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馈式护理干预联合要素饮食对便秘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反馈式护理干预联合要素饮食对便秘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因出现消化道症状而在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8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操作,试验组Ⅰ使用反馈式护理模式,试验组Ⅱ在试验组Ⅰ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饮食干预。结肠镜检查后分析三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肠镜检查成功率。结果:三组患者各段肠道准备清洁度评分及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两两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各段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与试验组Ⅰ相比,试验组Ⅱ各段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肠镜检查成功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两两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Ⅰ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试验组Ⅱ与其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肠镜检查成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试验组Ⅰ相比,试验组Ⅱ肠镜检查成功率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反馈式护理联合要素饮食对便秘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可显著提高肠道准备清洁度,并能降低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结肠镜检查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远程医疗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疾病预防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远程医疗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疾病预防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以识别远程医疗的主要形式、内容要素和应用效果,为医务工作者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6日。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3篇。结果显示,远程医疗的主要形式包括网络通信软件、应用程序、便携式电子设备、网站平台和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的内容主要涉及健康教育、数据监测、同伴支持、个性化方案和心理引导。远程医疗的结局指标为生理指标、疾病管理指标、运动指标、饮食指标、体验指标和心理指标。结论:网络通信软件和应用程序是糖尿病前期患者远程医疗的主要形式,多要素、全方位的远程医疗服务能够增强患者应用体验,远程医疗效果已初步显现,但需要经过长期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探讨直肠癌支架法肠转流术后患者饮食管理现状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直肠癌支架法肠转流术后患者饮食管理现状,为制订相关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将2023年3—7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直肠癌支架法肠转流术并已拔除转流管的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设立访谈提纲,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4~76岁。根据IMB模型3个要素,将饮食管理现状归纳为9个主题,信息方面包括难以获取有效饮食指导信息、缺乏具体饮食指导内容、需要个体化饮食指导、出院后信息交流延续性欠佳;动机方面包括忽视饮食管理重要性、不喜欢口服营养制剂的味道、家庭成员支持力度薄弱;行为技巧方面包括转流管护理技能不足、缺乏实际应用口服营养制剂技能。结论:直肠癌支架法肠转流术后患者饮食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医护人员应优化直肠癌患者术后饮食宣教信息,提供多层次、多时段、多形式连续性护理,调动家属参与积极性,提高患者饮食管理动力,细化转流管护理流程,加强口服营养制剂应用指导,提升患者饮食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人工少数类样本合成过抽样技术算法构建胃癌术后便秘预测模型及护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便秘、其产生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构建便秘风险预测模型,减少术后发生便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124例胃癌术后患者,使用单因素比较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其中独立影响病情的因素。使用C指数对该模型的准确度进行验证。采用少数类样本合成过抽样技术(SMOTE)算法重构相关影响要素的原始数据,从而得到通过SMOTE算法下的胃癌术后患者便秘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得到科学的护理结果。结果:124例中有42例患者术后发生便秘。术前有便秘史、手术方式、饮食习惯等为胃癌术后发生便秘的相关因素( P<0.05)。手术方式、卧床时间、性别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手术方式为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男患者术后易出现便秘。将手术方式、卧床时间、性别纳入预测模型中,对原始Logistic回归模型1与基于SMOTE重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2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检验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2的ROC检验效能显著,(AUC模型1=0.795,AUC模型2=0.838)。