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杭州市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及归队成功者再次献血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浙江省血液中心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数据。杭州市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流程为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自初次屏蔽期满6个月后,可依据自愿原则向血站提出归队申请,采样后进行常规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HBsAg、抗 HCV、HIV Ab/Ag、抗 TP)筛查和 1 次核酸(HIV/HCV/HBV)检测。对于 ELISA 和核酸无反应性的标本,再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进行屏蔽原因项目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无反应性的允许归队。结果:符合申请归队条件的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合计4 583人,共收到杭州地区的献血者归队申请475人,归队成功279人,归队成功率58.74%(279/475)。2021年12月底前归队成功的174位献血者,有114人再次献血,合计献血量为全血39 530 ml,单采血小板1 147.2个治疗量,其中21人再次出现病原体感染标志物反应性,占18.42%(21/114)。结论:归队策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献血者的流失,但存在部分归队成功的献血者再次出现病原体感染标志物筛查反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汉中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后HBsAg筛查及确证实验的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联合分析汉中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筛查及确证实验结果,并了解汉中市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汉中市中心血站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106 139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出HBsAg的阳性样本后进行中和实验.HBV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献血者献血1个月后重新抽取其静脉血做随访确证实验,统计并分析HBV携带者的分布情况,以及确证试验阳性献血者的年龄、献血次数、生活区域、性别、民族和婚姻状况等基本资料的分布特点.结果 2020年ELISA初筛HBsAg阳性的样本有98例,阳性率为0.27%;确证试验的阳性样本有65例,阳性率为0.18%.ELISA双试剂阳性样本有58例,确证实验阳性样本有58例(100.0%);单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有40例,确证实验阳性样本有7例(17.5%).核酸检测初筛HBV阳性的33例无偿献血者中,有1例没有完成确证实验,其余32例无偿献血者中确证实验阳性有3例,确证阳性率为9.4%.ELISA双试剂阳性的确证实验结果阳性率比单试剂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60岁的无偿献血者进行确证实验的阳性率比<28岁的无偿献血者高,农村无偿献血者的确证实验阳性率比城市无偿献血者高,献血次数为1次的无偿献血者的确证实验阳性率比献血次数>1次的实验献血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单试剂阳性者和核酸检测阳性者进行确证实验的阳性率低,后续跟踪归队的可能性较大;HBV阳性率与年龄、地区、献血次数有关,HBsAg筛查及确证实验对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确保血液质量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烟台地区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追踪检测与归队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分析烟台地区乙型病毒肝炎(HBV)血液筛查及追踪检测数据,探讨HBV反应性献血者追踪检测与归队策略的合理性.方法 对血液筛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单试剂反应性且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无反应性的献血者追踪检测.追踪检测采用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的方法检测HBV DNA,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HBsAg.结果 ELISA血液筛查HBsAg单试剂反应性且HBV DNA无反应性献血者547名.追踪献血者97名,24名符合归队条件,73名不符合归队条件.符合归队条件的24名献血者中13名再次献血,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结论 采用ELISA、ID-NAT及ECLIA3种方法联合追踪检测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血清学抗-Hbs S/CO≥10且其他检测结果无反应的献血者实施归队处理.归队率24.74%,归队后献血者再次献血合格率1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呼和浩特市单试剂反应性无偿献血者的归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对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HBV、HCV、TP、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及再次献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论证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者归队策略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无偿献血者归队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申请归队的献血者标本225份,HBV、HCV、HIV进行2种试剂血清学检验和核酸检测,TP采用2种试剂血清学方法检测抗-TP,检验结果均无反应性,符合归队要求,追踪分析归队后献血者的献血情况.结果 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共进行HBV、HCV、TP、HIV归队标本225人,归队检测合格178人,归队率达79.11%,75人再次献血,归队后再次献血率为42.13%.结论 呼和浩特市HBV、HCV、TP、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有效,对于维护献血者权益、缓解地区供血紧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单试剂阳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献血者血液筛查中ELISA法单试剂阳性检测结果假阳性情况,探讨其献血归队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地区2015年1月1 日-2016年12月31日,251例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相应的确证试验;经过6个月以上的献血屏蔽期后,对此前确证试验阴性的部分献血者再次采集标本进行追踪检测,并及时关注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情况.结果 对251例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有31例确证试验为阳性(阳性率为12.35%);经过6个月以上的献血屏蔽期后,对此前确证试验阴性且主动要求献血归队的87例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仍有11例没有符合献血归队条件,76例成功归队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结论 利用ELISA试验和确证试验制定适合的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方案,能有效地保证受血者临床用血的安全,又能保障献血者无偿献血的合法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预约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预约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长效机制建立的作用.