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HSP患儿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表现、内镜、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荧光IgA检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该院住院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且初诊为HSP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免疫荧光IgA检测结果、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腹痛、呕吐、便血、皮疹、关节肿痛、睾丸肿痛等.血红蛋白降低(<110 g/L)3例(10.3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0.6×109/L)1例(3.45%),血清总IgE增高8例(27.59%).食物特异性IgE阳性4例(13.79%),包括蟹、坚果、大豆、艾蒿各1例(3.45%).22例行腹部影像学检查,其中腹腔积液5例(17.24%),盆腔积液4例(13.79%),肠壁水肿增厚15例(51.72%).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29例(100.00%),糜烂24例(82.76%),黏膜粗糙10例(34.48%),溃疡8例(27.59%),点状出血灶6例(20.69%).黏膜病理主要表现为黏膜炎症伴IgA沉积10例(34.48%).免疫荧光IgA检测阳性10例(34.48%).结论 在高度怀疑腹型HSP时,可尽早行内镜检查评估黏膜病变程度并完善免疫荧光IgA检测进一步明确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食蟹猴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食蟹猴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定量参数值的变化规律,探讨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MR-PWI最佳检测指标。方法:以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溶液辅以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成功建立22只食蟹猴的肝纤维化模型,其中15只发展至早期肝硬化(即肝纤维化S4期)。采用配伍组设计对具有肝纤维化完整发展过程的15只食蟹猴进行Exchange肝脏双血供模型的MR-PWI对比研究,MR-PWI定量参数包括对比剂容积转运常数( ktrans)、反流速率常数( 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 ve)、对比剂血浆容积分数( 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分析不同程度肝纤维化上述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最佳的MR-PWI检测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配伍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SNK- q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ROC曲线分析。 结果:食蟹猴MR-PWI的 ktrans、 kep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85.228、99.718, P均<0.01),肝纤维化各期(S1~S4)与正常肝组织(S0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27±0.038)、(0.479±0.035)、(0.432±0.032)、(0.387±0.031) mL/min比(0.584±0.044) mL/min, P均<0.01;(2.193±0.307)、(1.997±0.301)、(1.624±0.174)、(1.532±0.130) mL/min比(2.565±0.482) mL/min, P均<0.01];重度肝纤维化S3、S4期与轻度肝纤维化S1期和中度肝纤维化S2期比较, ktrans、 ke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但S3与S4期、S1与S2期的 ktrans、 ke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进展,HPI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39.883, P<0.01),S0~S4期HPI分别为0.244±0.022、0.317±0.035、0.421±0.046、0.546±0.043、0.651±0.058,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进展, vp逐渐降低, ve逐渐增大,但S0~S4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 ktrans、 kep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rs =-0.875、-0.797, P均<0.01),HPI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rs =0.959,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ktrans、 kep和HPI诊断早期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852(95% CI 0.767~0.937)、0.799(95% CI 0.700~0.897)和0.967(95% CI 0.932~1.00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395 mL/min、1.561 mL/min和0.590,灵敏度分别为86.7%、79.6%和97.4%,特异度分别为77.4%、71.9%和93.1%。其中HPI诊断S1、S2、S3和S4期肝纤维化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291、0.376、0.503和0.590,灵敏度分别为95.7%、93.8%、94.4%和97.4%,特异度分别为89.5%、84.7%、91.3%和92.7%。 结论:食蟹猴肝纤维化模型的MR-PWI参数值随肝纤维化发展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HPI是定量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最佳检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描述我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情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75个监测点开展营养健康监测。最终纳入70 107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食物过敏等相关信息。对数据经过复杂加权后计算食物过敏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物过敏患病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0~5岁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为4.81%,其中,0~5月龄、6~23月龄婴幼儿以及2~5岁学龄前儿童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0.81%、4.68%和5.26%。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6月龄至5岁、城市、西南地区、头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母亲的儿童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较高。