采用10折交叉法,将与该模型相对应的数据均分为20份,每个数据轮流将其中1份作为测试集,剩余数据均用作训练集检验。其中,2个预警模型的预测质量,模型2为0.75,显著优于原始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0.70( P<0.05)。 结论:胃癌术后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并且术后便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患者出现排便困难及腹胀等并发症,在临床上应该加大对胃癌患者术后的观察。通过便秘预测风险模型,可以对便秘风险做出判断,尽可能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医护工作质量,从而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实现最佳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生命八要素”评分的中国成年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生命八要素”评分法评估我国成年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为制定和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8个监测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抽取45户,并从中选取20户,对所有户中居民进行膳食调查。本研究将完成膳食调查、年龄≥20岁且相关信息完整的70 09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心脏协会2022版心血管健康评分标准—“生命八要素”评估我国成年居民心血管健康状况。所有结果采用基于设计的复杂抽样加权调整。结果:2015年我国≥20岁居民心血管健康得分为73.3±12.6,女性(77.9±11.6)显著高于男性(68.7±11.8),城市(74.5±12.8)高于农村(71.9±12.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我国有0.25%(95% CI:0.16%~0.33%)成年居民的心血管健康评分为100分,较高、中等和较低心血管健康评分的居民分别占33.0%(95% CI:31.6%~34.3%)、63.2%(95% CI:62.1%~64.3%)和3.9%(95% CI:3.5%~4.2%)。男性、低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村及西南地区中较高的心血管健康评分者的占比相对更低( P<0.001)。8项生命指标中,饮食的得分最低[46.0(95% CI:44.7~47.3)],其次为血压[59.4(95% CI:58.2~60.6)]和烟草暴露[61.4(95% CI:60.6~62.2)]。 结论:我国约三分之二的成年居民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有待改善,饮食、烟草暴露和血压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干预的影响我国居民的心血管健康的因素,男性、农村居民以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是心血管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陈霞波基于"治未病"理论防治糖尿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陈霞波教授将糖尿病分为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同糖尿病四期辨证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形成"防-治-养"的健康管理模式,遵循整体观,从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阶段论治.原始期的基本病机为真气不足,主要病在脾、肾两脏,脾虚者常以六君子汤健脾助运,肾精不足者以左归丸、右归丸补肾益精,对于肝郁引起脾虚者常以四逆散合异功散加减疏肝健脾.前驱期,病位在肺、脾,往往虚中夹实,常用参苓白术散、升清降浊汤、参麦四君汤合芪归玉精汤、竹叶石膏汤、玉女煎或人参白虎汤等治疗.根据消渴期气化失常、气郁燥热的基本病机,常用白虎汤、升清降浊汤、舒情宁心汤、肾气丸等治疗.逆归期,病位涉及心、肺、肝、脾、肾等诸多脏腑,陈教授常采用五体辨证同脏腑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诊断,治疗上主张调整阴阳,以调复气机,化痰散瘀,养血活络,调和营卫为主要治法.陈教授认为,对病未发者给予饮食、运动的宣教和指导,中药调体改善偏颇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对已发消渴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可能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对于逆归期患者,通过五脏和五体辨证治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带病延年;对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予膏方调理,扶正与祛邪兼顾,以增强体质,调节脏腑机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误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ATCG2基因突变相关内脏肌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一例内脏肌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详细收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复核手术病理,送检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通过一代测序完善突变位点的家系验证.结果 患者为青年女性,幼儿期起病,临床表现为反复不全肠梗阻,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多次行胃肠切除手术.术后肠梗阻症状可短暂缓解.但末次手术后逐渐出现严重腹泻、黏液血便及营养不良.评估考虑患者慢性假性肠梗阻继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肠道机会性感染,予抗感染、肠内要素饮食等对症治疗后好转.进一步完善病理会诊及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明确诊断为ATCG2 R148L基因突变相关内脏肌病.结论 对起病早、常规治疗反应差的慢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可完善基因检测.