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兼脾肾不足证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TB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B、Ch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GLO、ALP、γ-G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GLO、ALP、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IN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FIB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PT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I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胁肋隐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面色不华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100%(40/40),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95.00%(38/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能有效改善CHB气虚兼脾肾不足证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为青海高原地区CHB的诊治提供了用药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不同中医辨治体系治疗IgA肾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医治疗IgA肾病可从三焦、咽肾、络病、少阳论治。从三焦论治多以清利湿热贯穿全程,上焦轻畅气机,中焦清理湿热,下焦收涩固肾凉血;从咽肾理论多以清热解毒利咽为主,必要时辅以补肾健脾巩固;从络病论治多考虑本病由病邪外侵或素体本虚受邪气影响致脉络受损而发病,治以扶正祛邪结合,重视活血化瘀;而和解少阳多考虑本病由三焦气机不畅、邪犯少阳所致。上述体系治疗切入点有所不同,但均可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尿蛋白定量,提高生活质量,且治法丰富、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滋肾育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HLA-G介导的母-胎免疫耐受效应: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干预早期先兆流产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介导的母-胎免疫耐受效应。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妇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5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随机化分组,分为滋肾育胎丸组、补肾健脾方组和地屈孕酮片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滋肾育胎丸、补肾健脾方及地屈孕酮片治疗至孕12周,主要结局指标为血清HLA-G和妊娠结局;次要结局指标为①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②血清雌二醇、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hormone,hCG)水平;③盆腔超声情况;④中医证候评分。结果:①HLA-G水平:治疗后三组均较治疗前升高( P均<0.05),治疗后滋肾育胎丸组[(352.54±102.40)IU/mL]、补肾健脾方组[(353.76±98.92)IU/mL]较地屈孕酮片组[(306.90±60.74)IU/mL]明显升高( P=0.024, P=0.016),滋肾育胎丸组与补肾健脾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②CD4水平:治疗后滋肾育胎丸组(34.82%±6.99%)、补肾健脾方组(36.10%±6.44%)较治疗前下降(37.66%±7.43%, P=0.004;39.72%±7.07%, P<0.001);CD8水平:治疗后三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均<0.05),治疗后滋肾育胎丸组(20.40%±4.12%)、补肾健脾方组(19.92±4.68%)较地屈孕酮片组(24.06%±5.29%)下降明显( P<0.001, P<0.001);CD4/CD8:治疗后三组较治疗前上升明显( P<0.001, P<0.001, P=0.001),治疗后补肾健脾方组(1.94±0.65)较地屈孕酮片组(1.64±0.50)显著上升( P=0.044);NK细胞水平:治疗后滋肾育胎丸组(10.78%±2.79%)、补肾健脾方组(10.70%±3.22%)均较治疗前(14.36%±3.73%,15.12%±6.06%)下降( P均<0.001),且分别明显低于地屈孕酮片组(14.03%±5.48%)( P=0.001 ,P=0.001)。③雌二醇、孕酮、hCG水平:治疗后三组均较治疗前升高( P均<0.001),其中治疗后孕酮水平滋肾育胎丸组[(33.20±6.19)ng/L]、补肾健脾方组[(33.92±7.83)ng/L]较地屈孕酮片组[(25.56±6.06)ng/L]均显著升高( P均<0.001)。④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 P均<0.001),其中滋肾育胎丸组[2.00(1.25)分]较补肾健脾方组[3.00(2.00)分]、地屈孕酮片组[9.00(2.00)分]评分下降更为明显( P=0.002, P<0.001)。⑤妊娠结局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滋肾育胎丸通过上调HLA-G水平介导母-胎免疫耐受,改善妊娠结局;其临床效应与补肾健脾方相当,并优于地屈孕酮片;在安胎方面具有临床疗效确切,携带、服用方便等优势,值得在早期先兆流产治疗中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补肾健脾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补肾健脾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1月-2019年6月上海市浦东医院180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肾健脾活血汤。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和血清钙水平,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lc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及趋化素水平。采用双能X线测量仪检测骨密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86/90)、对照组为76.7%(69/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425, P<0.01)。治疗后,研究组主症、次症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0.851、15.365、27.339, P值均<0.001);空腹血糖、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287、10.304, P值均<0.01),骨密度、血清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644、3.964, P值均<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6.30±2.05)pg/ml比(10.43±3.26)pg/ml, t=10.174]、MCP-1[(324.38±20.05)pg/ml比(411.14±27.67)pg/ml, t=24.087]及趋化素[(57.74±8.35)ng/ml比(63.34±10.64)ng/ml, t=3.92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1),IGF-1[(167.79±11.31)μg/L比(142.21±9.34)μg/L, t=16.544]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骨密度,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复方治疗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复方治疗血瘀型血管性痴呆(VD)的核心药组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0年1月-2021年11月有关中药治疗血瘀型VD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R x64 4.1.2、Origin 2021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用药频次分析、中药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结果:共纳入文献196篇,得到处方196首,涉及中药200味。