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血管舒缩症状(VMS)是围绝经期及绝经女性的典型症状之一,其发生率高,发病时间较长,长期困扰着广大绝经妇女。心血管疾病是绝经后女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此前有研究者认为绝经期VMS与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但存在争议。关于绝经女性VMS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亚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行较多,结果提示绝经期VMS可能预示着绝经后发生心血管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运动在绝经综合征防治和绝经激素治疗风险预防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女性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易发生绝经综合征。绝经综合征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及绝经女性身心健康,降低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及绝经女性焦虑、抑郁等神经心理症状、心血管功能、骨质疏松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证据均已明确,但在改善睡眠障碍和血管舒缩症状方面的证据并不完全一致。伴随着多系统的多种绝经相关症状,对围绝经期女性应尽早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健康管理,倡导多学科合作综合管理,发挥多学科交叉联动的优势,为不同健康状态围绝经期及绝经女性提供最适宜的综合干预方式和个体化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两种短期肌内注射谷维素治疗绝经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谷维素注射液5 d和10 d肌内注射治疗绝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2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给予谷维素肌内注射1次/d,连续5 d;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基础上给予谷维素肌内注射1次/d,连续10 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第5、10、30、60、90天共完成6次访视。对患者进行基线调查,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学资料、月经情况、既往史、手术史、药物过敏情况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并检测患者基线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访视时点更年期症状改良K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绝经生活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MENQOL)评分,治疗后注射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ˉ±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两组各时点变化趋势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对照组体质量高于观察组[(62.50±11.88)kg比(52.90±4.28)kg, t=2.40, P=0.027],两组其他人口学资料和既往史、性激素水平、更年期症状、月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5、10、30、60、90天的改良K评分、PSQI评分,以及MENQOL血管舒缩、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和性生活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且随观察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 F组内值分别为36.37、12.40、18.69、24.73、40.77、18.39,均 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为1分2例,2分4例,3分4例;观察组VAS为1分4例,2分3例,3、5、6分各1例。两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43, P=0.664),且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不良事件。 结论:谷维素注射液肌内注射5 d和10 d均能改善绝经综合征患者绝经相关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和总体生活质量,且总体效果接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天津地区中年妇女的绝经相关症状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中年妇女绝经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不同绝经阶段的分布特点,研究绝经综合征(MPS)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设计,调查地点分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和郊区。绝经阶段根据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标准确定,采用自制的绝经症状调查表对绝经相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PS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2 400例40~65岁妇女,最终回收2 018份合格问卷(84.08%,2 018/2 400),受访妇女的自然绝经年龄为(49.7±3.5)岁。绝经早期血管舒缩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最高,至绝经晚期下降;生殖道症状的发生率随绝经阶段的进展而增加,严重程度也逐渐加重。MPS在不同绝经阶段的发生率相似,绝经过渡期、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诊断MPS者分别为88例(25.21%,88/349)、111例(26.68%,111/416)和250例(29.14%,250/858),不同绝经阶段MPS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低经济收入、脑力劳动、慢性病史为MPS的危险因素( P均<0.05)。 结论:天津地区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7岁,虽然不同绝经阶段MPS的发生率相似,但主要症状表现不同,多种症状在绝经晚期进一步加重。低经济收入、脑力劳动和慢性病史为MPS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天竹定眩汤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舒缩因子水平和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天竹定眩汤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管舒缩因子水平和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竹定眩汤辅助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血管舒缩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脑神经递质[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 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及DH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清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IAA、NGF、GAB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清5-HIAA、NGF、GAB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竹定眩汤辅助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显著,能进一步减轻眩晕症状,调节血管舒缩因子及脑神经递质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角度探讨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致死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这种状况.总结文献发现血管内皮已成为心力衰竭的治疗靶点,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复方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修复氧化应激损伤等途径达到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的目的,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症状及预后.本研究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角度综述中医药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提高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过程中必经的特殊时期,该时期女性生殖机能下降,体内激素水平产生波动,出现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睡眠障碍即是其中的常见症状之一.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激素变化、血管舒缩症状、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也与焦虑抑郁状态、情绪障碍、睡眠觉醒周期、褪黑素分泌下降、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宁腿综合征等有关,衰老本身和代谢问题也起一定作用.基于近年来较为主流的发病因素,从不同角度分析探讨了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治疗更年期女性血管舒缩症状的新药Fezolinetant
编辑人员丨2024/3/30
Fezolinetant于2023年5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更年期妇女的中至重度血管舒缩症状(VMS).Fezolinetant是一种神经激肽3受体(NK3R)拮抗药,能够拮抗神经激肽B与KNDy神经元结合,从而减少VMS发作次数、改善VMS严重程度.本文对其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临床研究及安全性等做一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围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时期.此阶段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一系列绝经相关症状,短则持续1~2年,长则持续10~20年.其中潮热盗汗是血管舒缩症状的突出表现,也是围绝经期女性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女性的睡眠、工作及生活.因此,如何缓解围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已成为医学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目前绝经激素替代疗法仍是公认中重度潮热女性的首要治疗措施.激素替代治疗具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长期使用需要定期全面体检,评估受益/风险比,以保证用药安全性.但因其在心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及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激素依赖肿瘤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激素替代治疗的接受程度并不高.近年来,关于血管舒缩症状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一些非激素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SNRI)、黑升麻提取物、坤泰胶囊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如身心疗法、针灸疗法等,也为深受血管舒缩症状困扰的女性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文献围绕围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治疗措施包括激素药物治疗、非激素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制定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以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2023 年 2 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122 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61 例.对照组口服苯噻啶片,第1~3天,0.5 mg/次,1次/d,晚间服用;第4~6天,0.5 mg/次,2次/d,中午和晚间服用;第7天起,0.5 mg/次,3 次/d;若病情基本控制,则酌情递减 0.5 mg/周至适当剂量维持,若递减后病情有加重趋势再酌情增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1 袋/次,3 次/d.两组疗程均为 8 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发作情况、症状积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 95.08%,较对照组的 83.61%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头痛VAS评分、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积分、头痛程度积分、持续时间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降低,而动脉搏动指数(PI)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Vm低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CGRP、ET-1 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血清 5-HT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s-CRP、CGRP、ET-1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噻啶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头痛发作的缓解和症状减轻,使机体炎症反应、血管舒缩及疼痛感知异常得到控制,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