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匮肾气汤加减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金匮肾气汤加减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脾肾亏虚)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就诊的AR患儿11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使用金匮肾气汤加减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进行治疗.比较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鼻部客观体征(黏膜水肿、分泌物量、鼻甲肥大、黏膜苍白)评分、鼻分泌物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1L-4、IL-10、IL-17)、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测定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WHOQOL-BREF)]的变化,治疗1个月后,对比在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鼻部客观体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2、IL-4、IL-17、Eotaxin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IL-10水平、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针对AR(脾肾亏虚)患儿,金匮肾气汤加减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能直接缓解患儿鼻塞症状,金匮肾气汤能助阳利水、强脾补肾从根本上治疗AR患儿,二者联用标本同治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还能缓解糠酸莫米松鼻导致不良反应,有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此外考虑患儿服药依从性较差,金匮肾气汤可煎至约500 mL,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约150 m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孙丽蕴教授基于燕京赵氏皮科阴阳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葡萄疫"范畴,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孙丽蕴教授在传承燕京赵氏皮科"首辨阴阳"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将本病划分为病起之阳斑、病进之阳斑及阴斑,补充本病阴阳辨证论治体系.阳斑治用凉血五根汤化裁,病起之阳斑重清热凉血祛风,病进之阳斑重活血养阴;阴斑治用养血健脾经验方化裁,健脾益气、养血消斑、止血.孙教授辨伴发肢体水肿之阴阳,阳证用白茅根、丝瓜络祛风清热行水,阴证加赤茯苓皮、川牛膝健脾化瘀利水;内外同理,外治上对三阶段分别予以芙蓉膏清热凉血,紫色消肿膏化瘀,紫草茸油健脾活血.本文特举典型病案予以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芙蓉膏联合痔瘘洗剂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观察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0 例血栓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肛泰组,每组 20 例.联合组用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患处,肛泰组用肛泰软膏外敷患处.治疗 3、5、7 d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及血栓颜色评分;治疗 7 d 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肛泰组治疗 5、7d后,联合组治疗 3、5、7 d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血栓颜色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 3、5、7 d后,联合组 3 种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肛泰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肛泰组(P<0.05).结论 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可减轻肛门疼痛,促进肛缘血栓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消肿散"剂型优化的复方芙蓉叶凝胶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新型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治疗急性软组织肿胀具有良好的效果.目的:观察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治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患者病患处进行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贴敷治疗,1次/d,12 h/次;对照组患者病患处进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治疗,2次/d.治疗28 d后,对比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滑膜厚度及综合疗效.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14,28 d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14,28 d后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28 d后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28 d后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④试验组治疗28 d后的膝关节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⑤结果表明,与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相比,新型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可以更好地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滑膜增生、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燕京外科流派分期外治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肉芽肿性乳腺炎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非干酪样坏死、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情复杂、易反复,对女性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尚无较好治疗方案.燕京外科流派名家在内治调节体质基础上,精研外治,有效缩短疾病周期、促进疾病痊愈.具体分期治疗包括:急性期以外敷药膏为主,常用药物为芙蓉膏、复方化毒膏及铁箍散软膏.脓肿期治疗多顺势而为,若机体正气强盛,使用中医箍围法;若脓肿范围较深,多采用穿刺抽脓、垫棉绑缚法.肿块期以散结消肿为主,予消化膏湿热敷治疗.破溃期根据疮面脓腐情况及肉芽水肿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纱条进行换药,如朱红膏(红纱条)、甘乳纱条、血余蛋黄油、甘草油等.恢复期使用黑布药膏外敷,并在必要时施乳头内陷矫正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在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脂肪乳外渗效果.方法 将40例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通过抽签法简单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0例)按常规方法外渗处湿敷50%硫酸镁,观察组(20例)用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在外渗发生(T0)、外渗4 h(T1)、外渗12 h(T2)、外渗24 h(T3)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观察两组局部肿胀,皮肤颜色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T1、T2、T3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25.00%和65.00%,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脂肪乳输液外渗患者,自制软体冰袋联合芙蓉膏外敷可有效缓解疼痛,且对外渗后处理效果佳,使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膝骨关节炎中医内外合治的临床数据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医药内外合治膝骨关节炎的用药特色.方法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即采取复杂网络技术和关联规则,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膝骨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中医外治法进行分组,对每组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常用中药和外用药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两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共1588例,其中内外合治843例(占53.1%),单纯内治745例(占46.9%).中药处方中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四类药为主,外治法以中药外敷为主,常用有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与治疗前相比,单纯内治和内外合治组均能降低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0.05或P<0.01);与单纯内治组相比,内外合治组降低补体C3、补体C4、IgG、ESR、hs-CRP水平,以及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方面优于单纯内治组(P<0.05或P<0.01).