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抑郁症伴有自杀未遂患者中采取微信医患互动平台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6小时前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有自杀未遂患者中采取微信医患互动平台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范围内选择在精神科住院后获好转/治愈出院的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120例患者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一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定期实验室检查、电话随访(对照组),一组接受微信医患互动平台管理干预(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为期1年的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抑郁程度、社会支持、用药依从性、患者再入院率、危险行为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危险行为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针对抑郁症伴有自杀未遂的患者实施微信医患互动平台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使患者抑郁程度得到缓解,强化其用药依从性,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降低再次自杀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6小时前
-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高血压报告》(2023年)概要及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了首个《全球高血压报告—与无声杀手的赛跑》,报告涵盖了全球高血压的流行情况和管理方法,分析了高血压导致的死亡及疾病负担,探讨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价了降压治疗的成本效益,并介绍了多国高血压管理的成功案例,尤其是HEARTS高血压防控计划的全球推广情况.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严重危害健康.过去30多年间,全球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或服用降压药物)患者的数量翻了一倍,从1990年的6.5亿增长至2019年的13亿,在30~79岁的全球高血压患者中,大约54%诊断为高血压,其中42%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而仅有21%得到控制.2019年,全球范围内超过一半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可归因于收缩压升高,如果全球范围内将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到50%,从2023年至2050年间可以避免7 600万人死亡.人群水平的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盐和低钾摄入、饮酒、缺乏运动、空气污染等.WHO支持通过减少膳食钠摄入,增加钾摄入、限制饮酒、戒烟、增加运动和改善空气污染等方式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治疗方面,WHO指南建议对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的个体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特定人群,收缩压在130~139 mmHg之间时也建议开始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推荐使用单片复方制剂进行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持久性.我国高血压的流行趋势和管理情况同样令人关注.高血压是我国人群中重要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因素,通过学习和借鉴全球高血压管理的成功经验,可以加强我国高血压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特别是推动HEARTS技术包在我国的应用,以提升高血压管理效果.该报告旨在提醒人们重点关注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这一公共卫生挑战,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成功案例明确了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并为各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实现2025年将未控制高血压比例较2010年相对下降25%的全球目标而共同努力.本文结合中国高血压病的流行趋势与管理情况对该报告进行简要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失眠的在线简版行为疗法对失眠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其操作复杂、耗时长、依从性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真实世界的应用.简版行为疗法(BBT-I)是一种基于CBT-I的简化治疗方法,其疗效与CBT-I相当,更适合在真实世界中推广.然而,BBT-I是否适用于中国失眠障碍人群暂不明确,而通过线上方式进行BBT-I的研究更是缺乏.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的在线BBT-I(eBBT-I)对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改善的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将 2023 年 2-11 月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睡眠门诊的失眠障碍患者设为干预组,将线上和线下招募的失眠障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 2 周的eBBT-I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卫生教育的伪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简版睡眠信念与态度问卷(DBAS-16)得分,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最终共纳入35例干预组患者和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ISI得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与时间分别对ISI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两组IS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4 d干预组IS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 14 d ISI得分低于组内干预前(P<0.05).次要结局指标:组别与时间对DBAS-16 得分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DBAS-16 得分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对DBAS-16 得分主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前3 d(基线)、干预后 14 d两组DBAS-16 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 14 d DBAS-16 得分高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 eBBT-I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和负面影响,但对睡眠信念与态度的改善效果仍有待提升.本研究支持了eBBT-I在中国失眠障碍患者失眠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卫气内伐"理论辨治手足综合征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手足综合征是抗肿瘤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麻木或疼痛,可伴有脱屑、皲裂、渗液、破溃等,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从"卫气内伐"理论分析,脏腑失调,营卫化源失常、循行受阻,致使卫气内伐而伏于脉中,在内不能温煦脏腑,在外不能固表御邪,加之在内的药毒(抗肿瘤药物)和在外之风寒湿邪袭扰,虚实夹杂,而成手足综合征.治当健脾和胃、温阳益肾、调和脏腑、祛邪蠲痹,方能营卫得源、清浊得分,卫气得温、脏腑得煦,血脉得通、卫行得畅,身无邪扰、内外皆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探讨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辨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因生活模式改变及其不良预后导致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问题愈加明显,西医治疗主要是抗心律失常与抗焦虑抑郁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但部分患者对精神类药品的依从性较差.中医学对于"心"的生理认识包括"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注重"形与神俱"的整体观念,"心主血脉"即是有形,"心主神明"则是有神,与现代医学研究的"双心"理念不谋而合.