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白血病患者感染蜡样芽孢杆菌引发感染性休克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需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在血液标本中培养出该菌常易被认为是污染菌。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接受肿瘤化疗的患者,需警惕该菌引起的感染,以期早期识别、早期治疗。本文报道1例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经积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成功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消化系疾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根据人体微生态结构和功能紊乱与临床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益生菌制剂对人体微生态失衡具有调节作用,以达到缓解疾病临床症状和/或防病治病的目的。益生菌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儿童和成人的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是临床上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包括婴儿双歧杆菌(CGMCC 0460.1)、嗜酸乳杆菌(CGMCC 0460.2)、粪肠球菌(CGMCC 0460.3)及蜡样芽孢杆菌(CGMCC 0460.4),联合不同菌株特性,通过提高益生菌在胃肠道的竞争拮抗作用、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功能等途径发挥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维护肠道和机体健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已积累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数据,但尚未形成统一的临床指导意见,为规范和指导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临床合理使用,在总结和更新该制剂的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制定本共识意见,为该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阳性细菌筛查结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上海市血液中心检测的405 392袋单采血小板细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发生及控制情况,为制定细菌污染检测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月-2023年12月,上海市血液中心将采集至少间隔24 h的单采血小板从母袋中取样至留样袋,并接种于需氧培养瓶内,使用自动化微生物培养系统进行细菌筛查,统计分析阳性细菌数据.结果 2017年1月-2023年12月使用3种培养系统共检测到423例初始阳性标本,通过统计分析,初始阳性率为10.43×10-4、确认阳性率为1.95×10-4、不确定阳性率为1.33×10-4、不一致阳性率为0.12×10-4、取样污染引起的假阳性率为0.32×10-4、仪器误报引起的假阳性率为6.71×10-4,3种培养系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MALDI-TOF MS质谱共检测出32种,151株细菌.其中确认阳性结果中表皮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高;在不确定结果中短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高;在不一致阳性结果中主要是解淀粉芽孢杆菌、星座链球菌、自溶菌、坚韧类芽孢杆菌;在假阳性(取样污染)结果中短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莫哈维芽孢杆菌、人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高.确认阳性结果中初始报阳时间在12 h内被检出的细菌主要是蜡样芽胞杆菌、加氏乳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在(12~24)h内被检出的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泛血败菌属、停乳链球菌.确认阳性细菌中,皮肤条件致病菌组的数量明显高于环境条件致病菌和常见致病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使用自动化微生物培养系统对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查,能有效地控制细菌污染的发生,保障单采血小板制品输注安全,同时本研究也可为献血者皮肤消毒流程优化及有效性评估措施的标准或规程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年承德市某幼儿园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对河北省承德市某幼儿园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污染因子及途径,查清事件发生原因,为预防今后类似事件发生以及处置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三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推测可疑餐次及可疑食品;采集样本进行致病因子实验室检测,并结合卫生学调查情况,综合分析暴发事件污染环节和发生原因.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25例,罹患率为17.40%,症状主要为呕吐、腹痛等.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潜伏期中位数为9.5 h(1~20 h),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4月8日午餐中大米饭为可疑食物,并在可疑食物大米饭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因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大米饭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污染原因为剩余大米饭室温下长时间放置,回锅时未加热彻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北京市部分零售预包装冷藏膳食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分析北京市部分零售预包装冷藏膳食微生物污染情况以及细菌群落特征.方法 2022年7月,从北京市零售环节采集65件预包装冷藏膳食,采用食品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方法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计数,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食品中细菌群落进行注释.结果 2件样品大肠埃希菌计数>10 CFU/g,7件样品蜡样芽孢杆菌计数>103 CFU/g,所有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均<10 CFU/g.5件样品中分离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所有样品中均未分离出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注释124个门,621个科,2 315个属,11 631个物种,发现两类预包装冷藏膳食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相对丰度分别排在物种层面的第3、23、7、121位和第8、5、13和287位.