,在此基础上,与计算机工程师协作开发住院患者PPI医嘱点评软件;以不合理用药检出率及人均耗时为指标,对比软件点评和人工点评的效果,并利用软件事前点评样本医院2018年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PI注射剂摆药医嘱及回顾性点评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PPI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均包括不合理的治疗用药、预防用药及无指征用药).结果:设计的PPI医嘱点评软件包括用户和任务(定时点评)、系统设置、确认审核(对软件自动点评的结果进行复核)、报告导出4个模块.与人工点评相比,软件点评的不合理用药检出率(69.50%vs.77.00%)无显著差异(P>0.05),人均耗时(9.25 min vs.1.50 min)显著缩短(P<0.05);在事前点评应用中,不合理治疗用药27条(2.23%)、不合理预防用药318条(26.24%)、无指征用药602条(49.67%);在回顾性点评应用中,不合理治疗用药4884条(2.68%)、不合理预防用药50399条(27.67%)、无指征用药85106条(46.72%).结论:PPI医嘱点评软件的应用缩短了药师点评时间,提高了点评效率,促进了PPI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动摆药机中手工添加药品的质量管理与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加强自动摆药机DTA药品的质量管理,提高用药安全,降低用药风险.方法 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2017年11月-12月DTA药品使用和质量管理的数据及相关说明书加以统计分析,查找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再统计2018年1月-2月的质量管理数据并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优化措施:将DTA药瓶改用密封的分装药盒;重新制定DTA药品拆零记录表,引入使用天数和用药剂量的概念;由专人负责DTA药品效期管理.采取以上措施后,调剂差错数、药品报损数、平均周转天数等均明显降低.结论 药师应根据药品使用情况定期调整DTA药品目录和拆零数量.措施的制定对DTA药品的动态化管理与药品混批现象的改善均有积极作用.相关措施的实施可实现DTA药品的质量管理与优化,提高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