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免疫联合化疗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疗效、T淋巴细胞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生物免疫联合化疗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疗效、T淋巴细胞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核工业215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免疫组织反映、T淋巴亚群及生活质量调查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PORTEC-30,QLQ-C30)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Z=4.98, P<0.05);治疗后观察组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96、4.74、9.81、7.99、4.62,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D3 +、CD4 +、CD4 +/CD8 +高于对照组,CD8 +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65、5.87、4.71、3.80,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色、躯体、情绪、认知、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85、4.05、6.09、9.48、6.48, P值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9.60, P<0.05)。 结论:生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免疫组织反映及T淋巴亚群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对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作为一种多效性的细胞生长因子,不仅参与人体皮肤纤维化、表皮增生以及血管生成等过程,同时还对免疫相关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等)中多种免疫细胞具有调控作用,是免疫细胞的关键调控因子。TSLP主要通过TSLP受体介导的JAK/STAT、NF-κB等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多种固有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固有淋巴细胞)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和B淋巴细胞等)的分化、增殖过程与功能。现就近年来TSLP对多种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的调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生儿期确诊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报告1例新生儿期确诊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linke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患儿,以淋巴细胞计数持续减低、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淋巴细胞亚群示T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减少,胸部X线片未见胸腺影,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为IL2RG基因变异所致的X-SCID。生后5月龄行骨髓移植治疗,现11月龄,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未再发生感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眼眶淋巴瘤流行病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眼眶淋巴瘤是常见的眼附属器恶性肿瘤,主要由B淋巴细胞来源的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MZL)、滤泡性淋巴瘤(F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MCL)及较少见的T淋巴细胞来源的自然杀伤性T细胞淋巴瘤(NK-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等组成。眼眶淋巴瘤的流行病学分布存在一定特点,绝大多数眼眶淋巴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其中EMZL是较常见的亚型,其次是DLBCL、FL和MCL。眼眶淋巴瘤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并且淋巴瘤亚型的分布与性别有关,EMZL和FL均好发于女性,MCL则更倾向于男性。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眼眶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期望为眼眶淋巴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疾病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小剂量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维持治疗对肿瘤患儿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人白介素-2(rIL-2)维持治疗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相关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1月在本科治疗的22例肿瘤患儿,男女各11例,开始IL-2治疗的中位年龄9(3-16)岁,给予小剂量rIL-2免疫治疗前均完成全部手术及放化疗,其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5例.化疗结束1个月后开始使用rIL-2小剂量维持治疗:4×105 IU/(m2·d),隔日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1年.每3个月行免疫细胞亚群检测至治疗终止,同时随访患儿病情转归及治疗相关副反应.结果:22例患儿经rIL-2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自然杀伤细胞(CD3-CD56+)、辅助性T细胞(CD3+CD4+)、杀伤性T细胞(CD3+CD8+)的绝对值及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治疗前后的绝对值及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获得完全缓解的17例患儿中,14例在治疗后继续保持完全缓解,3例复发,其中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治疗前获得部分缓解的5例患儿经治疗后行PET/CT扫描后评估为完全缓解.在小剂量rIL-2免疫治疗初期,出现注射部位皮疹1例,注射后低至中度一过性发热2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消失,未见治疗相关器官功能损害.结论:小剂量rIL-2维持治疗耐受性良好,可显著改善肿瘤患儿外周血部分抗肿瘤免疫细胞亚群的分布,且不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绝对值及比例的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9例A S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4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患者,29例HLA-B27阴性患者,另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受试者中T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AS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NKT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HLA-B27阳性患者CD4+/CD8+比值较HLA-B27阴性患者升高,而NKT细胞百分比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明显升高、NKT水平明显下降,可能参与了AS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外周血恒定型自然杀伤性T细胞(invariant nature killer T,iNKT)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就诊的HIV感染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症状期52例,艾滋病期4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iNKT、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并分析与HIV RNA间的关系.以健康人群1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秩和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HIV感染无症状期 、艾滋病期 、健康人群外周血iNKT分别为0.135%(0.066%,0.228%)、0.058%(0.034%,0.100%)和0.385%(0.205%,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113,P<0.01);CD4+T淋巴细胞分别为(340.82±119.26)、(72.73±61.84)和(555.17±229.43)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9,P<0.01);CD8+T淋巴细胞分别为(842.29±423.68)、(540.43±257.85)和(875.92±516.45)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23,P<0.01);CD4+/CD8+分别为0.490(0.240,0.695)、0.120(0.030,0.210)和0.600(0.475,0.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603,P<0.01).iNKT在是否合并HBV、肺孢子菌肺炎 、口腔真菌感染 、梅毒螺旋体 、潜伏性结核 、EB病毒感染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244、2.325、2.393、0.168、1.183和0.454,均P>0.05).HIV感染者外周血iNKT与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13和0.261,均P<0.01);与CD8+T淋巴细胞无相关性(r=0.155,P=0.126);无症状期 、艾滋病期患者iNKT与HIV RNA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3和-0.111,均P>0.05).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iNKT表达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而下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免疫损伤的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NK细胞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从新生儿胎盘中分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鉴检测HLA-G的表达,将鉴定后的细胞与NK92mi混合培养4 h,检测各组细胞的溶解率.结果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CD45、CD34和HLA-DR呈阴性表达,CD29、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PEGFP-N1-HLA-G转染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表达HLA-G蛋白,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NK92mi混合培养4 h,转染PEGFP-N1-HLA-G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溶解率为(51.22±3.87)%,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组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探讨干酪乳杆菌对胃癌大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干酪乳杆菌对胃癌大鼠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取50只SD雄性大鼠简单随机化法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3剂量组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建立大鼠胃癌模型,对照组给予酒精水溶液.第28周起,3剂量组分别给予4、8、12 mL/kg干酪乳酸菌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10 mL/kg无菌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持续8周.对比各组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对比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自然杀伤性细胞(NK):TCRαβ+CD161a+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并对比肿瘤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前胃和腺胃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鳞状上皮细胞角化明显,光镜下呈现癌细胞,3剂量组前胃和腺胃黏膜下层炎性细胞减少,癌细胞数量减少,其中中剂量组减少最为明显;模型组胸腺指数、脾指数、外周血中TCRαβ+CD161a+、CD4+及CD4+/CD8+及肿瘤组织中TCRαβ+CD161a+、CD8+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其中中剂量组显著高于低、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模型组肿瘤组织中CD4+、CD4+/CD8+、TLR-4、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外周血中CD8+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其中中剂量组显著低于低、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干酪乳杆菌可调节胃癌大鼠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抑制TLR-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其中8 mL/kg的干酪乳杆菌作用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间充质干细胞在抗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的干细胞,其可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调节自然杀伤性细胞活性、阻止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分化和调节固有免疫细胞等多种途径发挥抗炎作用.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它也能够分化为脂肪、骨、软骨等多种组织细胞.多项实验表明,MSCs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炎症性肠病、急性肺损伤及其他炎性疾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