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确定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流行范围,并评估其流行风险,为鼠疫监测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在玉龙县8个乡镇,每个乡镇根据地理景观、海拔、人口、面积等各选取2 ~ 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样点,10 - 11月采用夹(笼)夜法捕获小型兽类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等分离鼠疫菌,并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鼠疫F1抗原和抗体,自毙小型兽类标本同时进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鼠疫特异性抗原;采集犬、猫、鼠等指示动物血清使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共获包括自毙小型兽类在内的宿主动物1 019只,隶属4目6科12属22种。其中工具捕获小型兽类1 016只,室外996只,室外捕获率为25.28%(996/3 940),其构成为齐氏姬鼠占30.32%(302/996)、斯氏家鼠占22.09%(220/996)、大绒鼠占17.37%(173/996)、灰麝鼩占12.35%(123/996),均是调查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社鼠占8.13%(81/996)、大足鼠占4.02%(40/996)、褐家鼠占1.81%(18/996),均为常见种。居民区室内共捕获小型兽类9种20只,捕获率为1.11%(20/1 800)。其中褐家鼠占30.00%(6/20)、大足鼠占25.00%(5/20)、小家鼠占10.00%(2/20),均为居民区优势鼠种。8种18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67匹,隶属3科5属5种,总染蚤率为1.77%(18/1 019),总蚤指数为0.070。居民区室内获寄生蚤49匹,3种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染蚤率为19.05%(4/21),蚤指数为2.333。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9.52%(2/21),蚤指数为0.571;猫栉首蚤指名亚种蚤指数最高,为1.571,染蚤率为4.76%(1/21),二者为居民区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室外5种1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18匹,染蚤率为1.40%(14/998),蚤指数为0.018。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0.50%(5/998),蚤指数为0.005;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次之,为0.40%(4/998),蚤指数为0.004;方叶栉眼蚤的蚤指数最高,为0.007,染蚤率排第三,为0.30%(3/998);棕形额蚤指名亚种的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20%(2/998)和0.002。方叶栉眼蚤、缓慢细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为室外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共采集指示动物血清419份,其中犬血清402份,IHA检测结果阳性1份,阳性率为0.25%(1/402);猫、鼠血清共17份,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小型兽类脏器分离培养鼠疫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均为阴性;自毙小型兽类RIHA检测阴性。结论: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一个鼠疫指示动物阳性点,应加强该区域的鼠疫疫情监测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0-2019年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1950-2019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鼠疫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9年德宏州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和蚤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的相关关系。结果:1950-2019年德宏州鼠疫经历了流行-静息-再流行-再静息的循环流行,在5个县(市)的36个乡(镇)共判定疫点数614个,人间鼠疫流行15个年次,发现1 153例病例,死亡379例。1982-2019年捕获鼠类261 319只,黄胸鼠占70.95%(185 421/261 319);共检获蚤类70 124匹,印鼠客蚤占76.65%(53 752/70 124);印鼠客蚤指数为0.57,游离蚤指数为0.22;从285 091份动物标本及60 119组蚤类分离出鼠疫菌1 577及418株;从64 157份血清中检出255份F1抗体阳性标本;2008年后未分离出鼠疫菌,也未发现鼠疫疫情。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回归分析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德宏州鼠疫呈现长期性、顽固性、稳定性的特点,虽然目前鼠疫处于静息期,但其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暴发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加强动物间疫情的监测对预防人间鼠疫发生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8 - 2020年贵州省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贵州省鼠疫疫源地监测结果,掌握当地鼠疫疫情动态,以便制订防控措施。方法: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8 - 2020年贵州省鼠疫监测点的鼠疫监测数据,分析贵州省鼠疫疫情。监测数据中鼠类动物捕获方法为笼夹法、5 m笼夹法和逐日捕鼠法,实验室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和血球凝集法。结果:室内采用笼夹法共捕获鼠类动物2 273只,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47.29%(1 075/2 273);黄胸鼠和小家鼠为常见种,分别占43.55%(990/2 273)和5.10%(116/2 273)。室外采用5 m笼夹法共捕获鼠类动物1 460只,以斯氏家鼠为优势种,占35.48%(518/1 460);黄胸鼠和大绒鼠为常见种,分别占16.03%(234/1 460)和8.70%(127/1 460)。共检查鼠类动物5 742只(其中包括笼夹法和5 m笼夹法捕获的3 733只以及逐日捕鼠法捕获的2 009只),检出带蚤鼠类动物1 176只,鼠体染蚤率为20.48%;印鼠客蚤占56.63%(3 020/5 333),为优势蚤种,印鼠客蚤指数为0.53。