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十年来,慢重症(CCI)已成为全球重症监护病房(ICU)幸存者的常见疾病。随着ICU诊疗技术的进步与集束化治疗的实施,重症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显著降低,使其幸存于致命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但越来越多的幸存者遗留有持续的器官功能不全,难以撤离器官支持而滞留于ICU,成为CCI患者。这些患者经历持续的免疫失调反应,出现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因此,营养不良是CCI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营养支持是CCI治疗手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营养支持策略主要在于提供足量的热量与蛋白质,辅以合适的促合成制剂促进合成代谢,使用免疫调节剂改善免疫抑制与炎症反应,补充微量营养素加强代谢支持。现从CCI患者的营养评估、热量评估、蛋白评估和其他营养制剂补充方面(如β受体阻滞剂、睾酮和甲基双氢睾酮、免疫营养、维生素)进行综述,从而为CCI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量营养素辅助治疗肺结核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微量营养素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然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A对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0.46,95% CI(0.14,0.77), P=0.01],锌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0.32,95% CI(0.04,0.61), P=0.03];锌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D=0.06,95% CI(0.01,0.11), P=0.02];微量营养素在肺结核痰涂片转阴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病死率,但对肺结核痰涂片转阴率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命全周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生命全周期中,营养对于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繁殖、疾病控制和健康至关重要。文章在简要回顾生命全周期营养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生命早期营养与成年期慢性病的关系。指出生命早期机体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旺盛,是生命全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由于机体的“代谢记忆”机制,此阶段营养供给欠合理不仅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并导致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除生命早期外,生命全周期内营养素的合理摄入不仅保证机体的基本需求,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建议》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基础营养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和慢病患者感染后病情更加危重,凸显营养治疗更加重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提出了以下10条关于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建议。现就营养治疗原则、方法、能量、蛋白质、脂肪、非蛋白供能比、液体量、微量营养素、免疫营养素、效果的监测进行了解读,以利于临床医生在治疗新冠肺炎时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关癌症患者营养支持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从文献计量视角研究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方法:对在1975—2018年间从PubMed数据库中获取的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相关文献的医学主题词(MeSH)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对高频MeSH词分类分析得出肿瘤营养支持方式、肿瘤营养支持效果评价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三方面的研究热点主题。结果:1975—2018年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研究呈现增长趋势,美国和欧洲在全球居于研究前列且具有较强的合作基础。在营养支持方式方面,肠内营养的关注度上升,营养素及膳食模式较受关注;在营养支持效果评价方面,除并发症及疗效指标外,生活质量受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从卫生经济学评价方面,近年更关注成本-效用及成本-效益分析。结论: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未来研究热点主题集中于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前提下提供精准营养支持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对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的影响。方法:2020年1~12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本地区3所甲级医院共85名肿瘤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入选对象实施多模式营养知识培训,包括理论教学、在线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操作及联合查房等。比较培训前后肿瘤科护士营养支持知信行评分、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肠内营养支持知识、信念、行为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后肿瘤科护士肠内营养知识知晓率(包括营养配方选择、营养素输注方式、鼻饲给药注意事项、营养剂保存方法、喂养不耐受评估及识别、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等方面)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培训后肿瘤科患者腹胀、腹泻及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肠内营养多模式培训能有效提高肿瘤科护士营养知识、信念及行为能力,从而给予肿瘤患者科学的营养指导,降低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7年北京市18~79岁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18~79岁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现状及是否服用的相关因素。方法:基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的相关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采集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健康知识、营养素补充剂服用情况等信息,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是否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相关因素。结果:12 696名调查对象自述过去12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标化服用率为13.1%,以复合维生素(4.7%)、B族维生素(4.5%)、叶酸(3.2%)服用比例较高。服用率呈现青年人(18~39岁)及老年人(60~79岁)较高,中年人(40~59岁)服用率低的现象( χ2=54.09, P<0.001);除70~79岁年龄段,其他各年龄段女性服用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P<0.05)。调整性别、年龄后,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三高”患者,其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率均高于未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患者( P<0.05);相比于未服用者,营养素补充剂服用者对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健康指南推荐每日食用盐克数等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人群特征包括女性、60~79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居住于城区、身体活动不足、存在睡眠问题、主动体检、高血压患者成功控制血压和知晓吸烟健康危害知识( P<0.05)。 结论:北京市18~79岁居民的营养素补充剂的服用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以及健康素养有关,应关注并正确引导重点人群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补充维生素AD改善早产儿预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维生素AD作为人体必需营养素,可维持机体视觉、免疫、呼吸道和胃肠上皮及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早产儿由于产前体内维生素AD储存量少、经食物摄取量少、能量代谢旺盛等特点,容易出现维生素AD缺乏。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D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该文主要就补充维生素AD改善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损伤和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发现生后1周内补充维生素AD可以改善早产儿并发症,从而为减少早产儿主要并发症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肠衰竭的诊断与营养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肠衰竭是一类以长期宏量营养素和(或)水和电解质肠道吸收功能障碍为核心的临床危重疾病,具有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的异质性,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管理。文章综述了目前对于慢性肠衰竭定义的认识,并以短肠综合征为重点阐述了目前对此类疾病的营养管理原则,以期促进慢性肠衰竭在我国的合理临床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肠内营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特有的高代谢和过度炎症反应状态显现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肠内营养(EN)是SAP患者首要的营养治疗方法,许多证据支持其早期应用以改善临床结局,但在EN启动时机、喂养部位和配方选择等方面,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文中回顾了SAP EN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临床实践认为,EN是SAP患者首选和重要的营养治疗方法;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后及时启动EN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收益,而不应局限在24 h或48 h。经胃喂养或口服是目前SAP患者EN途径的趋势,出现胃排空障碍等情况后,可选择鼻空肠喂养。SAP早期EN可选择整蛋白(不含膳食纤维)的标准制剂,是否添加益生菌或免疫营养素(谷氨酰胺、ω-3脂肪酸)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