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25家地级市中心血站全血制备成分血的供应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国内25家地市级中心血站全血制备的成分血供应情况是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2022年国内25家中心血站红细胞成分血、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调剂红细胞成分血和冰冻血浆的发放数据,根据新冠疫情发生时间(2019年底),将发放数据分为两组,2017年、2018年、2019年为非新冠疫情组(简称非疫情组),2020年、2021年、2022年为新冠疫情组(简称疫情组).结果 2017-2022年,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呈波动增长,2022年>2021年>2019年>2020年>2018年>2017年,2020年较2019年下降19 724.12 U,呈负增长(-1.43%),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冰冻血浆发放量呈逐年递增,2022年>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冷沉淀凝血因子发放量基本呈逐年递增,2021年>2022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22年较2021年下降6 303.72 U,呈负增长(-1.54%),与中心血站显著相关(P<0.05).2020-2022年,病原体灭活冰冻血浆发放量呈波动增长;年度同比增长率2021年呈负增长,2022年呈正增长;调剂红细胞成分血发放量呈逐年递减,年度同比增长率呈负增长;调剂冰冻血浆发放量呈逐年递减,年度同比增长率呈负增长.结论 国内25家中心血站全血制备成分血的供应情况地区差异大,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程度亦不同,总体上对2020年的供应能力影响最显著,血液调剂是新冠疫情期间保证血液供应的措施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2017年至2022年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制剂使用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为医院制剂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7 年至 2022 年医院制剂使用数量、使用金额、制剂品种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该院医院制剂的使用特点,并为其发展提供建议.结果 6 年间,该院生产的西药制剂品种数由 16 种减至 12 种,中药制剂品种数一直保持为 7 种.医院制剂使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 2020 年和 2022 年同比前一年均有降低.西药制剂使用量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 年至 2019 年的使用量及使用金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但 2020 年至 2022 年出现下滑,使用科室涉及皮肤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和五官科;中药制剂使用量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使用量及使用金额总体呈增长趋势,涉及皮肤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两类制剂的使用均以皮肤科为主.结论 该院西药医院制剂在 6 年间呈一定的萎缩现象,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医院应予以医院制剂支持,依规申请合理价格,拓展联盟医院调剂供给,增加网络物流配送业务等,以增强药品可及性.此外,还需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创新制剂研发,助力医院制剂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石家庄地区用血医院血液调剂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临床用血医院血液调剂情况,为医院血液调剂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保障临床血液供应.方法 通过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SHINOW9.5)和TMIS系统,查询 2018-2021 年医院血液调剂数据,分析各级医院血液调剂量、频次、品种、血型分布等,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18-2021 年医院血液调剂1 196 次,调剂血液产品4 648.5 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前后2 年呈下降再回升的变化趋势;红细胞类血液调剂 3 988 U,占调剂量 85.79%,为主要血液调剂产品,调剂率 2.99‰;二级医院红细胞类血液调剂数量占总调剂量86.13%;二级、三级医院红细胞类血液调剂率分别为1.03%、0.06%,有统计学差异(P<0.05).A型和AB型红细胞类血液调剂率分别为 3.08‰、4.97‰,与B、O型红细胞调剂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液调剂成为二、三级医院避免血液浪费、保障紧急用血的有效途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管,用血医院应为理顺血液调剂流程提供便利,确保血液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2016-2021年我国部分省级血液中心全血制备成分血供应能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2016-2021年我国部分省级血液中心全血制备成分血供应能力及趋势.