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在某三甲胸科医院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某三甲胸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规范其合理利用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B/A)、临床用药合理性以及抗肿瘤药物质控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例3年依次为12.55%、16.33%、15.84%,其中大分子单克隆抗体金额占比逐年递增,依次为:3.28%、5.52%、6.76%.总DDDs 2021年度较2020年度增长72.24%,2022年度较2021年度增长26.26%.2020年谈判新增的药物DDDs增长幅度特别大,其中替雷利珠单抗(17162.50%)增幅最大.DDC逐年降低的药物占比为63.16%,每年B/A≥1的药物占65.00%以上.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国产药物DDDs占比越来越高.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率逐年提升,不良反应例数近两年均在50例以上,拓展性临床应用较少,3年使用抗肿瘤药物病人的病理诊断和检测率均为100.00%,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使用率逐年增长.结论 该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DDDs明显增加,DDC降低,且国产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使用量越来越大,肿瘤病人药物获得率提高,药物价格降低,最终病人受益于国家医保谈判的政策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科学评价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关键.目的 评价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并分析其主要障碍因子,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开展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于 2022 年 11 月,将构建的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机构基本情况、工作人员满意度和老年人满意度三份调查问卷;于 2022 年 11 月—2023 年 1 月,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 10 家样本机构收集机构基本数据、工作人员和老年人满意度数据;于 2023 年 2-3 月,使用TOPSIS法对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进行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服务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 10 家机构的嵌入性总体、结构嵌入、关系嵌入Cn值和嵌入绩效Cn值的排序一致,7 家机构的认知嵌入Cn值和嵌入绩效Cn值排序一致,并且与各机构服务绩效的Cn值排序保持一致.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是C33(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人次)、C44(老年人满意度)、C8(机构与合作伙伴坚持合作共赢)、C37(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护理人次占比)、C39(服务的老年人数量).结论 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的嵌入性、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对其嵌入绩效均有正向影响,认知嵌入对嵌入绩效基本有正向影响.政府部门应明确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支持,健全评价体系,注重动态评价,引导和促进社区嵌入式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机构应通过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从而不断提升其服务绩效,满足居家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同时要把握好嵌入的度,以免产生嵌入性的负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相关胃肠道反应风险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致2型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反应的风险。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2年12月30日),收集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且结局指标包含胃肠道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软件贝叶斯方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绘制SGLT2抑制剂不同干预措施胃肠道反应风险的网状证据图、两两比较的联赛图和累积概率排序曲线下面积图(SUCRA),并对SGLT2抑制剂不同干预措施胃肠道反应风险的大小进行排序。胃肠道反应的效应量以相对危险度( RR)及其95%置信区间( CI)表示。 结果:最终纳入15项研究进行分析,共包括5 540例患者。SGLT2抑制剂治疗组3 949例,干预药物包括达格列净(1 872例)、卡格列净(1 100例)、恩格列净(649例)、艾托格列净(219例)、伊格列净(61例)、利格列净(48例);对照组1 591例,均给予安慰剂。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卡格列净50 mg和卡格列净100 mg相比,艾托格列净10 mg治疗发生胃肠道反应的风险更高( RR=1.37,95% CI:1.02~3.48; RR=2.98,95% CI:1.19~4.09;均 P<0.05);SGLT2抑制剂其他干预措施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SUCRA对SGLT2抑制剂不同干预措施胃肠道反应发生风险的排序结果显示,胃肠道反应发生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利格列净50 mg、艾托格列净25 mg、艾托格列净10 mg、恩格列净25 mg、伊格列净100 mg、伊格列净300 mg、伊格列净200 mg、艾托格列净5 mg、利格列净10 mg、伊格列净50 mg、恩格列净10 mg、利格列净2.5 mg、达格列净20 mg、达格列净10 mg、恩格列净5 mg、艾托格列净1 mg、达格列净5 mg、安慰剂、卡格列净300 mg、卡格列净200 mg、达格列净2.5 mg、达格列净1 mg、卡格列净100 mg、卡格列净50 mg。 结论:不同SGLT2抑制剂治疗方案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的风险不同。卡格列净导致胃肠道反应的风险较小,尤其是卡格列净50 mg方案;而利格列净和艾托格列净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尤其在较高剂量治疗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接法建立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生物参考区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间接法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 3)生物参考区间。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患者797例(男332例,女465例,年龄12~95岁),筛选甲状腺激素及相关抗体均正常且无甲状腺结节或明显甲状腺肿的人群,并进一步排除各种急慢性疾病、相关药物等影响rT 3检测值的参考个体。rT 3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筛选出的参考个体按年龄进行分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分析数据。非参数排序法建立rT 3生物参考区间,选取rT 3数据分布的2.5%和97.5%百分位值作为上、下参考限的取值。