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头市典型牧区环境中隐孢子虫污染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掌握内蒙古包头市典型牧区环境中隐孢子虫污染情况.方法 于2016年12月,采集包头市牧区土壤、牧草、饲料和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处理厂出厂水水样进行镜检,阳性样本利用巢式PCR扩增后进行基因测序,分析隐孢子虫种属特性.结果 牛粪中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4.6%(72/208),水样隐孢子虫污染率为28.6%(2/7),土壤和植物样本均未检出隐孢子虫.4.2%(9/208)牛粪样本和28.6%(2/7)水样样本扩增出目标片段.测序比对结果显示11个PCR扩增阳性样本中隐孢子虫均为安氏隐孢子虫.结论 包头地区牛粪及水样等环境中检出的隐孢子虫在种属上为安氏隐孢子虫,当地卫生部门应关注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MaxEnt模型的祁连山南麓门源草原毛虫分布区预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 menyuanensis是为害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主要害虫,严重妨碍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发展,了解其在祁连山南麓的实际分布区和潜在适生区对门源草原毛虫的监测和防治以及草地生态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在对祁连山南麓门源草原毛虫的分布进行大量实地调查(147个位点)的基础上,采用专业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 22.0筛选影响门源草原毛虫分布的环境因子,应用生态位模型MaxEnt 3.4.4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0.8预测祁连山南麓门源草原毛虫2021-2040年的适生区范围.[结果]影响门源草原毛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9月平均降水量、9月平均太阳辐射等;2021-2040年门源草原毛虫在祁连山南麓的适生区变化趋势为高适生区和非适生区的面积呈减少趋势,中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呈增加趋势;检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ROC,AUC)值为0.924,模拟结果准确性较好.[结论]本研究结果为阐明门源草原毛虫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监测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全球气候变化为门源草原毛虫的栖息地扩张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建议根据门源草原毛虫的潜在适生等级,构建"分级应对"的监测和早期预警体系与防控模式,以应对害虫为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2001-2020年天山新疆段草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草地在天山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区域畜牧业发展息息相关.为阐明天山新疆段草地植被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2001-2020年MODIS NDVI遥感影像,使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变异系数、土地利用动态,对天山新疆段草地植被覆盖度(FVC)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和相关性分析法探究草地FVC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FVC整体变化较稳定,多年平均草地FVC在0.33-0.42之间波动,FVC面积显著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天山东北部和西南部低海拔地区,占总面积的3.14%,FVC面积显著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伊犁河沟,占总面积的15.81%.(2)草地FVC的变化主要受植被类型和畜牧业总产值的影响,其影响力均在29.85%以上.其中,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与植被类型相互作用后,影响力均提升到48.70%以上.(3)研究时段内,草地FVC与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0.84%,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两侧的盆地周围;与年平均气温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71.69%,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牦牛夏季补饲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青藏高原草地不断退化,草畜矛盾日趋严重,限制着高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夏季补饲可以加快牦牛生产速率、提高出栏率,减小草地放牧压力,是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夏季补饲如何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仍不明晰.以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以牦牛为放牧实验家畜,设置夏季补饲放牧(FG)、传统重度放牧(TG)和禁牧(NG)3个放牧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两年补饲试验后的结果表明:夏季补饲减缓传统放牧降低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趋势;夏季补饲与传统放牧均降低了植物群落生物量;传统放牧表层土壤pH和硝态氮均显著小于禁牧,但夏季补饲减弱了这些变化;夏季补饲显著降低了 20-30 cm 土层有机碳;夏季补饲增加了土壤表层磷含量.本研究表明夏季补饲放牧具有降低传统放牧压力的潜力,为保护和管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改善牦牛的夏季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内蒙古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3/23
草地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资源之一.随着草地退化日益严重,草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草地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对牧区牧民带来巨大的生计压力.系统分析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草地修复政策,增强牧户的草地退化适应能力,减轻牧区贫困人口的生计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17年和2019年野外采样数据及2021年牧户访谈数据,构建了牧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草地质量对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纯牧户、牧兼户和非牧户的草场面积、人均收入差异不大,纯牧户、牧兼户的家庭劳动力较丰富,非牧户家庭劳动力较少;纯牧户、非牧户的生计脆弱性较高,牧兼户的生计脆弱性较低;草地质量是纯牧户生计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修复草地生态环境能够降低牧户生计脆弱性;发展以牧业为主的多样化生计、提高牧户家庭的健康水平和信贷资本,均有利于降低牧户生计脆弱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四川省道孚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调查道孚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掌握该地区药用植物种类、数量等本底资料,为道孚县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实地走访及查阅文献等方式,对道孚县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道孚县共有药用植物809种,隶属于115科374属,重点药材112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Ⅱ级保护植物31种.草本类植物是道孚县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菊科为主要优势科属.