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年绵阳地区流感样病例样本中的鼻病毒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患者的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流行情况及病原特征。方法:收集2021—2022年绵阳地区哨点医院呼吸道感染且诊断为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s)患者的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6种常见病原体进行检测。巢氏PCR扩增HRV阳性样本的VP4/VP2编码区基因。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国内外各血清型代表株进行系统发育、一致性及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共采集绵阳地区ILIs样本332例,病毒检出率为58.73%(195/332)。其中HRV阳性样本23例,检出率为6.92%(23/332),成功扩增出18条HRV流行株序列。经比对发现绵阳地区ILIs病例流行的HRV涉及13种血清型,分属于HRV-A(12种)、HRV-B(5种)和HRV-C(1种)3种基因型。同源性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但与参考株相比,HRV-A型和HRV-B型存在多处变异。结论:HRV是2021—2022年绵阳地区ILI感染的病原体之一,以HRV-A型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原体核酸即时检测质量管理要求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起伏跌宕。在我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公共卫生体系运行下,实现了疫情管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序和共赢。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防线,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发热门诊、急诊手术等场景下,要求核酸检测随到随做、快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即时检测(POCT)技术应运而生,迅速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与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批测试互补,构建了保障医疗安全和提升优质服务的实验诊断平台。但鉴于分子诊断的复杂性和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要求,病原体核酸POCT与传统基于血液的理化指标检测不同,其质量管理要求尚无章可循,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各种认识上的困惑和操作中的不一致。因此,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和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协同编制了本专家共识,立足当前我国主要的感染性疾病谱,从病原体POCT应用场景、生物安全、人员资质、性能验证、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全流程运行管理进行阐述,以期促进该技术在公共卫生防御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合理应用和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3~85岁),共采集标本23份,其中全血标本6份、皮肤组织块标本1份、引流的脓液标本1份、创面分泌物拭子标本15份。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采用微生物培养法、m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2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和种类以及mNGS法检测的相对丰度,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对数据行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经微生物培养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5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18份标本共检出35株病原体,属于9种细菌和2种真菌。5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菌,9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菌,4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菌。经mNGS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1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22份标本共检出75株病原体,分属于28种细菌、3种真菌和3种病毒。8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体,5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体,3份标本均各检出4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6种病原体,各1份标本检出7、20种病原体。微生物培养法在每份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为2(1,2)种,明显少于mNGS法的2(1,4)种( Z=3.359, P<0.01)。在微生物培养法未检出病原体的5份标本中,mNGS法在其中2份标本中检出细菌、另2份标本中检出病毒。mNGS法检出的存在2种及2种以上细菌的标本13份,每份标本中相对丰度占第1位的细菌其相对丰度范围为28.8%~95.9%。在23份标本中,有7份(30.4%)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5份(21.7%)结果完全不一致,11份(47.8%)结果不完全一致。 结论: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相比,mNGS法检测敏感性更高、对病原体的检出能力更强,并且可判断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的相对丰度,作为培养法的补充,可对烧伤和急慢性创面感染病原体的诊断产生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衢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埃可病毒优势血清型与VP1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V)优势血清型与变迁并分析ECHOV VP1基因分子特征。方法:采集5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荧光RT-PCR和PCR分别检测脑脊液标本中人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包括ECHO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CV)和新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Mu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HEV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PCR法扩增HEV-B组全长VP1基因序列,测序后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ECHOV VP1基因型、基因重组和遗传进化特征。结果:RD细胞分离培养出6株毒株,但Hep-2细胞分离培养结果均阴性。11份标本HEV通用荧光RT-PCR结果阳性,但其他病毒检测结果均阴性。11份HEV阳性标本中6份检出ECHOV,与分离培养结果一致,分别为4株ECHO6、1株为ECHO7和1株ECHO30血清型,柯萨奇病毒和EV检测结果均阴性。4株ECHO6病毒属于ECHO6-C2基因亚型,但分为ECHO6-41/46和ECHO6-45/48两个流行克隆,ECHO7和ECHO30分别属于ECHO7-C和ECHO30-C基因型。ECHO6与ECHO30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存在VP1基因重组。结论:ECHOV是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主要病原体,且可能存在局部暴发流行。ECHO6与ECHO30病毒VP1基因存在重组可能性,ECHO6有成为ECHOV优势血清型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在新生儿疑难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新生儿疑难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且经脑脊液、肺泡灌洗液或血液病原菌mNGS技术确诊的不明原因发热、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危重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原学mNGS结果。结果:4例新生儿,其中男2例,女2例,起病年龄为生后5 h至26 d。2例患儿为脑炎/脑膜炎,其中例1患儿表现为发热、抽搐、昏迷,例2患儿长期抗生素治疗临床症状不能缓解且脑脊液细胞数不能恢复正常;例3患儿长期发热伴C-反应蛋白增高,例4患儿发热、咳嗽、呼吸窘迫。传统培养均未检出致病微生物,mNGS分别检测出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微小脲原体、人类疱疹病毒5型、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结论:mNGS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治疗效果欠佳、危重感染等新生儿疑难病原体感染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其和传统培养法的区别,探讨病原微生物及检出序列数与感染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94例患者样本。