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 2023年3-11 月河北省京东中美医院眼科收治的 64 名干眼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名64 只眼.对照组予以不含防腐剂的聚乙烯醇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应用自体PRP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比较了2 组4 周的总体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干眼量表评分(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S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_fluorescein_staining,CFS)和泪液高度5 项疗效评估指标.结果 患者治疗 4 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4.38%(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t、TBUT、CFS、OSDI干眼量表评分、泪河高度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涩、视觉疲劳、异物感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6.875%(15/3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PRP可能是1 种治疗干眼症有效、安全的优选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清眩润目饮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清眩润目饮(QRY)治疗干眼(DE)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干眼动物模型对QRY的药效和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运用RNA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检测干眼小鼠与正常小鼠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数据库筛选QRY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将二者重叠获取关键靶点后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并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自动物实验开始每7 d对小鼠行Schirmer Ⅰ试验(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检测(BUT)、角膜荧光染色试验(FL)检查;HE染色观察小鼠角膜组织病理变化;ELISA、Western blot、qRT-PCR验证小鼠角膜组织中核心靶点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获得DEGs共2 234个、QRY有效成分233个及相关靶点457个,获得关键靶点64个,GO与KEGG分析结果提示QRY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通过PPI网络筛选出白介素-6(IL-6)等19个核心靶点;QRY组的S Ⅰ t、BUT、FL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均P<0.05);HE染色结果示模型组角膜上皮细胞分层紊乱且角膜形态发生改变,QRY组可以改善角膜粗糙及分层紊乱的情况,形态接近空白组;ELISA、Western blot、qRT-PCR 结果示 QRY 组的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对比模型组都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清眩润目饮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联合发挥作用,利用槲皮素等主要成分对IL-6、IL-1 β、TNF等靶点进行调控,从而抑制AGE-RAGE/TNF/IL-17等信号通路以实现对干眼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麦冬多糖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麦冬多糖(OJP)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对小鼠角膜注射烟曲霉菌(AF)悬浮液建立AFK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的AFK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11)、低剂量组(n=11)、中剂量组(n=11)、高剂量组(n=11)和激动剂组(n=10);取未建模的小鼠作为对照组(n=10).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用50 μL浓度为5,10,20 g/L的OJP溶液滴眼.激动剂组小鼠用50μL浓度为20g/L的OJP溶液滴眼,同时用0.25 mg/kg的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剂CRX-527溶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用50 μL生理盐水滴眼.各组小鼠均给药1周.治疗结束24 h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炎症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角膜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上清液中促炎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采用qRT-PCR分析角膜IL-1 β、TNF-α、IL-6、TLR4、髓样分化因子 88(MyD88)、核因子-κB(NF-κB)p65 的 mRNA 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分析角膜 TLR4、MyD88、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升高(P<0.05),角膜出现明显病变,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升高(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降低(P<0.05),角膜病变减轻,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降低(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降低(P<0.05),角膜病变减轻,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降低(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激动剂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升高(P<0.05),角膜病变加重,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升高(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 OJP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AFK小鼠角膜炎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药水煎剂超声雾化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肝肾阴虚型干眼通过中药水煎剂超声雾化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360眼)肝肾阴虚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60例(120眼),超声雾化组60例(120眼),联合组60例(120眼),分别采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天3次,每次1~2滴;中药水煎剂超声雾化,每周2次,每次20 min,以及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变化,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IT)4项指标情况.