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符合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健康体格检查者和住院患者各20例,验证参考区间。 结果:共有159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参考个体入组,其中男66例,女93例,年龄23~87岁。23~29岁(4例)、30~39岁(18例)、40~49岁(29例)、50~59岁(43例)、60~69岁(40例)、70~79岁(19例)和80岁以上(6例)组的rT 3值分别为(0.62±0.16)、(0.63±0.12)、(0.64±0.11)、(0.61±0.11)、(0.65±0.14)、(0.65±0.11)和(0.79±0.10) μg/L,不同年龄组rT 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7, P=0.049),80岁以上组与其他各年龄组rT 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80岁以下参考个体男性和女性的rT 3值分别为(0.62±0.11)和(0.64±0.12)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1, P=0.420)。新建立适合20岁以上、80岁以下人群的rT 3生物参考区间为0.47~0.92 μg/L,与试剂说明书参考区间(0.20~0.95 μg/L)比较,参考下限数值明显提高。2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和20例住院患者rT 3检测值分别为0.57~0.82 μg/L、0.48~0.77 μg/L,均在该参考范围内。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T 3生物参考区间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但其年龄适用范围还需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种降糖药物及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的网状 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网状 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二甲双胍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人群、干预措施、比较、结果和研究设计(PICOS)标准原则制定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及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结局指标,并采用Cor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软件STATA 14.0和R语言对各效应指标进行网状 meta分析。不具有量纲差异的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平均差及95% CI计算,具有量纲差异的连续性变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及95% CI计算。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项研究进行分析,合计1 445例患者。网状 meta分析显示,阿卡波糖在降低血总睾酮的方面较之于其余药物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累积概率排序曲线图(SUCRA)为89.4%],GLP-1RA的疗效在降低体重指数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方面疗效最好(SUCRA分别为99.1%、89.2%),而肌醇在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HOMA-IR、血总胆固醇及血三酰甘油方面可能有着较优的疗效(SUCRA分别为94.5%、85.4%、96.6%、82.8%)。 结论:阿卡波糖在降低血总睾酮方面较之其他药物可能具有优势。GLP-1RA更有助于改善PCOS患者的体重指数及HOMA-IR。肌醇作为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在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HOMA-IR、血总胆固醇及血三酰甘油方面都有较好疗效,并且目前的研究中暂未有不良反应发生的报道,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药物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药物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以"triamcinolone acetonide,5-fluorouracil,verapamil,botulinum toxin,platelet rich plasma,drug injection,scar,keloid"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以"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维拉帕米,肉毒毒素,富血小板血浆,瘢痕,药物注射"为检索词,检索自2010年1月至2023年2月公开发表的比较单一或者联合药物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局指标为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利用NoteExpress、RevMan 5.4和Stata 16.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1 679例患者,包括9项治疗措施:曲安奈德(TAC),5-氟尿嘧啶(5-FU),A型肉毒毒素(BTA),富血小板血浆(PRP),维拉帕米(Verapamil),BTA+5-FU,TAC+5-FU,TAC+BTA,TAC+PRP。网络图显示,9项治疗措施可形成36个不同的两两比较,其中13个有直接证据比较。漏斗图显示各效应量点基本对称,Beggs检验及Eggers检验 P值均大于0.05,说明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9项治疗措施直接形成5个闭环,各闭环一致性较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9项治疗措施两两之间比较,BTA+5-FU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独TAC或5-FU或PRP,TAC+5-FU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独TAC或5-FU或PRP,TAC+BTA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独TAC或5-FU或BTA或PRP,Verapamil的治疗有效率高于5-FU,BTA的治疗有效率高于5-FU,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图显示各治疗措施治疗有效率排序及SUCRA值为:BTA+5-FU(85.6%)>TAC+5-FU(84.8%)>BTA+TAC(76.7%)>Verapamil (48.9%)>BTA(45.0%)>TAC+PRP(43.8%)>PRP(32.1%)>TAC(24.7%)>5-FU(8.3%)。在复发率方面,5-FU复发率高于单独BTA或TAC+5-FU,TAC复发率高于TAC+5-FU,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UCRA图显示各治疗措施复发率排序及SUCRA值为:5-FU(80.4%)>TAC(73.5%)>Verapamil(65.7%)>TAC+BTA(52.5%)>PRP(34.8%)>BTA+5-FU(33.7%)>TAC+5-FU(30.2%)>BTA(29.3%)。定性分析不良反应提示联合药物注射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均明显低于单一药物注射。 结论:在瘢痕疙瘩药物注射治疗中,药物联合注射治疗较单一注射治疗往往能取得更优的疗效、更低的复发率及更少的不良反应,其中,BAT、5-FU及TAC之间的联合治疗可能会取得最佳效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凝血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建立与验证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多中心凝血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规则,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减轻人工审核及复检工作负荷,缩短周转时间(TAT)时间。