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过程中眼表不良事件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度普利尤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其与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IL)-4α受体结合阻断IL-4及IL-13的信号通路,治疗中到重度特应性皮炎。结膜炎及睑缘炎的发病率升高是其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不良事件,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眼表黏膜免疫调节异常、屏障功能受损以及蠕形螨定植有关。本文就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过程中眼表症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分析目前该药物引起眼表不良事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探索发病机制的方向以及诊治的相关注意事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耻阴虱合并蠕形螨感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30岁。因左眼瘙痒、异物感1个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既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史,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全身体检:阴部瘙痒且内裤内可见虫体尸体,请皮肤科医师会诊,虫体为耻阴虱。眼部检查:左眼上睑睫毛棕色半透明颗粒状椭圆形物质附着,睑缘充血,睑板腺口阻塞;其余眼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显微镜下检查拔出的睫毛,可见大量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未孵化的虫卵呈棕黑色颗粒状(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阴虱病;左眼睫虱病;左眼螨虫性睑缘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睑缘炎与睑缘炎患者睑缘真菌、细菌及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非睑缘炎与睑缘炎患者及不同年龄非睑缘炎患者睑缘真菌、细菌及蠕形螨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门诊确诊的前睑缘炎患者98例和后睑缘炎患者99例,分别作为前睑缘炎组和后睑缘炎组;并纳入同期于眼科门诊首诊为屈光不正的患者100例和玻璃体混浊患者200例作为非睑缘炎组。对所有患者双眼进行睑缘真菌、细菌及睫毛蠕形螨检查,并进行真菌孢子及睫毛蠕形螨计数检查。比较非睑缘炎组不同年龄间以及前睑缘炎组、后睑缘炎组和非睑缘炎组睑缘真菌、细菌及睫毛蠕形螨阳性率和载量的差异。结果:非睑缘炎组不同年龄患者睑缘细菌、真菌和睫毛蠕形螨阳性率及蠕形螨载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8.34、10.36、51.57, H=35.66;均 P<0.01),其中≥60岁者睑缘细菌阳性率、睫毛蠕形螨阳性率及蠕形螨载量均明显高于<60岁者,睑缘真菌阳性率明显低于<60岁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前睑缘炎组、后睑缘炎组和非睑缘炎组患者标本中细菌和真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8.99、6.36,均 P<0.01),其中前睑缘炎组睑缘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后睑缘炎组及非睑缘炎组,前睑缘炎及后睑缘炎组睑缘真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睑缘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个组间睫毛蠕形螨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6, P=0.74)。前睑缘炎组和后睑缘炎组睑缘真菌孢子数和睫毛蠕形螨计数均高于非睑缘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睫毛蠕形螨阳性组睑缘细菌阳性率为45.7%(156/341),明显高于睫毛蠕形螨阴性组的25.6%(40/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20, P<0.01)。2个组间睑缘真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1, P=0.70)。 结论:睑缘正常人群中,≥60岁者睑缘蠕形螨及细菌感染增加而真菌感染较少。真菌及细菌感染是睑缘炎患者睑缘的主要感染源,睑缘炎患者睑缘蠕形螨检测阳性增加细菌感染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蠕形螨睑缘炎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蠕形螨是人体内一种常见的小型寄生虫,体长约150~350 μm,主要分布在人类的皮脂腺和皮肤毛囊中。近年来众多的皮肤科及眼科方面的研究表明蠕形螨与玫瑰痤疮、睑缘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其中蠕形螨睑缘炎已成为临床的关注点之一。蠕形螨睑缘炎是蠕形螨感染睑缘而引起的睑缘皮肤炎症反应,严重者甚至会累及角膜和结膜,影响视力。蠕形螨睑缘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容易忽视的疾病,睑缘炎患者蠕形螨的感染率可达90%,病原学诊断方法主要有光学显微镜检查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目前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主要以除螨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茶树油、甲硝唑等。其高危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蠕形螨睑缘炎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睑缘炎患者中蠕形螨感染情况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儿童睑缘炎疾病中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小儿眼科因异常瞬目、揉眼等眼表问题来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睑缘炎的14岁以下眼病患儿73例(73眼)作为观察组,症状较重眼纳入本研究,再选取14岁以下健康体检的非睑缘炎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右眼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均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睑板腺照相,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睫毛及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睑缘炎患儿中蠕形螨感染60眼,阳性率为82.19%(60/73),对照组非睑缘炎儿童20眼中蠕形螨感染3眼,阳性率为15.0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4, P=0.042);蠕形螨感染患儿干眼症的发生率68.25%(43/63),明显高于非蠕形螨感染患儿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52, P<0.001);蠕形螨感染组患儿睑板腺缺失程度明显高于非蠕形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21, P=0.001)。 结论:儿童蠕形螨感染导致的睑缘炎发病率高,并可能导致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表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种含药眼贴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并比较不同含药眼贴治疗蠕形螨睑缘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于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分别在上海静安区市北医院眼科、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昆明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招募蠕形螨睑缘炎患者140例280眼,用随机数字表将患眼随机分为茶树精油组、秋葵精油组、基液对照组和甲硝唑组,采用双盲法分别用含20%茶树精油、1%秋葵精油、制备基液、2%甲硝唑的眼贴贴敷眼部28 d,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和第28天患者睑缘蠕形螨计数;采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对眼表症状进行评分;裂隙灯显微镜下对睑缘充血程度、睫毛根部袖套样分泌物进行评分。