结果 3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4项观察指标,联合组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 中药超声雾化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有效、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环孢素滴眼液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干燥综合征相关中、重度干眼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环孢素滴眼液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在干燥综合征相关中、重度干眼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眼科确诊为干燥综合征伴中、重度干眼的患者90例(9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CsA组、DQS组、联合组,每组30例(30只眼).CsA组使用0.05%环孢素滴眼液、0.3%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双眼.DQS组使用地夸磷索钠滴眼液、0.3%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双眼.联合组联合用药.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后2、4、12周比较三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接触式泪河高度(NITMH)、首次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f)、睑板腺缺失评分、眼红分析、角膜染色评分.结果 OSDI评分:治疗2、4、12周后,三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CsA和联合组治疗4、12周后时低于治疗2周后;联合组治疗12周后低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2、4、12周后,联合组低于DQS组、CsA组(P<0.05).NITMH评分:治疗12周后,三组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2、4、12周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治疗4周后高于治疗前,DQS组治疗12周后高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4、12周后,联合组高于DQS组(P<0.05).NIBUTf评分:联合组和CsA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QS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均升高(P<0.05).治疗4、12周后,联合组高于DQS组、CsA组(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高于DQS组(P<0.05).脂质层厚度分级评分:联合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治疗2、4周后升高,治疗2、4周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CsA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升高,治疗4周后高于治疗2周后,治疗后2周高于治疗前(P<0.05);DQS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升高(P<0.05).结膜等级评分:联合组和CsA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QS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2周后降低(P<0.05).治疗4、12周后,联合组低于DQS组、CsA组(P<0.05).角膜染色评分:治疗12周后三组评分较治疗前,治疗2、4周后降低,治疗4周后三组评分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2周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2、4、12周,联合组角膜染色评分低于DQS组、CsA组(P<0.05).结论 环孢素滴眼液联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干眼症的客观体征和症状,持续提高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临床实用性较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虎杖苷对干眼症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探讨虎杖苷(PD)对干眼症(DED)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ormal组)、模型组(单纯DED组)、0.05%PD组、0.5%PD组和0.5%PD+PKA抑制剂H-89组(0.5%PD+H-89组),每组15只.除Normal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眼球表面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12.5 mg/d的方式制备DED模型;与此同时,各药物组给予相应药液(0.5%、0.05%的PD,滴眼,每天3次;1 mg/kg的H-89,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7 d.检测各组大鼠的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结膜组织杯状细胞密度,观察其角膜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其角膜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Normal组比较,单纯DED组大鼠角膜组织上皮层增厚,基质层细胞排列紊乱、疏松且部分缺失,核间距较大,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泪液分泌量、结膜组织杯状细胞密度和PKA、CRE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角膜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单纯DED组比较,0.05%PD、0.5%PD组大鼠的角膜组织病理损伤有所缓解,各定量指标均显著改善,且0.5%PD组的改善效果更优(P<0.05);而H-89可显著逆转PD对各指标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PD可增加DED大鼠的泪液分泌量和结膜组织杯状细胞密度,减轻其角膜组织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上述作用与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首诊的干眼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4个临床研究中心连续纳入首次就诊的干眼患者141例141眼。所有患者均自行完成中国干眼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和干眼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问卷(DEQS)调查以评估干眼相关症状,患者均接受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无麻醉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检查以评估干眼相关体征,评估受检眼干眼症状与体征之间的关联;根据有无角膜荧光素染色将受检眼分为角膜染色阳性组和角膜染色阴性组,采用各问卷评分方法评估两个组受检眼干眼症状情况。根据《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标准将受检眼分为水液缺乏型干眼组、蒸发过强型干眼组、混合型干眼组和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组,比较组间受检眼干眼相关体征的差别。结果:受检眼中国干眼问卷总评分为12.00(7.00,16.00)分,OSDI问卷总评分为25.00(17.50,36.93)分,DEQS问卷总评分为32.02(15.77,52.34)分。最常见的症状是受检眼中有眼干燥感者130眼,占92.2%;有眼疲劳症状者109眼,占77.3%;有异物感者108眼,占76.6%。眼干、异物感、畏光评分与角膜染色评分均呈弱正相关( r=0.177、0.297、0.172,均 P<0.05);受检眼眼痛不适、畏光、视力波动评分与泪液分泌量呈弱负相关( r=-0.178、-0.197、-0.174,均 P<0.05)。