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种作战医学领域基础研究态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从特种作战医学领域论文发表趋势、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研究路线及发表来源等方面探讨特种作战医学领域研究态势。方法: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9年11月,检索策略包含WOS医学相关学科,从论文发表趋势、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研究路线等方面检索统计分析,检索涉及到的学科方向采用WOS分类标准。结果:共计检索到相关文献1 211篇。从相关论文发表趋势来看,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该领域文献发表数量较少,近5年来该领域的论文年均发表量超过70篇。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普通内科、公共卫生、环境与职业健康等,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特种作战医疗危险因素、地区战争健康问题相关研究、战场伤病员医疗保健。从相关论文区域分布来看,发文量最大的国家为美国,占全球发文总量的76%,其次依次为英国、中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从研究方向来看,除德国外,其他国家都将公共卫生、环境和职业健康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结论:通过对主要因素的检索研究,可基本了解国外特种作战医学研究态势和脉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UPTD计量蛙人训练安全性的理论计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蛙人典型潜水方式及其生理负荷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蛙人在完成水下特种作战训练任务时暴露于水下高气压环境。本研究根据蛙人水下高气压暴露特点,分析蛙人潜水程序的限制因素,归纳蛙人典型潜水方式及蛙人水下特种作战时面临的主要生理负荷,提出蛙人机能需求,为提高蛙人作战训练能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闭式呼吸器人因工程设计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水下特种作业条件下,闭式呼吸器常作为主要的呼吸装置,具有隐蔽性好、发起突然等优势.闭式呼吸器的人因工程学设计关系到水下作业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对提高蛙人水下作业效率及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设计闭式潜水呼吸器时,着重于满足蛙人水下呼吸的基本需求,在人因工程设计方面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闭式呼吸器人因工程学设计研究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本研究提出了闭式呼吸器的外形人因工程学设计、结构人因工程学设计和使用人因工程学设计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特种作业潜水员的人格特点及其与参训前状态焦虑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分析特种作业潜水员的人格特点及其与参训前状态焦虑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以某部即将参加蛙人输送艇运载训练任务的30名特种作业潜水员为研究对象,采用16PF人格问卷评估其人格特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测试其非任务与任务状态下的状态和特质焦虑水平.结果:与国内军人常模相比,特种作业潜水员16PF的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得分更高;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得分更低(均P<0.05).特种作业潜水员在参训前STAI状态焦虑(31.6±7.6)和特质焦虑(34.3±7.1)得分均低于国内男性常模(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特质焦虑和聪慧性的回归系数分别与特种作业潜水员参训前的状态焦虑水平得分呈负向(β=-1.41)和正向(β=0.67)关联.结论:与一般军人群体相比,特种作业潜水员聪慧、稳定、好强、敢为、理智、负责等人格特征更突出,低特质焦虑和高聪慧性与参训前的低状态焦虑水平存在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饰纹姬蛙的人工驯养与繁殖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5年7月-2017年5月,对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的人工驯养体系(饲养环境和饵料选择等)和繁殖(繁殖行为和人工催产等)开展了相关研究.观察发现,饰纹姬蛙繁殖期为3-10月,其中,5-8月为繁殖高峰期;同一对亲本每年可繁殖5次,2次繁殖间隔时间最短为16 d;卵团含卵量为15 ~1 100枚(310枚±203枚,n=98),与雌性亲本的体质量显著正相关(R2 =0.44,P<0.001,n=76).在人工驯养过程中初步建立了良好的饲养管理体系,其中饵料体系是“熟蛋黄-螺旋藻粉(饲喂蝌蚪)-跳虫(饲喂刚变态的幼蛙)-残翅果蝇(饲喂亚成体和成体蛙)”,同时获得了饰纹姬蛙人工催产的最佳实验条件.该成果不仅可为饰纹姬蛙的研究工作提供适宜的实验材料,促进该物种的模式化进程,也可为无尾两栖动物的实验室驯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林蛙人工驯养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林蛙主产区的人工驯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实地考察与文献梳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目前吉林、辽宁两省的林蛙养殖企业主要采用半人工驯养方式,其中在养殖品种、放养期管理以及产业链的升级上存在一定问题.结论:建议采用DArT多样性芯片技术标记或SSR微卫星分子标记以及膜基因芯片等技术,对人工驯养林蛙的优良品种繁育和遗传系谱进行确认;通过引进电子标识技术,对放养期林蛙种群的生长习性、生境特点以及病害、物种侵袭等实时监控;以“产、研、销”结合的方式,解决人工驯养林蛙品种来源、放养期监控及产业链发展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蛙人循环式潜水呼吸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5
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蛙人作为水下执行任务的特殊群体,以其隐蔽性好、机动性强、独立、灵活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应用于水下侦查、排雷布雷、破袭作战和反恐等军事用途外,在海底打捞、设备维护、海洋考古、海洋探测等民用和科研领域的应用也愈见广泛.基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蛙人在执行任务时,必须佩带潜水呼吸器以维持正常呼吸[1].潜水呼吸器按照供给呼吸气体的回路不同,分为开放式和循环式两类[2].开放式潜水呼吸器是将蛙人呼出的气体直接排入水中,无法循环利用,因而水下工作时间较短,隐蔽性较差,主要用于娱乐潜水.循环式呼吸器将蛙人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或全部保留在系统内,经净化处理后再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气体的利用率,不仅可延长水下工作时间,而且能提高水下潜行的隐蔽性,主要用于军事潜水和水下摄像、采集标本等科研潜水[3].基于循环式潜水呼吸器的特定用途和显而易见的优点,各国均比较重视研发,但其结构复杂,维护保养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对循环式呼吸器的类型、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根据特定潜水用途,合理选择、研制和安全使用循环式呼吸器,具有较高的军事意义和社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长时间水下模拟运载对作业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长时间水下模拟运载后潜水员作业能力的变化及规律.方法 在水舱内模拟长时间水下运载环境,利用工效学测试工具分别测定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情绪调控能力、思维能力、视觉反应能力、触觉反应能力及手动作业能力在不同水下运载时间(0.5、1、2、3、4、5 h)后的变化.结果 长时间水下模拟运载后,上述测试的作业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模拟运载<3 h,作业能力下降并不明显;在模拟运载≥3 h后,作业能力明显下降且呈加速下降的趋势,与模拟运载0.5 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长时间水下模拟运载潜水员的作业能力呈进行性下降,其中水下3 h运载为当前运载条件下的极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