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影响因素下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这些危险因素与角膜生物力学[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从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资阳市中心医院的T2DM患者65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同时进一步根据糖尿病病程、FBG、DR分期、HbA1c(%)等不同病变程度分组,通过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患者的CH和CRF值,分析两者的数值变化趋势.结果 研究显示T2DM病程、吸烟史、BMI、FBG、DR、HbA1c、TC、TG、LDL-C是T2DM的共同危险因素,HDL-C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空腹血糖的升高、HbA1C的累计,CH和CRF值逐渐降低,特别是HbA1c(%)>12时CH和CRF数值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1.85±0.33)mmHg和(1.28±0.69)mmHg.与Non-DR组相比,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NPDR和PDR组中CH和CRF值逐渐降低,其中PDR组中CH、CRF值最低,组间方差分析显示CH、CR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测量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评估CH和CRF数值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降低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圆锥角膜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39岁,汉族,因"双眼抗青光眼术后1年,视力下降3个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就诊前1年,患者于外院诊断为"双眼青光眼、双眼屈光不正",并行"右眼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术及左眼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患者自诉术后于外院复查时双眼矫正视力为0.4,眼压仍高(具体不详),行局部降眼压治疗(贝美前列腺素滴眼液+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双眼;左眼加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此外,患者自双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长期进行眼球按摩以稳定滤过泡及眼压。就诊前3个月视力出现明显下降,未予重视。既往双眼高度近视戴镜矫正30余年。患者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过敏性眼病史、家族史。眼科检查:矫正视力右眼为0.1,左眼为0.15;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右眼为10.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为14.9 mmHg;眼前节照相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图1)显示双眼上方结膜滤过泡平坦,双眼中下方角膜可见线状斑翳,角膜向前隆起变薄,角膜后沉着物(-),前房中深,房水闪辉(-),右眼虹膜可见周切孔,双眼瞳孔直径为4 mm,对光反射稍迟钝,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显示高度近视眼底改变,杯盘比约为1.0。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德国Oculus公司)显示:双眼角膜均为不规则散光,鼻下方角膜变薄,曲率明显增加,右眼、左眼最薄点角膜厚度分别为447、430 μm,角膜前表面最大屈光力分别升高至65.2、57.7 D,角膜前表面最薄点高度分别为+66、+36 μm,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160、+117 μm(图2、表1)。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 ST,德国Oculus公司)显示双眼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为1.0,双眼生物力学指数(TBI)为0.98,右眼、左眼Belin/Ambrosio综合偏差值(BAD-D)分别为16.92、14.89(表1)。结合患者青光眼术后长期揉眼史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变薄并呈锥形前突等典型临床体征,角膜地形图检查发现角膜旁中央明显变薄及角膜生物力学检查示角膜滞后量和阻力因子量等生物力学指标下降,最终诊断:双眼圆锥角膜,双眼高度近视,双眼抗青光眼术后。治疗上予以双眼验配硬性角膜接触镜提高矫正视力,如患者不能耐受配戴或无法长时间舒适配戴,可考虑试行角膜交联术,同时继续局部点眼控制眼压。患者回当地医院验配硬性角膜接触镜且未再次来我院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的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初步分析其与DR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DR患者83例83只眼(DR组)、门诊招募的T2DM不伴DR患者30例30只眼(NDR组)以及非糖尿病患者30例30只眼(NDM组)纳入研究。均选择左眼为研究眼。DR组83只眼中,非增生型DR (NPDR)、增生型DR (PDR)分别为39、44只眼,据此再分为NPDR组、PDR组。DR组、NDR组、NDM组患者间年龄( t=1.10 )、性别构成比( χ2=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体重指数( t=3.74 )、糖化血红蛋白( t=35.02 )、眼轴长度( t=5.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受检眼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及Goldman相关眼压(IOPg )、角膜代偿眼压(IOPcc)。采用角膜地形图测量受检眼角膜中央厚度(CCT)。多组间CCT、IOPcc、IOPg、CH、CRF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DR患者CH、CRF与其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DR组、NDR组、NDM组受检眼之间CCT、IOPcc、IOPg、CH、CR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71、5.60、9.72、9.02、21.97, P<0.05)。组间两两比较,CH、CRF:DR组与NDM组、NDR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CT:DR组与NDM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NDR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CT、CH、CRF:NDR组与NDM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患者CCT、IOPcc是CH的独立影响因素[CCT: β=0.01,95%可信区间( CI)0.01~ 0.03, P=0.013;IOPcc: β=-0.15,95% CI -0.25~-0.05, P=0.005];年龄、CCT、IOPcc是CRF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 β=-0.06,95% CI -0.09~-0.03, P<0.001;CCT: β=0.01,95% CI 0.00~ 0.02, P=0.049;IOPcc: β=0.16,95% CI 0.07~ 0.25, P=0.001]。NDR组、NPDR组、PDR组患眼CCT、CH、CRF、调整后CH、调整后C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76、5.36、12.61、6.59、10.41, P<0.05)。