方法 选取2016-2021年中国大陆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的20家血液中心相关数据,分析全血制备成分血供应能力.结果 2016-2021年全血年供应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21年较2016年降低62.87%,年平均供应量下降10.49%.2016-2021年,20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供应量环比年增长率分别为8.46%、5.00%、9.01%、-6.72%和-1.31%,红细胞成分血供应率均>99.90%;千人口红细胞成分血供应量中位数分别为11.41 U、11.82 U、12.26 U、12.92 U、11.05 U和11.64 U;千人口血浆成分血供应量中位数分别为10.72 U、12.03 U、12.38 U,12.43 U,12.07 U和11.40 U.2019-2021年,20家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调剂量和血浆成分血调剂量均呈上升趋势.2016-2021 年,浓缩血小板供应量环比年增长率分别为61.55%、126.34%、-69.49%、3 5.91%和-28.62%,冷沉淀凝血因子供应量环比年增长率分别为5.30%、-7.76%、5.46%、2.65%和-3.66%.结论 我国部分省级血液中心红细胞成分血、血浆成分血、浓缩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供应能力不断提升,省级血液中心应结合自身条件不断优化,提高采供血服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广西血站献血者RhD阴性稀有血型检测、资料库构建及红细胞实体库运行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调查广西全区14 家血站献血者RhD阴性稀有血型检测、资料库构建与红细胞实体库运行情况,提出提高血站稀有血型血液保障能力的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广西14 家血站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开展献血者Rh血型相关项目检测、构建RhD阴性献血者资料库及红细胞实体保存库的情况,RhD阴性初筛及确认试验采用的方法和试剂,以及2017-2020 年RhD阴性红细胞采集、临床供应及各血站之间RhD阴性红细胞调剂的情况.结果 (1)14 家血站均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稀有血型初筛和确认试验,并构建RhD阴性献血者个人信息资料库和红细胞实体冷藏库,其中6 家血站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7 家血站开展Rh表型鉴定,6 家血站构建Rh表型数据库,2 家血站构建红细胞实体冰冻库.(2)14 家血站均采用全自动微量板盐水法,使用单克隆IgM抗-D定型试剂进行RhD阴性初筛试验.14 家血站均采用血清学方法对初筛为RhD阴性的标本进行确认试验,其中11 家血站结合2 种或3 种方法进行检测.(3)2017-2020 年广西全区RhD阴性红细胞年总采集量和年总临床供应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全区每年年总采集量远大于年总临床供应量;各个血站的年总采集量和年总临床供应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大多数血站的年总采集量大于年总临床供应量.(4)2017-2020年,广西全区RhD阴性红细胞调剂总量呈波动变化趋势,总体调剂活动较为活跃,各血站之间的调剂活动差异较大.结论 广西各血站通过筛查稀有血型献血者,以及构建稀有血型献血者资料库、红细胞实体保存库和区内跨地区血液调剂等措施,来保障稀有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全区各血站普遍存在RhD阴性稀有血液采集与供应之间不平衡现象,建立一个全区联网的稀有血型资料管理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各地稀有血型血液供应保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2011~2015年解放军湛江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了加强血液管理,充分利用血液资源,减少血液报废,通过分析本血站2011~2015年的血液报废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湛江血站各种原因报废的血液数据,将其分为检测不合格和非检测不合格两大类,严格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标准进行报废处理.结果 本血站5年来总血液报废率为2.82%,血液报废的原因以非检测不合格因素为主,其中又以乳糜血及过期血居多,且过期血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检测不合格因素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 采供血机构应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及加大献血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加强血液管理,做好平时用血与战备储血的调剂,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操作误差造成的血液浪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石家庄地区用血医院红细胞过期报废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石家庄地区2013-2017年用血医院过期报废红细胞趋势分析,找出造成过期报废的原因,为保护血液资源、减少红细胞在医院过期报废量,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性建议.