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贵州省鼠疫疫源地仍然处于静息状态,但不能排除复燃的可能。应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工作,提高鼠疫监测质量,做好健康教育宣传,严防人间鼠疫暴发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鼠疫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规律,并找出影响鼠疫流行的关键因素,为鼠疫预测预警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乌兰察布高原片区19个旗(县、市、区)的长爪沙鼠密度、长爪沙鼠体蚤指数、鼠疫流行强度等鼠疫监测数据,结合温度、降水、厄尔尼诺活动(南方涛动指数,SOI)等环境数据,使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级关联等方法,分析疫源地内动物间鼠疫流行规律及关键因素。结果: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的鼠疫流行周期多为5~10年。相关分析中,各研究因素相互间均有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筛选出鼠疫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SOI、长爪沙鼠密度和温度,SOI对鼠疫流行强度(-0.022)和温度(-0.029)有负作用,长爪沙鼠密度对鼠疫流行强度有正作用(0.014),温度对鼠疫流行强度有负作用(-0.065)。等级关联中,长爪沙鼠密度处于高值时,当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4/9;当SOI处于低值时,当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5/9;当温度处于低值时,当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5/9。当年鼠疫流行强度处于高值时,次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5/8;当年长爪沙鼠密度处于高值时,次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4/9;当年SOI处于低值时,次年鼠疫流行强度为高的概率为4/9。结论:气候和生物因素均可影响鼠疫的暴发流行,如果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温度偏低、长爪沙鼠密度和上一年鼠疫流行强度偏高等情况,应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范鼠疫的暴发和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1 - 2021年陕西省榆林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榆林市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指标,评估榆林市今后鼠疫疫情发生风险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鼠疫防控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1 - 2021年榆林市国家级(定边县)及省级监测点(榆阳区、靖边县、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人间、动物间鼠疫疫情,主要宿主动物及其染蚤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专家会商法和鼠疫风险评估工具V1.0对榆林市鼠疫疫情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011 - 2021年榆林市未发生人间及动物间鼠疫疫情。国家级监测点主要宿主动物密度为5.79只/hm 2,各年范围为3.02 ~ 9.08只/hm 2,优势鼠种为长爪沙鼠,占98.21%(3 402/3 464);野外夜行鼠捕获率为1.27%(350/27 600),各年范围为0.21% ~ 3.83%,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占44.86%(157/350);鼠体染蚤率为16.91%(768/4 541),蚤指数为0.40,优势蚤种为秃病蚤蒙冀亚种,占66.54%(1 203/1 808)。省级监测点主要宿主动物密度为0.49只/hm 2,各年范围为0.31 ~ 0.67只/hm 2,优势鼠种为阿拉善黄鼠,占63.61%(194/305);野外夜行鼠捕获率为1.76%(560/31 795),各年范围为0.89% ~ 3.93%,优势鼠种为小毛足鼠,占26.61%(149/560);家鼠捕获率为2.37%(397/16 750),各年范围为1.48% ~ 3.10%,鼠种包括褐家鼠(47.36%,188/397)和小家鼠(52.64%,209/397);鼠体染蚤率为13.26%(182/1 373),蚤指数为0.40,优势蚤种为前凹眼蚤,占45.23%(251/555)。5 281份病原学培养样本及2 110份血清学检测样本均为阴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国家级、省级监测点鼠密度与染蚤率、蚤指数均无相关性( r = - 0.26、- 0.48、0.09、0.12,均 P > 0.05),染蚤率与蚤指数均呈正相关( r = 0.67、0.81,均 P < 0.05)。2022年陕西省榆林市不排除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的可能,动物间鼠疫疫情发生风险较高。 结论:2011 - 2021年榆林市国家级、省级监测点主要宿主动物密度均保持在较低水平,蚤指数有所升高。榆林市有发生鼠疫疫情的风险,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做好应急物资及能力储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06 - 2020年浙江省动物间鼠疫监测资料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动物间鼠疫的流行特征及现状,以期为全省鼠疫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6 - 2020年浙江省动物间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家栖鼠和野栖鼠密度,鼠种、蚤种检出及分布情况,宿主动物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 - 2020年浙江省年均家栖鼠密度为3.99%,高于年均家栖鼠密度的年份有2006、2007、2008、2009、2019、2020年;年均野栖鼠密度为4.52%,高于年均野栖鼠密度的年份有2013、2016、2017、2018、2019、2020年。2006 - 2020年共捕获173 432只鼠形动物,隶属3目5科12属17种;在鼠种构成中,褐家鼠最多,占32.15%(55 765/173 432)。共检鼠107 736只,染蚤鼠数为3 885只,染蚤率为3.61%;获蚤数为9 039匹,蚤指数为0.083 9。浙江省各监测点共检测血清学样品172 235份,检出阳性样品10份,分别为黑线姬鼠7份、臭鼩鼱2份和褐家鼠1份,滴度范围为1 ∶ 40 ~ 1 ∶ 320;共培养鼠肝、脾脏器163 618份,均未分离到鼠疫菌。