组间两两比较,CH、CRF、调整后CH、调整后CRF:NPDR组、PDR组与NDR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DR组与NPDR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CT:NPDR组与NDR组、PDR组与NPDR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DR组与NDR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T2DM伴DR患眼CH、CRF升高;CCT、IOPcc是CH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CCT、IOPcc是CRF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2.2 mm微切口与3.0 mm标准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洛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6例(76眼)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2 mm微切口组,38例;对照组,3.0 mm标准切口组,38例。术后随访4周,比较两组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结果:术后1 d,两组的角膜滞后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 t=2.67, P=0.009;对照组: t=4.18, P<0.001)。研究组角膜滞后性在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 t=1.56, P=0.123),而对照组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 t=0.55, P=0.588);术前和术后角膜阻力因子相比无明显改变(研究组: t=0.15, P=0.880;对照组: t=0.57, P=0.569)。研究组术后1 d角膜补偿眼压和Goldman相关眼压升高( t=-3.25, P=0.002; t=-3.45, P=0.001),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1 d和1周角膜补偿眼压和Goldman相关眼压升高,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2.2 mm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和3.0 mm标准切口手术均会导致角膜生物力学特征改变。但微切口白内障手术术后恢复较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增加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眼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增加压迫系数(ICF)的角膜塑形镜矫正儿童近视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眼患儿资料,纳入右眼进行研究。依据患儿情况验配角膜塑形镜,近视度数<3.00 D者为低度近视,≥3.00 D者为中度近视,低度和中度近视的患儿分别采用Excel随机数分为低度近视试验组、低度近视对照组和中度近视试验组、中度近视对照组,分别验配ICF和常规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对比各组戴镜1年期间的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SE)、最佳矫正视力(BCVA)、近视力、眼前节情况(Efron分级)、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补偿眼压(IOPcc)、泪膜破裂时间(BUT)、高阶像差、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AF)。分类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戴镜1年后,低度近视试验组与低度近视对照组的AL、SE、BCVA、NVA、Efron分级、CH、CRF、IOPcc、BUT、高阶像差、调节幅度和A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戴镜6个月后,中度近视试验组眼轴长度增加了(0.05±0.03)mm,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08±0.04)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16, P=0.001)。戴镜1年后,中度近视试验组眼轴长度增加了(0.12±0.04)mm,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16±0.05)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17, P<0.001);中度近视试验组的SE为(-0.16±0.40)D,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58±0.60)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29, P=0.001);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及AF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两组BCVA、近视力、眼前节情况、CH、CRF、IOPcc、BUT及调节幅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ICF角膜塑形镜在观察期内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儿童近视眼,对中度近视眼的进展控制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近十五年圆锥角膜生物力学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的收录情况,分析圆锥角膜生物力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和热点。方法::以近十五年(2009—2023年)WOS核心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圆锥角膜生物力学研究领域的文献为分析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年发文量、国家及机构来源、刊文期刊分布及关键词突现、共被引文献分析等角度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57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及中国;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圣保罗大学、利物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文最多的期刊为《 Cornea》以及《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Visual Science》。研究的历程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基于眼反应分析仪(ORA)进行,围绕角膜滞后(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研究主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这一统计工具探索CH和CRF对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效能,以及研究角膜交联、激光手术前后CH和CRF的变化。第二阶段的研究将机器学习与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相结合,在Corvis ST测量的多种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参数调优,或通过有限元模型研究后引入新参数,并尝试通过这些参数实现对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目前的研究热点在于利用人工智能结合多模态诊断数据对圆锥角膜进行分层诊断。 结论::圆锥角膜生物力学研究领域在过去15年间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依赖ORA评估CH和CRF的初期,逐步发展到结合机器学习与Corvis ST进行参数调优,未来人工智能整合圆锥角膜多模态数据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角膜中央周边厚度差与角膜生物力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角膜中央与周边的厚度差异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邯郸眼科医院测量的健康人群336例(336眼),来自邯郸眼科研究。运用Orbscan-II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最薄点(TCP)以及3、4、5、6、7 mm处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的角膜厚度;通过计算3、4、5、6、7 mm区域角膜厚度与中央厚度的比值,得到反映角膜中央与周边厚度差异的角膜厚度指数(CTI)。通过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迟滞系数(CH)、角膜阻力因子(CRF);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分析CH、CRF与角膜厚度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7 mm CTI总体分布中两端的最大5%与最小5%两组之间CH和CRF的差异。 