结论 北京市零售预包装冷藏膳食存在致病菌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微生物控制的重点,传统的培养方法可能低估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结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更全面的评估微生物污染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淮安市218批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了解淮安市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现状及其对药物敏感、主要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2022~2023年抽取淮安市七个县区的婴幼儿奶粉及婴幼儿辅助食品共218批,根据GB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蜡样芽胞杆菌平板计数法(第一法)进行检测,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检出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溶血性(hblC)基因、非溶血性基因(nheB)、呕吐毒素基因(ces)检测.结果 218批婴幼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39批次,检出率达17.89%.在23种药物敏感性试验中,蜡样芽胞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氯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敏感率100%,对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莫匹罗星高浓度、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敏感率分别为97.44%、92.31%、89.74%、82.05%、38.46%、23.08%、20.51%、5.13%,对达托霉素非敏感,对头孢洛林、氨苄西林、青霉素全部耐药.溶血性hblC基因携带率高达100%,非溶血性基因nheB携带率为58.97%,本次试验未检出呕吐毒素基因ces.结论 婴幼儿食品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较高且检出菌中携带至少一种毒力基因的概率高达100%.对头孢洛林、氨苄西林、青霉素全部耐药,对达托霉素、苯唑西林等药物敏感性差,可为临床用药方案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青海地区解磷微生物的筛选及对小油菜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为了筛选出能适应青海省冷凉气候环境的解磷菌株,以磷酸钙、卵磷脂、植酸为单一磷源,对胶冻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紫变异链霉菌、肉桂褐链霉菌、黄团孢链霉菌进行固体平板培养基初筛和液体培养基复筛,通过综合比较固体平板培养基中解磷圈的大小和液体培养基可溶性磷含量,初步筛选出解磷效果较好的3 株解磷菌,分别为紫变异链霉菌、肉桂褐链霉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将这3 株解磷菌制成液体菌剂,在9 月冷凉气候下采用两种不同肥力土壤进行小油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紫变异链霉菌剂后,高肥力耕地土的小油菜收获时株高、鲜重、根长、根重分别增加了 35.5%、191.0%、26.2%、282.7%,植株磷吸收量、根际土壤全磷、速效磷分别增加了968.9%、5.1%、2.1%;低肥力自然土的小油菜收获时株高和鲜重分别增加了45.8%和61.3%,根长和根重分别减少了2.6%和4.4%,植株磷吸收量、根际土壤全磷、速效磷分别增加了91.5%、29.1%和213.7%.其他两种解磷菌剂效果不如紫变异链霉菌明显,表明紫变异链霉菌为适合青海地区冷凉气候环境的解磷菌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2例病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病例报告,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7月11日(病例1)、2022年6月17日(病例2)收治的2例发生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早产儿,其中病例1发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的血流感染、败血症、休克、化脓性脑膜炎,病例2为败血症;分析对比两个病例的置管、临床表现、感染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脑脊液常规、血培养等].结果 与病例2相比,病例1感染蔓延迅速、病情变化快、全身症状重,其血常规、CRP、PCT、脑脊液、血气均迅速提示异常.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的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感染进展更迅速,全身症状显著,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也难挽回死亡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重庆市152栋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病原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优势菌株及致病菌耐药状况、毒力基因及亲缘关系分析.方法 2020-2021年采集重庆市152栋楼层超过18层、楼龄在5年以上的二次供水样本152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药敏实验及全基因组测序以及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152份水样中56份无细菌生长,67份1种细菌生长,23份2种细菌生长,5份3种细菌生长,共分离获得菌株128株.检出率居于前3位的微生物是芽孢杆菌属(25.0%,32/128)、假单胞菌属(18.0%,23/128)、不动杆菌属(7.8%,10/128).分离率较高的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有:蜡样芽孢杆菌10株,苏云金芽孢杆菌6株,琼氏不动杆菌6株,产碱假单胞菌6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藤黄微球菌、偶发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各3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均有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对8种抗生素耐药、蜡样/苏云金芽孢杆菌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3种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全基因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2株分离自二次供水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进化亲缘关系与致病株97-27等更接近.结论 重庆市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存在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致病菌污染,影响高层建筑居民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河南省学生餐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河南省学生餐的食品安全状况,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实际情况,覆盖城市和农村包括城乡结合部,分配采样计划,采集河南省学生餐862份,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学生餐样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整体检出率为8.5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13%和4.40%;致泻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检出率较低,分别为0.70%,0.23%和0.12%.乳与乳制品、豆制品、米面制品以及盒饭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7.86%,12.50%,9.79%和8.79%.农村和城市学生餐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4.29%和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0,P=0.009).结论 河南省学生餐存在致病菌污染隐患,应加强对高污染率食品类别学生餐的卫生监测和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