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匍行性脉络膜炎不同亚型眼底病灶演变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匍行性脉络膜炎(SC)不同亚型的脉络膜病灶临床演变过程及影像学特征,探讨亚型分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无对照、观察性研究。2009年5月至2021年9月于云南省眼科医院确诊的SC患者25例45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灶初发部位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结果,将SC分为视盘周围型(盘周型)、黄斑型、急性多灶型;根据首诊时病灶形态分为仅有浸润水肿表现的新发病灶、仅有萎缩表现的陈旧性病灶和水肿与萎缩表现并存的复发性病灶。观察不同亚型患眼病灶的影像特征、演变过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45只眼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双眼、单眼发病分别为20、5例;年龄(42.3±5.7)岁。活动性病灶21只眼,其中新发病灶、复发病灶分别为5、16只眼;陈旧性病灶24只眼。并发视盘水肿3只眼;轻度玻璃体炎5只眼;视网膜血管炎3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3只眼。盘周型16例30只眼(64%,16/25),包括单眼2例2只眼,双眼14例28只眼。活动性病灶16只眼,其中双眼患者仅单眼存在活动性病灶。脉络膜病灶紧邻视盘一侧或围绕视盘,随病程延长离心向外扩展,可进展至黄斑区。病灶边缘曲折,呈"地图样"、"阿米巴样"及"指状"、息肉状或"螺旋翼样"。FFA显示活动性病灶早期呈弱荧光,晚期呈强荧光;陈旧性病灶早期中心呈弱荧光,晚期呈斑驳状荧光,其边缘多为强荧光。OCT显示活动性病灶病变区增厚,陈旧性病灶病变区变薄。黄斑型4例6只眼(16.0%,4/25),其中单眼2例2只眼,均为活动性病灶;双眼2例4只眼,其中陈旧性病灶1例2只眼,双眼相续呈活动性病灶1例2只眼。初发病灶均位于黄斑区偏中心,多呈"盘状"并离心性向周围进展,反复复发的病灶可波及视盘并向周边部扩展。其FFA、OCT影像表现与盘周型相似。急性多灶型5例9只眼(20.0%,5/25),包括单眼1例1只眼,双眼4例8只眼。均为后极部多发性大小不等、灰白色伴色素沉着、边缘清晰的陈旧性病灶,其中陈旧性病灶附近出现多个新的活动性病灶4只眼。陈旧性病灶呈边界清晰的弱荧光,晚期边缘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环;活动性病灶呈边缘模糊的弱荧光斑,晚期荧光略增强。陈旧性病灶光感受器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萎缩,部分区域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结论:SC亚型是对首发病灶出现部位的分类,但本病反复发作的特性,可导致各亚型特征因病灶不断扩展的演变而湮灭。眼底活动性病灶仅单眼发作的现象,可解释双眼病灶形态不对称的临床表现。双眼亚型同一性的特点,可警示临床对单眼患者随访时应关注其健康眼的好发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管道防脱落警示架的研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管道脱落可造成患者损伤,住院天数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为能及时发现管道牵拉,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管道意外脱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文介绍一种管道防脱落警示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严重多发伤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警示因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and catabolism syndrome, 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以期加深对严重创伤后慢性危重症病理变化的认识。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于同济医院创伤外科严重多发伤患者276例。入选标准: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27分,年龄≥18岁,住院时间>15 d。排除标准:既往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消耗性、代谢性疾病史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APACHE Ⅱ评分,以及伤后第3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等资料,通过 t检验、 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 结果:并发PICS患者为PICS组(102例),不伴PICS的患者为N-PICS组(174例)。PICS组与N-PICS组相比,年龄偏大,伴发颅脑与胸部损伤多。在伤后第3天,PICS组IL-6、IL-10水平更高,Treg细胞比率更高,NK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活化T淋巴细胞比率更低(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 OR=2.375,95% CI: 1.442~4.531)、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 OR=2.846,95% CI: 1.522~5.361)、GCS≤8分( OR=3.431,95% CI: 1.843~8.512)、伤后早期IL-10>10 pg/mL( OR=2.173,95% CI: 1.751~5.614)、Treg细胞比率>7%( OR=3.871,95% CI: 1.723~6.312)是严重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年龄>65岁、同时伴有颅脑及胸部创伤、GCS评分、伤后早期IL-10和Treg细胞比率可作为多发伤后并发PICS的早期警示因子。早期警示因子的发现将为早期甄别严重多发伤后潜在并发PICS的高危患者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创造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吸入胍类消毒剂致肺损伤的毒性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ine, PHMG)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高分子胍类化合物。自从韩国"加湿器消毒剂中毒事件"后,其呼吸毒性开始受到关注。韩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家居中含有PHMG的消毒剂是引起肺纤维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呼吸道暴露PHMG后会引起肺部发生不可逆的纤维化改变。