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分布情况,为制定晚期肺癌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01-01-2022-05-31于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19家医院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资料,使用Excel 2019及SPSS 29.0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其基线特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43例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遂宁市和六盘水市等10个地(州)市的医院.所有纳入患者年龄23~94岁,中位年龄61岁.其中男801例(76.80%),既往具有吸烟史患者609例(58.38%),城镇居住患者631例(60.50%),企事业单位人员436例(41.80%);肺鳞癌413例(39.59%),肺腺癌449例(43.04%),小细胞肺癌132例(12.67%),其他病理类型49例(4.70%),Ⅳ期患者900例(86.29%);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2分患者1 015例(97.41%),驱动基因阳性患者176例(16.87%);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检测率17.1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使用率95.78%,PD-1/PD-L1抑制剂一线使用率55.99%,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占80.54%,国产PD-1/PD-L1抑制剂使用率90.13%,适应证用药876例(83.98%).总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6%,其中3~5级占13.23%,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患者95例(9.10%),因严重免疫相关性肺炎死亡4例,因免疫相关性心肌炎死亡1例.绝大多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经短暂性停药或激素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中国西南部分地区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存在覆盖患者有限、药物可及性受限及部分医院用药经验相对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硫酸镁在子痫前期治疗中的争议及其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导致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特发性疾病.解痉是治疗子痫前期的重要且有效手段,硫酸镁是一线解痉药物.目前硫酸镁在治疗子痫前期中仍存在着一些争议,包括:非重度子痫前期是否用硫酸镁治疗,既往研究不推荐应用硫酸镁预防子痫发作,但近年研究认为,子痫前期患者应酌情使用硫酸镁预防子痫;关于产前硫酸镁治疗子痫前期的使用疗程问题,近年研究认为硫酸镁的使用疗程应该小于24 h;产后硫酸镁预防子痫发作,现有的研究支持产后硫酸镁应用可以小于24 h,甚至不使用;硫酸镁使用后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增加母体产后出血风险,引起母体高镁血症、低钙血症,导致新生儿低钙血症、影响骨钙沉积和新生儿高钾血症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评估新型四环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挖掘新型四环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3种新型四环素所有不良事件(ADE)数据,获取奥马环素、替加环素和依拉环素列为"首要怀疑"报告,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识别5 896份与新型四环素相关的ADE报告,其中替加环素ADE阳性信号99个,奥马环素为37个,依拉环素为8个.3种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存在较大差异.凝血酶时间延长、淀粉酶异常等与替加环素相关性最强;而未执行规定药物剂量和牙齿变色等与奥马环素相关性较强;血纤维蛋白原降低和静脉炎等与依拉环素相关性最高.替加环素主要累及肝胆系统(ROR=7.15)和血液及淋巴系统(ROR=4.95);奥马环素则涉及胃肠系统(ROR=3.32);而依拉环素与各类检查(ROR=2.79)和循环系统(ROR=2.72)相关性强.本研究还发现多个四环素新ADE,如入睡障碍、胡言乱语、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纤维蛋白原降低等.结论 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和累积器官系统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在使用新型四环素类药物时,应结合药物ADE特点进行个体化用药和ADE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替加环素致低血糖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替加环素致低血糖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3年4月,纳入替加环素致低血糖症的中英文病例报道,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整理及统计.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篇,经筛选后纳入中文5篇,英文5篇.所报道的病例中,男性占比70%,年龄中位数为71岁.不良反应的表现有心慌、出汗、手抖,以及伴发头晕、恶心、呕吐等.血糖检测结果最低值为1.1~1.5 mmol/L.50%的病人为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最短的为用药后35 h,最长为用药后第8天.采取的措施一般为停药,予以葡萄糖静脉滴注或静推,病人经及时处理后血糖都能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应用替加环素的过程中应警惕低血糖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来那度胺(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方案(LD方案)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onoclonal Ig deposits,PGNMI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采用LD方案治疗的PGNMI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肾活检并接受LD方案治疗≥3个月的患者共6例。随访6~19个月,肾脏缓解3例,缓解率为50%(3/6)。所有患者肾脏病理光镜: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单一κ型IgG3沉积于系膜区和血管袢。在服用LD方案前,6例患者的中位尿蛋白量7.76(1.27,14.57)g/24 h,中位血肌酐118.5(70.7,289.1)μmol/L,中位血白蛋白34.5(22.4,37.5)g/L。5例血清游离κ、λ轻链浓度升高,但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均正常。2例血补体C3下降。6例行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2例单克隆浆细胞升高,所占比例分别为0.7%和0.5%。1例患者血M蛋白阳性,为κ型IgG3。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的中位尿蛋白量3.33(0.33,11.23)g/24 h,中位血肌酐108.7(80.4,160.9)μmol/L,中位血白蛋白35.9(24.5,45.6)g/L。