分别进行传统培养和mNGS检测,对2种技术的诊断效果、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进行了分析。然后收集感染组75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和临床信息,根据mNGS是否检出病原体将患者分为检出组(51例)和未检出组(24例)。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分析患者病原体检出率与病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等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的94例样本中,感染组75例(79.79%),非感染组16例(17.02%),未知组3例(3.19%)。样本类型中血液占比最多(34/94),其次为肺泡灌洗液(28/94)、组织、痰液、胸水、脓液等。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60/94),其次是血流感染、胸水、中枢系统感染、心血管系统感染等。mNGS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培养法( χ2=-223.107, P<0.05)。mNGS的特异度与培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840, P=0.05)。感染未检出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高于检出组( t=4.724, 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检出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显著高于未检出组( t值分别为-8.848、-4.724、-4.335、-4.335, P值均<0.05);检出组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R、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高于未检出组( t值分别为-5.585、-7.258、-4.678, 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去除混杂因素后,显示性别、年龄、白细胞介素2R与病原体检出阳性有关。 结论:mNGS在结核、真菌、病毒和厌氧菌诊断方面优势更明显,其阳性率高于传统方法3倍以上。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其检出病原体核酸序列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静脉窦支架置入手术治疗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16岁。因头痛、双眼视力下降10 d,加重4 d,于2021年9月10日在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门诊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眼视力下降,左眼为著,无眼痛及色觉异常,无恶心呕吐等,未予诊治,症状进行性加重。4 d前双眼视力下降明显加重,左眼视力丧失,于当地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眼底检查,双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初压为51 cm H 2O(1 cm H 2O=0.098 kPa),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未见异常。诊断为"颅内压增高"。予以甘露醇及甲强龙等治疗,患者头痛及左眼视力无缓解,右眼视力仍进行性下降。遂就诊于我院神经眼科门诊。入院查体:体重指数32.5 kg/m 2。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0.08,左眼无光感;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25、19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双眼外眼及眼前节均无明显异常,其余神经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双眼重度视盘水肿,边界不清(图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双眼黄斑区局部视网膜外层结构欠佳,视盘水肿,边界欠情。眼眶+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双侧视神经鞘扩张、双侧眼球后壁扁平、部分空泡蝶鞍、小脑扁桃体稍下移(图2A~2C),提示颅内高压;TIWI增强示双侧视盘增强信号(图2D)。头颅核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右侧横窦管径较左侧细,左侧横窦为优势侧,左侧横窦-乙状窦狭窄(图2E)。2021年9月10日,腰椎穿刺测得脑脊液初压为50 cm H 2O,末压为36 cm H 2O。脑脊液常规、生物化学、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细胞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生物化学、感染系列、凝血系列、结核抗体、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核抗体谱、风湿系列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清及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结果未见异常。诊断:(1)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FIIH);(2)左侧横窦-乙状窦狭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务人员口腔诊疗中血源性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口腔诊疗中血源性职业暴露和防护状况,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1~15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滨州市6所综合医院的221名口腔专业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其2018年度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并采用χ 2检验分析护士、医生和实习研修人员等不同职业、级别医院职业暴露和防护状况。 结果:共有166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269次,发生率为75.11%(166/221),上报率为37.55%(101/269)。其中,锐器伤占89.59%(241/269),致伤锐器主要为注射器/必兰麻针头(35.68%,86/241)、手术缝针(16.60%,40/241)、车针(16.18%,39/241);暴露操作环节主要为拆卸/处理针头或器械(37.17%,100/269)、手术缝合/协助缝合(22.30%,60/269)、注射麻药(17.84%,48/269)。不同职业人员暴露次数、上报率、致伤锐器类别、暴露操作环节以及乙肝疫苗接种年限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级别医院在标准预防依从性、安全操作、暴露后上报和预防以及接受职业防护培训等方面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口腔专业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上报率低,自我防护薄弱,应加强标准预防、安全使用及处理锐器、暴露后积极上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杭州市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杭州市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及归队成功者再次献血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浙江省血液中心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数据。杭州市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流程为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自初次屏蔽期满6个月后,可依据自愿原则向血站提出归队申请,采样后进行常规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HBsAg、抗 HCV、HIV Ab/Ag、抗 TP)筛查和 1 次核酸(HIV/HCV/HBV)检测。对于 ELISA 和核酸无反应性的标本,再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进行屏蔽原因项目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无反应性的允许归队。结果:符合申请归队条件的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合计4 583人,共收到杭州地区的献血者归队申请475人,归队成功279人,归队成功率58.74%(279/475)。2021年12月底前归队成功的174位献血者,有114人再次献血,合计献血量为全血39 530 ml,单采血小板1 147.2个治疗量,其中21人再次出现病原体感染标志物反应性,占18.42%(21/114)。结论:归队策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献血者的流失,但存在部分归队成功的献血者再次出现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B病毒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EB病毒(EBV)是人类普遍感染的一种病毒,大部分呈潜伏感染状态,只在少部分人群中发展成恶性疾病。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EBV与多种淋巴系统和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相关,与EBV相关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是B细胞谱系的淋巴瘤,研究较多的是伯基特淋巴瘤(BL)和霍奇金淋巴瘤(HL),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研究较少。文章就EBV的生物学结构、基因表达及其与ALL和CLL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