方法 通过动态数列及其分析2013至2015年参加成分献血14 752人次献血者资料,预测机采血小板年度需求量,制定针对性宣传招募策略,构建预约机采献血者资源库,定期联络符合条件的献血者捐献血小板.结果 2013至2015年本市参加机采血小板捐献的人次和治疗量、单次捐献双份率及年捐献频数均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成分献血者的保留率和归队比例逐年提高(P<0.05),年捐献2次以上的献血者比例呈增长趋势(P<0.05),成分献血者检测淘汰率逐年降低(P<0.05),建成了6 500余人的预约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资源库.结论 通过建立预约机采献血者队伍,能做到血小板因需采集并保持稳定增长,有效化解机采血小板阶段性紧缺或血液偏型短缺的突出矛盾,满足临床对机采血小板的需求,加强了血液保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肃省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反应性人群结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分析甘肃省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反应性人群的结构,为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为制定甘肃省梅毒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 收集兰州市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并收集兰州市与省内3家血站(东部、西部、中部各抽取1家)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兰州市299 969位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59%,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职业、婚姻、民族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州市与省内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人群相比,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民族的不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肃省无偿献血者中,学历较高的、18~30岁、学生、医务人员、汉族人群是全省招募安全固定献血者的重点对象;开展梅毒抗体联合筛查策略,拟定甘肃省梅毒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HCV反应性献血者淘汰与归队模式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大连地区在常规开展酶免和核酸检测的同时联合电化学作为补充实验,用于抗-HCV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方案.方法 对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大连地区无偿献血的血液筛查结果为抗-HCV反应性的献血者,采用酶免.核酸和电化学联合实验的追踪检测,对回召次数和回召时间间隔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 期间筛查标本共计192 065份,抗-HCV ELISA反应性献血者679例(0.35%),确定拟跟踪5 03例(74.1%),成功追踪77例(11.3%),在多次电化学和核酸检测结果都无反应性的前提下,献血后追踪的不同时间间隔及不同次数的酶免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P=0.353 ),因此选择假阳性率较低的2次和大于3个月作为暂定的回召次数和首次回召时间间隔.结论 在现有的检测模式下,血液筛查的检测技术手段很难避免因试剂、生物学等原因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发生,为保护珍贵的献血资源,促进献血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抗-HCV反应性献血者的淘汰与归队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献血者抗-HIV ELISA检测屏蔽界限值的确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确定抗-HIV ELISA检测试剂高特异性且高阳性预期值的S/CO屏蔽界限,用以甄别适宜进入献血者归队流程的抗-HIV反应性献血者,提高抗-HIV ELISA 反应性献血者管理的效率.方法4家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使用5种不同抗-HIV ELISA试剂(2种第3代试剂分别以试剂1和试剂5代表,3种第4代试剂分别以试剂2、试剂3及试剂4代表)同时对1 036(人)份献血者标本作抗-HIV 检测;检测结果一致者直接判定标本的最终状态为真阳性或真阴性;对结果有差异的标本均作核酸检测(NAT),NAT 阳性即判定为真阳性,NAT 阴性者再以WB 方法确认.分析检测结果: 1)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每种试剂受检标本中真阳性标本95%S /CO 值,作为该试剂95%的阳性预期值,并作为百分位数法初步建立的屏蔽界限值;2)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分别计算每种试剂ROC 曲线99%特异性所对应的S /CO 值,作为ROC 曲线法初步建立的屏蔽界限值.综合2种分析方法建立的初步屏蔽界限值,以同时满足≥95%阳性预期值和≥99%特异性的S /CO 值作为反应性献血者的屏蔽界限.结果最终确认阳性标本136份,其余为真阴性标本.5种试剂分别检出真阳性标本中的134、136、135、135和133份.1)百分位数法分析: 5种ELISA 试剂初步建立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95%阳性预期值)分别是10.70、5.87、6.24、5.18、10.73;2)ROC曲线拟合法分析: 5种ELISA 试剂初步建立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99%特异性的S /CO 值)分别是10.72—10.99、5.11—6.51、5.54—6.89、5.05—6.83、10.30—10.92.综合2种方法最终确定5种ELISA 试剂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为: 10.72、5.87、6.24、5.18、10.73.结论抗-HIV ELISA 试剂屏蔽界限的确定为有效地甄别抗-HIV 真阳性献血者提供了依据;不同代际的抗-HIV ELISA 试剂屏蔽界限值相差较大,因此建立屏蔽界限时应有所区分;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及所选用的检测方法建立适宜的抗-HIV ELISA 屏蔽界限,为优化献血者归队流程提供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LISA试剂检测HBsAg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率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假阳性的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4—9月来自全国16家采供血单位双试剂ELISA筛查HBsAg不合格标本888例,采用罗氏和雅培双试剂化学发光进行检测,2种化学发光试剂均为反应性判为阳性,均为非反应性判为阴性,两者结果不统一时采用中和试验进行确认;多家采供血单位采用多种ELISA 试剂对这批标本进行检测,本研究对其中6家实验室,每1种试剂对应3家实验室,3种试剂(试剂1、2、3)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88例ELISA 筛查HBsAg不合格标本中罗氏和雅培双试剂化学发光均为非反应性的标本为301例,占33.9%;3种ELISA 试剂在相应被用于检测的3家实验室之间的假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一实验室同时使用2种ELISA 试剂有3家,其中2家实验室使用试剂1和试剂2的假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1家实验室使用试剂2和试剂3的假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每种ELISA 试剂在3家实验室检测同一标本,可能是1家、2家或3家同时出现假阳性,计算每1种的频率,其中3种试剂3家实验室同时出现假阳性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1家或2家实验室出现假阳性的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分析3种试剂所对应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为假阳性时的S /Co分布,其中位数及内四分位间距存在差异.结论不同ELISA 试剂检测HBsAg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率存在差异,其假阳性检测结果的S /Co值分布不同,此数据可为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