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免疫联合化疗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疗效、T淋巴细胞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生物免疫联合化疗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疗效、T淋巴细胞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核工业215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免疫组织反映、T淋巴亚群及生活质量调查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PORTEC-30,QLQ-C30)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Z=4.98, P<0.05);治疗后观察组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96、4.74、9.81、7.99、4.62,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D3 +、CD4 +、CD4 +/CD8 +高于对照组,CD8 +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65、5.87、4.71、3.80,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色、躯体、情绪、认知、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85、4.05、6.09、9.48、6.48, P值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9.60, P<0.05)。 结论:生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免疫组织反映及T淋巴亚群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对免疫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作为一种多效性的细胞生长因子,不仅参与人体皮肤纤维化、表皮增生以及血管生成等过程,同时还对免疫相关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等)中多种免疫细胞具有调控作用,是免疫细胞的关键调控因子。TSLP主要通过TSLP受体介导的JAK/STAT、NF-κB等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多种固有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固有淋巴细胞)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和B淋巴细胞等)的分化、增殖过程与功能。现就近年来TSLP对多种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的调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期确诊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告1例新生儿期确诊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linke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患儿,以淋巴细胞计数持续减低、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淋巴细胞亚群示T细胞、自然杀伤性细胞减少,胸部X线片未见胸腺影,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为IL2RG基因变异所致的X-SCID。生后5月龄行骨髓移植治疗,现11月龄,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未再发生感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YCN通过抑制NK细胞介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MYCN对NK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介导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免疫逃逸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B组织MYCN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比例、NK细胞的活化、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和NB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的表达状况;干扰/过表达NB细胞系MYCN,与分选的健康儿童NK细胞进行共培养,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状况,4 h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NB细胞的杀伤性。结果:MYCN高表达NB患儿外周血NK细胞数量( F = 45. 53, P = 0. 0002)及比例( F = 43. 93, P = 0. 0003)显著减少,MYCN可显著抑制γ-干扰素、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释放[SK-N-BE (2): t = 9. 10, P = 0. 0008; t = 4. 76, P = 0. 0089; t = 4. 66, P = 0. 0096;SH-SY-5Y: t = 16. 79, P < 0. 0001; t = 35. 85, P < 0. 0001; t = 24. 66, P < 0. 0001],抑制NK细胞的活化和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SK-N-BE(2): t = 7. 25, P = 0. 0019;SH-SY-5Y: t = 33. 07, P < 0. 0001],MYCN高表达促进NK细胞NKG2A的表达[SK-N-BE(2): t = 9. 25, P = 0. 0008;SH-SY-5Y: t = 14. 65, P = 0. 0001],抑制NKG2D的表达[SK-N-BE(2): t = 7. 21, P = 0. 0020;SH-SY-5Y: t = 8. 66, P = 0. 0010],同时抑制NB细胞中NKG2D配体MICA[SK-N-BE(2): t = 18. 35, P < 0. 0001;SH-SY-5Y: t = 56. 90, P < 0. 0001]和MICB[SK-N-BE(2): t = 22. 40, P < 0. 0001]的表达。 结论:NB中高表达的MYCN可通过抑制NK细胞的数量及活性从而抑制NK细胞对NB细胞的杀伤介导NB细胞免疫逃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眶淋巴瘤流行病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眼眶淋巴瘤是常见的眼附属器恶性肿瘤,主要由B淋巴细胞来源的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MZL)、滤泡性淋巴瘤(F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套细胞淋巴瘤(MCL)及较少见的T淋巴细胞来源的自然杀伤性T细胞淋巴瘤(NK-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等组成。眼眶淋巴瘤的流行病学分布存在一定特点,绝大多数眼眶淋巴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其中EMZL是较常见的亚型,其次是DLBCL、FL和MCL。眼眶淋巴瘤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并且淋巴瘤亚型的分布与性别有关,EMZL和FL均好发于女性,MCL则更倾向于男性。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眼眶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期望为眼眶淋巴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疾病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脓毒症免疫代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机体免疫调控密切相关,免疫代谢是近年来脓毒症免疫干预的研究热点。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机体代谢调控的经典信号通路,参与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巨噬细胞极化、自然杀伤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分化、T细胞发育及功能调节,是脓毒症免疫代谢调控的重要途径。