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结核患者血清PGRN、LCN2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肺结核(PTB)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脂质运载蛋白2(LCN2)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27例肺结核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n=78)和重症组(n=49),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PGRN和LCN2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PGRN和LCN2水平与Bandim结核病(TB)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PTB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GRN和LCN2水平对重症PTB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组血清PGRN和LCN2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重症组糖尿病史占比,Bandim TB评分,IL-10、IFN-γ、PCT、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血清PGRN和LCN2水平与Bandim TB评分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28、0.420,均P<0.001);PGRN(OR=1.576,95%CI:1.112~2.234)和 LCN2(OR=2.163,95%CI:1.320~3.545)为重症 PTB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GRN和LCN2水平联合诊断重症PTB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敏感度为91.84%,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PGRN=2.327,P=0.020;Z二者联合-LCN2=2.061,P=0.039).结论:PTB患者血清PGRN和LCN2水平与Bandim TB评分呈正相关,二者血清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痂质量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痂愈合质量中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观察30例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第2、4、8、12周骨痂形成的声像特征,采集骨痂处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剪切波速度及杨氏模量,并与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第1周骨折断端可见血肿,无血流信号,X线片未见骨痂.术后第2周,所有患者骨折断端处均可见骨痂回声,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3.0mm×0.7mm~4.0mm×1.0mm,骨折部位可见血流信号,RI为0.51~0.55,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2.58 m/s,杨氏模量平均20.8 kPa,RUSS得分1~4分.术后第4周,骨折断端处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1.7 mm×1.1 mm~4.0mm×2.3 mm,骨折部位血流信号强,RI为0.51~0.57,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3.04 m/s,杨氏模量平均28.6 kPa,X线片显示骨痂开始增厚,RUSS得分5~7分.术后第8周,X线片提示骨痂愈合良好,灰阶超声提示骨痂横切面1.8 mm×2.1 mm~9.9mm×2.1 mm,骨痂处血流信号较前减少,RI为0.55~0.58,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4.58 m/s,杨氏模量平均52.5 kPa,RUSS得分6~8分.术后第12周,灰阶超声骨痂横切面2.6 mm × 1.2 mm~10.7 mm × 1.8 mm,骨痂处无血流信号,骨痂剪切波速度平均4.83m/s,杨氏模量平均70.9 kPa,RUSS得分均为8分.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能有效监测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端骨痂愈合的过程及其血运变化,能定量分析各阶段骨痂愈合质量,可为临床早期预测骨折愈合的趋势提供有效参考,利于早期预警、干预以降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情况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张发荣运用角药分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总结张发荣教授运用角药分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认为邪热耗伤气阴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机关键,初期肝郁化火,邪热内盛,耗气伤阴;中期火热炽盛,痰瘀互结,气阴始亏;后期气阴两虚,病久及肾,肝肾亏虚.治疗时,注重扶正祛邪,顾护气阴,分期辨证施治,根据不同时期病机特点总结出8组角药.初期常以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中期常以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散结,黄药子-猫爪草-山慈菇化痰散结,丹参-玄参-苦参活血消瘿;后期常以党参-白术-薏苡仁健脾益气,麦冬-北沙参-五味子养阴宁心,黄芪-黄精-地榆养阴益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用于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辅助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辅助镇痛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患者.本实验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非劣性实验设计,计算出试验所需最低样本量为103例/组,按照10%的脱落失访率,估算每组例数为116例,确定总样本量为232例,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XY组,n=116)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组(DEX组,n=116).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48 h运动状态下(即患者非静止状态)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次要观察指标为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术后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中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 与OXY组相比,DEX组患者术后48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低于OXY组(P<0.01),围手术期其他镇痛药物使用量更少(P<0.01).DEX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优于OXY组(P<0.01);DEX组患者术中及拔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P<0.01);DEX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OXY组,满意度高于OX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辅助镇痛镇静的作用,可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蔡圣朝运用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蔡圣朝认为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病因病机主要与心肾相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本,心血瘀阻为发病之标,应辨经论治.蔡圣朝提倡针药杂合以治,运用多种刺灸法联合自拟开窍解语汤口服及自拟解语膏穴位敷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oston Scientific起搏器脉冲间期变化的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Boston Scientific起搏器植入病例的动态心电图中经常可见起搏脉冲间期变化的现象,这往往与起搏器现代功能有关,如动态AV延迟功能、心房自动阈值测试功能、右室自动夺获功能及融合波管理、延长型AV滞后搜索功能、BiV trigger等功能运作及上述某些现代功能相互影响.通过对动态心电图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鉴别其发生机制、明确起搏脉冲性质、识别起搏器品牌、正确判断起搏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介导AMPK/GFAT-1/VEGF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血流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大椎"穴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脑血流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揭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1(glutamine-fruc-tose-6-phosphate aminotransferase-1,GFA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子通路参与电针减轻血管损伤,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光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小鼠模型.采用走格子测试和爬杯实验评估小鼠运动功能;TTC染色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评估脑梗死体积与脑血流灌注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GFAT-1、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运动功能受损(P<0.05),脑梗死体积增加(P<0.05),脑血流灌注量减少(P<0.05),AMPK、p-AMPK、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GF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运动功能显著改善(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脑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P<0.05),AMPK、p-AMPK、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GF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介导AMPK/GFAT-1/VEGF分子通路,参与改善脑皮质缺血所致脑血管损伤和运动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柴胡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对小柴胡颗粒化学成分及大鼠口服后的入血成分进行鉴定.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 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后与对照品比较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离子碎片以及参照相关文献进行化学成分鉴别;通过皮下注射干酵母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后,灌胃给予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小柴胡颗粒,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眼眶静脉取血,分离血浆,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扫描鉴定入血成分.从小柴胡颗粒中共初步鉴定出112种化学成分,包括63种黄酮类、31种皂苷类、6种有机酸类、4种苯丙素类、3种氨基酸类以及5种其他类化合物;从血浆中鉴定得到18个入血原型成分.该研究鉴定了小柴胡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为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问题,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专业协会网站和期刊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文献类型涵盖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规范、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和原始研究.由 2名经过系统循证知识培训的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 19 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 1 篇、指南 6 篇、系统评价 1 篇、规范 1 篇、专家共识 3篇、证据总结 3篇、原始研究 4篇,最终汇总了筛查与评估、营养素摄入、饮食卫生宣教、饮食个性化特征 4个方面,共 29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管理汇总的相关证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医护人员向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和照顾者做精准饮食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EA)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86例全麻TLH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A分为EA组与非EA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EA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6例患者中发生EA18例,发生率为20.9%.EA组与非EA组ASA分级、合并糖尿病、神经阻滞、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保温管理、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留置导尿管时机、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情况等无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麻醉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中低体温、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术后VAS评分高是发生EA的危险因素,ASA分级低、神经阻滞、保温管理、留置导尿管时机在术前、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是EA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本文调查的全麻TLH患者的EA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提示临床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EA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