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生成素1、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2(Ang1、Ang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生存预后分析.方法 收集32例初诊DLBCL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ELISA检测血清Ang1、Ang2水平.取DLBCL患者活检组织及25例非肿瘤病变患者颈部手术切除的正常淋巴结活检组织(对照组)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结合DLBCL患者临床特征、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LBCL 患者血清 Ang1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36.22±9.12)ng/mL vs.(30.92±13.37)ng/mL],DL-BCL 患者血清Ang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8.42±10.78)ng/mL vs.(23.81±3.68)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CD34高表达,而正常淋巴结组织CD34低表达;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较正常淋巴结组织增多(25.5±4.4 vs.13.2±3.0,P<0.05).Ang1水平与性别、年龄、国际预后指数(IP1)评分、临床分期、细胞起源(COO)亚型均无明显相关性.Ang2水平与Ann Arbor分期有关,Ⅰ~Ⅱ期DLBCL患者Ang2低表达,而Ⅲ~Ⅳ期患者Ang2高表达(P<0.05);Ang2水平与性别、年龄、IPI评分、COO亚型均无明显相关性.Ang1低表达患者OS时间与Ang1高表达患者无明显差异(25.86个月vs.23.11个月,P=0.722);Ang2低表达患者OS时间明显高于Ang2高表达患者(32.24个月vs.17.66个月,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评分、Ang2水平均为影响患者OS时间的因素;而性别、年龄、Ang1水平与患者OS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评分、Ang2水平均为影响患者OS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Ang1、Ang2在DLBCL患者高表达,促进淋巴瘤血管新生;Ang2水平影响DLBCL患者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IF-1α和HIF-PHI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心血管疾病是其首要致死原因.血管钙化表现为钙和磷酸盐矿物质在动脉壁的病理性沉积,可导致血管硬化、管腔狭窄,不仅影响肾脏的血流供应,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环境下,肾脏持续处于低氧状态,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作为关键的转录因子,对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至关重要.HIF-1α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等多条途径,影响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进展.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IF-PHI)是肾性贫血的新型口服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激活人体对缺氧的自然生理反应,抑制HIF的降解以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加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HIF-PHI有促进血管钙化的可能,其促钙化作用与HIF-1α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因此,充分了解HIF-PHI在血管钙化中潜在的危害性并加以重视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监测对临床转归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3(SIRT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监测对临床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IRT3、GLP-1和ANGPTL4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析血清SIRT3、GLP-1和ANGPTL4水平与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转归AIS患者治疗前后SIRT3、GLP-1、ANGPTL4水平及差值,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AIS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GLP-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328.55 ± 95.41)nmol/L比(874.33 ± 175.69)nmol/L],SIRT3和ANGPT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50.37 ± 5.69)ng/L比(34.89 ± 4.26)ng/L、(15.07 ± 3.12)μg/L比(11.15 ± 2.6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RT3和ANGPTL4水平与AIS患者神NIHSS评分呈正相关( r = 0.631、0.776, P<0.05),GLP-1水平与AIS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 r = - 0.693, P<0.05)。80例AIS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转归良好患者66例,转归良好率为82.50%。临床转归不良患者治疗后SIRT3、ANGPTL4水平高于临床转归良好患者[(41.33 ± 4.74)ng/L比(37.82 ± 4.05)ng/L、(12.98 ± 2.17)μg/L比(11.69 ± 2.06)μg/L],GLP-1水平低于临床转归良好患者[(592.33 ± 98.44)nmol/L比(709.41 ± 125.31)nmol/L],且临床转归不良患者SIRT3、GLP-1和ANGPTL4治疗前后差值均低于临床转归良好患者[(10.22 ± 2.05)ng/L比(12.31 ± 2.94)ng/L、(268.21 ± 70.12)nmol/L比(379.92 ± 85.33)nmol/L、(2.18 ± 0.65)μg/L比(3.36 ± 0.9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RT3、GLP-1和ANGPTL4治疗前后差值均为AIS患者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RT3、GLP-1和ANGPTL4治疗前后差值评估AIS患者临床转归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1、0.758和0.844,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各指标联合评估曲线下面积最大(0.912)。 结论:AIS患者SIRT3和ANGPTL4水平升高,GLP-1水平下降,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临床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对AIS患者临床转归进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痰瘀互结证子宫腺肌病患者雌孕激素及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痰瘀互结证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治疗的86例痰瘀互结证子宫腺肌病患者,按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散结镇痛胶囊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孕酮(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水平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分低于对照组[(7.57 ± 1.23)分比(9.32 ± 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FSH、LH、E 2、P水平低于对照组[(5.54 ± 1.21)U/L比(7.62 ± 1.36)U/L、(4.43 ± 1.05) U/L比(6.14 ± 1.15)U/L、(83.54 ± 12.36)μg/L比(92.45 ± 11.56)μg/L、(9.64 ± 1.43)pmol/L比(11.36 ± 1.52)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Ang-2、IGF-1、TGF- β 1水平低于对照组[(114.32 ± 15.41)ng/L比(162.45 ± 16.32)ng/L、(156.14 ± 20.45)ng/L比(186.53 ± 22.36)ng/L、(135.21 ± 15.52)ng/L比(151.23 ± 16.21)ng/L、(13.43 ± 2.24)ng/L比(16.36 ± 2.5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09%(37/44)比64.29%(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73,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64%(6/44)比33.33%(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67, P<0.05)。 结论:对于痰瘀互结证子宫腺肌病,采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抑制雌孕激素、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姜黄素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肾纤维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通过气道内雾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SD成年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引起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ARDS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6只。对照组仅气道内雾化生理盐水2 mL/kg,ARDS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气道内雾化等容积的LPS 4 mg/kg,低剂量组每天灌胃姜黄素100 mg/kg,高剂量组每天灌胃姜黄素200 mg/kg。7 d后处死大鼠,比色法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脏组织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 NF-κB p65)、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各组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脯氨酸羟化酶3(prolylhydroxylase 3, PHD3)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mRNA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mRNA表达情况,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的变化。