本文就AMPK-mTOR信号通路调节免疫细胞代谢重编程参与脓毒症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及血清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含量在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疗效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DNT)、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及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在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反应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12 月就诊于联勤保障部队960 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215 例DTC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15 版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南将患者分为疗效满意(ER)组(n=121)、疗效不确切(IDR)组(n=59)、疗效不佳(IR)组(n=35);根据1 年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7)与无复发组(n=198).比较不同疗效组间在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特征方面的差异.比较不同疗效组及不同临床转归组在DTC术后外周血DNT百分比、NKT百分比及ps-Tg水平表达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DNT、NKT及ps-Tg水平与131I治疗后临床转归ER组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最佳界值点评估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最佳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 ER组、IDR组、IR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分期、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R组和IR组的DNT百分比、NKT百分比高于ER组,IR组ps-Tg高于IDR组、E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DNT百分比、ps-Tg水平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KT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T和ps-Tg对最佳治疗反应ER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76)],界值点分别为 7.15%、8.44 ng/ml;且两种检测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种检测指标联合时预测价值最高(AUC=0.844,灵敏度 93.6%,特异性 66.6%).结论 中高危DTC患者术后131I治疗前DNT百分比、NKT百分比可以预测临床转归,DNT和NKT升高可提示不良预后及高复发风险;DNT和ps-Tg单独检测预测最佳治疗反应的效能相当,DNT、NKT及ps-Tg三者联合检测可对最佳治疗反应达到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剂量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维持治疗对肿瘤患儿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人白介素-2(rIL-2)维持治疗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相关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1月在本科治疗的22例肿瘤患儿,男女各11例,开始IL-2治疗的中位年龄9(3-16)岁,给予小剂量rIL-2免疫治疗前均完成全部手术及放化疗,其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5例.化疗结束1个月后开始使用rIL-2小剂量维持治疗:4×105 IU/(m2·d),隔日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1年.每3个月行免疫细胞亚群检测至治疗终止,同时随访患儿病情转归及治疗相关副反应.结果:22例患儿经rIL-2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自然杀伤细胞(CD3-CD56+)、辅助性T细胞(CD3+CD4+)、杀伤性T细胞(CD3+CD8+)的绝对值及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治疗前后的绝对值及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获得完全缓解的17例患儿中,14例在治疗后继续保持完全缓解,3例复发,其中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治疗前获得部分缓解的5例患儿经治疗后行PET/CT扫描后评估为完全缓解.在小剂量rIL-2免疫治疗初期,出现注射部位皮疹1例,注射后低至中度一过性发热2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消失,未见治疗相关器官功能损害.结论:小剂量rIL-2维持治疗耐受性良好,可显著改善肿瘤患儿外周血部分抗肿瘤免疫细胞亚群的分布,且不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绝对值及比例的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9例A S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4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患者,29例HLA-B27阴性患者,另选取22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受试者中T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AS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NKT细胞百分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HLA-B27阳性患者CD4+/CD8+比值较HLA-B27阴性患者升高,而NKT细胞百分比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明显升高、NKT水平明显下降,可能参与了AS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白介素-12蛋白在人源骨肉瘤细胞U2-OS中的表达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研究人骨肉瘤细胞(U2-OS)表达人白介素12(hIL-12)的可行性,利用Lipofectamine 2 000将重组质粒转染至U2-OS细胞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人白介素(hIL-12)在细胞的表达,并对产物活性进行了验证.将hIL-12成熟肽基因序列5'端添加Hind Ⅲ酶切位点,3'端添加6×His标签及Bam HI酶切位点,再将基因通过5'Hind Ⅲ和3'Bam HI克隆至载体pcDNA3.1上,最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取转化子并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及测序验证.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IL-12,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重组质粒转染至U2-OS细胞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hIL-12的表达.High affinity Ni-charged resin纯化hIL-12,动物体内验证其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显示,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可以将hIL-12基因导入到人U2-OS细胞,组成hIL-12的人源表达系统,经验证,hIL-12基因在U2-OS细胞内表达相应蛋白.活性研究显示,荷瘤小鼠体内IFNγ水平显著升高,脾脏细胞毒T细胞(CTL)活性及自然杀伤性细胞(CK)活性均显著升高,肿瘤重量也明显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