依据上述综合评分计算治疗有效率,并观察受试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失访率为0%。各组治疗14和28 d受试眼睑缘蠕形螨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均 P<0.05)。治疗28 d,茶树精油组、秋葵精油组和甲硝唑组蠕形螨数量明显低于基液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茶树精油组、秋葵精油组和甲硝唑组治疗14和28 d时受试眼OSDI评分、睑缘充血评分和袖套样分泌物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28 d,茶树精油组、秋葵精油组和甲硝唑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1.4%、71.4%和62.9%,明显高于基液对照组的25.7%。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含茶树精油、秋葵精油、甲硝唑眼贴治疗蠕形螨睑缘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睑缘生物环境,消除睑缘相关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蠕形螨相关眼部疾病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蠕形螨是一类小型永久性寄生螨,在眼部主要寄居于毛囊、睑板腺及皮脂腺,可引起异物感、眼痒、眼干等眼部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多文献报道蠕形螨可引起多种眼部疾病,如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霰粒肿、结膜炎、角膜炎、翼状胬肉等,甚至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也存在相关性。蠕形螨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眼科医师的关注。现对蠕形螨相关眼部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提高眼科医师对蠕形螨相关眼部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表综合分析仪联合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45例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和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探讨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病人角膜细胞密度和眼表功能的变化及与蠕形螨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的45例BKC病人为观察组,同期的健康志愿者45例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是否感染蠕形螨,分为蠕形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和IVCM进行检查,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非侵入式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av)、非侵入式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Ⅰt)、蠕形螨感染情况和角膜细胞密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蠕形螨感染数量与病人角膜细胞密度及眼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NITBUTav[(6.31±2.95)s比(14.85±3.88)s]和NIBUTf[(4.65±2.03)s比(11.88±3.14)s]低于对照组,F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蠕形螨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和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蠕形螨感染组的FL评分高于未感染组,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浅基质层和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低于未感染组(P<0.05).蠕形螨感染数量与BKC病人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浅基质层和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呈负相关,与FL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眼表综合分析仪联合IVCM可对BKC病人的眼表损害进行综合评价;BKC病人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浅基质层和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降低,FL评分增加,与蠕形螨感染数量增多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蠕形螨睑缘炎患者眼表改变及功能的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研究蠕形螨睑缘炎患者的眼表改变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140只眼)蠕形螨睑缘炎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进行眼科检查的70名(140只眼)健康人群,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眼表疾病指标问卷(OSDI)调查、蠕形螨镜检,记录其OSDI得分和蠕形螨感染数量;同时接受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检查,通过PAS加苏木素-伊红染色与结膜印迹细胞学对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予以联合分析,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OS-DI评分、SIT、BUT、鳞状化生级别.根据不同蠕形螨感染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感染组23例(46只眼),中度感染组28例(56只眼),重度感染组19例(38只眼).同时比较不同蠕形螨感染程度患者OSDI评分、圆柱状鳞屑分级、SIT、BUT、鳞状化生级别.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OSDI得分为(45.58±7.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7±3.39)分],SIT平均值和 BUT 平均值为(8.05±2.34)mm、(6.61±2.29)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1±3.13)mm、(12.25±2.1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患者之间OSDI评分、SIT平均值及BUT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DI评分随感染程度加重而升高,SIT平均值及BUT平均值随感染程度加重而降低.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患者之间圆柱状鳞屑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鳞状化生级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患者之间鳞状化生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蠕形螨睑缘炎不仅可引起患者泪膜不稳定,还可致使泪液分泌量下降,并诱发炎症,造成结膜细胞学出现变化,进一步升高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级别,且症状随感染程度加重而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蠕形螨与干眼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蠕形螨是人类常见的体表寄生虫之一,常因过度密集寄生体表而导致多种疾病产生.眼部蠕形螨感染症状多为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以及干眼等.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炎症性疾病,影响全球数亿人.干眼病因较为复杂,近年研究报道表明其与蠕形螨感染关系密切.本文就蠕形螨与干眼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理论探讨,旨在推动蠕形螨相关性干眼防控向纵深发展,减少蠕形螨对人体眼部的伤害,为干眼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和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