方法:收集来自14家医院检验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期间凝血标本共14 394份:规则建立组11 230份(含Delta check 1 182份),规则验证组3 164份(含Delta check 487份);临床试应用77 269份。应用Sysmex CS系列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时将临床信息、仪器参数、检测结果、临床诊断、抗凝药物使用和HCT、TG、TBIL、DBIL等相关信息汇总;根据历史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累积第2.5和97.5百分位数,根据临床建议、危急值、特殊用药史和相关指南确定自动审核拦截条件及限值;进行一期和二期验证,分别计算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假阴性、假阳性、自动审核通过率、通过正确率(与人工审核一致率)和TAT时间。结果:(1)自动审核规则33条,涉及TT、PT/INR、APTT、FBG、DD、FDP、Delta check、反应曲线及性状异常;(2)规则建立组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8.42% (7 684/11 230),假阴性为0(0/11 230),与人工审核一致率为98.51%(11 063/11 230),其中阳性符合率为30.09%(3 379/11 230),阴性符合率为68.42%(7 684/11 230);规则验证组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0.37%(1 910/3 164),假阴性为0(0/11 230),与人工审核一致率为97.79%(3 094/3 164),其中阳性符合率为37.42%(1 184/3 164),阴性符合率为60.37%(1 910/3 164);(3)自动审核规则试应用,77 269份凝血检测标本,检验结果报告平均TAT缩短分别为8.5~83.1 min。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凝血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33条,验证显示能够在保证检验准确性的同时缩短TAT,提高凝血检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药物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行膀胱内灌注治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SpringerLink、The Cochrane Library、OVID、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不同药物治疗NMIB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文献语言仅限定为中英文。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NMIBC后的肿瘤复发率、膀胱刺激症状、血尿进行网状Meta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果:共纳入26篇RCTs,包含4 403例患者,涉及6种干预措施:卡介苗(BCG)、表柔比星(EPI)、吉西他滨(GEM)、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C(MMC)、羟基喜树碱(HCP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BCG者治疗后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使用EPI和MMC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年复发率的累计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依次为BCG、THP、GEM、EPI、MMC、HCPT。使用BCG者治疗后的2年复发率均低于使用GEM、EPI、THP、HCPT及MMC者,而使用GEM者低于使用HC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年复发率的SUCRA依次为BCG、GEM、EPI、THP、MMC、HCPT。使用GEM者治疗后的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均低于使用EPI和MMC者,而使用BCG者治疗后的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均高于使用GEM、EPI、THP、HC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膀胱刺激征发生率的SUCRA依次为GEM、HCPT、THP、EPI、MMC、BCG。对于6种不同药物治疗NMIBC所引起的血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BCG治疗能降低术后NMIBC患者的1、2年复发率,但并不能降低膀胱刺激征和血尿的发生。GEM治疗在降低1、2年复发率的疗效仅次于BCG,但能有效预防膀胱刺激征及血尿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老年患者共病及多重用药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中老年患者共病及多重用药的特征,评估潜在药物间相互作用(DDIs)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年龄≥45岁门诊长期随诊患者,利用门诊电子病历及年度查体报告收集患者共病及多重用药情况,通过Lexicomp ? Drug Interactions数据库分析其DDIs的发生频次及等级,进行归纳、排序,并分析其临床特征。 结果:研究共纳入1 340例患者,其中930例(69.40%)使用5种及5种以上的药物,660例(49.25%)使用≥10种的药物。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共病数量是过度多重用药的独立影响因素。纳入Lexicomp ? Drug Interactions数据库分析药品共计120种,检出具有临床意义的DDIs(C+D+X级)频次为857例次,平均总检出频次为0.8次/人。其中,X级别的DDIs以神经系统用药占比最高。 结论:中老年患者共病及多重用药现象非常突出,DDIs的潜在风险普遍存在,对于有神经系统用药者要尤其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导致低血压风险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压的风险。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3年2月15日),收集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且不良事件的结局指标包含低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软件贝叶斯方法进行网状meta分析,绘制SGLT2抑制剂不同干预措施低血压风险的网状证据图、两两比较的联赛图和累积概率排序曲线下面积图(SUCRA),并对SGLT2抑制剂不同干预措施低血压风险的大小进行排序。效应量为相对危险度( RR)及其95%置信区间( CI)。 结果:最终纳入20项研究进行分析,共包括22 525例患者。试验组15 260例,干预药物包括达格列净(1 517例)、卡格列净(6 053例)和艾托格列净(7 690例);对照组7 265例,包括格列美脲(482例)和安慰剂(6 783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艾托格列净5 mg、艾托格列净15 mg及安慰剂相比,卡格列净300 mg治疗发生低血压的风险增高( RR=2.13,95% CI:1.31~3.47; RR=2.21,95% CI:1.35~3.61; RR=2.49,95% CI:1.62~3.82;均 P<0.05);卡格列净100 mg与安慰剂相比低血压风险增加( RR=1.61,95% CI:1.04~2.50, P<0.05);SGLT2抑制剂其他干预措施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SUCRA对SGLT2抑制剂不同干预措施致低血压发生风险的排序结果显示,低血压发生风险从低到高依次为艾托格列净5 mg、安慰剂、达格列净2.5 mg、艾托格列净10 mg、艾托格列净15 mg、卡格列净50 mg、卡格列净100 mg、达格列净5 mg、达格列净10 mg、卡格列净150 mg、卡格列净300 mg。 结论:不同SGLT2抑制剂治疗方案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风险不同。艾托格列净导致低血压的风险较小,尤其是艾托格列净5 mg方案;而卡格列净导致低血压的风险较高,尤其在较高剂量治疗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