中药材种植种类多、规模大,主产秦艽、当归、掌叶大黄等常用大宗药材.结论:道孚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农牧业与旅游草原融合发展为特色产业.该研究结果可为道孚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指导,也可作为当地生态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施策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文献计量的草地生态补偿效益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草地生态补偿致力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数量和质量,同时提高畜牧业的经济可行性,是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政策之一.梳理世界范围内草地生态补偿研究,综述生态补偿是否解决草地生态系统已有问题以及归纳其影响因素,对探寻未来草地生态补偿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以草地生态补偿为主题,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了 2007年至2022年共69个案例,已有研究以公共产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社会生态系统3个理论为基础,重点关注草地补偿的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发文量占比分别为34.78%、17.39%、43.48%.主要结果如下:草地生态补偿的生态效益以恢复草地面积与质量、保护物种多样性和提升草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为主;社会经济效益重点包括增加牧户经济收入和改善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生计结构;影响因素以牧民主观认知、牧户客观条件、牧区生态环境、社会政策背景及补偿支付方式为主.建议未来草地生态补偿研究可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效益间的权衡、牧民为重要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影响、生态目标和牧民需求导向的支付方式多样性3个方面重点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GEE的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6
库鲁斯台草原是新疆塔城地区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及时、客观、定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对环境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选取2009、2012、2015、2018和2021年同期采集的高质量Landsat影像,构建基于遥感的生态指数(RSEI),评估了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和空间集聚规律.结果表明:(1)2009-2021年RSEI的均值由0.294增加至0.324,表明研究期内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从空间分布来看,生态环境质量水平较差和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库鲁斯台草原西部、西北及西南部等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良好和优秀生态水平区域主要集中在森林覆盖率高的中部及东部等海拔较高、人类活动较少的地区.(3)2009-2021年,RSEI的全局Moran'sI值为0.508~0.687,表明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RSEI局部空间自相关聚类图显示,高-高(H-H)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中部,低-低(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植被较少、海拔较高的西南部和西北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水貂源高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酶学性质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开发、筛选优良益生菌菌种是当下畜牧业的研究热点,益生菌的潜在功能也被广为挖掘.[目的]分离、筛选具有良好耐受性且高产胞外蛋白酶的菌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酶学性质,为后续微生物蛋白酶的制备和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集健康水貂新鲜粪便,配制酪蛋白培养基初筛和优化Folin-酚法复筛,对筛选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获得产蛋白酶能力较强、耐受性较优的菌株,并进行常规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对蛋白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蛋白酶、耐受性较优的芽孢杆菌,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编号为 3.在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70℃,最适反应pH值为 9.0,最佳金属离子激活剂为K+,Cu2+和Fe2+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 20%浓度的有机溶剂作用时蛋白酶未变性失活.[结论]从水貂粪便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酶学性质和碱性蛋白酶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为该菌株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提供了基础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氮沉降和刈割条件下羊草光响应模型比较及响应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草地覆盖全球陆地面积的40%左右,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和畜牧业的发展显著增加了氮在全球环境中的沉积.草地管理方式(如刈割)在介导氮沉降对草地植物的影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筛选合适的模型对光响应过程进行拟合并计算相关参数对研究植物光合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依托6种氮添加(NH4NO3)梯度和两种草原管理方式(刈割和不刈割)交互处理的野外控制实验,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上述实验平台的优势种羊草(Leyznus chinensis)的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4种光响应模型对羊草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从参数拟合效果和模型拟合优度筛选氮添加和刈割条件下羊草的最佳拟合模型并分析羊草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指数模型对表观量子效率(a)、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具有较好的参数拟合效果,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的模型拟合优度最好.在所有处理中,羊草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具有一定的光合潜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适度氮添加和刈割处理能提高羊草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nmax、α和LSP等,提升了羊草的光能利用率并拓宽了光强利用范围,但过度氮添加并不能进一步提高光合能力.综上,指数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较适用于氮添加和刈割条件下羊草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施氮浓度为20 g N m-2 a-1并刈割是最有利于提高羊草光合能力的草原管理措施.探讨了不同氮添加浓度和刈割处理对优势种羊草的交互影响,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羊草的适应机制,将对未来全球氮沉降增加情况下的草地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