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特征、临床症状、体征、眼底造影特征和激光扫描眼底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01/2023-01确诊的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114例138眼(其中24例为双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造影(ICGA)、视野、视觉电生理检查;血化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斑点试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白细胞抗原B27、风湿系列检查资料.结果:所有患者RPR及TPPA阳性,其他化验检查阴性,确诊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平均发病年龄44±13.1岁,男 59 例(51.8%),女 55 例(48.2%),单眼 90 例(78.9%),双眼24例(21.1%),其性别、婚姻以及职业无显著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视盘充血以及后极部视网膜灰黄色混浊;FFA特征主要表现为早期黄斑周围点样弱背景荧光、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染色、视网膜RPE荧光积存以及视盘染色或强荧光;ICGA以及OCT特征主要表现为晚期后极部鳞状弱荧光,FFA与ICGA之间的关系对称一致,OCT显示玻璃体高反射点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针尖样凸起.结论: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患者发病年龄平均44岁,单眼发病多见,患者性别、婚姻、职业无显著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玻璃体灰白色细胞,后极部视网膜混浊增厚感、灰黄色改变,正确识别OCT、FFA、ICGA特征可以减少漏诊误诊,早期正确诊治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 IOL植入在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手术联合复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在不同眼轴长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36例(36只眼)在我院进行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手术联合植入To-ric IOL患眼资料,按患眼眼轴长度划分为正常眼轴组(22 mm≤眼轴<24 mm)和长眼轴组(24 mm≤眼轴),研究数据包括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余散光、术后角膜指数及眼高阶相差与眼视觉质量相关性分析等.结果 术后3个月,BCVA正常眼轴组(0.06±0.07)logMAR,长眼轴组(0.09±0.09)logMAR,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总残余散光,正常眼轴组为(0.83±0.53)D,长眼轴组为(0.50±0.50)D,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斯特列尔比(Strchl)值,正常眼轴组为0.17±0.12,长眼轴组为0.18±0.14,均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间BCVA、术后总残余散光及Strchl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9,1.78,0.08;P=0.32,0.08,0.94).应用OPD-SCANⅢ视觉质量分析仪检测:两组患眼各角膜指数与Strchl值均无相关性;术后3个月,正常眼轴组患眼Strchl值与角膜Total及眼内Total相差呈负相关(r=-0.82,-0.88,P=0.01,0.00);长眼轴组患眼Strchl值与全眼Tilt、High、s4+s6+s8等相差均呈负相关.应用TOPCON KR-1W视觉质量分析仪检测:术后3个月,正常眼轴组患者Strchl值与全眼4 mm瞳孔直径下4s3、4s4及4Total均呈负相关,长眼轴组患眼Strchl值与全眼4 mm瞳孔直径下4s3、4s4、4Total均呈负相关,6 mm瞳孔直径下Strchl值与6s5呈负相关.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规则角膜散光白内障的方法,而且不仅在正常眼轴患者中效果稳定,在长眼轴患者中应用也同样有效.减少术源性损伤,保持Toric IOL囊袋居中性及晶状体光学面不倾斜是保证术后高视觉质量的前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MILE与ICL植入术治疗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视觉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1/2022-01我院收治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80例159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46例91眼和ICL植入组34例68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 mo等效球镜、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角膜高阶像差、光学质量指标(SR)及有效性、安全性指数,统计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6 mo等效球镜、UCVA及BCVA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术后6 mo,两组患者UCVA、BCVA、等效球镜、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SMILE组患者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垂直彗差和水平彗差的均方根值均高于ICL植入组,术后3、6 mo ICL植入组SR高于SMILE组(均P<0.05).结论:SMILE和ICL植入术治疗伴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的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和客观视觉质量,相比于SMILE,ICL植入术术后视觉质量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虚拟现实技术在弱视患儿视觉训练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弱视患儿视觉训练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规范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范围界定审查指南,系统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Scopus、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二分法训练、视感知训练和视觉推拉模型训练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视觉训练的主要方式,通常以游戏、动画、视频影像的形式进行干预.评估指标包括视觉分辨率、最佳矫正视力、立体视、立体视敏锐度、对比敏感度、视觉诱发电位、三级视功能,以及安全性、训练依从性、接受度和满意度等.结论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视觉训练在弱视患儿中应用安全可行,可改善患儿视力、提高训练依从性.