结论膝骨关节炎的内服药物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四类药为主,外用药以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为主.内外合治组在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免疫反应,以及上调自由基清除剂SOD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内治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内外合治的临床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2012年6月-2015年10月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期间43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回顾性研究.从中医辨证用药、外治法、实验室指标、疗效等方面探讨安微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特色.[方法]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和复杂网络技术,收集上述43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辨证用药、外用药、实验室指标、疗效等情况,根据是否使用外治法将43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单纯内治组、内外合治组.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对 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中医单纯内治、中医内外合治与血常 规、代谢、炎症、免疫学指标、肝肾功能的情况,P<0.05或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3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93例单纯内治组(21%),343例内外合治组(79%).2)两组 患者临床辨证用药可以分为清热解毒药、健脾利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除湿药4类,用药总频次以健脾利湿药最高,用药情况所占百分比也以健脾利湿药为主.外治用药主要有芙蓉膏外敷、消瘀接骨散外敷、五味骨疽拔毒散外敷等,以芙蓉膏、消瘀接骨散为主.3)治疗后单纯内治组 患者的免疫指标补体C3;炎症指标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血尿酸(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 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指标C3、C4;炎症指标ESR、hs-CRP、α1-AGP;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 治疗前后的差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内外合治组 患者炎症指标(ESR,hs-CR,α1-AGP)、HGB、PLT、免疫球蛋白 A(IgA)、谷丙转氨酶(ALT)相对 于单纯内治组 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HIS数据研究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中医药内外合治类风湿关节炎的配伍模式.方法 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风湿病科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导入风湿病科临床数据库,利用SQL Server管理工具从数据库中将入选患者住院病历的全部数据进行提取、转换.依据是否使用芙蓉膏外敷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内外合治)和对照组(单纯内治),采用office 2010、SPSS 22.0、SPSS Clementine 14.2软件Apriori模块、ORACLE 10g工具等分析2组患者的中药使用情况、芙蓉膏与中药关联情况、免疫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 1)共计4 5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符合本研究要求,其中实验组2 250例,对照组2 250例.2组患者内服中药使用药物涉及400余味,实验组累计使用频次58 400次,对照组累计使用频次43 271次,均以茯苓、甘草、陈皮、薏苡仁、山药等健脾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补气药、化痰药、消食药),丹参、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药,威灵仙、稀莶草等祛风湿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药等4类为主.2)2组RA患者治疗后RF、CCP-AB、Hs-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值比较,实验组RF、CCP-AB、ESR、Hs-CRP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二项关联:芙蓉膏外敷联合忍冬藤、紫花地丁、姜半夏与RF、CCP-AB、ESR、Hs-CRP降低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置信度达50%以上.三项关联:芙蓉膏外敷联合姜半夏与白花蛇舌草、忍冬藤与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与稀莶草、姜半夏与泽泻和RF、CCP-AB、ESR、Hs-CRP降低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置信度达50%以上.多项关联:芙蓉膏与姜半夏、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威灵仙、薏苡仁、陈皮等4对组合,和RF、CCP-AB、ESR、Hs-CRP降低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置信度达55%以上.4)随机行走模型分析,实验组炎症指标RF、CCP-AB、ESR、Hs-CRP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分别为0.439 9、0.355 6、0.479 9、0.537 4,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分别为1 414、1 217、2 017、2 834.对照组炎症指标RF、CCP-AB、ESR、Hs-CRP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分别为0.398 0、0.401 1、0.3570、0.448 2,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分别为1 623、900、1 115、1 805.结论 芙蓉膏联合中药内服能明显改善活动期RA患者免疫炎症指标,芙蓉膏联合健脾化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组合配伍,与免疫炎症指标的改善存在明显关联关系.2组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患者炎症指标ESR、Hs-CRP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内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随机行走模型评价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历数据处理系统采集患者信息.收集我院风湿病科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是否使用芙蓉膏外敷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指标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结果:共计4 83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符合本研究要求,其中实验组2 579例,对照组2 253例.基线资料分析显示,患者的一般情况、内服中药频次及核心处方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炎症指标ESR随机波动最大值968,行走步数3 756步,行走正向增长率0. 257 7,比值3. 88,随机波动幂律值0. 364 2±0. 124 6,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0. 479 9,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2 017次.对照组炎症指标ESR随机波动最大值398,行走步数2 251步,行走正向增长率0. 176 8,比值5. 66,随机波动幂律值0. 173 5±0. 128 8,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0. 357,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1 115次.实验组炎症指标Hs-CRP随机波动最大值1 523,行走步数5 149步,行走正向增长率0. 295 8,比值3. 38,随机波动幂律值0. 389 5±0. 108 1,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0. 537 4,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2 834次.对照组炎症指标Hs-CRP随机波动最大值809,行走步数3 463步,行走正向增长率0. 233 6,比值4. 28,随机波动幂律值0. 362 9±0. 073 8,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0. 448 2,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1 805次.结论:我院风湿病科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内服中药处方以健脾化湿药、活血通络药、祛风除湿药、清热解毒药为主,两组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患者炎症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内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