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外源糖对根区亚低温下山定子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我国北方春季土温回升慢,常使苹果根系遭受亚低温胁迫.糖在根系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充当着营养成分和信号分子的双重功能.为探究不同外源糖对根区亚低温下山定子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对照(CK)、根区亚低温(L)、根区亚低温+蔗糖(LS)、根区亚低温+果糖(LF)和根区亚低温+葡萄糖(LG)5个处理,分析了山定子幼苗生长参数、叶片光合特性和不同组织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L处理后山定子株高、根系生长参数、地上部生物量、叶片光合和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除根系钙(Ca)含量显著升高外,山定子幼苗中的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含量均显著降低.与L处理相比,外源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处理后,山定子叶片光合和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生长参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根中N和P含量显著增加;茎中N、P和K含量显著增加,茎中Ca含量只在蔗糖处理后显著增加;叶中N、P、K、Ca和Mg含量均显著增加.综上,根区亚低温下外源糖处理可提高山定子叶片光合效率,促进矿质元素吸收,进而缓解根区亚低温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且蔗糖处理效果好于果糖和葡萄糖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植物蛋白饲料的营养及非营养性优化对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及质构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实验研究了全植物蛋白饲料的营养及非营业性优化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营养成分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共设计了9种实验饲料,分别为鱼粉对照组(FFH)、全植物蛋白组(PFH)、软化组(PFS)、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组(PFD)、牛磺酸组(PFT)、胆固醇鱼油组(PFC)、豆油组(PSH)、胆固醇豆油组(PSC)及综合组(PFA).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对初始均重为(78.1±6.60)g的大口黑鲈进行了为期50d的饲喂.结果显示:PFH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FH组,而肌肉硬度、黏附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则显著低于FFH组.在PFD、PFT、PFC、PFA和PSH组等采用营养性优化组别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PFH组.相较PFH组,PFD组肌肉黏附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升高,PFT组肌肉硬度和胶黏性显著升高,PFC和PFA组肌肉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升高,PSH组肌肉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升高.而在采用非营养性优化方面,相比于PFH组,PFS组肌肉硬度、黏附性、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升高.与PSH组相比,PSC组肌肉弹性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肌肉硬度、黏附性、胶黏性和咀嚼性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肌肉硬度与弹性、胶黏性及咀嚼性呈正相关关系,弹性与胶黏性和咀嚼性呈正相关关系,胶黏性与咀嚼性呈正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在全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诱食剂(DMPT)、牛磺酸、胆固醇及以豆油替代鱼油等策略可部分改善因全植物蛋白摄入引起的大口黑鲈肌肉品质下降问题.实验结果可为全植物蛋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大口黑鲈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紫苏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基因家族成员PfFT3调控开花功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是严格的短日照植物.目前,对紫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量和脂肪酸积累等农艺性状,而对紫苏开花进程及花器官形成的研究较少,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FLOWERING LOUC T(FT)是目前公认的感知光周期的关键基因,在花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PfFT3是FT-like亚家族基因,其在植物开花调控的功能尚待揭示.本研究首先通过亚细胞定位证明PfFT3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I1303-PfFT3,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转化野生型Col-0和突变体fd-2、fd-3和ft-10拟南芥,以此分别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的过表达和回补转基因株系.结果分析表明,PfFT3的过表达能够显著促进拟南芥开花并且能够挽救突变体fd-2、fd-3和ft-10的晚花表型,进一步研究表明,外源PfFT3基因的表达促进下游内源开花基因AtSOC1、AtAP1、AtFUL和AtLFY的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 PfFT3在促进开花过程的积极作用,为深入研究PfPEBP基因的功能及紫苏短日照早花优良种质培育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噬在泌尿系常见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噬可以通过吞噬并降解细胞内的蛋白、细胞器以及其他胞质成分,实现细胞器的更新和满足自身的代谢需要.生理情况下,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稳态,而自噬紊乱是多种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自噬在肿瘤形成的早期作为其抑制因素,而晚期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生长.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自噬对肿瘤治疗有细胞保护性和细胞毒性的双重影响,因此通过调控自噬能提高其治愈率,为泌尿系肿瘤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本文主要总结了自噬的发生机制以及对泌尿系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潜在的治疗价值,致力于将自噬调节和现有的泌尿系肿瘤治疗方式结合有助于增加抗肿瘤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鹿茸多肽多功效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鹿茸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医用历史悠久,功效广泛,针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等症状均有良好疗效.研究发现鹿茸的多重功效与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鹿茸多肽密切相关.作为代表性动物源中药多肽,鹿茸多肽的相关研究揭示了鹿茸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断为我们展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奥秘.鹿茸多肽的提取方式需要保证活性和营养的最大保存,主要采用酶解法、溶液萃取法、CO2超临界提取法等.