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心理辅导在护士心理健康促进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护士心理健康促进中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包括基于正念的团体辅导、巴林特小组、心理剧、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主要通过减轻护士压力、改善负性情绪、降低职业倦怠、提升职业获益感、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适应能力来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本文对团体心理辅导在护士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常用技术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在护士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开展为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护士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自杀意念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为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大二年级的20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班,干预组采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进行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随访干预3个月,对2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生命意义及自我和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杀意念检出率(6.13%)低于对照组(10.31%)及干预前(11.74%)(P<0.05);干预组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得分分别为(2.98±0.56)分、(2.81±0.45)分、(2.97±0.36)分和(2.95±0.61)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自身得分(P<0.05);干预组生命意义得分和寻求意义得分分别为(25.15±3.12)分和(26.82±3.63)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P<0.05);干预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得分分别为(45.32±8.21)、(47.81±8.27)和(16.03±3.9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着积极的干预作用,值得在高校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团体辅导对老年人自尊、孤独感的干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团体辅导对老年人自尊、孤独感的影响.方法 筛选出20名较高孤独感和中等自尊感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10人, 实验组进行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团体辅导干预, 对照组无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孤独感量表及自尊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孤独感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 自尊感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 (均P<0. 01) .结论 萨提亚治疗模式的团体辅导方案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 提高老年人的自尊感水平, 可以作为有效的干预方案对同类型老年人提供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对手术室护士共情疲劳的干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对手术室护士共情疲劳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96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分别应用专业生活质量量表和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评价手术室护士的共情疲劳状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手术室护士共情满意、职业倦怠、继发创伤应激及共情疲劳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手术室护士MMSS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护士共情疲劳状况,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幼师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幼师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为幼师心理辅导机制提供新的支持思路和实践途径.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省济南市6所幼儿园137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选取筛选阳性的被试36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进行萨提亚模式的团体心理咨询,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时会见研究人员外不进行任何干预;10周干预后两组再次进行测试.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SCL-90被试总分平均分[(190.28±55.48)比(104.33±9.88)]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平均分与干预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总分平均分及各因子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对幼师的心理辅导效果显著,对幼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Snyder希望理论联合萨提亚模式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Snyder希望理论联合萨提亚模式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24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以人院时间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对照组、萨提亚组、Snyder组和联合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萨提亚组开展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Snyder组另以Snyder希望理论为基础实施希望疗法,联合组采用Snyder希望理论联合萨提亚模式进行干预,持续时间均为6周,比较干预前后4组患者中文版Herth希望指数(Herth Hope Index,HHI)、中文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运动康复意愿调查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 Ⅱ(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Ⅱ,HPLP Ⅱ)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分变化.结果 对照组、萨提亚组、Snyder组和联合组最终分别纳入53、52、54、52例患者.4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及干预前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组HHI量表总分分别为(27.65±6.34)、(30.54±6.85)、(32.79+7.12)、(35.08±7.63)分,运动康复意愿评分分别为(39.85±8.16)、(40.52±7.93)、(40.17±8.25)、(43.81±7.46)分,HPLP Ⅱ 量表总分分别为(149.87±26.08)、(159.32±26.73)、(165.89±28.01)、(173.18±28.54)分,SCSQ 量表积极应对评分分别为(19.65±5.08)、(22.46±5.29)、(25.04±4.91)、(28.45±5.12)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SPBS 量表总分分别为(27.35±4.92)、(23.74+5.02)、(25.16±4.98)、(21.49±5.27)分,SCSQ 量表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4.83±1.25)、(3.71±1.02)、(3.94±1.08)、(4.13±0.96)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HHI量表、运动康复意愿、HPLP Ⅱ量表及SCSQ量表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另外3组,SPBS量表评分低于另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yder希望理论联合萨提亚模式用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希望水平,降低自我感觉负担,同时改善患者运动康复意愿、健康行为及应对方式,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提升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提升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干预前非成熟型应对方式17人,干预后转化为成熟型应对方式14人(82.35%);对照组干预前非成熟型应对方式16人,干预后转化为成熟型应对方式1人(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1,P<0.001).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求助和解决问题这2个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实验组大学生和干预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3.80,4.44,2.54;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幻想、自责和退避这3个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实验组大学生和干预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2.92,2.71,-3.07,-2.46,-2.26;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升大学生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应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减少应用幻想、自责和退避的消极应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