该文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从双心医学角度出发,认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当属形神共病,其中"形"坏是其发病的基础,"神"伤是其发病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治疗上当注重形神兼治,采用健脾益气、化痰祛瘀、清肝宁心、理气解郁、重镇潜阳等多种治法,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与精神障碍,以达到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以期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能手表对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药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一款具有服药提醒功能的智能手表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OAC)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来自6家医疗中心的210例正在接受OAC治疗的房颤患者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标准随访组和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标准随访组通过随访护士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在标准随访的基础上,还通过一款智能手表进行随访。该手表具备每日服药提醒、漏服报警、上传反馈功能,未按时服药时会将信息反馈至随访终端,由随访护士人工电话督促服药。通过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及药片计数法[服药天数所占比例(PDC)法]评价药物依从性。药物依从性良好的定义为MMAS-8问卷评分=8分或PDC≥80%。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MMAS-8及PDC法计算患者药物依从性。结果:标准随访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由第1个月时的82.9%下降到第12个月时的27.8%;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从第1个月时的75.2%提高至第12个月时的86.3%。从第7个月开始,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显著高于标准随访组(66.7%对51.0%, P=0.025)。标准随访组PDC≥80%的比例从第1个月时的72.4%降至第12个月时的16.7%;而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每个月的PDC≥80%的患者比例均超过90%,且随访期间均高于标准随访组( P<0.001)。 结论:智能手表服药提醒辅助随访可以持续改善房颤患者OAC治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强化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面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治疗期间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知识认知、负面情绪、依从性等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透析性充分性概念及并发症预防、科学饮食、用药治疗、运动锻炼知识评分分别为(18.54±1.15)分、(23.54±2.64)分、(18.72±2.19)分、(18.16±2.13)分、(18.97±2.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0±1.19)分、(18.50±2.16)分、(14.20±2.24)分、(14.13±2.05)分、(14.13±2.21)分( t=26.10、9.91、9.67、9.14、10.27,均 P < 0.001);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理困扰评分分别为(20.26±1.24)分、(20.16±1.29)分、(2.16±0.1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5±1.54)分、(28.95±1.36)分、(4.89±0.25)分( t=30.16、31.45、59.44,均 P < 0.001);观察组干预后依从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8±3.6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4±3.59)分(χ 2=9.68, t=22.13,均 P < 0.05)。 结论:给予患者透析期间高度重视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提高健康知识认知,缓解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端制剂发展亟待医工交叉融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药物制剂,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具体的按照一定形式制备的药物成品;从广义上来讲,是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学科。传统制剂是为了服用方便而解决药物"成型"的问题。高端制剂是在传统制剂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以克服治疗缺陷和实现临床优势为首要目的,通过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代谢特征,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足临床需求,使患者获益更多。自20世纪50年代布洛芬缓释胶囊技术出现后,随着分子药剂学、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纳米医学、高分子化学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药物制剂已由过去的简单"成型"向精准化、智能化的"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转变。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也在国内较早成立生物材料和药物控释实验室,专注于DDS的研究。该实验室研制的医用聚己内酯及其制剂是我国唯一进入临床研究的可降解合成高分子长效药用辅料。作为新型药物辅料,医用聚己内酯F68已经用于避孕药物和避孕药具新制剂的开发,缓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已完成II期临床研究。DDS在推动医药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广阔。与新分子实体研发相比,高端制剂的开发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综合管理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及3项综合指标经规律随访12个月后达标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探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综合管理模式。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至202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长期规律随诊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随诊12个月以上,收集患者在第1次就诊和随访第3、6、9和12个月的临床资料,评估以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作为控制目标时,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及3项综合指标的达标率,并分析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病程、体重指数、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案等因素对糖尿病综合管理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32例患者,2型糖尿病210例(90.5%),1型糖尿病13例(5.6%),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5例(2.2%),全胰腺切除术后继发糖尿病3例(1.3%)及线粒体糖尿病1例(0.4%)。经过3个月的强化管理,血糖(67.7%比34.1%,Kappa=0.336, P<0.001)、血压(53.4%比37.5%,Kappa=0.159, P=0.001)、血脂(59.1%比39.2%,Kappa=0.198, P<0.001)、3项综合指标(20.7%比3.0%,Kappa=0.177, P<0.001)的达标率均显著升高,继续治疗6、9、12个月后,血糖、血压、血脂及综合指标达标率均稳定而持续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高血糖( P=0.002)、病程≥5年( P<0.001)、吸烟( P=0.009)、饮酒( P=0.038)、有糖尿病并发症( P=0.001)、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的降糖方案( P<0.001)、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P=0.037)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高血压( P<0.001)、饮酒( P=0.030)、合并血脂异常( P=0.028)是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达标( P=0.020)、未应用他汀类药物( P<0.001)是血脂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结论: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强化治疗门诊长期随诊患者中,血糖、血脂、血压达标率及综合达标率较高,但仍需尽可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重视体重管理,坚持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