TGF-β信号通路、上皮-间充质转化以及肺部炎症反应可能是介导PHMG引起肺纤维化的主要途径。本文概览综述了PHMG人群暴露特征及引起呼吸毒理学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实际使用情况,提出使用建议和警示,为合理规范使用PHMG相关产品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美国FDA发布关于Insulet公司召回Omnipod DASH胰岛素管理系统个人糖尿病管理器(PDM)的警示信息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发布日期:2024年6月10日召回级别:Ⅰ级,最严重的召回类型,使用这些产品可能造成严重伤害或者死亡.召回产品:Insulet Omnipod DASH胰岛素管理系统个人糖尿病管理器(PD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加拿大警示3岁以下儿童使用碘造影剂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潜在风险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加拿大卫生部警示3岁以下儿童使用碘造影剂(ICM)产品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种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的疾病)的潜在风险.碘造影剂产品,也称为医学成像染料或造影剂,被授权用于X射线或其他成像检查,以便更容易地看到血管和器官.碘造影剂产品在加拿大销售已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市场上有8种ICM产品销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澳大利亚TGA发布关于Smiths Medical公司因出口连接器松动等问题召回paraPAC plus呼吸机的警示信息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发布日期:2024年6月19日召回级别:Ⅰ级召回编号:RC-2024-RN-00482-1召回产品:paraPAC plus 310型呼吸机召回原因:Smiths Medical公司已经发现paraPAC plus呼吸机存在两个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HIS数据的凝血功能障碍伴出血事件自动监测模块的构建与优化——以替加环素为研究案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依托临床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Ⅱ)构建凝血功能障碍伴出血事件监测模块,探索复杂诊断条件下药品不良反应(ADR)自动监测方法.方法:以替加环素为研究案例,基于决策树算法将触发器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相结合,构建量化-文本复合监测模块,并基于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挖掘凝血功能障碍相关出血事件.反复优化模块设置,以人工评价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优化方案下模块监测效能以确定最佳设置.统计阳性事件的发生率、基本特征.结果:共监测2019-2022 年2345 例使用替加环素的患者,人工评价后确定阳性病例83 例.模块初始设置下,报警 985 例,精确率为 7.72%,召回率为 91.57%,F1 值为 14.23%.反复优化后,报警 475 例,召回率不变,精确率提升至16.00%,F1 值提升至27.24%;1870 例被ADE-ASAS-Ⅱ系统标记为阴性病例,可减少约80%的人工评价工作量.1359 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中(阴性 1276 例,阳性 83 例),凝血功能障碍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 6.11%.结论:凝血功能障碍伴出血事件模块的开发提升了ADE-ASAS-Ⅱ系统对复杂诊断条件下ADR的检出效率,拓展了联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HIS系统数据识别ADR的监测方法.后续需扩大样本以验证模块稳定性,并持续改进系统算法,以进一步提高监测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某院医疗器械ADE-ASAS的构建及其对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某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verse Drug Event-Active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ADE-ASAS)的构建及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构建医疗器械ADE-ASAS,并选取某院2019-2022年全院上报的不良事件统计情况,数据来自早期手工填报以及医疗器械ADE-ASAS,统计分析系统实施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结果 2019-2022年4年间不良事件上报数逐年增长,医院在2021年上线医疗器械ADE-ASAS,2022年通过医疗器械ADE-ASAS不良事件上报数量较2021年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21年医患纠纷、医院投诉数量较2020年下降了14.00%,2022年较2021年下降了15.12%;不良事件报告整体质量评分逐年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医疗器械ADE-ASAS的构建提升了医院不良事件的上报数,并使报告整体质量得以提升,有助于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减少医患纠纷和医院投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四联抗结核治疗致血小板减少脑出血死亡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抗结核药物因联合用药、药物种类多样,服药周期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累及各个系统、不同程度、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其中血液系统异常较为常见,临床发现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者较多,可引起患者出血风险增大,严重时可出现重要脏器出血而危及生命.本文就1例使用四联抗结核治疗(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异烟肼)过程中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并发严重脑出血死亡的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类患者的治疗进行探讨,以警示临床医师重视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