结论:浙江省连续多年检出阳性宿主动物,仍需进一步规范鼠疫监测,做好防复燃和输入疫情的应急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4-2021年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规律,探讨当地鼠疫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鼠疫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1年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数据,分析主要宿主密度、染蚤率、蚤指数、小型啮齿类鼠种及细菌学、血清学检测结果,通过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该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情况。结果:2014-2021年,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旱獭平均密度为0.06只/hm 2;小型啮齿类鼠种调查共布鼠夹19 300个,捕获鼠209只,捕获率为1.08%,三趾跳鼠(59.81%,125/209)和五趾跳鼠(31.10%,65/209)为该地区主要小型啮齿类鼠种。共梳检旱獭877只,检出染蚤旱獭184只,总染蚤率为20.98%,总蚤指数为1.00,斧形盖蚤(52.69%,461/875)和谢氏山蚤(47.20%,413/875)为优势蚤种;旱獭洞干染蚤率为7.72%(173/2 241),蚤指数为0.20。疫源地内共分离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39株,其中以旱獭分离为主,共35株,媒介分离4株。共检测旱獭及牧羊犬血清913份,检出阳性血清34份,其中,牧羊犬血清阳性率为13.98%(33/236)。 结论: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加强鼠疫监测,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严防动物间鼠疫流行波及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09 - 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疫情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2009 - 2020年,每年5 - 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开展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5 m夹线法调查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对达乌尔黄鼠体外寄生蚤,于低倍光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对获取的鼠、蚤可检材料,按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进行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分离培养;采集捕获的活鼠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鼠疫抗体检测。结果:2009 - 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为0.45只/hm 2;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捕获率为1.25%(787/63 091),共获鼠类4科8属9种;达乌尔黄鼠总染蚤率为28.37%(1 945/6 856),蚤指数为1.04,共获蚤类2科3属3种;共剖检达乌尔黄鼠6 674只,培养各种蚤类2 537组6 787只,鼠疫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测达乌尔黄鼠血清6 795份,检出阳性血清11份,阳性检出率为0.16%,阳性血清最高滴度为1∶1 280。2010 - 2014年连续5年均发现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血清,且均分布在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 结论: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多个年度检出达乌尔黄鼠鼠疫菌抗体阳性血清,值得高度警惕,今后应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加强检菌工作,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鼠疫疫情,做好各项鼠疫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宁夏灵武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掌握宁夏灵武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重要数据.方法 收集整理 1969 年以来灵武鼠疫监测基础资料和疫情报告卡,采用描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1969-2023 年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3 次,检出鼠疫菌 16 株,鼠疫阳性血清 11 份,4-5 份为流行高峰;2009-2023 年共捕获鼠类 15 336 只,隶属4 科9 属12 种,弓形夹法调查平均鼠密度2.61 只/hm2,5 m夹线法调查夜行鼠平均捕获率 4.73%;获蚤 22 477 匹,隶属 5 科 11 属 21 种(亚种),鼠体平均染蚤率 36.06%,平均蚤指数1.36,鼠巢平均染蚤率为 70.47%,平均蚤指数为 2.26.结论 灵武市鼠疫自然疫源地属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组成部分,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群,同型客蚤和秃病蚤为主要媒介,随着监测工作持续深入,新疫点陆续被发现,提示疫源地有外扩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鄂尔多斯鼠疫疫源地2014-2022年鼠体蚤空间分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疫源地)蚤类的组成、空间分布和分离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情况,为当地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2年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疫源地5个旗(区)的鼠体表寄生蚤类的监测数据,使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ArcGIS 10.5软件绘制地图,对不同年代、不同地区蚤的种类、数量及其感染鼠疫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获蚤类4科9属14种17 010匹.各年度获蚤4~11种,年均获蚤8.30种.各年度获蚤563~3 158匹,年均获蚤1 890匹,其中,同形客蚤指名亚种和秃病蚤为优势蚤种.长爪沙鼠年均染蚤率为33.48%,蚤指数为0.92,杭锦旗蚤指数最高,乌审旗蚤指数最低.有4个年度从2个旗(区)的3种125匹蚤中分离出鼠疫菌19株.结论 近年来,鄂尔多斯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疫情暴发流行,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和杭锦旗疫情形势最为严峻,通过疫蚤叮咬传播至人间的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