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7例ABO血型鉴定自动审核不通过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477例ABO血型鉴定自动审核不通过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建立相应的处理流程.方法 依据并参考临床实验室定量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WS/T 616-2018)的行标,制定了我室ABO血型鉴定的自动审核规则.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ABO血型鉴定自动审核不通过的共计477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BO血型鉴定不通过的原因,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特征,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结果 按原因分类:抗原所致为79例,其中抗原减弱或缺失为50例,亚型为29例;抗体所致为398例,其中血清抗体减弱/缺失为305例,冷凝集素(冷抗体)为23例/自身抗体为27例,红细胞同种抗体为43例.按患者所患疾病类型:肿瘤为94例占19.7%;血液病为59例占12.4%;免疫性疾病为43例占9%;内分泌疾病为25例占5.2%;妇科疾病及妊娠为72例占15.1%;其他疾病为184例占38.6%.结论 在477例ABO血型鉴定自动审核不通过的原因中,以年龄变化导致的生理变化最为常见;此外不规则抗体、ABO亚型、抗原减弱也可造成此结果.在血型鉴定工作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针对其原因选择相应辅助实验方法进行鉴定,以提高ABO血型的鉴定准确性,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8—2020年湖北省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8—2020年湖北省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探讨临床用血质量管理策略。方法:调查2018—2020年湖北省244家二级及以上用血医院的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数据,包括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等,比较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湖北省2018—2020年各指标总体分析呈逐年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指标在湖北省各地间的分布存在不均衡( P<0.05);三级医院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均显著高于二级医院,而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低于二级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合医院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显著高于专科医院,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显著低于专科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公立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率、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参加率和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方式开展率显著高于民营医院,但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却低于民营医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湖北省临床用血总体质量稳中有升,但各地区间临床用血质量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三级医院显著高于二级医院,综合医院显著高于专科医院,公立医院显著高于民营医院,但三级、综合、公立医院的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肾损伤进展至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前瞻性探讨和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后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表型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初步建立AKI进展至CKD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因AKI在南方医院肾内科住院且既往无CK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 -1·(1.73 m 2) -1]的患者。全部患者出院后随访至AKI发生后90 d,检测AKI发生90 d后的血肌酐值(≥2次检测),用血肌酐均值和EPI-CKD 2009公式计算eGFR。以AKI发生后90 d内新发CKD[eGFR<60 ml·min -1·(1.73 m 2) -1]为研究终点,比较AKI进展至CKD和AKI未进展至CKD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人口学特点、慢性并发症比例、基线肾功能、AKI严重程度、AKI时是否接受透析和其他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AKI进展至CKD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最后,初步建立临床危险因素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评价临床模型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 结果:共168例AKI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91例,女77例,年龄(44.0±18.4)岁;其中64例(38.1%)在AKI发生后90 d内新发CKD(AKI进展至CKD)。与AKI未进展至CKD者相比,AKI进展至CKD组患者年龄大、基线eGFR和血红蛋白水平低、合并高血压比例高、AKI时接受透析比例高、出院时的血肌酐水平也较高(均 P<0.05)。两组间其他指标如合并糖尿病比例、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使用比例、尿蛋白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时接受透析( OR=2.516,95% CI 1.251~5.060, P=0.010)、合并高血压( OR=2.446,95% CI 1.124~5.324, P=0.024)、低基线eGFR( OR=0.975,95% CI 0.950~0.999, P=0.043)是AKI进展至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分析显示,由年龄、AKI时接受透析、合并高血压、低基线eGFR建立的临床模型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为中等( AUC=0.712,95% CI 0.634~0.790)。 结论:AKI住院人群是未来新发CKD的高危人群,由全身疾病状态和AKI严重程度组成的综合临床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筛查AKI进展至CKD的高危患者,但仍需进一步寻找能提高AKI慢性化风险预测效能的临床因素和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输血科工作开展的建议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输血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续发展,如何做好输血科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做好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工作,保障医院正常开展手术,保证急救患者的临床用血,发挥输血科的相关技术辅助治疗作用,都是目前输血科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各项政策的发布以及笔者所在医院的输血工作经验,本文对以上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思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更好地发挥输血医学特长,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切实保障血液安全供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出现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1例因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接受血型相合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AMR的7月龄患儿为研究对象。该患儿肝移植术后一直使用他克莫司+泼尼松二联抗排斥治疗,术后1个月内出现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异常,行移植肝穿刺活检,完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抗体检测,并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肝穿刺活检结果提示急性排斥反应、补体C4d染色阳性,结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Ⅱ类特异性抗体阳性这一结果,确诊为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导致的AMR。确诊后予甲泼尼龙静脉冲击+静脉丙种球蛋白+吗替麦考酚脂口服治疗,并调整相关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效果不理想,后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每2日1次,共5次,治疗1个月后患儿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已随访3年,复查过程中行移植肝穿刺活检5次,显示排斥反应逐步减轻,肝功能基本维持正常,未出现AMR复发。