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外源糖对根区亚低温下山定子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我国北方春季土温回升慢,常使苹果根系遭受亚低温胁迫.糖在根系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充当着营养成分和信号分子的双重功能.为探究不同外源糖对根区亚低温下山定子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对照(CK)、根区亚低温(L)、根区亚低温+蔗糖(LS)、根区亚低温+果糖(LF)和根区亚低温+葡萄糖(LG)5个处理,分析了山定子幼苗生长参数、叶片光合特性和不同组织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L处理后山定子株高、根系生长参数、地上部生物量、叶片光合和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除根系钙(Ca)含量显著升高外,山定子幼苗中的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含量均显著降低.与L处理相比,外源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处理后,山定子叶片光合和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生长参数均不同程度升高;根中N和P含量显著增加;茎中N、P和K含量显著增加,茎中Ca含量只在蔗糖处理后显著增加;叶中N、P、K、Ca和Mg含量均显著增加.综上,根区亚低温下外源糖处理可提高山定子叶片光合效率,促进矿质元素吸收,进而缓解根区亚低温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且蔗糖处理效果好于果糖和葡萄糖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亚热带树种多样性与凋落物层持水能力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凋落物层作为森林土壤的"皮肤",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本研究以亚热带地区枫香、米老排、苦槠、红锥、杉木、马尾松、福建柏、南方红豆杉8个树种的纯林及其不同组合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种丰富度、功能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性状与凋落物现存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树种组合中,未分解层最大持水率、现存量和有效拦蓄量的范围分别为0~419%、0~0.58 t·hm-2、0~1.66 t·hm-2;半分解层最大持水率、现存量和有效拦蓄量的范围分别为0~375%、0~6.14 t·hm-2、0~16.03 t·hm-2.树种丰富度和群落加权平均比叶面积对凋落物现存量和有效拦蓄量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群落加权平均叶氮含量对凋落物现存量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最大持水率随着比叶面积的多样性和群落加权平均比叶面积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群落加权平均叶片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树种丰富度通过增加比叶面积的多样性提高凋落物层持水能力;群落加权平均比叶面积通过增加凋落物现存量和最大持水率提高凋落层持水能力.在亚热带地区人工林的经营中,可以选择群落水平上具有较高比叶面积的混交林来提高凋落物层的持水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孤独症患儿血清叶酸、BDNF及25(OH)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血清叶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3年2月80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设孤独症患儿为观察组,纳入80例一般资料配对的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叶酸、BDNF、25(OH)D水平.参照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将观察组分为轻中度组以及重度组,比较病情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清指标水平以及CARS评分,分析血清指标水平与CA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叶酸、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叶酸、25(OH)D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组,CARS评分、BDNF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孤独症患儿血清叶酸、25(OH)D水平与CARS评分呈负相关,BDNF水平与CAR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血清叶酸、25(OH)D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并与孤独症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膀胱肿瘤患者的院外遵医行为与其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调查膀胱肿瘤术后人群院外遵医行为、术后复发及其相关性,进一步分析院外遵医行为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患者院外遵医行为、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452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问卷调查其遵医行为,比较不同遵医行为的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438例膀胱肿瘤患者中,院外完全遵医者占56.39%;部分遵医者占26.26%;完全不遵医者占17.35%;术后1年,完全遵医的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复发者占9.31%,部分遵医的复发者占19.13%,完全不遵医的复发者占34.21%,不同遵医行为的复发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Spearman法分析,院外遵医行为与膀胱肿瘤术后人群复发率呈负相关;学历、经济状况、健康知识掌握度、健康素养、心理弹性是膀胱肿瘤术后人群院外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对健康教育需求最高的3个方面分别为"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和应对技巧"、"疾病临床表现和治疗进展"、"营养指导".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到膀胱肿瘤术后人群院外遵医行为与术后复发率呈负相关,而学历、经济状况、健康知识掌握度、健康素养、心理弹性是院外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且多数患者表示有接受健康教育服务的需求,故健康教育服务的开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脂肪乳剂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营养参数和炎症免疫以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研究在肠内营养(EN)治疗基础上使用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心脏瓣膜病(VHD)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炎症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VHD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EN治疗,试验组在EN基础上经静脉注射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时的营养参数、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无死亡,试验组患者死亡1例(2.17%),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乳剂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VHD患者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功能,同时不会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心功能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心功能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行根治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行丙泊酚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记录患者肠道恢复时间、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等指标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自主排便、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 I-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T1及T2时,两组患者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T0降低,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T0升高,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T3时,两组肌酸磷化酶-同功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bg)、血浆血栓素B2(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x)水平均较T0时升高,且试验组患者除PAGmax水平高于对照组外,其余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癌患者在行根除术治疗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能够促进术后肠道功能康复,对心功能保护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营养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6例食管癌放疗患者分为常规组(n=53,常规营养治疗)和免疫组(n=53,肠内免疫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营养指标[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D3+及CD4+/CD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指标[体重指数、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 免疫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PCT、IL-6、TNF-α、TRF、ALB、PAB、TP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免疫组患者CRP、PCT、IL-6、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TRF、ALB、PAB、T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免疫组患者IgG、IgM、IgA、CD3+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和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G-SGA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免疫组患者体重指数和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G-SGA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治疗可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炎性反应程度,改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衰弱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探讨衰弱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135例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并发症组(49例)和无并发症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脊柱转移瘤衰弱指数(MSTFI)评估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衰弱程度,比较不同衰弱程度脊柱转移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衰弱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衰弱、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单独及联合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ASA分级、衰弱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白蛋白(ALB)、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中,无衰弱25例,轻度衰弱55例,中度衰弱38例,重度衰弱17例.不同衰弱程度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衰弱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总住院时间长于无衰弱和轻度衰弱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衰弱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呈正相关(r=0.35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衰弱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衰弱预测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AUC为0.703(95%CI:0.611~0.796),ASA分级预测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AUC为0.575(95%CI:0.476~0.674),二者联合预测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AUC为0.713(95%CI:0.622~0.805).结论 脊柱转移瘤患者衰弱的发生率高,重度衰弱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且衰弱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2例DFU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开展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溃疡面积变化、创面恢复情况、疼痛好转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截肢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周、4周溃疡面积和术前比较均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缩小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好转时间、肢端感觉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观察组截肢率(4.26%)和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FU患者实施VSD联合小腿部位带蒂皮瓣移植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疼痛好转及肢端感觉恢复,减少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截肢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营养不良-肌少症综合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肌少症综合征(MSS)的患病率,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以2021年1—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肿瘤科住院并接受抗肿瘤治疗的28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肌少症的患者判定为营养不良-肌少症综合征(MSS),纳入MSS组,未判定为MSS的患者纳入非MS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既往病史、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MSS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85例患者中有97例(34.04%)存在MSS,两组年龄、婚姻状况、BMI、血红蛋白、白蛋白、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4.365,95%CI:2.227~8.554)、具有既往病史(OR=1.937,95%CI:1.037~3.617)、贫血(OR=0.981,95%CI:0.967~0.995)、低白蛋白血症(OR=0.911,95%CI:0.860~0.966)、BMI降低(OR=0.758,95%CI:0.686~0.838)均与NSCLC患者发生MSS相关(P<0.05).结论 高龄、有既往疾病史、贫血、低白蛋白血症、BMI降低均是NSCLC患者发生MSS的相关影响因素.MSS在NSCLC患者中患病率较高,亟需医护人员在日常照护中重视患者MSS的评估及早期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