未来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智能化视觉训练系统,并根据患儿的年龄、弱视类型和程度,构建更科学、有效的结构化视觉训练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分期个体化治疗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下肢复杂畸形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采用分期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神经源性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复杂下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治的10例神经源性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下肢复杂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期行软组织松解、肌腱转移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畸形,二期根据患者术后步态及下肢畸形程度予以个体化适量截骨辅助增加Ilizarov外架延长、踝上截骨术及股骨远端截骨术等相关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个月踝关节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8个月下肢生物力线相关影像学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为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无针道口、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6~24个月.术后各时间点AOFAS评分较术前查体时增加(P<0.05),VAS评分较术前查体时降低(P<0.05).术后18个月下肢生物力线相关影像学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分期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神经源性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复杂下肢畸形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近视矫治中的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选用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研究其眼球成像特征,分析其对眼球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5月—12月于杭州西湖之江眼科医院视光诊疗中心验配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29例(29眼),年龄19~38(25.9±5.2)岁,近视等效球镜度(SE)为(-3.80±1.34)D,角膜曲率为(42.77±1.14)D,最佳矫正视力(BCVA)不低于5.0。配镜当天采用日本尼德克像差仪(OPD-SCAN Ⅲ)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镜片矫正后的6 mm瞳孔直径下的波前像差;采用西班牙视量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本院提供的试镜架)测量受检者客观散射指数(OSI)和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2种不同矫正方式下BCVA、三叶草差、MTF cutoff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球差(SA)、彗差、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和OSI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受检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全眼SA、彗差、三叶草差和tHOA均显著高于其配戴框架眼镜( Z=-4.68, P<0.001; Z=-4.68, P<0.001; t=-6.48, P<0.001; Z=-4.68, P<0.001)。采用2种不同的屈光矫正方式分别达到其BCVA的情况下,患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MTF cutoff显著低于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0, P<0.001);OSI显著高于配戴框架眼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21, P<0.001)。 结论::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全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像差提高,对比度敏感度视力下降,但BCVA不变。近视患者选择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宜权衡这一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眼对镜片度数变换敏感度阈值的探索及使用小进阶镜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测量人眼对镜片度数改变的敏感度阈值,研究小进阶镜片的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00例,每人随机选1眼作为受试眼。将所有受试眼按屈光度分为3组:低度远视组34眼,低度近视组32眼,中度近视组34眼。使用0.05 D进阶试镜箱对受试者双眼进行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的主觉验光。红绿平衡时在受试眼上叠加0.05 D镜片,通过观察红绿视标清晰度的变化进行敏感度阈值检测,若不可达红绿平衡,说明敏感度阈值小于0.05 D。分别在0.25 D和0.05 D进阶处方上,对100只受试眼分别进行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视功能检测、双眼平衡对比。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95%眼对度数改变的敏感度阈值在0.05 D及以下,屈光度与敏感度阈值无相关性( P>0.05)。0.05 D进阶处方相比0.25 D进阶处方,矫正视力( Z=-7.40, P<0.001)和4种空间频率(3、6、12、18 c/d)下对比敏感度更好(均 P<0.001);0.05 D进阶处方和0.25 D进阶处方对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和调节性集合/调节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0.05 D进阶处方比0.25 D进阶处方,使人更容易获得双眼平衡( r=0.44, P<0.001)。 结论::在不影响视功能的情况下,小进阶的镜片更精准,提供更高清的视觉体验和双眼等同的清晰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孤独症谱系障碍学龄前男童局限性兴趣的眼动追踪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学龄前男童局限性兴趣的特征,为其行为矫正及康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50名ASD男童及52名年龄匹配的正常男童,采用儿童孤独症评估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ADOS),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ADI-R)和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GDS)进行调查。