高频用药为石菖蒲、川芎、丹参、远志、红花,用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味药物关联规则19个,具代表性的规则有石菖蒲-远志、川芎-红花、石菖蒲-郁金等,聚类分析共提取得到4类,因子分析共提取8个公因子。结论:血瘀型VD的核心病机为瘀血阻滞脑络,兼有气虚、阴虚、痰浊等病理因素,中药复方治疗本病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临证依患者兼症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活血方法和活血药物,分别施以健脾化痰、滋阴养血、开窍醒神、补肾健脾、行气搜络等佐治之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梁冰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梁冰教授认为,白细胞减少症基本病机为本虚邪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邪实从血瘀、痰湿、热毒考虑,提出本病施治应遵循扶正祛邪原则。扶正主要是补肾健脾、填精益髓,促进生血并防范外感,在运用滋补肝肾、填精益髓药时,注意辅以温补肾阳之品,取其鼓舞气血生长及温运以制腻滞之功,并酌加活血补血药;健脾重点在于补益脾气、祛湿及调畅中焦气机,针对食欲减退、腹泻、易于外感者随症加减。祛邪有利于正虚的恢复,主要运用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等治法,并注意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灵活加减。梁教授辨证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扶正祛邪并用且有所侧重,收获较好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虚、毒、瘀论治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基本病机以脾肾虚损为本,毒瘀互结为标,病位在脾、肾.虚、毒、瘀三者相互转化,贯穿化疗相关性贫血发生、发展的始终.治疗以补肾健脾,解毒活血为法,扶正与祛邪兼顾,虚、毒、瘀共治,方可收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论治卵巢早衰性不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是古人对人体生命的基本认知.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卵巢功能丧失的终末阶段,是困扰当代育龄期妇女生活、生育的一大难题.中医认为,人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形、气、神三者中的任何一者发生异常都可能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并影响另二者的功能.该文从肾精亏虚及脾失健运导致形体失常、少阳枢机不利而致气机失调、肝气郁结而致神机失守3个方面来认识卵巢早衰性不孕的发病机制,并基于恢复形气神三位一体正常态的治疗思想,采用补肾健脾以补形、运转枢机以理气、疏肝养血以安神之法指导卵巢早衰性不孕的中医治疗.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论治卵巢早衰性不孕,可深化对卵巢早衰不孕的病因病机认识,充分发挥中医调经种子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补肾健脾化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崩漏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究补肾健脾化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崩漏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人工孕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健脾化瘀方治疗.维持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血流阻力指数(RI)、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月经量、出血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41/41)高于对照组(87.8%,36/4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RI指数均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增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P、E2、LH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月经量、出血时间均降低,血红蛋白水平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补肾健脾化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崩漏,可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补肾健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吗通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周期.检测性激素指标[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血清雌二醇(E2)、抗米勒管激素(AMH)]、超声指标[卵巢体积、窦卵泡(AFC)数量],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妊娠率、流产率,并监测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31%(23/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2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FSH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MH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bLH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2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巢体积明显增大(P<0.05),窦卵数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妊娠率[34.48%(10/29)]高于对照组[21.43%(6/28)](P<0.05),治疗组流产率[10.00%(1/10)]低于对照组[33.30%(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未发现异常,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健脾方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改善卵巢相关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缓解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