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告1例新生儿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XG).患儿女性,出生 1h,出生可见全身散在卵圆形红斑及结节.皮肤科检查:颜面、颈部、躯干等多处可见暗红色斑块及结节,结节高出皮肤表面,境界清楚,质韧,可活动,表面轻度橘皮样改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及皮下组织,真皮内组织细胞弥漫增生浸润,由卵圆形-短梭形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巨噬细胞CD68、巨噬细胞CD163 和溶菌酶(Lysozyme)均阳性,树突细胞CD1α和天冬氨酸蛋白酶S-100 蛋白均阴性.诊断:播散性JXG.未予特殊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菌外膜囊泡疫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出芽形成的纳米球状小泡,与细菌的外膜和周质具有相似的组成,且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自佐剂活性和易于被免疫细胞摄取的特性,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疫苗研发平台.目前,OMVs疫苗已成功应用于预防B群脑膜炎球菌,针对其他病原体的OMVs疫苗也逐步进入临床阶段.通过基因工程对细菌进行遗传改造,可提高OMVs产量,减少其内毒素毒性并呈递抗原.现就OMVs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马铃薯磺肽素基因StPSK4的克隆及其抗病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马铃薯磺肽素基因StPSK4特征及其在马铃薯抗病性中的功能分析,为马铃薯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StPSK4进行系统分析,转录组测序分析StPSK4的组织特异性、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检测StPSK4过表达植株对植物先天免疫反应情况和对青枯菌的敏感性.[结果]StPSK4基因的cDNA全长457 bp,编码100个氨基酸;StPSK4含有信号肽,其高级结构多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PSK4的C端含有磺肽素序列DYIYTQ,StPSK4与茄科作物相似性均在80%以上;StPSK4在马铃薯芽和叶柄中高表达,对非生物胁迫(高温、盐)和生物胁迫(青枯菌、疮痂病菌)等响应剧烈;构建并获得过表达StPSK4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过量表达StPSK4抑制马铃薯的ROS爆发、防御标记基因表达和对青枯病的抗病性.[结论]StPSK4可以响应高温和青枯病等多种逆境胁迫,过表达StPSK4抑制马铃薯的活性氧爆发、防御标记基因表达和对青枯病的抗性,证实StPSK4抑制马铃薯的抗病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例不同免疫状态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6例不同免疫状态沙门菌感染患儿的特征及治疗效果,为长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及香港儿童医院治疗及随访的6例沙门菌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追踪随访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例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17岁。分别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1例、慢性肉芽肿病2例、镰状细胞病1例,白细胞介素-12(IL-12)受体B1基因缺乏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1例。4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1例表现为肺部感染。合并慢性骨髓炎2例。5例培养出沙门菌(大便培养2例,血培养3例),多重耐药沙门菌3例。2例在使用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1例尚在口服磷霉素及法罗培南治疗中。慢性迁延、再燃2例,需要定期注射美罗培南。2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为慢性肉芽肿,进行体外去T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过程中未出现严重沙门菌感染,目前为移植9个月,未再次出现感染;1例为镰刀状贫血患者,已在美国进行10/10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免疫缺陷患儿感染沙门菌后更加容易出现侵蚀性感染,且容易出现感染迁延反复。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免疫重建有助于治疗原发疾病及清除沙门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蜡样芽孢杆菌在小鼠眼内炎中的迁移扩散能力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蜡样芽孢杆菌性小鼠眼内炎模型,探讨蜡样芽孢杆菌强致病性的原因,以及可能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选取6~8周龄C57BL/6J品系小鼠,向一侧玻璃体腔注射1 μl含有100 CFU蜡样芽孢杆菌的PBS溶液,向对侧眼球注射1 μl无菌PBS作为对照。以同样方法复制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小鼠模型作为疾病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织学、视网膜电图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眼内炎进程和视网膜功能。结果:蜡样芽孢杆菌在C57BL/6小鼠眼中快速生长,且明显快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2 h后逐渐移至角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小鼠眼球后,色素颗粒稀疏的虹膜组织区域中细菌含量较多,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玻璃体腔后未能在眼前节检测到细菌。视网膜电图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小鼠的A波、B波幅度在感染6 h后显著降低,感染12 h后检测不出B波信号,且在不同时间点的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组织学检测发现,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相比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其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炎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浸润程度更高,对组织结构的破坏性更强;ELISA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强于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提示发生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蜡样芽孢杆菌性眼内炎小鼠模型中IL-6、TNF-α和IL-1β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高于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模型。