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SNK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DS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SOD活性、GSH水平明显降低(均 P<0.05),MDA、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上调(均 P<0.05)。肾脏组织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水肿、Masson染色均见胶原样物质沉积。与ARDS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SOD活性、GSH含量升高(均 P<0.05),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降低(均 P<0.05),HE染色肾小管水肿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肾脏组织Masson染色均见胶原样物质沉积减少。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SOD活性、GSH含量升高(均 P<0.05),MDA、NF-κB p65、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IL-6 mRNA、PHD3 mRNA、VEGF mRNA、EPOR mRNA明显降低(均 P<0.05),HE染色水肿减轻,Masson染色胶原样物质沉积减少。 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ARDS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增强抗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软骨糖蛋白39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血清软骨糖蛋白39(YKL-40)、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水平与老年冠心病(CHD)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CHD心力衰竭患者,将其设为CHD心力衰竭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CHD患者为CHD组。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估84例老年CHD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并分组;检测患者血清YKL-40、ANGPTL3水平;分析各项血清指标与老年CHD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CHD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YKL-40、ANGPTL3水平分别为(81.24±6.32)μg/L、(42.40±5.03)μg/,均高于CHD组(69.33±5.89)μg/L、(30.25±4.23)μg/L( t=12.469、16.700,均 P<0.001);84例CHD心力衰竭患者经NYHA心功能评估,分为心功能障碍轻度组35例、中重度组49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YKL-40、ANGPTL3过表达与CHD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OR=1.548、1.854, P=0.002、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YKL-40、ANGPTL3单独及联合预测CHD心力衰竭左心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且在YKL-40、ANGPTL3的界值分别取79.535 μg/L、40.805 μg/L时,可获得最佳的预测价值。 结论:CHD心力衰竭患者血清YKL-40、ANGPTL3过表达可能提示患者左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早期监测患者YKL-40、ANGPTL3水平对指导临床早期预测、干预CHD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嘧达莫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双嘧达莫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以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均连续治疗2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期峰值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生成素-1(Ang-1)]、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Vmax、PI均较治疗前升高,Vmin、R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max、PI高于对照组,Vmin、RI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两组VEGF、bFGF、Ang-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两组的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MMSE、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双嘧达莫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生长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VEGF、Ang-2、NSE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辽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ACI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66)和对照组( n=6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检测治疗前后血清VEGF、Ang-2、NSE、sICAM-1、MCP-1水平以及脑血流速度(CBF)、脑血流量(CBV)。 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8.72±1.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ADL评分为(68.20±10.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CBF和CBV分别为(23.30±1.89)ml/(100 g·min)和(2.30±0.54)ml/100 g,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Ang-2水平分别为(378.29±54.49)ng/L和(40.04±4.4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而NSE、sICAM-1和MCP-1水平分别为(9.77±1.62)g/L、(98.82±21.19)ng/ml和(272.22±56.38)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高压氧治疗ACI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管灌注量、生活质量及血清VEGF、Ang-2等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姜黄素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全层真皮缺损伤口大鼠,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腹腔注射给药,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15、45 mg/(kg·d)姜黄素,模型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14 d。测定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行HE、Masson及免疫组化染色;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血管生成素1(Ang-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创面组织VEGFA、VEGFR-2、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血管密度,创面组织Ang-1和bFGF水平、VEGFA和VEGFR-2 mRNA及Notch1、Jagged1、Hes1、VEGFA及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均 P<0.05)。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再上皮化不明显,炎症细胞严重浸润,胶原蛋白沉积较少,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创面组织再上皮化逐渐明显,表皮逐渐增厚,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逐渐减轻,且胶原蛋白沉积逐渐增加;姜黄素对大鼠皮肤创面的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均 P<0.05)。 结论:姜黄素可促进大鼠创面愈合及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差异基因以及发病机制的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DEG)和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的脓毒症患者脑组织的基因组数据,采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以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分析,确定SAE的DEG。结果:DEG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蛋白质水解等方面显著富集。通过PPI分析筛选出10个枢纽基因,包括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 SREBF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SOCS3)、封闭蛋白5(claudin 5, CLDN5)、免疫球蛋白结构域蛋白4(V-set and immunoglobulin domain containing 4, VSIG4)、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β, GADD45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血管生成素-2基因(angiopoietin 2, ANGPT2)、CD14、CD163、血栓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 THBS1)。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出与SAE相关的10个枢纽基因,这些基因和机体的免疫炎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