43.3%(61眼)患者使用视频终端。蒸发过强型干眼75眼,占53.2%;混合型干眼43眼,占30.5%;水液缺乏型干眼18眼,占12.8%;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3眼,占2.1%。 结论:首次就诊的干眼患者以轻中度干眼为主,症状与体征具有一定关联。蒸发过强型干眼是最常见的干眼类型。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97.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地夸磷索钠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纹眼线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地夸磷索钠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纹眼线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眼科门诊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纹眼线致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120例(24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0例(120眼)。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观察组给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滴眼。所有患者均联合物理疗法:即超声雾化后再进行每周1次的睑板腺疏通按摩治疗,共8次。记录2、4及8周的疗效指标:眼表疾病指数记录(OSDI)、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非侵入式泪河高度测量(NITMH)、泪液分泌试验(SIT)。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2、4及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OSDI、NIBUT、CFS及睑板腺缺失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F=7.41、3.91、5.21、6.52、6.46、4.20、5.14、6.63,均 P<0.05)。治疗2周两组间的OSDI、NIBUT、CF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4及8周后两组间的OSDI、NIBUT、CFS及睑板腺缺失具有统计学意义( F组间=4.81、60.12、86.01、90.13,均 P<0.05)。NITMH、SIT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F时点=3.48、4.08,均 P>0.05; F组间=0.08、0.18,均 P>0.05)。 结论: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结合物理疗法治疗纹眼线所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效果确切,干眼症状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联合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眼表和睑板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联合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青少年眼表和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甘肃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2021年1月至6月8~14岁近视青少年80例(80眼)。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联合佩戴角膜塑形镜)40例(40眼)和对照组(佩戴角膜塑形镜)40例(40眼)两组。所有受试者比较戴镜前及戴镜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泪膜指标、睑板腺改变、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和角膜染色分级。结果:试验组在戴镜后1个月出现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34, P=0.026),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05)。两组在戴镜后不同时间OSDI评分、非侵入性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睑板腺评分和角膜染色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联合佩戴角膜塑形镜是安全的,对青少年眼表和睑板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保护剂与平衡盐溶液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创玻璃体手术中对眼表保护作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角膜保护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平衡盐溶液(BSS)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微创玻璃体手术中对角膜上皮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微创玻璃体手术的PDR患者50例5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PMC组和BSS组,每组25眼,所有术眼均接受非接触广角镜下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根据分组不同分别滴加质量分数2%HPMC和BSS保持眼表湿润。记录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手术时间、2%HPMC或BSS应用次数和术前及术毕角膜上皮水肿分级。术后共随访1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 d、10 d和1个月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结果:HPMC组平均点眼(5.00±1.56)次,明显少于BSS组的(50.56±17.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071, P<0.01)。术毕HPMC组角膜水肿评分为1.0(1.0,1.0)分,低于BSS组的2.0(2.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909, P<0.01)。各组内术后1 d、3 d、10 d、1个月术眼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PMC组: χ2=36.040, P<0.01;BSS组: χ2=50.892, P<0.01),术后1、3、10 d时HPMC组术眼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均低于相应时间点B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 d、3 d、10 d、1个月HPMC组术眼BUT值分别为(6.15±2.20)、(6.95±2.46)、(6.16±2.11)和(5.81±2.92)s,BSS组分别为(3.89±1.87)、(5.32±2.59)、(5.01±2.12)和(4.97±2.10)s,术后不同时间点2个组间BUT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5.240, P<0.05; F时间=2.846, P<0.05)。BSS组术前SⅠt值为(12.24±5.55)mm,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的(9.96±4.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63, P=0.001);BSS组术后OSDI评分为(51.00±12.04)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7.89±1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11, P<0.05)。 结论:与BSS相比,PDR微创玻璃体手术中采用2%HPMC对PDR微创玻璃体手术中角膜上皮的保护效果更佳,并且可减少术中使用频率、缩短PDR术眼术后眼表组织的修复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