结论:蜡样芽孢杆菌具有快速的生长能力和迁移速率,且眼球感染后可诱发严重的眼内炎及组织结构的破坏,是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I/NAP1/027型高产毒艰难拟梭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艰难拟梭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在各种诱因下出现菌群失调时,艰难拟梭菌可通过释放其特有的毒素而诱发肠道炎症反应,使患者出现从单纯的腹泻到致命的感染性休克等多种轻重不等的临床症状。近几年,我国多地陆续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BI/NAP1/027型艰难拟梭菌。该型菌株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毒素和更难杀灭的芽孢,一旦暴发传播,将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挑战。结合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病例报道,对BI/NAP1/027型高产毒艰难拟梭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毒力与致病机制、分子诊断技术和治疗方式等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了领域内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努力方向,并为日后更深入地解析其致病机制和更科学地拟定其防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血管器械感染的分子影像:靶向细菌或宿主病原体免疫反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快速、准确诊断心血管器械感染仍是临床的一大挑战。解剖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或CT血管造影术是临床疑似心内膜炎的一线检查。其能检出赘生物和瓣膜周边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比,具有独特优点。其可在发生形态学损伤前诊断早期心脏器械感染,并识别感染源或在体内其他部位的细菌栓子。尽管 18F-FDG PET/CT的异常结果已作为器械相关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诊断标准,被纳入到2015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但美国指南尚未纳入这一标准。除了这些临床可用的影像学手段,研究者们还致力于开发靶向细菌的示踪剂用于特异性感染显像,包括细菌麦芽糖糊精转运体、细菌胸苷激酶、抗生素、抗菌肽、细菌抗体、噬菌体和细菌DNA/RNA杂交核苷酸寡聚物的示踪剂。在上述示踪剂中,放射性标记的抗生素已在人体中进行了研究,但未能成功在临床上用于感染显像。其余大多数示踪剂仅在实验动物中进行了研究。本文比较了解剖和功能影像在心脏器械感染中的作用,并讨论了 18F-FDG和细菌靶向示踪剂的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十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结果:共收治10例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早产儿,男女各5例,胎龄27 +2~35 +2周,出生体重940~2 430 g,起病日龄7~35 d,10例起病时均有反应差、频繁呼吸暂停,肤色发灰8例,发热7例,感染性休克7例,惊厥5例,腹胀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7例,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9例病初有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下降,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明显升高;7例化脓性脑膜炎中5例合并多发脑软化。死亡4例,存活6例中治愈3例,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 结论: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高,即使存活,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几率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塞综合征合并重度回盲部溃疡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提高对合并重度回盲部溃疡的白塞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合并重度回盲部溃疡的白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27岁。因口腔溃疡3年余,反复发作,近1年不规律间断下腹隐痛。结肠镜检查提示回盲部巨大溃疡,腹部CT检查提示急性阑尾炎,回盲部管壁增厚。回盲部溃疡病理切片提示慢性炎伴溃疡,局灶淋巴结增生,病理诊断为溃疡坏死及肉芽组织,抗酸染色阴性,结合患者既往病史、结肠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考虑为白塞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美沙拉嗪及肠道益生菌等治疗,患者自觉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结论:合并消化道溃疡的白塞综合征较少见,易误诊,需与消化道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等相鉴别。确诊需要结合口腔溃疡和生殖器溃疡等病史、结肠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等,采用甲泼尼龙、美沙拉嗪肠溶片和肠道益生菌等联合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味祛腐生肌膏外敷联合艾条回旋灸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愈合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加味祛腐生肌膏外敷结合艾条回旋灸治疗Ⅲ、Ⅳ期压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压疮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宝安中医院康复科、骨伤科以及脑病科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64例Ⅲ、Ⅳ期压疮患者为实验对象,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清创处理、抗菌敷料填塞、藻酸盐填塞以及换药等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给予患者加味祛腐生肌膏外敷联合艾条回旋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皮肤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压疮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皮肤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组GQOL-74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味祛腐生肌膏外敷联合艾条回旋灸治疗Ⅲ、Ⅳ期压疮效果佳,有效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极具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