5例血清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患者中,4例浓度较服药前下降。2例补体C3下降的患者升高至正常浓度,另2例患者补体C3略有下降。随访期间,1例患者的血M蛋白阳性未见转阴。所有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均正常。不良反应有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四肢麻木感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本文首次报道LD方案用于治疗PGNMID可能有效,但需进一步关注来那度胺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对使用双膦酸盐患者进行规范化口腔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是一类抗骨吸收药物,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恶性肿瘤骨转移等骨疾病的治疗,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发生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临床表现为颌骨疼痛、骨面裸露、坏死等,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及全身健康。口腔诸多治疗均为侵入性操作,可能影响使用双膦酸盐患者的颌骨改建,引发MRONJ。对使用双膦酸盐的患者进行口腔治疗时,应规避MRONJ的危险因素,规范操作,降低MRONJ的发生风险。本文就使用双膦酸盐的患者如何进行规范化口腔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口腔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伴Kasabach-Merritt现象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伴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接受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的36例KHE伴KMP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6例KHE伴KMP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0.8;平均年龄15个月(4.0~60.0个月);平均发病年龄6.3个月(0.8~48.0个月);混合型KHE 32例(88.9%),深部型KHE 4例(11.1%);瘤体大小为2.5 cm × 4.0 cm~20.0 cm × 24.0 cm。在联合治疗中,泼尼松平均用药时间为6.4周(范围5.0~9.0周),西罗莫司平均用药时间为19.3个月(范围13.0~27.0个月)。联合治疗1~5周,36例KHE伴KMP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逐渐恢复正常。在短期使用泼尼松联合长期使用西罗莫司治疗6、12个月后,疾病严重性平均评分由治疗前4.0分分别下降到2.4分、1.6分。在治疗12个月后,32例患者瘤体达到大部分消退的标准,3例达到部分消退的标准,1例无变化。治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和口腔溃疡,无患儿因为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也未发生药物毒性相关性死亡。结论:西罗莫司联合泼尼松治疗KHE伴KMP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T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关于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研究组患者接受rhTPO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11,空白对照或者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20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相关临床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与R 4.1.3软件中Meta程序包,对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包括住院病死率、治疗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量;安全性指标包括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文献筛选,共计14篇RCT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纳入1 029例脓毒症相关性TCP患者,其中研究组537例,对照组492例。针对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如下。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比38.8%, RR=0.84,95% CI:0.69~1.03, P=0.09)。而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第7天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 MD=28.27,95% CI:16.95~39.60, P<0.001),血小板输注量显著减少( MD=-1.35,95% CI:-1.82~-0.88, P<0.001),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比0, OR=0.08,95% CI:0.01~0.60, P=0.01)。 结论:对于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应用rhTPO可以提升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输注量,减低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不能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使用安罗替尼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安罗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72例恶性肿瘤患者经2个周期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5.28%(11/72)和70.83%(51/7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67%(48/72),其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8%(11/72)。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20/72,27.78%)、厌食(12/72,16.67%)、痰中带血(6/72,8.33%)、高血压(6/72,8.33%)等,特殊不良反应为牙周病(5/72,6.94%)。结论:安罗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良好,安全性可控,应注意一些特殊不良反应的发生,需加强对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曲安奈德应用于口腔扁平苔藓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疾病,与机体的免疫缺陷密切相关。曲安奈德因其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的功能,被认为是治疗OLP的首选药物,但长期应用曲安奈德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出现反跳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OLP的临床治疗。本文就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OLP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