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虾类、禽蛋类、蟹贝类、水果、奶类和鱼类,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分别为1.55%、1.25%、0.99%、0.97%、0.87%和0.86%。过敏儿童中对单一食物过敏的比例为69.85%。结论:我国0~5岁儿童的食物过敏自报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常见的过敏食物为虾类、蟹贝类、鱼类、禽蛋类、奶类和水果等,大部分食物过敏儿童属于单一食物过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3.0T 1H-MRS在食蟹猴不同程度肝纤维化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食蟹猴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的变化规律,为研究人类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 1H-MRS奠定理论依据。 方法:以四氯化碳(CCl 4)成功建立22只食蟹猴的肝纤维化模型,其中发展至早期肝硬化(肝纤维化S4期)的有15只。对具有肝纤维化完整发展过程的15只食蟹猴的 1H-MRS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食蟹猴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 1H-MRS的变化规律。各研究指标的比较采用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SNK q检验; 1H-MRS研究指标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食蟹猴 1H-MRS的Cho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大,且肝纤维化各期(S1~S4)与正常肝组织(S0期)比较、重度肝纤维化S3、S4期与轻-中度肝纤维化S1、S2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与S0期比较,S1期的lipid峰值明显增高,S2期有所回落,S3、S4期的lipid峰值则明显低于S0期,且肝纤维化S1、S3、S4期与S0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进展,Cho/lipid比值逐渐增大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Cho/lipid比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的秩相关系数达0.98( P < 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ho/lipid比值为肝纤维化最具诊断意义的指标,Cho/lipid比值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阈值分别为:肝纤维化≥0.028、早期肝硬化≥0.131( P < 0.01)。 结论:食蟹猴肝纤维化模型的 1H-MRS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Cho/lipid比值是肝纤维化分期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该规律可为研究人的肝纤维化奠定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对工作记忆模型食蟹猴空间延迟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对工作记忆模型食蟹猴空间延迟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只8~9岁的雄性食蟹猴,采用空间延迟反应实验构建工作记忆模型,并对食蟹猴进行工作记忆等行为学评估和检测,最终纳入工作记忆模型构建成功的食蟹猴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3只。真刺激组食蟹猴接受iTBS真刺激,假刺激组食蟹猴接受iTBS假刺激,刺激强度为35%最大输出强度、丛内刺激频率50 Hz、丛间刺激频率5 Hz,每刺激2 s间歇8 s,共刺激192 s,每日1次,共5 d。iTBS干预前、后,对食蟹猴进行称重及工作记忆能力评价,记录取食总体有效例数、较短延迟期及较长延迟期内取食有效例数。结果:建模前、后和iTBS干预前、后,食蟹猴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iTBS干预后,真刺激组食蟹猴取食总体有效例数为3只、较短延迟期内取食有效例数为3只,与假刺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较长延迟期内,真刺激组有2只、假刺激组有1只食蟹猴干预后的取食正确率提高超过10%,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TBS对工作记忆模型食蟹猴的空间延迟反应有一定影响,可提高其工作记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津市某儿童医院8 092例儿童湿疹与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布特征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分析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检测结果,比较不同疾病、性别、年龄患儿的过敏情况,为儿童湿疹、荨麻疹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的8 092例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血清样本做食物(10项)和吸入(10项)sIgE检测,采用 χ2检验分析湿疹、荨麻疹患儿不同性别、年龄组的过敏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8 092例患儿中,湿疹比例64.42%(5 213/8 092),荨麻疹比例35.58%(2 879/8 092);过敏原sIgE阳性率66.65%(5 393/8 092),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61.74%(4 996/8 092),吸入过敏原sIgE阳性率34.85%(2 820/8 092)。8 092例患儿中,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前三位依次为鸡蛋46.65%(3 775/8 092)、牛奶32.64%(2 641/8 092)、小麦面粉15.08%(1 220/8 092),吸入过敏原sIgE检出前三位依次为屋尘21.40%(1 732/8 092)、交链孢霉11.78%(953/8 092)、粉尘螨7.33%(593/8 092)。不同年龄,过敏原sIgE阳性率,食物组吸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原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48.92%(947/1 936),1~3岁72.28%(2 680/3 708),4~6岁64.58%(919/1 423),>6岁43.90%(450/1 025);吸入过敏原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17.67%(342/1 936),1~3岁36.35%(1 348/3 708),4~6岁46.38%(660/1 423),>6岁45.85%(470/1 025)。