方法 2013-2017年通过血液中心与医院血库联网的TMIS系统,计算101家所有用血医院过期报废血的单位数,5年过期报废血共计4 427 U,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2013-2015年医院过期报废血单位数和报废血千分率均呈下降趋势(965 U,666 U,436 U;3.52%,2.32%,1.50%),2016年开始回升(562 U;1.86%),2017年达到最高(1748U;5.69%).2013-2017年,省市级医院用血量最大并逐年增加(193 369 U,202 563 U,204 408 U,216671U,223 964U);县市级医院用血量次之,2013-2016年呈逐年增加(50 747 U,63 574 U,67 599 U,68 361 U),2017年出现下降(51 378 U);与县市级医院相对应的是其他医院,2013-2016年逐年下降(30 419 U,21 230 U,18 314 U,17 528 U),2017年猛增至历年最高(31 876 U).历年过期报废血中,郊县医院位居第一(892 U,550 U,410 U,490 U,1 205 U),其次是省市级医院(65 U,102 U,46 U,44U,132 U),其他医院在2013-2016年间均位居最低(8U,14 U,30 U,28U),但2017年猛增至第2位,是省市级医院3倍之多(411 U).结论 为保护血液资源避免过期报废,本中心供血科与医院应在1个平台上,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做好血液的管理,对减少过期报废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4-2018年郑州地区临床冷沉淀退回现状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郑州地区临床冷沉淀退回情况,探讨应对措施,以降低退回报废率.方法 统计分析2014-2018年郑州地区临床冷沉淀退回报废率、报废原因及趋势.结果 2014-2018年郑州地区临床共计退回冷沉淀1544U,总报废率为2.9‰(1544/540495).退回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絮状物(60.6%)、破袋(35.8%)、凝块凝块(1.5%)、脂肪血(1.2%)、外观异常(0.8%)及其他(0.2%).调剂冷沉淀退回报废率为3.9‰(861/221630)高于本站冷沉淀的2.1‰(683/318865).调剂冷沉淀退血原因以絮状物(74.8%)为主,其次是破袋(22.9%);本站冷沉淀退血原因以破袋(52.0%)为主,其次是絮状物(42.8%).五年间血液退回总报废率呈上升趋势,由1.5‰上升至3.4‰,主要与调剂冷沉淀絮状物报废率上升幅度较大有关.结论 临床冷沉淀退回报废率呈上升趋势,絮状物和破袋是退回的主要原因,建议血站和医疗机构针对不同退血原因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报废率,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5-2017年福建省血液中心血液调剂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统计分析2015-2017年福建省血液中心在福建省内调剂各血液成分信息及数量,探讨福建省血液中心血液调剂趋势及待改善问题.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2017年福建省血液中心与福建省内所有中心血站的调剂血液信息,分析各血液成分调剂趋势.结果 2015-2017年福建省血液中心调剂血液成分主要为红细胞成分血(RBC)、单采血小板.RBC 3年调剂量(U)分别为2 062、4 501、5 791,年调剂量占同年本中心供应量比例分别为1.68%、3.53%、4.30%(P<0.05),RBC年调剂量在省内年总调剂量构成比呈增长趋势.血小板3年调剂量(治疗量)分别为55.2、42.4、137.3,年调剂量占同年本中心供应量比例分别为0.42%、0.31%、0.94%(P<0.05).结论 福建省血液中心RBC和血小板的调入需求逐年增加,未来调剂能力及需求量预计将进一步增加,调入血在本市临床供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全省血站统一采供血机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将更有利于血液调剂的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十堰市血液库存管理现状SWOT分析及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十堰市血液库存管理现状,为提升血液库存管理水平,保障辖区内血液供应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SWOT分析法对十堰市2014-2017年血液采集、供应和库存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十堰市血液库存管理的优势(S):无偿献血氛围良好,血源相对充足;全省血液互动调剂,可有效调节库存量.劣势(W):绩效考核模式不利于血液采集计划的调控;供血区域跨度大,送血及时性有待提升;临床不合理用血和不合理库存影响血站的库存管理.机会(O):自体输血和科学用血的管控有利于降低供需矛盾;循证医学的发展为血站参与临床输血管理提供机遇.威胁(T):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的不确定性;血液替代品的研发使用;设备和人员短缺;血液应急预案的响应能力都在不同程度影响血液库存管理.结论 采供血机构需充分利用优势,有效规避劣势和风险,建立合理高效的血液库存管理机制,确保临床血液供应需求性和及时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