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入组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前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负性情绪,提高情感、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齐拉西酮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对攻击行为、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联合改良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攻击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纳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及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MOAS、PAN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MoCA、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攻击行为及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认知行为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7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组(n=34)和认知行为干预组(n=36),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认知行为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GSES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认知行为干预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GSES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认知行为干预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认知行为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抑郁、焦虑症状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影响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因素,以及认知功能与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关系.方法 使用8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8)、老年抑郁量表(GDS-15)、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北京市海淀区3387名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进行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认知功能与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相关性.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焦虑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3.71%、16.92%、10.84%,抑郁、焦虑症状共存者为6.6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5岁年龄组和75~84岁年龄组、女性、经济来源为子女供给、听力下降、自评健康较差是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与没有抑郁、焦虑症状的老年人相比,仅有抑郁症状(OR=4.596,95%CI:3.802~5.556)、仅有焦虑症状(OR=3.800,95%CI:3.041~4.749)、抑郁和焦虑症状共存(OR=4.721,95%CI:3.578~6.230)与认知功能受损的高发生风险相关,且在分别调整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健康行为因素后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抑郁、焦虑或二者症状共存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更高,是社区预防认知障碍的重点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BPS)的疗效.方法 数字表随机法对2021年2月~2023年5月84例AD合并BPS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能力、BPS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这2项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AD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ioral pathology in AD rating scale,BEHAVE-AD)、神经精神症状问卷中文版(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Chinese,CNP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这2项评分更低(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治疗AD合并BPS不仅能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还能减轻BPS,且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认知行为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在实施化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认知行为护理的价值,并分析该方案对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乳腺癌的230例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对照),一组接受认知行为护理(观察).统计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结果 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115例患者经认知行为护理后统计的癌因性疲乏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统计的自我效能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统计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统计的认知功能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认知行为护理方案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及认知功能,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缓解其癌因性疲乏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实行认知行为干预和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历资料选取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区间,入选对象为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入选90例,"简单随机化方法"原则做1:1分组各45例,划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与观察组(同时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和运动疗法);观察对比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心理弹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onnor Davidson-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分呈不同程度升幅,且观察组升幅更显著(P<0.05);经干预后,两组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均显著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辅助开展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一方面发挥减轻焦虑抑郁、维持健康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肢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AD患者90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盐酸美金刚治疗,试验组在盐酸美金刚基础上增加喹硫平,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BPSD、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心电图及神经递质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在两组中更高(84.44%vs 62.22%,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神经精神科问卷、AD认知功能评价量表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心电图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6%vs 20.00%,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盐酸美金刚可控制AD患者BPSD,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加用药物并未增加心电图指标变化,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G-CBT)联合药物对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躁狂发作症状、氧化应激指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10月期间108例BD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各54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药物组和认知组.药物组予药物治疗,认知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增加G-CBT,比较两组躁狂与精神症状、睡眠质量、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认知组治疗8周后Bech-Rafaelsen躁狂评估量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认知组治疗8周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认知组治疗8周后丙二醛水平低于药物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 G-CBT联合药物控制可调节BD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改善躁狂发作,提高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无锡市青年学生对猴痘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无锡市青年学生对猴痘的认识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青年学生的猴痘宣传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3年10月,在无锡市一所大专院校开展横断面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样本量估计为812人.利用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对猴痘知识的认知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猴痘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了 818名青年学生,猴痘知识知晓率为3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为二年级(aOR=1.63,95%CI:1.08~2.44)或三年级(aOR=1.63,95%CI:1.08~2.44),近6个月出过国(aOR=2.87,95%CI:1.11~7.43),参加过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aOR=2.11,95%CI:1.32~3.37),近期对猴痘疫情信息的关注频率是偶尔关注(aOR=3.14,95%CI:2.09~4.73)或经常关注(aOR=9.46,95%CI:4.20~21.34),认为有必要在校园内开展猴痘知识宣传讲座(aOR=1.67,95%CI:0.81~3.43),认为猴痘会在国内广泛流行(aOR=1.83,95%CI:1.26~2.65)是青年学生猴痘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虽然青年学生对猴痘信息有一定关注和了解,但其猴痘知识知晓率不高.针对青年学生人群的猴痘知识宣传教育应紧密结合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统筹开展,尤其要加强感染风险的警示性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猴痘预防和自我监测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