遗传性内脏肌病患者易合并肠道机会性感染,应关注并发症的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健康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通过干预空间要素提升国民健康的城市规划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建立了城市空间要素与健康关联性理论框架,从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空间形态、蓝绿空间、食品环境、空间感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间应对7个维度,提出了媒介性空间要素对居民生理、心理健康的五大影响路径,包括减少污染源和人体暴露风险、促进体力活动、促进健康饮食、促进社会交往以及提供可获得的健康设施.据此构建了"多要素、多维度、多尺度"健康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基础、新增和潜在指标.其中,"多要素"强调引入七大类空间要素构建全面而多样化的指标体系,"多维度"强调从传统的城市平面维度向立体空间转变,包含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层面的评价指标,"多尺度"指构建"城市-社区-人"框架下的多尺度指标体系.结合各地实际,可从重视人本尺度、强化空间属性、引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应对以及三维指标的精准量化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干预策略,并推动健康城市项目的发展完善,为"健康中国"战略在城市层面的推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古代头痛针灸方的辨治方法与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收集整理古代头痛针灸处方,辨识并基于首见文献挖掘其辨治方法与规律.采用Excel2016软件构建病名-病位-病因病机-兼症-刺灸处-刺灸法的结构化数据表,并对病名、病因病机、兼症、腧穴术语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传统文献统计结合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头痛针灸辨证论治各要素间隐含的多维度关联规律.结果表明头痛辨病位时的循经远取和局部近取的规律性明显,病因病机与选穴、病因病机与治法的强关联较多,分别有9条与12条规则:选取关元的头痛均为肾虚证,选取中脘与足三里配伍者均因于痰,选取风府、风池、囟会、百会的病因多为风,选取合谷治疗时病因多为寒;头痛因感受寒邪或虚证所致均以灸法为主,病因为痰多用针刺,风兼痰或风兼热亦多用针刺,热证针灸均适用,但针刺比灸法多见;选穴与刺灸法的关联规则有6条,囟会与上星、百会多采用艾灸,风府、合谷、足三里多采用针刺;兼症与选穴的关联规则较少,约100种兼症只有3个症状与选穴有特征性关联:头痛伴不进饮食时选取中脘、头痛兼项强时选取承浆、头痛伴有目眩选取风池配丰隆或解溪.古代针灸治疗头痛的辨治方法主要体现在辨头痛部位、辨病因病机、辨兼症3个方面,根据病变所在经脉循经选穴、视病位不同近取与远取结合,以及根据病因病机选穴治疗、不同刺灸处选用更适宜的刺灸操作是其辨治规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生命八要素的心血管健康评分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背景 近年来全球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患病率持续升高,房颤增加了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和久坐等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多数是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命八要素"(LE8)的范畴.目的 探讨基于LE8 的心血管健康(CVH)评分与房颤的关联.方法 选取 2006 年 6 月—2007 年 10 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人群 91 131 名为研究对象.LE8 评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订的算法评估,结合开滦研究实际情况形成LE8 开滦研究版本,包括 4 个健康行为(饮食、体育活动、烟草暴露和睡眠)和 4 个健康因素(BMI、血脂、血糖和血压).依据LE8 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 3 组:LE8 评分<50 分为低CVH组(8 407 名),50 分≤LE8 评分<80 分为中CVH组(73 493 名),LE8 评分≥80 分为高CVH组(9 231 名).以研究对象首次参加开滦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每年随访 1 次,以发生房颤为终点事件,随访终点时间为发生房颤或随访结束时间(2020-12-31).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组新发房颤累积发病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不同LE8评分分组及单个因素评分对新发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3 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以及LE8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中新发房颤 1 088 例,其中低CVH组新发房颤 133 例(1.58%),中CVH组新发房颤 883 例(1.20%),高CVH组新发房颤 72 例(0.78%);中位随访时间 15.0(14.7,15.2)年;3 组研究对象新发房颤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史后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CVH组相比,中CVH组(HR=0.697,95%CI=0.579~0.841,P<0.001)、高CVH组(HR=0.609,95%CI=0.454~0.816,P=0.001)均可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LE8评分升高可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HR=0.859,95%CI=0.804~0.918,P<0.001);LE8单个因素BMI评分(HR=0.762,95%CI=0.717~0.809,P<0.001)、血压评分(HR=0.824,95%CI=0.776~0.876,P<0.001)与新发房颤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结论 CVH的LE8 评分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且LE8 单个因素BMI评分、血压评分与新发房颤发病风险均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