利用Tobii Pro X3-120眼动仪记录捕捉眼动轨迹特征,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常发育组和ASD组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的眼动特征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并把有差异的眼动特征数据和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ASD组CARS总分为(34.13±4.59)分、ADOS总分为(14.44±2.59)分和ADI-R总分为(39.91±12.11)分。ASD儿童眼动表现显示出局限性兴趣特点,ASD儿童探索物体总数[(9.28±2.72)个]显著低于正常儿童[(12.67±2.4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10, P<0.01);ASD儿童探索每个物体时长[(0.67±0.37)ms]显著高于正常儿童[(0.54±0.1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3, P=0.021);ASD儿童探索每个物体次数[(2.80±1.00)次]显著高于正常儿童[(2.48±0.4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60, P=0.021)。相关分析发现ASD儿童探索物体的个数与ADOS总分( r=-0.480, P<0.01)、CARS总分( r=-0.487, P<0.01)、ADOS评分中沟通交流分项( r=-0.290, P=0.041)、ADOS评分中社会交往能力分项( r=-0.491, P<0.01)、ADOS评分中游戏能力分项( r=-0.397, P=0.004)和ADI-R评分中的沟通交流分项( r=-0.331, P=0.025)均呈负相关。 结论:ASD儿童眼动表现显示出局限性兴趣特点,表现为探索物体更少,更固着,细节搜索更多,并且ASD儿童的症状越重,其探索物体的数目越少,局限性兴趣越固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瞳孔成形术在青白联合术后大瞳孔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存在瞳孔散大的青白联合术后患者行改良瞳孔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青光眼科青白联合术后瞳孔散大的患者32例(32眼),行改良瞳孔成形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瞳孔直径、眼压、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双眼平衡对比度和抑制深度,并采用青光眼生活质量问卷(GQL-15-CHI)和青光眼视觉功能问卷(GVFQ-40)调查评估主观视觉质量。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和问卷评分。 结果::共32例(32眼)青白联合术后大瞳孔患者顺利接受改良瞳孔成形术治疗,年龄55~76(64.2±8.5)岁,随访时长3个月。LogMAR的BCVA由术前1.39±0.86,提高至术后的0.92±0.63( t=7.15, P=0.017);瞳孔直径由术前的(6.18±0.30)mm,缩小至术后的(4.02±0.41)mm( t=24.82, P<0.001);眼压由术前的(29.85±14.51)mmHg,降至术后的(14.40±1.88)mmHg( t=7.79, P=0.002);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由术前的186.13°±70.84°,减少到术后的79.83°±51.66°( t=14.71, P<0.001)。在双眼视功能方面,平衡对比度由术前的0.41±0.19,提高至术后的0.56±0.13( t=-5.46, P=0.004);抑制深度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视觉功能质量问卷总体评分显著低于术前( t=-3.32, P=0.034),其中眩光畏光、视觉运动能力、识别能力、夜视能力的术后3个月评分低于术前( t=-8.31, P=0.002; t=-4.34, P=0.036; t=-4.58, P=0.029; t=-6.93, P=0.005),移动能力和阅读能力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存在瞳孔散大变形的青白联合术后患者,改良瞳孔成形术在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开放房角,有效控制眼内压的同时,还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视觉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乙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4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5~6 d"于2021年4月27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外伤史、吸烟史。浅表性胃炎病史3~4年;饮酒史3~4年。近2个月饮350~400 g白酒/d(根据患者提供饮用白酒的信息计算196~224 g乙醇/d,甲醇含量在国家卫生标准范围内),停酒后手抖。眼部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01,左眼0.02;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0.02,左眼0.1;眼压:右眼16.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5 mmHg。双眼结膜、角膜、前房、晶状体未见异常;瞳孔直径:右眼3.5 mm,左眼3.5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视网膜血管走行自然,黄斑未见异常。超广角眼底照相显示:双眼视网膜平伏,未见异常。眼底自发荧光示:双眼黄斑区小片低自发荧光(见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略薄,双眼颞下RNFL略增厚(见图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未见异常。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示:双眼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正常(见图3)。血常规、生化、电解质检查示:红细胞3.60×10 12/L,血红蛋白浓度129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5.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8 g/L;谷丙转氨酶235 U/L,谷草转氨酶295 U/L,r-谷氨酰转肽酶217 U/L,总胆红素33.00 μmol/L,直接胆红素14.80 μmol/L;血钾3.43 mmol/L。免疫常规示:梅毒、HIV、乙肝、丙肝抗体均为阴性。头颅MRI(外院)示:脑实质MRI平扫未见异常,右侧中下鼻甲肥大。诊断:双眼急性乙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嘱患者戒酒,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每日3次,维生素B1片10 mg/次,每日3次,氯化钾缓释片0.1 mg/次,每日2次,银杏叶提取物片40 mg/次,每日3次;双眼点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每日4次,溴酚酸钠滴眼液每日2次。患者遵医嘱用药20 d后复查视力,BCVA:右眼0.8,左眼0.9。眼底视盘界清色可,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可见。嘱继续戒酒,改善营养治疗,半年后复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