结论:血型相容的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也可发生术后AMR,确诊后尽早联合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可能更有利于肝移植术后急性AMR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采用血必净治疗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进行积极处理原发病以及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后当日、术后24 h分别给予100 ml的生理盐水加100 ml血必净注射液输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并计算出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血清TNF-α、IL-6水平较T 0明显升高( P<0.05),TNF-α、IL-6水平随着CPB后时间推移而递增,均在T 2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下降,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血清SOD水平较T 0明显降低( P<0.05),SOD水平随着时间推移而递降,均在T 2时达到最低值,而后逐渐上升,观察组血清SOD各时间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RI水平较T 0明显升高( P<0.05),均在T 2时达到最高值,但观察组T 1、T 2、T 3、T 4的RI水平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T 1、T 2、T 3、T 4的OI水平较T 0明显降低( P<0.05),均在T 2时达到最低值,但观察组T 1、T 2、T 3、T 4的OI水平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 P<0.05)。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消除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等作用,适用于CPB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73例重度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输血方案论大量输血协议建设的必要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通过重度创伤患者首次输血时间用血情况及预后分析,以探讨规范大量输血协议(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 MTP)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重度创伤73例。以重度创伤患者从受伤到患者输注血制品的时间差为Δ t,根据Δ t将患者分为首次输血4 h内组( n=26)和大于4 h组( n=47),比较两组患者输注血制品总量。采用入院后的首次血常规﹑TEG﹑传统凝血等指标及Δ t对73例重度创伤患者28 d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73例不同预后重度创伤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患者以28 d死亡区分,42例为死亡组,其余31例为存活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血小板(PLT)、纤维蛋白聚合功能(Angle)、血小板聚集功能(MA)、纤维蛋白原(Fbg)均明显降低( P<0.05或 P<0.01),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则明显增高( P<0.05或 P<0.01);73例重度创伤患者有26例首次输血时间4 h内,而47例在首次输血大于4 h,比较发现首次输血4 h内组患者输注血制品总量明显减少( P<0.01),病死率也明显降低( P<0.05)。73例重度创伤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判断28 d病死率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Fbg是患者28 d病死率的风险因素( P<0.05),Δ t是28 d病死率的保护因素( P<0.05),其他指标对重度创伤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重度创伤患者Δ t预测28 d死亡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74(95% CI,0.653~0.895)( P<0.01);Fbg预测的28 d生存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35(95% CI,0.616~0.854)( P<0.01)。 结论:4 h内首次输血可以明显降低重度创伤患者的28 d病死率和减少血制品的使用,Δ t和Fbg分别对28 d死亡和生存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规范的MTP体系建设对于提高重度创伤患者的救治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血清学指标的联合模型诊断代偿期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代偿期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诊断价值,构建基于血清学指标的联合模型并评估其对MHE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来自我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家医院就诊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使用基线血氨测量值/正常参考值上限(AMM-ULN)集中校正各中心血氨测量结果,以我国《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标准,数字连接试验-A、数字符号试验均异常作为诊断MHE的标准。基于R语言caret包将患者随机(7∶3)分为训练集( n=185)和验证集( n=78)。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MHE的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图评估诊断性能,并用Bootstrap法( n=200)进行内部验证;Delong检验比较AUC之间的差异。 结果:训练集中,MHE占37.8%(70/185),MHE组AMM-ULN、白蛋白、血小板、碱性磷酸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以及教育年限与无MH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M-ULN( OR=1.78,95% CI 1.05~3.14, P=0.038)和MELD评分( OR=1.11,95% CI 1.04~1.20, P=0.002)是MHE的独立危险因素,AUC分别为0.663和0.625。联合AMM-ULN、MELD评分和教育年限的联合模型诊断MHE的AUC为0.755,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5.2%和55.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 P=0.733),联合模型内部验证AUC为0.752。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单独使用血氨( P=0.020)和MELD评分( P=0.003)。验证集中,联合模型诊断MHE的AUC为0.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有较好的校准度( P=0.841)。 结论:基于AMM-ULN、MELD评分和教育年限的联合模型可提高对MHE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市级医院输血科建设与发展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地市级医院承担着大量医疗任务,其发展战略的选择,对我国公立医院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近年,随着医疗改革深化,地市级医院已获得较大发展,但其输血科的发展仍较为缓慢,存在学科影响力不足、人员配置不合理、业务用房不达标等问题。目前,输血科的主要职能包括为患者提供血液制剂、输血检验、输血治疗等临床服务,并承担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输血管理体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等工作。若能将输血科的业务范围进行合理调整和拓展,使其职能更为优化和高效,将有望改变目前地市级医院输血科发展缓慢的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面积股内侧穿支皮瓣移植重建乳房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以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的股内侧皮瓣形式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0.3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7例;直径1.5~4.5(2.9±0.3) cm;全部为一期病例。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股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患者分为A、B两组。在A组切取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在B组直接制备面积较大、宽度可达到股薄肌前缘前方的大收肌穿支皮瓣,用ICG荧光造影技术验证皮瓣血运后所有皮瓣仅通过一支大收肌穿支血管作为血管蒂。结果:共切取移植8例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和8例大收肌穿支皮瓣,皮瓣长(27.5±0.4) cm、宽(7.1±0.5) cm、厚(3.8±0.4) cm,股薄肌皮瓣血管蒂长度(7.4±0.3) cm,大收肌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10.8±0.5) cm。皮瓣重量195~315 g,平均255 g;皮瓣缺血时间55 ~ 90 min,平均75 min 。16例患者都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仅吻合大收肌穿支血管就可保证皮瓣血运可靠,两组均未用血管吻合备选方案。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弹性好,无明显皮瓣挛缩变形。16例平均随访12.5个月,患者自我感觉外形较满意。股内侧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髋关节及腿部功能无影响。结论:以大收肌穿支血管为蒂可安全可靠切取大面积股内侧穿支皮瓣,无需额外制备股薄肌血管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