结果::研究对象4、5、6、7 mm角膜厚度与年龄均呈负相关( r=-0.15, P=0.003; r=-0.23, P<0.001; r=-0.33, P<0.001; r=-0.41, P<0.001),且随直径增大相关性逐渐增加;角膜最薄点、CCT及3 mm区域角膜厚度与年龄无相关性。5、6、7 mm CTI与年龄呈负相关( r=-0.18, P=0.001; r=-0.27, P<0.001; r=-0.27, P<0.001),3、4 mm CTI与年龄无相关性。CH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CRF与年龄呈负相关( r=-0.15, P=0.006)。CH与3、4、5、6 mm CTI呈负相关( r=-0.13, P=0.023; r=-0.14, P=0.010; r=-0.15, P=0.008; r=-0.13, P=0.019),CRF与3、4、5、6 mm CTI也呈负相关( r=-0.21, P<0.001; r=-0.24, P<0.001; r=-0.26, P<0.001; r=-0.16, P=0.005)。7 mm CTI位于总体分布中两端的最大5%与最小5%两组之间比较,CH和C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3, P=0.006; t=2.78, P=0.009)。 结论::随年龄增加,健康人群CCT变化不大而周边厚度明显下降。CCT与周边厚度差异较大的角膜可能存在抵抗眼内压及外力作用能力下降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药物对黄斑水肿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观察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角膜生物力学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的患者共64例(64只眼),其中,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19例(19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DME)20例(20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25例(25只眼).阿柏西普(2 mg/0.05 ml)治疗29例(29只眼),雷株单抗(0.5 mg/0.05 ml)治疗35例(35只眼).经过3次连续注射治疗的患者共64例(64只眼),经过4次连续注射治疗的患者共10例(10只眼).使用眼反应分析仪(ORA)对角膜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每次注药后1个月与注射前的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滞后量(CH)、角膜补偿眼压值(IOPcc)、可重复的模拟Goldmann眼压值(IOPg)的变化.比较使用阿柏西普和雷株单抗两种不同药物多次玻璃体腔注射后以上所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nAMD、DME、RVO三种不同疾病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后以上所有指标的变化.结果 (1)雷株单抗/阿柏西普多次注射后角膜生物力学各指标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注射次数与角膜生物力学各项指标的改变无明显相关性;(3)术前基线时,角膜生物力学等各指标在3种不同疾病患者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注射3次后,DME组的CH值较RVO组和AMD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使DME组的CH值则显著高于RVO组和AMD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多次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对角膜生物力学会产生一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切削屈光术矫正近视眼和散光的早期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切削(T-CAT)屈光术矫正近视眼和散光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90例(154只眼)近视眼和散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49例(83只眼),女性41例(71只眼);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为(25.4±2.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78只眼)和试验组45例(76只眼)。对照组采用T-CAT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CV-LASEK),试验组采用T-CAT引导全飞秒激光微透镜取出术(SMILE)。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前表面彗差、球差、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等效球镜屈光度、散光矫正指数(CI)、成功指数(IOS)、变平指数(FI)、角膜滞后量(CH)及角膜阻力因子(CRF)等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后并发症以眼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7 d试验组的裸眼视力、彗差、球差、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等效球镜屈光度、CI、IOS、FI、CH及CRF分别为(0.85±0.12)logMAR、(0.30±0.07)μm、(0.45±0.05)μm、(0.19±0.07)D、(-0.39±0.10)D、(-0.39±011)D、(0.95±0.15)D、(0.44±0.17)D、(2.58±0.25)D、(6.06±0.58)mmHg(1 mmHg=0.133 kPa)及(5.22±0.51)mmHg;对照组患者分别为(0.72±0.14)logMAR、(0.38±0.09)μm、(0.59±0.06)μm、(0.21±0.09)D、(-0.40±0.12)D、(-0.40±0.10)D、(0.96±0.17)D、(0.42±0.18)D、(2.56±0.24)D、(6.18±0.63)mmHg及(5.36±0.56)mmHg。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彗差及球差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80,6.147,15.709;P<0.05);其余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7,0.561,0.591,0.387,0.709,0.507,1.229,1.621;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6%和26.92%,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结论:T-CAT引导SMILE术矫正近视眼和散光的早期有效性、稳定性均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能对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非酶糖基化终产物、高糖、H2O2、脂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其血管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也能对抗血清、ox-LDL、高糖、瘦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产生血管保护作用和改善血管功能;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血管损伤,减轻球囊导管损伤引起的血管狭窄,抑制静脉桥移植后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和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防止血管狭窄,以及防止多种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的血管狭窄;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也有对抗伤害因子抑制增殖或促进增殖的双向作用,因此对血管生成也有双向调控作用,能抑制角膜、糖尿病动物视网膜及肿瘤组织内的血管新生;还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对正常的和多种高血压动物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