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SK9抑制剂在ASCVD一、二级预防中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抑制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时,对脑卒中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起至2024年3月收录的关于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托莱西单抗或英克司兰(试验组)治疗高脂血症和ASCVD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或采用常规治疗)。筛选及应用Cochrane文献质量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有效性指标包括脑卒中发生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安全性指标包括心血管死亡、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肌酸激酶升高3倍以上、过敏反应、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使用Stata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风险差异( RD)。 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21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含62 79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一级预防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 RD=0.000,95% CI:-0.002~0.003, P=0.905)、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RD=0.001,95% CI:-0.005~0.006, P=0.82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3倍以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D=-0.005,95% CI:-0.010~0.000, P=0.039)。二级预防时试验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 RD=-0.004,95% CI:-0.006~-0.002, P<0.001)、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RD=-0.003,95% CI:-0.005~-0.002, P<0.00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心血管死亡、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肌酸激酶升高3倍以上、过敏反应及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CSK9抑制剂用于ASCVD的一级预防时,对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无显著影响,但能降低肌酸激酶升高3倍以上发生率;用于ASCVD的二级预防时,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英克司兰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英克司兰不良事件(AE)风险,为临床安全应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04年第4季度至2023年第2季度以英克司兰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6.0版的首选术语(PT)与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E进行标准化和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与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综合标准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将同时满足报告数≥3且 ROR的95%置信区间( CI)下限>1( ROR法)和报告数≥3、 PRR≥2且χ 2≥4(MHRA综合标准法)的PT视为AE风险信号,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共收集到以英克司兰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1 888份,涉及1 888例患者和835个PT。AE的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88.7%,1 675/1 888),报告者以消费者为主(62.1%,1 171/1 886);严重AE报告共484例(25.6%)。剔除非药品及适应证相关PT,同时满足ROR法与MHRA综合标准法风险信号判定标准的PT共85个,累及15个SOC。报告数排名前5位的PT为关节痛(248例)、注射部位痛(237例)、肢体疼痛(170例)、肌痛(158例)和腹泻(132例);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的PT包括膀胱不适( ROR=28.87, PRR=28.85)、注射部位不适( ROR=24.48, PRR=24.40)、鼻窦疼痛( ROR=23.20, PRR=23.19)、注射部位囊泡( ROR=17.63, PRR=17.61)、注射部位皮疹( ROR=12.51, PRR=12.45)。分别以报告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20位的PT中,有8个和13个PT未在国内外药品说明书记载,其中肌痛、听觉减退的报告数较多且信号强度较强。 结论:美国FAERS数据库英克司兰AE主要为注射部位反应,其次还有关节痛、肌痛、肌痉挛等肌肉骨骼相关AE,以及尿路感染、支气管炎等感染相关AE,需要临床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英克司兰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对英克司兰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挖掘和分析,为该药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 2020 年第4 季度—2023 年第 4 季度上报的英克司兰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 共得到英克司兰首选语(PT)阳性信号164 个,相关报告数 4 831 份,涉及 19个SOC分类,主要集中在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和胃肠系统疾病.硬斑病、硬结、国际标准化比率降低、膀胱不适、面部不适、肌痛既是新的不良事件信号,也是信号强度排前 20 位的不良事件信号.结论 英克司兰常见不良事件(注射部位反应、关节痛、支气管炎)的发生情况与其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在临床应用中,要关注呼吸困难、硬斑病、硬结、肌痛、面部不适、腹泻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不良事件,并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等指标,及时做出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小干扰RNA降血脂药英克司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8/17
                                英克司兰是一种新型的小干扰RNA降血脂药,通过靶向递送至肝脏,在肝细胞内特异性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合成,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正式批准英克司兰上市.现从英克司兰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降脂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小干扰RNA降脂药物英克司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8/17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血管病变,也是ASCVD的病变基础,其主要原因是脂质代谢障碍,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为防治ASCVD的重要手段.小干扰RNA是一类新型降血脂药.目前,针对该类药物的循证证据和实践经验较少.首个小干扰RNA降脂药物英克司兰于2023年8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现介绍英克司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的情况,以及其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以期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PCSK9抑制剂肌肉不良事件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抑制剂肌肉不良事件(MAE)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PCSK9抑制剂单用及与他汀类药物联用的MAE报告,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通过报告比值比(ROR)法对比两类药物MAE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以PCSK9抑制剂或他汀类药物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233 343份.其中,以阿利西尤单抗、依洛尤单抗、英克司兰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分别为17 729、92 577和852份,以他汀类药物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为122 185份.发生MAE的报告共21 402份,其中单用PCSK9抑制剂的报告8509份,单用他汀类药物的报告12 365份,PCSK9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联用的报告528份.单用PCSK9抑制剂对比单用他汀类药物发生MAE的ROR为0.75(95%CI:0.72~0.77).PCSK9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对比单用他汀类药物发生MAE的ROR为3.07(95%CI:2.77~3.39).结论 与他汀类药物相比,PCSK9抑制剂MAE的发生风险更低.但PCSK9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增加MAE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