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了鹿茸多肽在人体多个系统中重要的治疗作用和保健价值,对鹿茸多肽修复神经、改善血管心肌、减轻肝细胞损伤、调节骨骼活动等多重功效进行重点介绍.为进一步挖掘开发动物药资源宝库提供理论参考,为源自动物药多肽创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断探索母乳科学奥秘,更新人类对母乳的认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母乳和母乳喂养是母乳科学研究的2个主要内容。近2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母乳是2亿年来人类进化的产物,母乳是婴儿营养需求的金标准,并且可用于临床生命救治和健康促进。母乳喂养是实现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健康状态的最佳途径,由于母乳喂养行为易受社会及其他因素的冲击,全球6月龄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改善不够明显。鉴于母乳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紧迫性,未来研究应着重于建设国家母乳成分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国家基础战略数据资源,推进母乳科学理论发展与技术创新,提出我国解决母乳问题的合理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依从性,为优化CAD患者心脏康复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AD患者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营养调整、心理疏导及低强度有氧运动等),运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每周2次、共6周改良HIIT干预(以85%~90%最大心率强度持续蹬车30 s后间歇30 s为1个循环,每次重复训练15个循环)。于干预前、干预6周后检测2组患者心肺适能、血压水平、血管功能及身体成分等变化情况,同时评估该改良HIIT方案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运动组患者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及最大功率均明显增加( P<0.05),血压水平及身体成分指标均明显改善( P<0.05),积极情绪评分明显升高( P<0.05),消极情绪及焦虑评分明显下降( P<0.05),患者对训练的愉悦感较显著。对照组经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0.05)。干预期间运动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4%)较对照组(88.7%)明显升高( P<0.05),且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 结论:改良HIIT是CAD患者心脏康复的有效手段,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探究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的血清脂质组学特征,寻找CAD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集46例CAD患者以及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血清脂质组成与表达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筛选差异的生物标志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筛选诊断标志物。组间年龄和性别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46例CAD患者年龄30 ~ 84(60.39 ± 10.52)岁,男41例,女5例;16例健康对照,年龄50 ~ 89(59.81 ± 10.72)岁,男14例,女2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 t = 0.19, P = 0.853;性别: χ2 = 0.03, P = 0.859)。血清样本中共检测出4 136种脂质分子,包含40个亚类。CAD患者和健康对照两组间存在22个差异脂质分子,包含9个亚类:甘油三酯、鞘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单脂肪酸甘油酯、溶血磷脂酰胆碱、己糖神经酰胺、甘油二酯、心磷脂;其中甘油三酯(37.7e)+ Na、单脂肪酸甘油酯(22.3)+ NH 4和磷脂酰丝氨酸(18.0_18.1)+ H作为诊断标志物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 0.8,16种脂质分子的曲线下面积> 0.7。 结论:相较于健康对照CAD患者血清中脂质成分改变,其中甘油三酯(37.7e)+ Na、单脂肪酸甘油酯(22.3)+ NH 4和磷脂酰丝氨酸(18.0_18.1)+ H可能是较有潜力的CAD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母乳成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本文描述了我国母乳成分的研究历程,与国外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并阐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将母乳作为复杂的生物系统进行研究,建立有全国代表性的健康母婴母乳组分参考值,研究影响母乳组分变异的因素和母乳组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最终实现最佳的母婴营养与健康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综合营养指数的构建及其与生命质量、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综合营养指数,并分析其与患者生命质量和3年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旨在为鼻咽癌患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431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患者调强放疗前后的BMI、体质量变化百分比、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白蛋白等临床资料,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构建调强放疗后综合营养指数。利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3.0版和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H&N35)中文版评价患者生命质量,并分析综合营养指数与生命质量的Pearson相关性。使用ROC预测患者3年内死亡的最佳诊断切点,并根据所确定最佳诊断切点将全部患者分为低综合营养指数组和高综合营养指数组。利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结果:使用ROC曲线诊断界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低综合营养指数组(280例)和高综合营养指数组(151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BMI、体质量变化百分比、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3.14 ± 2.87) kg/m 2、(1.08 ± 0.14)%、(44.02 ± 4.52)g/L、(147.28 ± 15.57)g/L、(1.76 ± 0.56)×10 9/L,高于调强放疗后的(21.14 ± 4.07) kg/m 2、(0.97 ± 0.16)%、(38.99 ± 5.12) g/L、(113.87 ± 18.24) g/L、(0.50 ± 0.18)×10 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34~44.47,均 P<0.05)。使用主成分分析构建的综合营养指数与EORTC QLQ-C30、QLQ-H&N35多个维度存在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值为-0.169~0.245,均 P<0.05)。Kaplan-Meier曲线表明,高综合营养指数组与低综合营养指数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7.42%和7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3, P<0.05)。 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综合营养指数可反映鼻咽癌患者的综合营养状况。综合营养指数评分低的鼻咽癌患者,其生命质量更差、3年生存期更短。应积极干预和改善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