湿疹和荨麻疹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前六位相同,依次为鸡蛋白蛋黄、牛奶、屋尘、小麦面粉、交链孢霉及粉尘螨,湿疹患儿与荨麻疹患儿血清过敏原sIgE≥4级的过敏原检出阳性率不同,且吸入过敏原交链孢霉、食物过敏原鸡蛋白 蛋黄、小麦面粉、蟹、虾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sIgE分布特征,不同年龄组中过敏原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有必要根据分布特征和临床症状,合理规避高风险的过敏原,做好过敏性皮肤病的预防和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5-2020年浙江省并殖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并殖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2005-2020年,在浙江省并殖吸虫病历史疫区每年选择1~2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的2~3个村开展监测,每个村选择当地居民50~150名作为监测对象,采集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并殖吸虫抗体;每个村捕捉50~100只中间宿主溪蟹或蝲蛄,使用捣碎沉淀法检测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结果:共对3 297人进行血清学检测,并殖吸虫抗体阳性率为2.9%(94/3 297);共检测溪蟹或蝲蛄3 929只,分为2 749组,其中790组检出囊蚴,囊蚴感染率为28.7%。结论:浙江省部分县存在并殖吸虫传播链,仍具有并殖吸虫病流行的潜在风险。因此,需加大监测力度,广泛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指标与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液甲状腺功能指标与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来解放军总医院体检并进行食物不耐受和甲状腺功能七项检测者,共45 764名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和饮酒情况以及实验室化验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甲状腺功能指标与14种食物不耐受的关系。结果:在研究对象中,29 361名(64.16%)存在至少一种食物不耐受阳性,其中1级15 011名(32.80%),2级9 037名(19.75%),3级5 313名(11.61%)。在14种食物中,鸡蛋不耐受的阳性率最高(34.06%),牛肉最低(1.24%)。共有11 337名(24.77%)至少有一项甲状腺功能存在异常,异常率最高的是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其次是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综合食物不耐受阳性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例(26.32%)明显高于综合食物不耐受阴性人群(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5.78, P<0.001)。经校正其他显著相关的因素后,综合食物不耐受阳性仍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显著影响因素( OR=1.14, Z=5.68,95% CI:1.09~1.20, P<0.001)。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因素后,常见的4种食物包括鸡蛋( Z=4.31)、大豆( Z=4.06)、螃蟹( Z=3.48)、猪肉( Z=2.84)的不耐受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具有相关性(均 P<0.001)。 结论:食物不耐受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中,国人经常食用的鸡蛋、大豆、螃蟹、猪肉可能是最应该重点关注的食物品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胸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患者主要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蟹或蝲蛄等后被感染。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不典型,临床上常被误诊为结核病、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等。现报道1例非肺吸虫病高发区的以胸腔积液、肺部"隧道征"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病例,以提高非高发区临床医师对肺吸虫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荧光酶联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特异性IgE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荧光酶联免疫法(简称ImmunoCAP法)和免疫印迹法(简称敏筛法)对主要吸入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检测方法和解读检验结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门诊送检sIgE的458例过敏性疾病病例临床诊断和检测结果资料。全部病例均采用敏筛法测定主要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其中141例同时采用ImmunoCAP法定量测定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303例仅测定主要吸入过敏原sIgE,14例仅测定主要食物过敏原sIgE。依据疾病类型分为气道过敏疾病组293例、皮肤过敏疾病组14例和多系统过敏疾病组151例。依据年龄分为<3岁组97例、3~6岁组(含3岁和6岁)186例、>6岁组175例。分别在各疾病组间和各年龄组间对两种检测方法中的7种单价过敏原(户尘螨、猫皮屑、狗皮屑、鸡蛋白、牛奶、蟹、虾)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全部病例中,ImmunoCAP法检出户尘螨、鸡蛋白和牛奶sIgE的阳性率(30.6%、36.1%和43.2%)均分别高于敏筛法(21.2%、21.3%和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各疾病组间,气道过敏疾病组和多系统过敏疾病组病例采用ImmunoCAP法检出户尘螨sIgE的阳性率(33.7%和24.6%)均分别高于敏筛法阳性检出率(23.4%和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系统过敏疾病组采用ImmunoCAP法检出鸡蛋白和牛奶sIgE阳性率(47.6%和47.6%)均高于敏筛法(26.2%和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各疾病组间两种方法检出猫皮屑、狗皮屑、蟹、虾sIgE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各年龄组间,<3岁组、3~6岁组(含3岁和6岁)和>6岁组采用ImmunoCAP法检出户尘螨sIgE的阳性率(14.9%、26.9%和42.3%)均高于敏筛法(5.7%、17.6%和3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岁组采用ImmunoCAP法检出猫皮屑sIgE阳性率(6.9%)低于敏筛法(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岁组和3~6岁组采用ImmunoCAP法检出鸡蛋白sIgE的阳性率(47.1%和33.3%)高于敏筛法(32.4%和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岁组和3~6岁组采用ImmunoCAP法检出牛奶sIgE的阳性率差异表现与鸡蛋白sIgE结果相近。 结论:对7种主要吸入和食物过敏原sIgE检测结果比较显示,ImmunoCAP法和敏筛法检测户尘螨、猫皮屑、鸡蛋白、牛奶的sIgE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差异性依赖于过敏性疾病类型及年龄而有所不同,两种方法检测狗皮屑、蟹、虾sIgE的阳性检出率一致性尚可。临床应用时应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并科学解读检测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